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拓跋浚統治時期。拓跋人的宗教熱情使他們從傳統的希臘-佛教形式(它是從犍


    陀羅沿著塔裏木各道傳來)中創造出如此深奧的神秘主義的作品,以致它們幾乎就


    像是羅曼蒂克和哥德式雕塑的原型。確實,很可能真正的中國人的王朝由於民族偏


    見和儒家學說的強烈幹擾而不會完全放棄自己的信仰去追隨印度的神秘教義。與此


    同時在南京的各王朝(甚至梁朝)的佛教雕塑都缺乏這種激情。拓跋人(這些遠東


    的法蘭克人)先後在雲崗和龍門創造出與夏爾特爾和蘭斯一樣的石窟,他們把他們


    的才能主要歸功於他們的蠻族起源,這也許是草原遊牧部落征服古代中國後所產生


    的最令人驚奇的結果之一。此外,5世紀歐洲的大入侵(此時蠻族社會已經充分地受


    到基督教的影響),在經歷了黑暗時代之後將分娩出中世紀光輝的幾百年。4世紀亞


    洲的大入侵也產生了類似的結果;盡管更加迅速,因為在不到一百年以後,魏朝的


    中國就完全接受了佛教,產生出偉大的雲崗和龍門石窟。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拓跋人的突厥活力才因受到中國的影響和皈依佛教而被削


    弱。在拓踐浚統治時期(452-465年),拓跋人占領了哈密綠洲(456年),並對戈


    壁地區的柔然發動了一次反擊(458年)。柔然自己則占領了吐魯番,推翻了該地的


    沮渠王朝而以一個臣屬王室(460年)取代之。在拓跋弘的統治(465-471年在位)


    下,拓跋人以犧牲南方中國王朝為代價,又取得了許多勝利。466年占領彭城(今江


    蘇),467年征服淮河流域,469年占領山東。470年拓跋人懲罰了一支鮮卑部落(即


    蒙古種吐穀渾),吐穀渾自5世紀初就居住在青海湖地區。


    拓跋弘是一位佛教徒,他是那樣的虔誠以至他於471年讓位給他尚年幼的兒子而


    出家為僧。其子拓跋宏(471-499年在位)在成年之後對佛教也表示出同樣的感情,


    在佛教的影響下,他採用了一部較人道的法規。494年,他把都城從熱河的平城遷到


    洛陽,由此完成了拓跋人的中國化,正是在這一時期,在他的發起下洛陽南部著名


    的龍門佛教石窟開始動工。這些石窟裏的雕塑都是在494年到759年間的不同時期內


    完成。但是,拓跋人在毫無保留地採用中國文化和佛教信仰時,失去了他們突厥祖


    先所具有的堅韌和英勇的品質。他們的打算是通過征服南部中國王朝在他們的統治


    下完成中國的統一,結果失敗了。拓路恪(499-515年在位)作了最後一次努力,


    但是,他們的將軍們未能攻克標明兩國邊界的淮河防線,在防線後的鍾離(安徽鳳


    陽)要塞擋住了拓跋人的各次進攻(507年)。


    拓跋恪於515年死後,其遺孀胡後統治著魏國直到528年止。古拓跋人的這位後


    裔是能夠表現古突厥人力量的魏朝的最後一位人物。她是具有特殊活力的女人,在


    必要時採取血腥手段,權欲薰心,然而,崇尚佛教。她使龍門石窟的聖殿增色不少,


    她派遣佛教朝聖者宋雲出使印度西北,宋雲對這一時期中亞的情況留下了有趣的報


    導。宋雲取道鄯善國(羅布泊)、於闐、帕米爾,以及我們將要看到的,訪問了住


    在巴達克山的厭噠匈奴人的可汗。然後,抵達烏闍衍那和犍陀羅(喀布爾河下遊),


    他從該地為他的君主帶回了使她感興趣的佛經(518-521年)。


    拓跋人至此已完全中國化,免不了在他們自己的宮中爆發宮廷革命、王室分裂和內戰。534年,他們分裂成兩支:東魏和西魏。東魏擁有河北、山西、山東、河南,以今天的彰德為都城(534-550年);西魏擁有陝西、甘肅,以長安為都城(534-557年)。東、西魏後來都被他們的大臣們推翻,於是,在彰德建立了北齊王朝(550-577年)以取代東魏;而在長安的北周王朝(557-581年)取代了西魏。但是,這些王室已經是中國人的,他們的歷史不再是草原歷史的組成部分。然而,對草原歷史有影響的事是突厥活力(在第一批拓跋統治者中這種活力是如此明顯)逐漸被削弱、淡化和淹沒於中國主體之中。這是在幾個世紀中一再反覆出現的模式,其中有契丹人、女真人、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和滿族人。正是佛教的這種影響,在拓跋人柔弱化的過程中曾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像它以後在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和甚至在後來的喀爾喀人中所起的作用一樣。這些兇猛的武士們一接觸到菩薩的優雅姿態就易於受到沙門們博愛教條的感動,以致於他們不僅忘記了他們好戰的本性,甚至還忽視了自衛。


    第一篇 第一章(18)


    更新時間:2005-7-23 10:34:00


    字數:608


    18.米努辛斯克後期文化


    讓這些完全中國化的突厥人聽天由命去吧,我們現在再回到在亞洲草原上仍過著遊牧生活的部落上來。在談到拓跋人時,我們曾經談到被假設是蒙古部落的柔然人,在整個5世紀和6世紀上半葉他們統治著外蒙古。我們所了解的他們的政治史僅僅是從魏朝和隋朝的編年史中知道的,而在我們能夠有效地討論他們的文明之前,我們必須先對他們的原領地作一番係統地發掘。與此同時,讓我們隻注意大約這一時期繁榮在柔然西北境以外的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河岸、米努辛斯克附近的一種新文化。這種文化被稱為“遊牧的牧馬人”的文化,它留下了許多裝飾品、青銅帶狀飾片、紐扣、馬具、馬蹬、馬嚼子、小刀、匕首、馬刀、矛頭、馬鞍等物。在米努辛斯克博物館和赫爾辛基(吐沃斯丁收藏)都有豐富的代表物。這一文化似乎與柔然人同時,必定在柔然人之後還存在了一段時間,因為在秋茲塔村發現該文化與唐初(7世紀)的一枚中國錢幣有聯繫,似乎到9世紀才結束。在這一階段上,該文化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正像南朵爾·費蒂奇指出的那樣,它呈現出與公元6至8世紀匈牙利的阿瓦爾文化異常相似,還與9世紀的原始匈牙利文化、或者稱列維底亞文化相似。盡管這不可能成為認定柔然人就是歐洲阿瓦爾人的直接祖先的確鑿材料,至少它證明了兩種文化都曾被吸引在同一文化中心的周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蒼狼與白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之暗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之暗麵並收藏蒼狼與白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