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天有不測風雲,徐州會戰之後,日本大本營決心以武力消滅國民政府,“帆”機關奉命關閉談判渠道。
碰了一鼻子灰的中方談判代表無計可施,既然日本人不願談判,談判代表的外交使命也隻好到此結束。仍不死心的高宗武多次派人打望消息,均無功而返,無奈之下的他隻好打點行李,準備離開香港打道回府。
6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豫東戰敗消息很快被披露出來。
連日來,武漢報紙紛紛刊登來自豫東前線的記者報導,有記者稱,昨晚最後一列運載傷員的列車通過之後,隨著一聲巨響,開封鐵路橋被炸毀,至此隴海鐵路鄭州以東運輸全線中斷。有記者從黃河水利局官員口中得知,因為形勢緊張,每年例行堤防加固工程已經奉命停止,民工遣散回家。還有記者採訪開封守軍某師長,該師長表示已經做好準備與敵決戰,誓與開封城共存亡。許多記者親眼所見,大批從豫東逃出來的難民已經擁入鄭州、洛陽,有確切消息稱,日本人已經完全占領商丘、民權、蘭封等地,正在逼近開封,雲雲。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軍方發布的戰報常常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比如某地激戰殲敵多少多少,敵精銳師團如何被擊潰,但是不久即傳來該地淪陷的消息,弄得人們不得不懷疑所謂大捷是否真有其事。又比如豫東前線果如軍方宣稱那樣打了大勝仗,國軍正在乘勝追擊,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的蘭封會戰真的像蔣委員長所說“活捉土肥原”和“消滅第十四師團”,那麽隴海鐵路何以要自毀橋樑?豫東何以被敵人占領?地處後方的守軍何以要發出“與開封城共存亡”的鏗鏘誓言來?
一再失望的國人終於幻想破滅,感到受了欺騙,於是一些進步人士勇敢地站出來揭穿軍方謊言。他們手中握有記者從前線發回來的戰地調查和訪談,有豫東會戰失敗的鐵證,還有國軍正在潰敗,大片國土正在淪陷的事實真相。他們痛心疾首地質問政府,如此屢戰屢敗之軍隊,如此兵敗如山倒之將領,何以擔當衛國禦敵之重任?如此隻會以謊言蒙蔽大眾之政府何以取信於民,何以領導四萬萬民眾奮起抗戰收復國土?
失敗消息如同一根導火索,將民眾心中積蓄太多的失望、憤怒和抗議引爆。社會各界如夢初醒,人們從一場虛幻的勝利中看清事實真相,戰爭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軍方越是躲躲閃閃不肯正麵回應,政府越是報喜不報憂,前線的失敗就越是激怒民眾,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武漢各界人士紛紛站出來聲討國民政府,要求公布戰敗真相,檢討戰敗原因,追究責任,嚴懲那些臨陣脫逃和貪生怕死的將軍。還有許多激進黨派團體、大學生和民眾組織上街遊行,他們來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軍委會示威,發表言詞激烈的演講,“打到賣國賊!”“抗日無罪!”“還我河山!”的口號聲響徹雲霄。
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出麵接見民眾代表,他當場允諾三件事:第一,調查戰敗真相。第二,嚴懲戰敗責任人和將領,無論是誰絕不包庇姑息。第三,改革弊端重重的軍方新聞官檢查製度,由中宣部領導報紙新聞檢查。
全國聲討浪潮令蔣介石焦頭爛額處境被動,他不得不作出前所未有的姿態來檢討豫東戰役,以平息輿論和渡過這場由戰敗引發的政治危機。他宣布對戰敗的各級黃埔將領進行嚴厲處分;總司令薛嶽上將被記大過一次,降薪三級;第二十七軍軍長桂永清中將、裝甲兵指揮官邱清泉少將皆因作戰不力被撤職,調往他用;第七十一軍軍長宋希濂中將被降職使用。號稱“天下第一師”的第八十八師師長龍慕韓中將則以“臨陣脫逃罪”交由軍事法庭審判。
另有多名旅、團長亦被撤職查辦。
事實上蔣介石上述嚴懲隻是做個姿態而已,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打敗仗絕非個人原因所致,也不是哪個將軍沒有盡力,“非不為,乃力所不逮也”。但是身為統帥的他必須要向全國人民有個交代,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替領袖平息眾怒,難道要由他蔣介石來承擔戰敗罪責麽?
