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芳坐失戰機,北伐軍已經占據大勢,安**雖然聲勢浩大,卻隻能暫取守勢,以求自保,從長遠看,這場戰爭可能會陷於膠著。”
蔣百裏入江蘇後,曾為孫傳芳獻上中下三策,勸他趁著北伐軍和吳佩孚激戰於湖北之際,出兵包抄北伐軍,這的確是軍事上的高明之策,如果孫傳芳正確地判斷形勢,聽從他的計劃,北伐戰爭的走向還很難說。但是,孫傳芳卻過於輕視北伐軍,妄想收取漁翁之利,以至於坐看北伐軍坐大,對這場失敗,蔣百裏一直耿耿於懷。
“那麽百裏兄以為,晉綏軍會如何動作呢?”
蔣百裏的判斷和歷史雖有偏差,但相去不遠,肖林對此卻早知大概的結果,對此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的,還是閻錫山是否會對察哈爾出兵,張家口這一畝三分地是否安全。
“閻錫山處事歷來順水推舟,從不逆流而上,北伐大勢已成,晉綏軍不會一直作壁上觀,多半會主動出擊,向京津進軍。”
蔣百裏說到這裏,看了肖林一眼:“當然,張家口地理位置特殊,閻錫山肯定也不會放過這裏的。”
聽到這裏,肖林心頭不禁一沉,閻錫山和一般的軍閥可不同,無論軍政哪個方麵,都自有他的一套辦法,晉綏軍雖然現在名聲不響,但在將來的抗日戰爭中卻大放異彩,戰鬥力非比尋常,更何況,還有徐永昌這樣的名將為帥。
對蔣百裏的判斷,肖林並不懷疑,此公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然後又遊學於德國,1905年回國後,雖然沒有真正的參與具體的指揮作戰,基本上就是各路諸侯的高級幕僚,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在真實的歷史上,後來還在唐生智和蔣中正手下幹過),等等諸如這類的角色,顛沛於諸侯,但他30歲就擔任保定軍校的校長,起點極高,可以說年少有成,戰略眼光極高。
真正讓蔣百裏青史留名的,還是其所著《國防論》裏的觀點,在很多方麵和毛公的《論持久戰》暗合,與歷史走向也驚人的相似,倍為後世推崇。
蔣百裏和蔣中正雖然同為軍校校長,但是成就大不相同,蔣百裏為人心高氣傲,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做保定軍校校長的時候,更是拔槍自射,險些喪命,他隻是一個軍事人才,如果有合適的機緣,不斷積累,逐步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將軍,但在中國的各家軍閥中卻被孤立,不能發揮作用。
“看來,不得不和徐永昌打一仗了!”
肖林用拳頭在掌心輕輕砸了一記,緊皺著眉頭,隻感到身上的壓力越發沉重,晉綏軍沿著京綏鐵路一線布置了十餘萬大軍,這一仗的對手過於強大。
肖蔣二人說話的時候,石醉六在旁邊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卻突然問道:“肖林兄,擔上心事了?”
“是啊,如果徐永昌大舉來攻,我怕張家口守不住。”
石醉六淡淡一笑道:“那也不用擔心,守不住就不守好了。”
仿佛一語點醒夢中人,肖林眼前豁然開朗,困擾自己多日的心事,突然全都消失不見,守不住就不守,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有些懈怠,卻大智若愚,正是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
在他不多的歷史知識中,隱約還記得晉綏軍的名字,這支部隊雖然不以紀律嚴明著稱,但在歷史上也沒有什麽惡名,就算把張家口讓給他們占兩天,想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與此相反,如果真在張家口打一場惡仗,恐怕就會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破壞。
他不禁興奮不已,仿佛已經看到了答案,卻依然不敢確定,又向石醉六請教道:“請先生詳解指點!”
“所謂戰術,一曰破、二曰分、三曰圍、四曰殲。”
石醉六向著蔣百裏點了點頭,微微致意,又接著說道:“孫子曰:凡用兵之法,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不動如山,就是指敵人的防禦體係。移山很難,整個拔除敵人防禦體係一樣很難。可是要找出山間的通路卻是可行的,正如哪怕敵不動如山,亦能在防禦體係中找出個攻擊點。
高明的將領,不應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盡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所謂破,就是突破,即在敵防禦體係中找出個點,加以攻擊而形成突破。其中之重點就在兩個字——虛實。
虛實可分兩種。一是識虛實,就是能分辨何謂敵之薄弱環節,這是作為軍隊指揮官的一項
基本素質,算不上高明。二是造虛實。高明的將領在於善於製造敵人虛實,也就是說善於調動敵人。敵人被調動,原來不動如山的防禦體係才會露出破綻和弱點,這樣才能找到薄弱環節加以攻擊。
所謂分,就是分割,即形成突破後將敵防禦體係分割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塊。可分為實分和虛分兩種。實分就是真實地分割敵軍,虛分就是假裝要分割敵軍迫使敵人撤退。無論是真是假,其要點都在於製造態勢,也就是在形成突破後製造出一個插入防禦體係內部的箭頭。
所謂圍,就是包圍,即在分割敵軍後選擇其中一塊形成包圍。其要點在於孤立分割後的一部敵軍。
所謂殲,就是殲滅,即殲滅所包圍的敵軍,打仗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兵力對比,雖然晉綏軍兵力遠遠超過察哈爾的第九軍,但如果徐永昌大舉進攻察哈爾,在戰鬥中可能產生各種機會,到時就看雙方將領能否抓住了……”
蔣百裏入江蘇後,曾為孫傳芳獻上中下三策,勸他趁著北伐軍和吳佩孚激戰於湖北之際,出兵包抄北伐軍,這的確是軍事上的高明之策,如果孫傳芳正確地判斷形勢,聽從他的計劃,北伐戰爭的走向還很難說。但是,孫傳芳卻過於輕視北伐軍,妄想收取漁翁之利,以至於坐看北伐軍坐大,對這場失敗,蔣百裏一直耿耿於懷。
“那麽百裏兄以為,晉綏軍會如何動作呢?”
