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一個普通的夏日雨夜,淩晨四時。隨著一聲槍響,從三八線最西端開始,一顆顆信號彈和照明彈接連升起,這充滿了戰爭氣息的光亮,沿著整條三八線飛速向東海岸蔓延,短短一小時後便抵達東海岸。一時間,炮群在怒吼,坦克群在推進,滿身泥水的士兵吶喊著向前衝去。
這一天被永遠載入史冊。
這場開始於一個普通夏日雨夜的戰爭,在不久後逐步升級,並最終演變為一場被控製在局部地區的“世界戰爭”。來自世界18個國家、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青年士兵數以百萬計,他們告別親人、離開家鄉奔赴朝鮮參戰,其中很多人永遠倒在了朝鮮。
對於這場戰爭,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抗美援朝”、“韓戰”。
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稱之為“祖國解放戰爭”。
大韓民國稱之為“韓國戰爭”、“6·25事變”或“6·25戰爭”。
美國等西方國家稱之為“韓國衝突”或“韓戰”。
1950年7月中旬某個涼爽的日子,東北遼河邊,三道嶺村。
一個退伍軍人打扮的三十多歲的男人,手裏捧著一束野花。三道嶺村的村民們看到他一步步走到三道嶺前,那裏有讓本村人提起來都有些不寒而慄的“墳墓”。男人的腳步有些蹣跚了。
男人單膝跪下,將野花放在三道嶺前。離得有些遠,村民們看不見男人的身軀在微微顫抖。
拴柱子打開行囊,將裏麵的酒灑在三道嶺前的黑土之中。他開始喃喃自語:“爹,娘,姐,妹,果兒。鄉親們、夥伴們。俺是拴柱子,俺回來了。俺給你們報仇了。俺殺了好多小鬼子,打敗了反動派,咱們這塊地皮,現在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老百姓當家作主,沒有地主惡霸,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服穿,孩子們有學上。農民們自家有了地,麵朝黃土背朝天為的是自家的生活。這是個新社會,天地真的變了。”
拴柱子抹了把臉,卻不見淚水,可他明明感覺自己哭了。拴柱子把酒全部倒在三道嶺前,跟他的親友們說了很多很多。這些話,他留在心底太久了,如今終於說了出來。
最後,他說:“俺就住在這裏,陪著你們,俺會常來看你們的。”
說完,他起身走向三道嶺村。
拴柱子在三道嶺村安了家,當地鎮政府和村委會組織人手幫他蓋起一座房子。本來幹部們想把拴柱子安置到政府機關或大工廠當個幹部。最次最次也該在鄉裏當個民兵隊長之類的幹部,還能發揮他的特長。可是拴柱子婉言謝絕了,他不想離開三道嶺村,他在外漂了太久了。
他置辦齊了他想置辦的物件,給村民們打鐵。
每天粗茶淡飯,卻也樂得自在。拴柱子的手藝是不太精,但真的給村民們提供了方便。此地缺鐵匠,村民們需要鐵製產品時往往需要走很遠的路去鄰村或鎮子。拴柱子的到來,村民們再不用走遠路了。
拴柱子的和平生活開始了,無限接近於隱居生活。因此,他無法及時確切的了解外麵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聽別人談起過關於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事情,可他既然已經不是軍人,理應不再關心、渴望戰爭。
直到有一天,一隊隊全副武裝的軍人經過三道嶺附近的土路向東開進。拴柱子能從軍人們的表情中讀出大戰在即的信息。
村子裏的人開始在幹部們的組織下為士兵們準備幹糧。拴柱子也參加了,他在家一心一意的做他該做的——將生麵粉放在鍋裏幹炒。大家都管這東西叫“炒麵”。弄好以後,打包上交,再由專人送到路邊看護,經過的部隊每人一袋,綁在身上繼續走。
有那麽一段日子,經過的部隊特別多,樣子大抵上差不多,需求也差不多。
真的要打仗了?老兵油子拴柱子,基因中蘊含著的嗜血好戰成分開始重新露頭。
到底是真的打仗?還是去邊境駐防?按說東北邊境還是很安全的:北麵是蘇聯老大哥;西麵是跟蘇聯老大哥一個政體和信仰的外蒙古;東麵更沒的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算需要派兵戍邊,也不至於派這麽多呀。
聽說朝鮮正在打仗,這本是朝鮮民族的內戰,朝鮮人隻想統一他們的國家。但是美帝國主義粗暴幹涉朝鮮內政,武裝阻止朝鮮人民軍統一祖國。具體細節不知道,但好像朝鮮同誌的情況不樂觀,損失很慘重。
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拴柱子倒在炕上琢磨著這些與他“無關”的事情。隨後,他會想起戰爭歲月裏的日日夜夜。晉西北抗戰時的渾身浴血,冀中反掃蕩時的殘酷,東北黑土地上的以命相搏,橫掃全中國時的意氣風發。許許多多犧牲了的戰友,他們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原本已經模糊,在難眠之夜就漸漸變得清晰、真實,他們的離去仿佛就在昨天。
想著想著,拴柱子會變得很沉重。死了太多人啦,但願別再打仗。
