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千鈞一髮


    1


    抗戰時期曾在河南鄭(州)中(牟)河防守備部隊任職的抗戰老人盧繼東長期致力於花園口決堤的資料研究工作,盧老本人也常常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撰寫回憶文章。隻是近年老人年事日高,寫作很不方便,漸漸就停了筆。他對我說:你們後人,對那些所謂文史資料可信之,可不信之。因為這些見證人五花八門,有道聽途說者,有以假亂真者,他自己並沒有經歷那件事,隻是聽說,甚至隻是猜想,所以就以訛傳訛。比如1938年那場大水,當時究竟損失有多大?淹死多少老百姓?黃泛區麵積有多少,淹沒多少村莊,多少耕地?由於當時沒有統計,過後就不大說得清楚,所以現在的數字都是估計。另一個方麵,當時大水衝垮多少日本部隊,淹死多少日本人?日本人遭受多大損失和打擊?許多人也各說不一、爭執不休。但是這些人都不該忘記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答案應當從各方提供的證據中尋找,包括我們的敵人日本侵略者。


    還有一些人,他們以親歷者身份說了一些耳聞目睹的事情,但是他的所見所聞很可能是局部的,片麵的,甚至是假象。比如,黃河決口時,下遊皖、蘇地方政府都提前發出泛水警報,動員老百姓緊急疏散,而上遊河南正在打仗,所以損失最為嚴重。當時我在河南,對河南災情有所了解,但是不大清楚安徽和江蘇的損失情況,如果我硬要拿河南去推論全國,那就是以偏概全嘛。


    盧老說,災情發生後,後方各省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形成聲勢浩大的賑災活動。政府號召全國人民勒緊褲帶,邊打仗邊賑災,可謂同舟共濟萬眾一心,這難道不是抗戰精神?不是血肉長城?老人忽然指著自己的兒子說,像你們這些當過知青的人,你們人人都是親歷者,但是你們能以自己的經歷去代替別人麽?抗戰也一樣,你應該說清楚,哪些是你聽來的,哪些是你看見的或者經歷的,不要籠統混為一談。


    老人還告誡我說,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一些有影響的人物以當事人身份說了許多違心的假話,他們的個人回憶錄往往不是從歷史真實出發,而是為了服從政治和個人利益需要。這些假話被當作了真實的證據,於是歷史就變了樣。如此例子數不勝數,不管這些人主觀意願如何,客觀上卻在誤導讀者,製造歷史的歧義。


    我認為讀解這位可尊敬的老人需要時間,就像我們認識自己須得等到我們變成歷史之後。老人的告誡令我警醒,我意識到歷史可能永遠沒有真相,正是因為歲月不可重複,我們人人都在努力為歷史塗抹一筆個人色彩,從而有可能把歷史變成一座迷宮。我今天所作之全部努力,不過就是透過無數紛繁的表麵現象去捕捉一種我認為最接近歷史本質的“可能性”而已。


    2


    按照大本營電令,花園口方向的掘堤任務應由萬福麟第五十三軍負責執行。第五十三軍前身就是張學良東北軍,自“西安事變”後遭受重創一蹶不振,有跡象表明軍長萬福麟將軍對於“以水代兵”的戰略並不熱心,隻派出一隊人馬開上河堤應付,因此花園口掘堤工程基本上還是個空白。


    但是我們很快將會看到,命運是隻不可預測的神秘之手,它註定要把一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局外人牢牢抓住。這個人就是駐節京水鎮的新八師師長蔣在珍。


    京水鎮距離花園口河堤隻有兩裏地,更具體一些來說的話,花園口本身就在新八師防區之內,由新八師負責管轄。大本營所以捨近求遠,指令遠道而來的東北軍而不是新八師掘堤,完全因為這支來自貴州的地方隊伍在委員長眼中的地位無足輕重。新八師兵不過兩千多,對外號稱一個師,其實連中央軍一個團也比不上,且裝備落後人員不整,人稱“雙槍兵(步槍煙槍)”,被國防部評定為“丙種師”,也就是戰鬥力最低下的那一類隊伍。委員長能信得過把重如泰山和生死攸關的任務交給這樣一支三流隊伍來執行嗎?


    本來新八師奉命執行“g”任務,就是一旦敵人攻破鄭州立即放火焚城,但是任務暫時被中止,新八師無事可幹原地待命。當蔣在珍在趙口工地上偶然窺破河防軍掘堤失敗的秘密之後,他不由得為大本營的戰略計劃暗暗擔起心來。一旦鄭州失守,武漢不保,說不定連他的貴州老家也會很快淪陷敵手啊!就在蔣在珍憂心忡忡之際,一個電話打到師部,對方是集團軍總司令商震將軍。總司令的聲音聽上去很焦急,他問道:聽說你在工地上轉悠了不少時間,有何收穫?


    蔣在珍當然不敢隨便告狀,他連忙解釋:卑職不過好奇,隨便走走看看而已。


    總司令直截了當地說:你能接替趙口任務嗎?


    蔣在珍大驚失色,趙口河堤已成盡人皆知的爛泥潭,弄不好他豈不要成劉和鼎的替罪羊?他忽然後悔不該在別人地盤上到處走動,真是落花無心,流水有意啊。他結結巴巴地申辯說:劉、劉軍長已竟其功啊,卑職不、不能替代。


    總司令馬上換了一種不容置辯的冷淡聲調說:你知道,掘堤事關大局,我看你還是馬上作準備吧。


    蔣在珍萬萬沒有想到,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艱巨任務,現在卻猝不及防地落到自己頭上。軍令如山倒,他隻好連夜布置任務,讓部下分頭調查鄭州河防的歷史狀況,查閱檔案資料,同時派人向水利專家登門求教。調查結果出人意料,其實答案幾乎是現成的,專家告訴軍人,趙口段大堤原本十分堅固不易破壞,而新八師駐地京水鎮所在的花園口曾在清光緒年間三次決堤,該河段才是黃河大堤的軟肋所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賢並收藏黃河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