我們看到,宋希濂在隨後進行的武漢會戰中英勇作戰,阻滯日軍進攻,受到通電嘉獎,提升集團軍副總司令。薛嶽在三次長沙保衛戰中大敗日軍,成就一代抗戰名將。邱清泉則率部參加著名的崑崙關大戰,此役中國軍隊出動空軍、坦克和步兵相配合大敗日軍,成為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取得為數不多的經典性進攻戰之一。桂永清則積極發揮外交才能出使歐洲,後來官至海軍總司令。隻有龍慕韓沒有獲得赦免,最終淪為豫東戰敗的替罪羊。
7
一隊汽車悄悄駛進武昌紅山陸軍監獄。
這是一個初夏之夜,地處郊外的監獄分外寂靜。身穿青布長衫的蔣介石從車內走下來,被人領進一間單獨的囚室裏。他看見在一盞閃動著昏黃光線的馬燈下,一個坐姿端正的人正在捧書夜讀,他就是淪為死囚的前陸軍中將龍慕韓。
犯人驀然回首,不覺大驚,連忙起身立正。
校長目光威嚴,默默注視這個昔日的得意門生,如果此刻龍慕韓意誌軟弱,像個膽小鬼那樣喊冤叫屈痛哭流涕,校長肯定拂袖而去,因為貪生怕死的學生根本不配他親臨探視。但是他麵前的學生依然站得筆挺浩氣長存,體現視死如歸的黃埔精神,令他不由得心情複雜感慨莫名。據說蔣介石曾經再三猶豫,最終還是沒有赦免龍慕韓的死罪。從今天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來看,所謂“臨陣脫逃”的罪名大有值得推敲之處,如果師長龍慕韓不是英勇作戰,第八十八師何以收復蘭封,並且一度取得的輝煌戰績從何而來?如果龍慕韓是個不堪造就之才,蔣介石何以親自提名把他留在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當總教官,後來又提升陸軍中將,把號稱“天下第一師”的王牌部隊交給他指揮呢?相信龍慕韓就是肝腦塗地也難報知遇之恩,他有可能或者說膽敢畏敵如虎擅自逃跑嗎?
碰了一鼻子灰的中方談判代表無計可施,既然日本人不願談判,談判代表的外交使命也隻好到此結束。仍不死心的高宗武多次派人打望消息,均無功而返,無奈之下的他隻好打點行李,準備離開香港打道回府。
6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豫東戰敗消息很快被披露出來。
連日來,武漢報紙紛紛刊登來自豫東前線的記者報導,有記者稱,昨晚最後一列運載傷員的列車通過之後,隨著一聲巨響,開封鐵路橋被炸毀,至此隴海鐵路鄭州以東運輸全線中斷。有記者從黃河水利局官員口中得知,因為形勢緊張,每年例行堤防加固工程已經奉命停止,民工遣散回家。還有記者採訪開封守軍某師長,該師長表示已經做好準備與敵決戰,誓與開封城共存亡。許多記者親眼所見,大批從豫東逃出來的難民已經擁入鄭州、洛陽,有確切消息稱,日本人已經完全占領商丘、民權、蘭封等地,正在逼近開封,雲雲。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軍方發布的戰報常常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比如某地激戰殲敵多少多少,敵精銳師團如何被擊潰,但是不久即傳來該地淪陷的消息,弄得人們不得不懷疑所謂大捷是否真有其事。又比如豫東前線果如軍方宣稱那樣打了大勝仗,國軍正在乘勝追擊,一度被傳得沸沸揚揚的蘭封會戰真的像蔣委員長所說“活捉土肥原”和“消滅第十四師團”,那麽隴海鐵路何以要自毀橋樑?豫東何以被敵人占領?地處後方的守軍何以要發出“與開封城共存亡”的鏗鏘誓言來?
一再失望的國人終於幻想破滅,感到受了欺騙,於是一些進步人士勇敢地站出來揭穿軍方謊言。他們手中握有記者從前線發回來的戰地調查和訪談,有豫東會戰失敗的鐵證,還有國軍正在潰敗,大片國土正在淪陷的事實真相。他們痛心疾首地質問政府,如此屢戰屢敗之軍隊,如此兵敗如山倒之將領,何以擔當衛國禦敵之重任?如此隻會以謊言蒙蔽大眾之政府何以取信於民,何以領導四萬萬民眾奮起抗戰收復國土?