拴柱子有時候忽然從炕上坐起來,就看見一個倩影坐在炕沿。她媳婦白玫瑰說:“睡吧,明天你有很多工作,給戰士們準備軍糧,給鄉親們打鐵。睡吧,好好睡吧,你看你累的。”
這一天被永遠載入史冊。
這場開始於一個普通夏日雨夜的戰爭,在不久後逐步升級,並最終演變為一場被控製在局部地區的“世界戰爭”。來自世界18個國家、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青年士兵數以百萬計,他們告別親人、離開家鄉奔赴朝鮮參戰,其中很多人永遠倒在了朝鮮。
對於這場戰爭,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抗美援朝”、“韓戰”。
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稱之為“祖國解放戰爭”。
大韓民國稱之為“韓國戰爭”、“6·25事變”或“6·25戰爭”。
美國等西方國家稱之為“韓國衝突”或“韓戰”。
1950年7月中旬某個涼爽的日子,東北遼河邊,三道嶺村。
一個退伍軍人打扮的三十多歲的男人,手裏捧著一束野花。三道嶺村的村民們看到他一步步走到三道嶺前,那裏有讓本村人提起來都有些不寒而慄的“墳墓”。男人的腳步有些蹣跚了。
男人單膝跪下,將野花放在三道嶺前。離得有些遠,村民們看不見男人的身軀在微微顫抖。
拴柱子打開行囊,將裏麵的酒灑在三道嶺前的黑土之中。他開始喃喃自語:“爹,娘,姐,妹,果兒。鄉親們、夥伴們。俺是拴柱子,俺回來了。俺給你們報仇了。俺殺了好多小鬼子,打敗了反動派,咱們這塊地皮,現在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老百姓當家作主,沒有地主惡霸,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服穿,孩子們有學上。農民們自家有了地,麵朝黃土背朝天為的是自家的生活。這是個新社會,天地真的變了。”
拴柱子抹了把臉,卻不見淚水,可他明明感覺自己哭了。拴柱子把酒全部倒在三道嶺前,跟他的親友們說了很多很多。這些話,他留在心底太久了,如今終於說了出來。
最後,他說:“俺就住在這裏,陪著你們,俺會常來看你們的。”
說完,他起身走向三道嶺村。
拴柱子在三道嶺村安了家,當地鎮政府和村委會組織人手幫他蓋起一座房子。本來幹部們想把拴柱子安置到政府機關或大工廠當個幹部。最次最次也該在鄉裏當個民兵隊長之類的幹部,還能發揮他的特長。可是拴柱子婉言謝絕了,他不想離開三道嶺村,他在外漂了太久了。
他置辦齊了他想置辦的物件,給村民們打鐵。
每天粗茶淡飯,卻也樂得自在。拴柱子的手藝是不太精,但真的給村民們提供了方便。此地缺鐵匠,村民們需要鐵製產品時往往需要走很遠的路去鄰村或鎮子。拴柱子的到來,村民們再不用走遠路了。
拴柱子的和平生活開始了,無限接近於隱居生活。因此,他無法及時確切的了解外麵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聽別人談起過關於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事情,可他既然已經不是軍人,理應不再關心、渴望戰爭。
直到有一天,一隊隊全副武裝的軍人經過三道嶺附近的土路向東開進。拴柱子能從軍人們的表情中讀出大戰在即的信息。
村子裏的人開始在幹部們的組織下為士兵們準備幹糧。拴柱子也參加了,他在家一心一意的做他該做的——將生麵粉放在鍋裏幹炒。大家都管這東西叫“炒麵”。弄好以後,打包上交,再由專人送到路邊看護,經過的部隊每人一袋,綁在身上繼續走。
有那麽一段日子,經過的部隊特別多,樣子大抵上差不多,需求也差不多。
真的要打仗了?老兵油子拴柱子,基因中蘊含著的嗜血好戰成分開始重新露頭。
到底是真的打仗?還是去邊境駐防?按說東北邊境還是很安全的:北麵是蘇聯老大哥;西麵是跟蘇聯老大哥一個政體和信仰的外蒙古;東麵更沒的說,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算需要派兵戍邊,也不至於派這麽多呀。
聽說朝鮮正在打仗,這本是朝鮮民族的內戰,朝鮮人隻想統一他們的國家。但是美帝國主義粗暴幹涉朝鮮內政,武裝阻止朝鮮人民軍統一祖國。具體細節不知道,但好像朝鮮同誌的情況不樂觀,損失很慘重。
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拴柱子倒在炕上琢磨著這些與他“無關”的事情。隨後,他會想起戰爭歲月裏的日日夜夜。晉西北抗戰時的渾身浴血,冀中反掃蕩時的殘酷,東北黑土地上的以命相搏,橫掃全中國時的意氣風發。許許多多犧牲了的戰友,他們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原本已經模糊,在難眠之夜就漸漸變得清晰、真實,他們的離去仿佛就在昨天。
想著想著,拴柱子會變得很沉重。死了太多人啦,但願別再打仗。
拴柱子有時候忽然從炕上坐起來,就看見一個倩影坐在炕沿。她媳婦白玫瑰說:“睡吧,明天你有很多工作,給戰士們準備軍糧,給鄉親們打鐵。睡吧,好好睡吧,你看你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