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喃喃道。一邊說,還伸出手去撫摩著象的粗糙皮膚。
"它們無罪,不能死。"他轉身對負責看守倖存者的脫忽察兒道,"都放掉吧。讓它們自己去自然裏尋找食物,以後也不要再捕捉它們了。"
說完這話,他就轉回去找兩名新推舉出來負責管理城市的達魯花赤--哈惕木勒克和阿迷的.布祖兒格(1),命令他們向全城徵收總數為二十萬第納爾的贖金。再之後,他就離開了這座看上去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的廢墟。當然,他沒有忘記派出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率領五萬大軍和更多的扯裏克北上,去征服花剌子模故地--玉龍傑赤。他自己則繼續南征,向呼羅珊的腹地進發。
"朮赤和察合台究竟在幹什麽?半年之中竟然不能完全攻克敵城!"
成吉思汗發出了憤怒的咆哮。誠然,他的憤怒所指向的並非是跪在麵前剛剛奏上關於玉龍傑赤軍報的龍琨,而是自己那兩個身為攻城指揮官的兒子--朮赤與察合台先後派人傳來的匯報。雙方匯報的內容截然不同,彼此攻訐的口調更是激烈無比,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隻說明了一件事實--玉龍傑赤城至今還有一半掌握在花剌子模軍的手中。這才是點燃成吉思汗那一腔怒火的真正火種,龍琨隻不過是很倒黴的引他們入帳參謁而遭到無妄之災的波及。
原本在成吉思汗看來,已經積累了豐富攻堅經驗的三個兒子有足夠的實力來拿下花剌子模的舊都。當年伐金之時,三子還是初出戰場的新人時,就能率領大軍縱橫於華北,攻下了象太原那樣的堅城,如今他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身邊還配置了象博兒術、脫侖扯必兒這樣的功勳宿將,以及五萬名精銳的蒙古軍和不計其數的扯裏克做為肉盾。即使是麵對玉龍傑赤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可以戰而勝之的。然則,事情的發展卻與願望背道而馳,因之而引發怒火也是當然的。
"朮赤和察合台因何又在爭吵?窩闊台又在做什麽?為何坐視朮赤和察合台的爭吵而毫無做為?他們究竟想幹什麽?"
在他發出這一連串質問地時候,已經是撒麻兒罕落城的半年後,冬天將至。
這半年之中,成吉思汗命失乞忽都忽帶領著耶律楚材、耶律阿海、鎮海等人開始整頓被兵燹所殘破的河中諸城邑。與戰時不同,他嚴禁部隊對業已被征服或降伏的城市繼承燒殺搶掠。這些以殺人為已任,將掠奪婦女和財帛當作家常便飯,宛若惡魔附體般的蒙古軍,也漸漸恢復了人之常態。隨著春意漸深,被鮮血浸透的土地上青草萌發,城市的廢墟上又奇蹟般地出現了人煙,那些不知是從哪裏匯集起來的居民們開始修復與重建他們的生活,包括那些被惡夢般的殺戮與迫害而凋弊的人心也重獲新生。人類就是如此奇妙,在每一次破壞之中都是脆弱得不堪一擊,可是一旦被復甦之風吹過後,卻又如野草般強韌而又迅速地繁衍茂盛起來。與這種繁衍茂盛相比,屠殺的威力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在楚材和馬合木的建議下,成吉思汗開始在河中各城邑中建立起係統的達魯花赤製度,即在蒙古征服者的監督下,從當地人之中選拔執政官,管理這些新居民。此外,在治安稍顯薄弱之處,還派駐了軍隊。城邑之間的街道也經過了重新整備與拓寬,在放便軍隊調動的同時,也利於商隊的往來。那些跟從在蒙古軍背後大量湧入花剌子模的畏兀兒商人們主動要求承擔起這項工程的修築費用,同時也將包括糧食、布匹、耕牛、種子等等大量的商品運入河中,為新居民們度過重建後的第一個荒年提供了相當的生活保證。無錢購買的人則正好以付出勞力修路來換取。總之,在蒙古征服後的第一個冬天裏,各個城邑內因凍餓而死的人居然比花剌子模算端時代還要少上許多。且因為趕上了農時,河中地區在來年的秋天贏得了少有的好收成。
