薩曼王朝的偉大時期始於納斯爾·伊本·阿赫穆德時期,他在874至875年間從哈裏發穆塔米德那裏得到河中作為他的封邑,以撒馬爾罕為其駐地。同年,納斯爾任命其兄弟伊斯邁爾為布哈拉的瓦利,或稱總督。然而,兩兄弟之間不久發生了衝突(885,886年),這是河中地區諸王朝內普遍存在的一種不良傾向。892年納斯爾去世後,伊斯邁爾成了河中唯一的君主,從此,他的王室駐地布哈拉成了薩曼王朝都城。
伊斯邁爾(伊斯邁爾·伊本·阿赫默德,892-907年在位)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他的軍隊於900年春在巴爾赫附近打敗並俘虜了薩法爾王朝的統治者,呼羅珊君主阿馬爾·伊本·埃-勒斯。由於這次勝利,他的伊朗國土擴大了一倍,並乘勝吞併了呼羅珊。902年,他從另一王室手中奪取了包括刺夷(今德黑蘭)和加茲溫在內的塔巴裏斯坦。在東北部,伊斯邁爾從893年起已經對怛邏斯突厥地區發動過一場戰爭。當他一占領該城(怛邏斯,或奧李-阿塔),就把建在當地的基督教(可能是聶思托裏安教)教堂變成一座清真寺。這位伊朗王子從深入突厥草原的這次遠征中返回來時,攜帶著從遊牧民搶奪來的大批戰利品:馬、羊和駱駝。伊斯邁爾在對遊牧民的行動中,又回到了古代薩珊國王們在阿姆河北岸所遵循的防禦性反擊的政策上,注意到這點是很有趣的。對錫爾河(藥殺水)的關注(古伊朗君主們"對萊茵河的關注")現在又蒙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波斯人對突厥世界(無論是不信教者或是聶思托裏安教徒)的伊斯蘭教戰爭。當邊境地區的這些突厥遊牧部落皈依伊斯蘭教時,這種形勢變得緩和了。薩曼王朝曾經為這種宗教信仰的改變而熱情地奮鬥過,這一轉變將是對促進轉變者的一種報應,因為它使穆斯林社會的大門向突厥人敞開了,而且在不止一位的突厥首領的頭腦中,這是他們皈依伊斯蘭教的唯一目的。
從疆域的角度來看,在納斯爾二世(伊本·阿赫默德,914-943年在位)統治時期薩曼王朝達到了鼎盛。北方的塔什幹(柘析城),東北方的費爾幹納,西南方的刺夷(刺夷直到928年才歸薩曼王朝),都成為薩曼王朝國家的組成部分,王朝的實際影響遠至喀什噶爾。但是,納斯爾轉而信奉伊斯蘭教十葉派引起了導致他退位的嚴重騷亂。當時河中地區的伊朗人已經是狂熱的遜尼派教徒,並抱有要利用宗教上的差別以加深他們與真正波斯人之間的區別的傾向。
努赫一世(943-954年在位)的統治時期是薩曼王朝衰落的開始。伊朗軍事貴族挑起了連續不斷的反叛。在西南方,薩曼王朝開始敵視另一個伊朗人的王朝,即統治著波斯西部的布威朝。兩王朝之間的衝突因宗教上的分歧而加劇,薩曼王朝信奉遜尼派,布威王朝信奉十葉派,衝突是以宗教為藉口,目的是要占領多次易手的刺夷城。這是令人厭倦的戰爭,除了考慮到它危險地削弱了薩曼王朝抵禦突厥世界的力量外,這些戰爭僅僅影響到伊朗內部的歷史。然而,在當時,許多突厥人集體皈依了伊斯蘭教,使這些改變信仰的突厥人取得了河中公社成員的權利(他們是以河中僱傭軍的身份而得到承認的),因此,伊朗各重鎮的鑰匙轉到了突厥人手中。