蔣百裏的判斷和歷史雖有偏差,但相去不遠,肖林對此卻早知大概的結果,對此不感興趣,他更關心的,還是閻錫山是否會對察哈爾出兵,張家口這一畝三分地是否安全。
“閻錫山處事歷來順水推舟,從不逆流而上,北伐大勢已成,晉綏軍不會一直作壁上觀,多半會主動出擊,向京津進軍。”
蔣百裏說到這裏,看了肖林一眼:“當然,張家口地理位置特殊,閻錫山肯定也不會放過這裏的。”
聽到這裏,肖林心頭不禁一沉,閻錫山和一般的軍閥可不同,無論軍政哪個方麵,都自有他的一套辦法,晉綏軍雖然現在名聲不響,但在將來的抗日戰爭中卻大放異彩,戰鬥力非比尋常,更何況,還有徐永昌這樣的名將為帥。
對蔣百裏的判斷,肖林並不懷疑,此公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然後又遊學於德國,1905年回國後,雖然沒有真正的參與具體的指揮作戰,基本上就是各路諸侯的高級幕僚,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在真實的歷史上,後來還在唐生智和蔣中正手下幹過),等等諸如這類的角色,顛沛於諸侯,但他30歲就擔任保定軍校的校長,起點極高,可以說年少有成,戰略眼光極高。
真正讓蔣百裏青史留名的,還是其所著《國防論》裏的觀點,在很多方麵和毛公的《論持久戰》暗合,與歷史走向也驚人的相似,倍為後世推崇。
蔣百裏和蔣中正雖然同為軍校校長,但是成就大不相同,蔣百裏為人心高氣傲,不擅於處理人際關係,做保定軍校校長的時候,更是拔槍自射,險些喪命,他隻是一個軍事人才,如果有合適的機緣,不斷積累,逐步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將軍,但在中國的各家軍閥中卻被孤立,不能發揮作用。
“看來,不得不和徐永昌打一仗了!”
肖林用拳頭在掌心輕輕砸了一記,緊皺著眉頭,隻感到身上的壓力越發沉重,晉綏軍沿著京綏鐵路一線布置了十餘萬大軍,這一仗的對手過於強大。
肖蔣二人說話的時候,石醉六在旁邊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卻突然問道:“肖林兄,擔上心事了?”
“是啊,如果徐永昌大舉來攻,我怕張家口守不住。”
石醉六淡淡一笑道:“那也不用擔心,守不住就不守好了。”
仿佛一語點醒夢中人,肖林眼前豁然開朗,困擾自己多日的心事,突然全都消失不見,守不住就不守,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有些懈怠,卻大智若愚,正是眼下最好的解決辦法。
在他不多的歷史知識中,隱約還記得晉綏軍的名字,這支部隊雖然不以紀律嚴明著稱,但在歷史上也沒有什麽惡名,就算把張家口讓給他們占兩天,想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與此相反,如果真在張家口打一場惡仗,恐怕就會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破壞。
他不禁興奮不已,仿佛已經看到了答案,卻依然不敢確定,又向石醉六請教道:“請先生詳解指點!”
“所謂戰術,一曰破、二曰分、三曰圍、四曰殲。”
石醉六向著蔣百裏點了點頭,微微致意,又接著說道:“孫子曰:凡用兵之法,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不動如山,就是指敵人的防禦體係。移山很難,整個拔除敵人防禦體係一樣很難。可是要找出山間的通路卻是可行的,正如哪怕敵不動如山,亦能在防禦體係中找出個攻擊點。
高明的將領,不應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盡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所謂破,就是突破,即在敵防禦體係中找出個點,加以攻擊而形成突破。其中之重點就在兩個字——虛實。
虛實可分兩種。一是識虛實,就是能分辨何謂敵之薄弱環節,這是作為軍隊指揮官的一項
基本素質,算不上高明。二是造虛實。高明的將領在於善於製造敵人虛實,也就是說善於調動敵人。敵人被調動,原來不動如山的防禦體係才會露出破綻和弱點,這樣才能找到薄弱環節加以攻擊。
所謂分,就是分割,即形成突破後將敵防禦體係分割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塊。可分為實分和虛分兩種。實分就是真實地分割敵軍,虛分就是假裝要分割敵軍迫使敵人撤退。無論是真是假,其要點都在於製造態勢,也就是在形成突破後製造出一個插入防禦體係內部的箭頭。
所謂圍,就是包圍,即在分割敵軍後選擇其中一塊形成包圍。其要點在於孤立分割後的一部敵軍。
所謂殲,就是殲滅,即殲滅所包圍的敵軍,打仗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兵力對比,雖然晉綏軍兵力遠遠超過察哈爾的第九軍,但如果徐永昌大舉進攻察哈爾,在戰鬥中可能產生各種機會,到時就看雙方將領能否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