早在伐金之前,成吉思汗就已敏銳地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驛站製度在河中也開始廣泛普及起來。而這個製度將在此後長久的一段歲月內隨著征服者們的鐵蹄一路向西延伸,最終成為一樁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偉大的文明之路。可以說,這位目不識丁的蠻族領袖正在有意與無意間繼承了前代東西方各大文明帝國的事業,並且做得比任何一位文明國家的帝王都更為恢宏,更加成功。
這就是成吉思汗在整個夏天與秋天中所做的一切。這些政務幾乎完全占據了他的時間。
向南追擊摩訶末的者別與速不台軍捷報頻傳,相繼令巴裏黑、尼沙不兒、哈馬丹(2)等城降伏,攻克剌夷(3)、圖斯(4)、達木罕(5)、西模娘(6),摧毀可疾雲(7),目前正在橫掃伊剌克阿隻迷地區,追尋著摩訶末算端的蹤跡。他們滅城無數,殺敵無算,踏出一條以敵人的屍骨與鮮血鋪就的道路。就連他們派回來報告戰況的使者都如地獄鬼使般,全身散發著血腥味道,與經過春夏兩季休養後漸復生機的河中地區的景象頗為格格不入。也正是因為這兩路人馬截然不同的戰果相對比所體現出來的巨大反差,才引發了成吉思汗的憤怒。不過,他本人最近的心情也確實不佳。
忽闌病倒了,病情相當嚴重。長時間的行軍以及異域生活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自從攻入花剌子模後,二人便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在一起了,直到撒麻兒罕戰後,成吉思汗才有閑暇來看望她,卻在一見之下幾乎懷疑自己走錯了帳幕。在半年多的功夫裏,眼前的忽闌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出征時的她,有如珠玉般爍爍其華,光鮮豐潤;而今卻已形銷骨立,枯槁不堪。唯有肌膚還保持著如石臘般凝滯的光澤,一雙眼睛依舊清明如水,冷峻若冰。也就是憑藉著這熟悉的目光,成吉思汗才確認是忽闌,而非旁人在冒名頂替。他向楚材詢問病情,得到的答案是--"水土不服,勞碌過度"這八個字。
"它們無罪,不能死。"他轉身對負責看守倖存者的脫忽察兒道,"都放掉吧。讓它們自己去自然裏尋找食物,以後也不要再捕捉它們了。"
說完這話,他就轉回去找兩名新推舉出來負責管理城市的達魯花赤--哈惕木勒克和阿迷的.布祖兒格(1),命令他們向全城徵收總數為二十萬第納爾的贖金。再之後,他就離開了這座看上去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的廢墟。當然,他沒有忘記派出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率領五萬大軍和更多的扯裏克北上,去征服花剌子模故地--玉龍傑赤。他自己則繼續南征,向呼羅珊的腹地進發。
"朮赤和察合台究竟在幹什麽?半年之中竟然不能完全攻克敵城!"
成吉思汗發出了憤怒的咆哮。誠然,他的憤怒所指向的並非是跪在麵前剛剛奏上關於玉龍傑赤軍報的龍琨,而是自己那兩個身為攻城指揮官的兒子--朮赤與察合台先後派人傳來的匯報。雙方匯報的內容截然不同,彼此攻訐的口調更是激烈無比,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隻說明了一件事實--玉龍傑赤城至今還有一半掌握在花剌子模軍的手中。這才是點燃成吉思汗那一腔怒火的真正火種,龍琨隻不過是很倒黴的引他們入帳參謁而遭到無妄之災的波及。
原本在成吉思汗看來,已經積累了豐富攻堅經驗的三個兒子有足夠的實力來拿下花剌子模的舊都。當年伐金之時,三子還是初出戰場的新人時,就能率領大軍縱橫於華北,攻下了象太原那樣的堅城,如今他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身邊還配置了象博兒術、脫侖扯必兒這樣的功勳宿將,以及五萬名精銳的蒙古軍和不計其數的扯裏克做為肉盾。即使是麵對玉龍傑赤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可以戰而勝之的。然則,事情的發展卻與願望背道而馳,因之而引發怒火也是當然的。
"朮赤和察合台因何又在爭吵?窩闊台又在做什麽?為何坐視朮赤和察合台的爭吵而毫無做為?他們究竟想幹什麽?"
