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前王妃的指引下,真人得知了這些婦女的身份。原來,她們都是金國兩位先帝——章宗和衛紹王的妃子和侍女們。成吉思汗將這些被金帝國拋棄的女人們安置在此,交給較為溫和的鎮海來管束,其中倒也有幾分體貼之意。至於衛紹王留下的其他嬪妃和骨肉,在金國所受到待遇尚遠遠不及她們,尤其是嚴禁婚配這條有悖人倫之舉,著實令真人大為不滿(12)。
懷著負責的心情,長春真人在為這些女子賜福之後,離開了大院。剛一出門,就看到適才不知走去何處的鎮海正在等候著自己。一見麵,這個突厥男子就用不甚標準的漢語說道:
“剛剛接到大汗的指令,他現在急欲與真人早日相見,因此下麵的路途將由我親自護送。希望您能盡快啟程。”
這句傳言,確實與長春真人的打算不謀而合,因此他很果斷地回答道:
“山野之人也渴望早日參謁大汗之尊顏,如果方便的話,明天即可出發。”
“很好。”鎮海點頭道,“那麽我這就去安排上路的事宜。下麵我們將翻越阿勒台的群山,那將是一段相當艱苦的路程。”
鎮海的話果然沒有說錯,阿勒台山的險峻程度較之杭愛山更甚,使得這些來自中原的旅行者不得不放棄車輛,改乘馬匹,即使是年逾七旬的長春真人也不例外。但是,當他看到沿途的奇麗風光後,立刻覺得眼前的艱苦委實不足掛齒了。從其弟子李誌常對這一帶的地形描述之中可見一斑:
“屢見山上有雪,山下往往有墳墓,及升高陵,又有祀神之跡。”
他又寫道:
“以前,乃蠻國王過此,每被山精所惑,山精要乃蠻王供獻祭品,乃蠻王如其言,方保性命。”
其實,他們所走的山路與當年成吉思汗聯合汪罕共征乃蠻時的路途相比,路況已經好轉了許多。因為這裏已經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經過窩闊台,也就是《遊記》之中提及的“三太子”的親自指揮下進行了整備。然而即使如此,他們已經無法乘車,護送的隊伍仍需輪流交替著推動那些裝載給養的車輛上山,而身體稍弱又不慣爬山者則必須用繩子將身體與車輛相連,以防上下坡時不慎摔傷。由於邀請者與被邀請者的心情都很急迫,因此他們的行動十分迅捷。據李誌常說,他們在三日之內穿越了三條山嶺。就這樣,他們渡過了沿途之中最為艱苦的路段,來到了一片號稱“鬼怪出沒之所”的名叫白骨甸的沙丘地帶。根據習俗,人們必須將血塗在馬首之上,方可保一路無虞(13)。
如此一路行來,直到某一日的將近晌午時分,一名眼尖的道家弟子手指南方的天際大聲叫道:
“你們看啊,那是什麽?”
因著此人的呼叫之聲,長春真人攏目光眺望過去,但見那個方向的雲層之中露出了一道晃若銀線的白影。
“那應該就是所謂的陰山吧。”
真人猜測著。他在古籍之中經常讀到那些有幸去往西域的旅行家們描述過傳說之中的天山,其北端的第一道山峰被俗稱為陰山。
“是的,博學的珊蠻,您的判斷一點沒錯。”不遠處傳來鎮海的聲音,“不久後,我們就要脫離這些妖魔出沒的險惡山峰,進入一位老朋友的領地啦。”
他口中所說的老朋友,是統治別失巴裏(14)的畏兀兒王公。這裏已經進入了另一個民族的領土。同時,這裏也是崇信佛教者與穆斯林世界的分界點,越過此城後,就是一個令真人愈發感覺陌生的宗教領域。
此地的政界與宗教界為這支旅行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在眾多貴族與僧侶的陪同下,他們在一座高台上出席了別失八裏王所舉辦的豐盛宴會,真人首次品嚐到了綠洲農業的精華產物——西瓜和葡萄酒。從鎮海與這位王者的交談之中,他才明白,原來兩人是舊識,難怪表現得如此親密。
長春真人跋涉千山萬水,穿過茫茫沙漠,終於來到了這片繁榮的綠洲。當此之時,對長春真人來說,來到這片綠洲簡直是來到了天堂。可是,他卻不能在此多做休息,餘盛宴之後的翌日就再度上路,沿著由察合台開闢的山路穿越天山的達比斯坦達班山口(15),沿著烏倫古河穀進入了準噶爾沙漠的腹地,抵達賽裏木湖畔。
該湖雖地處沙漠之中,但湖水卻明澈如鏡,清透見底,將附近生滿了樺樹林和鬆樹林的險峻的天山群峰盡收於倒映之中。對此,忠實秉筆的李誌常做了如下記錄:
“西南行三十裏,忽有大池,方圓幾二百裏,雪峰環之,倒映池中,師名之曰天池。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巒峭拔,鬆樺陰森,高逾百尺,自顛及麓,何諦萬株。眾流入峽(16),奔騰洶湧,曲折彎環,可六、七十裏。二太子扈從西征,始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橋可並車。”
至此,他們開始漸漸告別沙漠,復入綠洲地帶。這裏就是著名的伊犁河穀的邊緣,有著成林的棗樹和如蓋的桑木。穿過這些表情友善的林木之後,以景色優美,物產豐饒而蜚聲西域的名城阿力麻裏終於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之中。其時當紀元1221年10月14日。
