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鬍子乞丐就是來自河南老家的我大爺。


    張鬆樵在家中設下靈堂,帶領全家人麵北而跪,朝著那片黃水滔天的祖宗血脈之地重重磕下幾個響頭。後來我大爺隨我父親一家逃難去了重慶,距離他受苦受難的中原故鄉越來越遠,直到1940年去世,葬於重慶黃角埡,日本人發動的侵略戰爭令這位飽受苦難的河南老人再也沒能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


    2


    來自北方的戰爭壓力一旦緩解,陷入癱瘓的政府職能迅速恢復運轉,武漢街頭的電燈重新亮起來,商店開門做生意,郊區的糧食蔬菜擺上市民的餐桌,警察上街巡邏,像流行病那樣蔓延的恐慌和犯罪勢頭得到有效控製。一些已經轉入地下的抗日救亡團體重新活躍在街頭上,抗日集會和群眾遊行再度呈現轟轟烈烈之勢,社會秩序不再混亂,人心得以穩定,不再那麽談“日”色變和驚慌失措。


    政府部門組織的撤退工作也大有起色,每天都有來自全國的空車皮和車輛源源不斷地駛入武漢,而從長江上遊趕來支援的機器船和木船的隊伍也絡繹不絕。交通委員會每天都要發布交通公示,將政府機關、工廠學校、社會團體和民眾納入分期分批的撤退計劃,組織他們分別向湖南、廣西、四川和西北地區疏散。總之,無論政府還是民眾都獲得一個來之不易的喘息之機,從而避免重蹈南京陷落時那種爭相逃命的悲劇覆轍。


    抗戰前夕的1936年,國民政府發起一場旨在籌集抗戰資金的“獻機祝壽”運動,湖北省總共捐獻飛機三架,其中一架為張鬆樵個人認捐(十萬大洋)。1938年7月7日,武漢各界隆重紀念抗戰一周年“國恥日”,同時宣布發起為期三天聲勢浩大的“抗戰獻金運動”,這次捐款的主要用途是救濟災區。


    據《新華日報》載:毛澤東等中共參議員宣布,將國民議會的當月薪水捐獻出來救助黃水災區。許多社會賢達、知名人士紛紛慷慨解囊,市民踴躍認捐,連乞丐和監獄裏的犯人都掏出身上僅有的硬幣,還有一群小學生主動絕食一天,把飯錢捐給災區。


    總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事跡比比皆是。


    這時張鬆樵作出一個驚人決定,宣布要向黃水災區捐獻一筆巨款,這筆巨款的數目相當於救助一萬個難民吃整整一年的糧食。


    張鬆樵的決定遭到所有親友反對。


    當時裕華紗廠搬遷受挫前途未卜,遠在重慶的新廠區還是一片空地百廢待興,而張鬆樵的個人資金狀況也相當不妙:戰爭不僅破壞工廠生產,而且令他失去許多市場,固定資產大大縮水,流動資金捉襟見肘等等。此時人人都很清楚,工廠搬遷過程中每分錢都很重要,都應當花在刀刃上,何況流動資金等於工廠的血液,是工廠重建和恢復生產的根本保證。他們紛紛勸阻道,災區那麽大,受災民眾那麽多,你就是把工廠全部捐出去也不過杯水車薪啊!何況抗戰是全民族的大事,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你捐出那麽一點聊表寸心就行了,何苦把自己填進戰爭的無底洞裏去呢?


    但是張鬆樵是個固執的老人,他早已過了那種心血來潮的年紀,一旦作出決定便很難改變。隻有我奶奶柳韻賢理解她的丈夫,她清楚這個比她大三十二歲的男人永遠都是河南老鄧家的血脈傳人,他的血管裏流淌著比火焰還要熾烈的血液,這片熱血炙烤著他的靈魂,令他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所以他必須以這種超乎尋常的方式報恩。於是我奶奶當著全家宣布一個決定:工廠是你的,我和孩子也是你的>>我們跟你一道捐。


    我奶奶再次變現了屬於她個人名下的全部財產,包括房屋、嫁妝和私房錢,變賣金銀首飾,從而使我爺爺捐款賑災的心願得以圓滿實現。


    3


    1938年6月,武漢大本營下令集中一百多萬部隊,其中包括幾乎所有中央軍主力迎擊來自長江下遊的日軍進攻。


    中國抗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武漢會戰拉開序幕。


    站在作戰沙盤跟前的蔣介石目光灼灼信心百倍,他看到他的對手正在由一種主動進攻變為被動進攻,從兩麵夾擊變為單路出擊,說明日本人的戰場優勢遭到大大削弱,戰爭形勢由此發生轉折。他看見長江兩岸的鄂、皖、贛諸省,從北向南分布著重重疊疊的大別山、霍山、九華山、廬山、幕阜山,百萬中國大軍構築多重堅固防線,居高臨下嚴陣以待,而敵人華中派遣軍則隻能被迫沿著崎嶇狹窄的長江水道向上仰攻,這些地勢險要的高山大川必將大大削弱敵人戰鬥力,令敵人先進的飛機、坦克、大炮和機械化部隊難以發揮作用。這樣就等於中國人替他們的對手選擇了一個最為不利的作戰方案,然後把被動進攻的沉重包袱扔給像蝸牛一樣在山區爬行的日本人。


    當時有蘇聯軍事顧問詢問蔣介石:日軍隻有四十萬人,百萬中國大軍是否有可能戰略性殲滅一部分日軍?


    蔣介石並未被勝利沖昏頭腦,他回答說:您說得很對,日本人很快就會感到捉襟見肘,我們一定會用時間和空間來打敗日本人。


    記者問:國民政府是否準備放棄武漢?


    蔣介石則以堅定的語氣表示:你錯了。我們一定要保衛大武漢。敵人的企圖不可能得逞。


    記者追問:您的意思是,國軍要與日軍進行戰略決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賢並收藏黃河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