在他發出這一連串質問地時候,已經是撒麻兒罕落城的半年後,冬天將至。
這半年之中,成吉思汗命失乞忽都忽帶領著耶律楚材、耶律阿海、鎮海等人開始整頓被兵燹所殘破的河中諸城邑。與戰時不同,他嚴禁部隊對業已被征服或降伏的城市繼承燒殺搶掠。這些以殺人為已任,將掠奪婦女和財帛當作家常便飯,宛若惡魔附體般的蒙古軍,也漸漸恢復了人之常態。隨著春意漸深,被鮮血浸透的土地上青草萌發,城市的廢墟上又奇蹟般地出現了人煙,那些不知是從哪裏匯集起來的居民們開始修復與重建他們的生活,包括那些被惡夢般的殺戮與迫害而凋弊的人心也重獲新生。人類就是如此奇妙,在每一次破壞之中都是脆弱得不堪一擊,可是一旦被復甦之風吹過後,卻又如野草般強韌而又迅速地繁衍茂盛起來。與這種繁衍茂盛相比,屠殺的威力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在楚材和馬合木的建議下,成吉思汗開始在河中各城邑中建立起係統的達魯花赤製度,即在蒙古征服者的監督下,從當地人之中選拔執政官,管理這些新居民。此外,在治安稍顯薄弱之處,還派駐了軍隊。城邑之間的街道也經過了重新整備與拓寬,在放便軍隊調動的同時,也利於商隊的往來。那些跟從在蒙古軍背後大量湧入花剌子模的畏兀兒商人們主動要求承擔起這項工程的修築費用,同時也將包括糧食、布匹、耕牛、種子等等大量的商品運入河中,為新居民們度過重建後的第一個荒年提供了相當的生活保證。無錢購買的人則正好以付出勞力修路來換取。總之,在蒙古征服後的第一個冬天裏,各個城邑內因凍餓而死的人居然比花剌子模算端時代還要少上許多。且因為趕上了農時,河中地區在來年的秋天贏得了少有的好收成。
早在伐金之前,成吉思汗就已敏銳地意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驛站製度在河中也開始廣泛普及起來。而這個製度將在此後長久的一段歲月內隨著征服者們的鐵蹄一路向西延伸,最終成為一樁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偉大的文明之路。可以說,這位目不識丁的蠻族領袖正在有意與無意間繼承了前代東西方各大文明帝國的事業,並且做得比任何一位文明國家的帝王都更為恢宏,更加成功。
這就是成吉思汗在整個夏天與秋天中所做的一切。這些政務幾乎完全占據了他的時間。
向南追擊摩訶末的者別與速不台軍捷報頻傳,相繼令巴裏黑、尼沙不兒、哈馬丹(2)等城降伏,攻克剌夷(3)、圖斯(4)、達木罕(5)、西模娘(6),摧毀可疾雲(7),目前正在橫掃伊剌克阿隻迷地區,追尋著摩訶末算端的蹤跡。他們滅城無數,殺敵無算,踏出一條以敵人的屍骨與鮮血鋪就的道路。就連他們派回來報告戰況的使者都如地獄鬼使般,全身散發著血腥味道,與經過春夏兩季休養後漸復生機的河中地區的景象頗為格格不入。也正是因為這兩路人馬截然不同的戰果相對比所體現出來的巨大反差,才引發了成吉思汗的憤怒。不過,他本人最近的心情也確實不佳。
忽闌病倒了,病情相當嚴重。長時間的行軍以及異域生活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自從攻入花剌子模後,二人便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在一起了,直到撒麻兒罕戰後,成吉思汗才有閑暇來看望她,卻在一見之下幾乎懷疑自己走錯了帳幕。在半年多的功夫裏,眼前的忽闌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出征時的她,有如珠玉般爍爍其華,光鮮豐潤;而今卻已形銷骨立,枯槁不堪。唯有肌膚還保持著如石臘般凝滯的光澤,一雙眼睛依舊清明如水,冷峻若冰。也就是憑藉著這熟悉的目光,成吉思汗才確認是忽闌,而非旁人在冒名頂替。他向楚材詢問病情,得到的答案是--"水土不服,勞碌過度"這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