阿力麻裏一帶最為引入注目的是連綿不絕的果園(17),而滋養其生機的密如蛛網的灌溉渠道絲毫不遜於江南水鄉。一旦念及當地人居然可以在沙漠環伺的狀況下創造出近似南國的風光,長春真人不禁讚不絕口。在本地的手工業產品之中,使真人最為著迷的是一種名叫“禿兒麻”的織物。經過親自試穿這種織物所製成的服裝後,但覺其輕軟保暖,時為禦寒佳品。
懷著負責的心情,長春真人在為這些女子賜福之後,離開了大院。剛一出門,就看到適才不知走去何處的鎮海正在等候著自己。一見麵,這個突厥男子就用不甚標準的漢語說道:
“剛剛接到大汗的指令,他現在急欲與真人早日相見,因此下麵的路途將由我親自護送。希望您能盡快啟程。”
這句傳言,確實與長春真人的打算不謀而合,因此他很果斷地回答道:
“山野之人也渴望早日參謁大汗之尊顏,如果方便的話,明天即可出發。”
“很好。”鎮海點頭道,“那麽我這就去安排上路的事宜。下麵我們將翻越阿勒台的群山,那將是一段相當艱苦的路程。”
鎮海的話果然沒有說錯,阿勒台山的險峻程度較之杭愛山更甚,使得這些來自中原的旅行者不得不放棄車輛,改乘馬匹,即使是年逾七旬的長春真人也不例外。但是,當他看到沿途的奇麗風光後,立刻覺得眼前的艱苦委實不足掛齒了。從其弟子李誌常對這一帶的地形描述之中可見一斑:
“屢見山上有雪,山下往往有墳墓,及升高陵,又有祀神之跡。”
他又寫道:
“以前,乃蠻國王過此,每被山精所惑,山精要乃蠻王供獻祭品,乃蠻王如其言,方保性命。”
其實,他們所走的山路與當年成吉思汗聯合汪罕共征乃蠻時的路途相比,路況已經好轉了許多。因為這裏已經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經過窩闊台,也就是《遊記》之中提及的“三太子”的親自指揮下進行了整備。然而即使如此,他們已經無法乘車,護送的隊伍仍需輪流交替著推動那些裝載給養的車輛上山,而身體稍弱又不慣爬山者則必須用繩子將身體與車輛相連,以防上下坡時不慎摔傷。由於邀請者與被邀請者的心情都很急迫,因此他們的行動十分迅捷。據李誌常說,他們在三日之內穿越了三條山嶺。就這樣,他們渡過了沿途之中最為艱苦的路段,來到了一片號稱“鬼怪出沒之所”的名叫白骨甸的沙丘地帶。根據習俗,人們必須將血塗在馬首之上,方可保一路無虞(13)。
如此一路行來,直到某一日的將近晌午時分,一名眼尖的道家弟子手指南方的天際大聲叫道:
“你們看啊,那是什麽?”
因著此人的呼叫之聲,長春真人攏目光眺望過去,但見那個方向的雲層之中露出了一道晃若銀線的白影。
“那應該就是所謂的陰山吧。”
真人猜測著。他在古籍之中經常讀到那些有幸去往西域的旅行家們描述過傳說之中的天山,其北端的第一道山峰被俗稱為陰山。
“是的,博學的珊蠻,您的判斷一點沒錯。”不遠處傳來鎮海的聲音,“不久後,我們就要脫離這些妖魔出沒的險惡山峰,進入一位老朋友的領地啦。”
他口中所說的老朋友,是統治別失巴裏(14)的畏兀兒王公。這裏已經進入了另一個民族的領土。同時,這裏也是崇信佛教者與穆斯林世界的分界點,越過此城後,就是一個令真人愈發感覺陌生的宗教領域。
此地的政界與宗教界為這支旅行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在眾多貴族與僧侶的陪同下,他們在一座高台上出席了別失八裏王所舉辦的豐盛宴會,真人首次品嚐到了綠洲農業的精華產物——西瓜和葡萄酒。從鎮海與這位王者的交談之中,他才明白,原來兩人是舊識,難怪表現得如此親密。
長春真人跋涉千山萬水,穿過茫茫沙漠,終於來到了這片繁榮的綠洲。當此之時,對長春真人來說,來到這片綠洲簡直是來到了天堂。可是,他卻不能在此多做休息,餘盛宴之後的翌日就再度上路,沿著由察合台開闢的山路穿越天山的達比斯坦達班山口(15),沿著烏倫古河穀進入了準噶爾沙漠的腹地,抵達賽裏木湖畔。
該湖雖地處沙漠之中,但湖水卻明澈如鏡,清透見底,將附近生滿了樺樹林和鬆樹林的險峻的天山群峰盡收於倒映之中。對此,忠實秉筆的李誌常做了如下記錄:
“西南行三十裏,忽有大池,方圓幾二百裏,雪峰環之,倒映池中,師名之曰天池。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巒峭拔,鬆樺陰森,高逾百尺,自顛及麓,何諦萬株。眾流入峽(16),奔騰洶湧,曲折彎環,可六、七十裏。二太子扈從西征,始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橋可並車。”
至此,他們開始漸漸告別沙漠,復入綠洲地帶。這裏就是著名的伊犁河穀的邊緣,有著成林的棗樹和如蓋的桑木。穿過這些表情友善的林木之後,以景色優美,物產豐饒而蜚聲西域的名城阿力麻裏終於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之中。其時當紀元1221年10月14日。
阿力麻裏一帶最為引入注目的是連綿不絕的果園(17),而滋養其生機的密如蛛網的灌溉渠道絲毫不遜於江南水鄉。一旦念及當地人居然可以在沙漠環伺的狀況下創造出近似南國的風光,長春真人不禁讚不絕口。在本地的手工業產品之中,使真人最為著迷的是一種名叫“禿兒麻”的織物。經過親自試穿這種織物所製成的服裝後,但覺其輕軟保暖,時為禦寒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