失敗消息如同一根導火索,將民眾心中積蓄太多的失望、憤怒和抗議引爆。社會各界如夢初醒,人們從一場虛幻的勝利中看清事實真相,戰爭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軍方越是躲躲閃閃不肯正麵回應,政府越是報喜不報憂,前線的失敗就越是激怒民眾,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武漢各界人士紛紛站出來聲討國民政府,要求公布戰敗真相,檢討戰敗原因,追究責任,嚴懲那些臨陣脫逃和貪生怕死的將軍。還有許多激進黨派團體、大學生和民眾組織上街遊行,他們來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軍委會示威,發表言詞激烈的演講,“打到賣國賊!”“抗日無罪!”“還我河山!”的口號聲響徹雲霄。
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出麵接見民眾代表,他當場允諾三件事:第一,調查戰敗真相。第二,嚴懲戰敗責任人和將領,無論是誰絕不包庇姑息。第三,改革弊端重重的軍方新聞官檢查製度,由中宣部領導報紙新聞檢查。
全國聲討浪潮令蔣介石焦頭爛額處境被動,他不得不作出前所未有的姿態來檢討豫東戰役,以平息輿論和渡過這場由戰敗引發的政治危機。他宣布對戰敗的各級黃埔將領進行嚴厲處分;總司令薛嶽上將被記大過一次,降薪三級;第二十七軍軍長桂永清中將、裝甲兵指揮官邱清泉少將皆因作戰不力被撤職,調往他用;第七十一軍軍長宋希濂中將被降職使用。號稱“天下第一師”的第八十八師師長龍慕韓中將則以“臨陣脫逃罪”交由軍事法庭審判。
另有多名旅、團長亦被撤職查辦。
事實上蔣介石上述嚴懲隻是做個姿態而已,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打敗仗絕非個人原因所致,也不是哪個將軍沒有盡力,“非不為,乃力所不逮也”。但是身為統帥的他必須要向全國人民有個交代,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替領袖平息眾怒,難道要由他蔣介石來承擔戰敗罪責麽?
我們看到,宋希濂在隨後進行的武漢會戰中英勇作戰,阻滯日軍進攻,受到通電嘉獎,提升集團軍副總司令。薛嶽在三次長沙保衛戰中大敗日軍,成就一代抗戰名將。邱清泉則率部參加著名的崑崙關大戰,此役中國軍隊出動空軍、坦克和步兵相配合大敗日軍,成為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取得為數不多的經典性進攻戰之一。桂永清則積極發揮外交才能出使歐洲,後來官至海軍總司令。隻有龍慕韓沒有獲得赦免,最終淪為豫東戰敗的替罪羊。
7
一隊汽車悄悄駛進武昌紅山陸軍監獄。
這是一個初夏之夜,地處郊外的監獄分外寂靜。身穿青布長衫的蔣介石從車內走下來,被人領進一間單獨的囚室裏。他看見在一盞閃動著昏黃光線的馬燈下,一個坐姿端正的人正在捧書夜讀,他就是淪為死囚的前陸軍中將龍慕韓。
犯人驀然回首,不覺大驚,連忙起身立正。
校長目光威嚴,默默注視這個昔日的得意門生,如果此刻龍慕韓意誌軟弱,像個膽小鬼那樣喊冤叫屈痛哭流涕,校長肯定拂袖而去,因為貪生怕死的學生根本不配他親臨探視。但是他麵前的學生依然站得筆挺浩氣長存,體現視死如歸的黃埔精神,令他不由得心情複雜感慨莫名。據說蔣介石曾經再三猶豫,最終還是沒有赦免龍慕韓的死罪。從今天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來看,所謂“臨陣脫逃”的罪名大有值得推敲之處,如果師長龍慕韓不是英勇作戰,第八十八師何以收復蘭封,並且一度取得的輝煌戰績從何而來?如果龍慕韓是個不堪造就之才,蔣介石何以親自提名把他留在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當總教官,後來又提升陸軍中將,把號稱“天下第一師”的王牌部隊交給他指揮呢?相信龍慕韓就是肝腦塗地也難報知遇之恩,他有可能或者說膽敢畏敵如虎擅自逃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