未來的伽色尼王朝就屬於這種情況。在薩曼王朝的阿布德·阿爾-馬克克一世(954-961年在位)統治時,一位名叫阿爾普特勤的突厥奴隸成了衛隊統帥,並被任命為呼羅珊總督(961年1-2月)。在繼任的薩曼王曼蘇爾一世統治(961-976年在位)下,阿爾普特勤被免職,退到巴爾赫。接著被薩曼王朝軍趕出此城後,他逃到阿富汗地區的加茲尼城避難(962年)。他的家族靠承認薩曼王朝的宗主權在加茲尼建立了新王國。不過,這確實是突厥人在穆斯林伊朗境內建立的第一個國家。阿爾普特勤在其後不久去世(約963年?)。他在加茲尼創建的這支突厥僱傭軍(已經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從977年起由另一位前突厥奴隸(另一個馬木路克)賽布克特勤統帥,他使自己成了吐火羅地區(巴爾赫-昆都士)和坎大哈的君主,並著手征服喀布爾。
在薩曼王朝努赫二世伊本·曼蘇爾統治時期(977-997年在位),由伊朗軍隊貴族鬧獨立而引起的封建分裂已經十分劇烈,以致在992年,一位名叫阿布·阿裏的貴族向當時位於楚河河畔八拉沙袞城內的實際統治王朝哈拉汗朝的突厥人博格拉汗·哈侖求援,以反對薩曼王。博格拉汗發動了對布哈拉的軍事遠征,他於992年5月進入該城,盡管他並不打算留在該城。努赫二世為了對付這些叛變和哈拉汗王朝的威脅,向伽色尼王朝的突厥人求援,當時這些突厥人是由精明能幹的賽布克特勤統帥(995年)。賽布克特勤從加茲尼匆忙趕來之後,將薩曼王朝置於其保護之下,但是,他們將呼羅珊占為己有。於是,伊朗人的薩曼國縮小到隻有河中地區,它的兩側都是突厥人,一邊是阿富汗和呼羅珊的主人、伽色尼王朝的突厥人;另一邊是仍然統治著楚河草原、伊犁河流域和喀什噶爾的哈拉汗朝突厥人。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在這兩支突厥人中,由誰將給予薩曼王朝最後的一擊。
正是在薩曼王朝的阿布德·阿爾-馬立克二世統治時期(999年2-10月),最後的打擊來臨了,它來自兩方麵。馬立克二世在莫夫附近被伽色尼王朝的賽布克特勤之子、繼承者馬赫穆德打敗,被迫永遠地放棄了呼羅珊(5月16日)。同年秋,費爾幹納烏茲根地區的哈拉汗朝王阿爾斯蘭·伊列克·納斯爾侵入河中,他於999年10月23日進入布哈拉,監禁了馬立克,吞併河中地區。
伊斯邁爾(伊斯邁爾·伊本·阿赫默德,892-907年在位)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他的軍隊於900年春在巴爾赫附近打敗並俘虜了薩法爾王朝的統治者,呼羅珊君主阿馬爾·伊本·埃-勒斯。由於這次勝利,他的伊朗國土擴大了一倍,並乘勝吞併了呼羅珊。902年,他從另一王室手中奪取了包括刺夷(今德黑蘭)和加茲溫在內的塔巴裏斯坦。在東北部,伊斯邁爾從893年起已經對怛邏斯突厥地區發動過一場戰爭。當他一占領該城(怛邏斯,或奧李-阿塔),就把建在當地的基督教(可能是聶思托裏安教)教堂變成一座清真寺。這位伊朗王子從深入突厥草原的這次遠征中返回來時,攜帶著從遊牧民搶奪來的大批戰利品:馬、羊和駱駝。伊斯邁爾在對遊牧民的行動中,又回到了古代薩珊國王們在阿姆河北岸所遵循的防禦性反擊的政策上,注意到這點是很有趣的。對錫爾河(藥殺水)的關注(古伊朗君主們"對萊茵河的關注")現在又蒙上了一層神聖的色彩:波斯人對突厥世界(無論是不信教者或是聶思托裏安教徒)的伊斯蘭教戰爭。當邊境地區的這些突厥遊牧部落皈依伊斯蘭教時,這種形勢變得緩和了。薩曼王朝曾經為這種宗教信仰的改變而熱情地奮鬥過,這一轉變將是對促進轉變者的一種報應,因為它使穆斯林社會的大門向突厥人敞開了,而且在不止一位的突厥首領的頭腦中,這是他們皈依伊斯蘭教的唯一目的。
從疆域的角度來看,在納斯爾二世(伊本·阿赫默德,914-943年在位)統治時期薩曼王朝達到了鼎盛。北方的塔什幹(柘析城),東北方的費爾幹納,西南方的刺夷(刺夷直到928年才歸薩曼王朝),都成為薩曼王朝國家的組成部分,王朝的實際影響遠至喀什噶爾。但是,納斯爾轉而信奉伊斯蘭教十葉派引起了導致他退位的嚴重騷亂。當時河中地區的伊朗人已經是狂熱的遜尼派教徒,並抱有要利用宗教上的差別以加深他們與真正波斯人之間的區別的傾向。
努赫一世(943-954年在位)的統治時期是薩曼王朝衰落的開始。伊朗軍事貴族挑起了連續不斷的反叛。在西南方,薩曼王朝開始敵視另一個伊朗人的王朝,即統治著波斯西部的布威朝。兩王朝之間的衝突因宗教上的分歧而加劇,薩曼王朝信奉遜尼派,布威王朝信奉十葉派,衝突是以宗教為藉口,目的是要占領多次易手的刺夷城。這是令人厭倦的戰爭,除了考慮到它危險地削弱了薩曼王朝抵禦突厥世界的力量外,這些戰爭僅僅影響到伊朗內部的歷史。然而,在當時,許多突厥人集體皈依了伊斯蘭教,使這些改變信仰的突厥人取得了河中公社成員的權利(他們是以河中僱傭軍的身份而得到承認的),因此,伊朗各重鎮的鑰匙轉到了突厥人手中。
未來的伽色尼王朝就屬於這種情況。在薩曼王朝的阿布德·阿爾-馬克克一世(954-961年在位)統治時,一位名叫阿爾普特勤的突厥奴隸成了衛隊統帥,並被任命為呼羅珊總督(961年1-2月)。在繼任的薩曼王曼蘇爾一世統治(961-976年在位)下,阿爾普特勤被免職,退到巴爾赫。接著被薩曼王朝軍趕出此城後,他逃到阿富汗地區的加茲尼城避難(962年)。他的家族靠承認薩曼王朝的宗主權在加茲尼建立了新王國。不過,這確實是突厥人在穆斯林伊朗境內建立的第一個國家。阿爾普特勤在其後不久去世(約963年?)。他在加茲尼創建的這支突厥僱傭軍(已經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從977年起由另一位前突厥奴隸(另一個馬木路克)賽布克特勤統帥,他使自己成了吐火羅地區(巴爾赫-昆都士)和坎大哈的君主,並著手征服喀布爾。
在薩曼王朝努赫二世伊本·曼蘇爾統治時期(977-997年在位),由伊朗軍隊貴族鬧獨立而引起的封建分裂已經十分劇烈,以致在992年,一位名叫阿布·阿裏的貴族向當時位於楚河河畔八拉沙袞城內的實際統治王朝哈拉汗朝的突厥人博格拉汗·哈侖求援,以反對薩曼王。博格拉汗發動了對布哈拉的軍事遠征,他於992年5月進入該城,盡管他並不打算留在該城。努赫二世為了對付這些叛變和哈拉汗王朝的威脅,向伽色尼王朝的突厥人求援,當時這些突厥人是由精明能幹的賽布克特勤統帥(995年)。賽布克特勤從加茲尼匆忙趕來之後,將薩曼王朝置於其保護之下,但是,他們將呼羅珊占為己有。於是,伊朗人的薩曼國縮小到隻有河中地區,它的兩側都是突厥人,一邊是阿富汗和呼羅珊的主人、伽色尼王朝的突厥人;另一邊是仍然統治著楚河草原、伊犁河流域和喀什噶爾的哈拉汗朝突厥人。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在這兩支突厥人中,由誰將給予薩曼王朝最後的一擊。
正是在薩曼王朝的阿布德·阿爾-馬立克二世統治時期(999年2-10月),最後的打擊來臨了,它來自兩方麵。馬立克二世在莫夫附近被伽色尼王朝的賽布克特勤之子、繼承者馬赫穆德打敗,被迫永遠地放棄了呼羅珊(5月16日)。同年秋,費爾幹納烏茲根地區的哈拉汗朝王阿爾斯蘭·伊列克·納斯爾侵入河中,他於999年10月23日進入布哈拉,監禁了馬立克,吞併河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