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隨著大本營一聲令下,飛行員俞世城少尉所屬空軍“中正機隊”連夜從漢口轉進中原待命。


    中正機隊為抗戰時期空軍大名鼎鼎的王牌機隊,人稱“空中禦林軍”,究其來歷當追溯到抗戰爆發前夕的1936年。當時國民政府已經意識到全麵抗戰不可避免,遂以慶祝蔣介石五十大壽的名義在全國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獻機祝壽”運動。以十萬大洋折合一架飛機計算,各省以及海外愛國華僑總共捐獻飛機達四十多架,這些飛機編成一個陣容整齊的戰鬥機大隊,蔣介石親自命名其為“中正機隊”。


    中正機隊由空軍最優秀的飛行員組成,著名空戰英雄李丹桂曾任該機隊大隊長,他在1938年“二>一八武漢大空戰”中率隊擊落日機十二架,自己壯烈殉國。幾經南北征戰,機隊人員換了幾茬,有空戰經驗的老飛行員所剩無幾,俞世城少尉就是在這個抗戰的緊急關頭提前從航校畢業參戰的。


    抗戰初期,蘇聯政府援助中國的“伊爾-15”和“伊爾-16”戰鬥機堪稱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戰機,性能較日本飛機占優。伊爾-16為雙翼戰鬥機,雖然速度稍慢但是轉彎半徑小,並且火力強大,飛行員給它起個威風凜凜的外號叫“雷神”。俞世城少尉駕駛的伊爾-15則是一種單翼輕型戰鬥機,速度快操縱靈活,裝有四聯高速機槍,人們親切地稱呼它為“閃電”。由於我方戰機數量少補充困難,盡管多次取得過出色戰績,但還是難以抵擋敵人瘋狂進攻。老飛行員傳授經驗說,日本飛行員單機纏鬥技術並不出色,如果一對一空戰,中國飛機往往並不居於下風。但是日本人慣於實施空中“狼群戰術”,他們常常以數倍兵力進行圍攻,或者偷襲地麵機場,許多中國飛機甚至來不及起飛就被敵人擊毀了。


    公元1938年春天,年輕的“中正機隊”奉命進駐河南周口機場待命。時值抗戰節節失利的艱難歲月,日本侵略者喪心病狂大舉進攻中原,我國軍民浴血戰場頑強抵抗,俞世城和他的戰友決心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用勝利的旗幟為祖國和人民支撐起一片碧澄萬裏的晴朗藍天來。


    5


    半夜時分,鐵甲列車的炮手林大福被一陣緊急號聲驚醒,他看見駐地外麵的天空還是一片漆黑,而鐵路上已經傳來蒸汽機車啟動的巨大轟鳴聲,於是趕緊推醒雙胞胎兄弟林二福起來登車出發。大林和二林都是南洋愛國華僑,他們服役的軍隊是一支抗戰前夕中國大本營秘密打造的新式部隊——鐵甲列車縱隊。


    所謂“鐵甲列車”,顧名思義就是在火車輪子上安裝大炮和防護裝甲,使其變成能沿千裏鐵路線運動作戰的活動炮台。二十世紀初葉,歐洲戰場開始出現鐵甲列車的雄壯身影,一次大戰期間英法聯軍在著名的凡爾登戰役中出動多批鐵甲列車,以猛烈炮火給予德奧軍隊沉重打擊。在十月革命的俄國,史達林甚至下令給紅軍鐵甲列車裝備一百毫米口徑大炮,然後開往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鎮壓那些反對革命的敵人。鐵甲列車摧枯拉朽勢不可擋,打得素以剽悍和作戰勇猛著稱的哥薩克騎兵丟盔棄甲望風而逃,為鞏固蘇維埃政權立下不朽戰功。


    於是鐵甲列車就有了“陸地巡洋艦”的美譽。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之後從德國購進兩列鐵甲列車,分別命名為“中山一號”和“中山二號”,隨後又仿製多列,正式成立鐵甲列車縱隊司令部。中山號鐵甲列車由一台或者兩台蒸汽機車牽引,時速可達五十公裏以上,列車底部安裝有旋轉炮台,裝備德國克虜伯八十八毫米口徑大炮多門,可對敵人目標作三百六十度旋轉射擊。由於蒸汽機車牽引力強勁,鐵甲列車除了由戰鬥部和彈藥車廂組成外,還可加掛多節步兵支援車廂。1931年蔣、馮、閻中原大戰,蔣介石派出鐵甲列車北上增援,它們一路勢如破竹橫掃京漢鐵路和隴海鐵路,為國民政府平定中原和鞏固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1938年春天,抗日戰爭進行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土肥原第十四師團渡過黃河深入中原戰略要地,武漢大本營下令鐵甲列車“中山一號”和“中山二號”火速開赴前線作戰。雙胞胎兄弟大林和二林滿懷民族仇恨,他們與全體官兵一起向戰旗莊嚴宣誓,不消滅來犯的日本強盜絕不下戰場。


    第七章“泰山行動”


    1


    千裏隴海鐵路西起甘肅蘭州,東至江蘇連雲港,猶如一條鋼鐵大動脈橫貫中國大地。鐵路東線有座不起眼的四等小站叫羅王寨火車站,距開封城隻有十幾公裏,是開封火車站的衛星站,平時除了臨客和貨車外多數客車都不停靠,因此車站隻有一名站長和幾名員工。由於抗戰爆發鐵路運輸吃緊,特別是1938年初徐州會戰打響之後,上級為了確保鐵路安全給車站派來一班守備隊。但是羅王寨火車站地處中原後方,且與人煙稠密的羅王寨村子相鄰,守備隊基本上無事可做,站崗放哨都很鬆懈。


    進入五月,麥田開始由綠泛黃,預示一個美好的豐收季節即將到來。車輪鏗鏘周而復始,碾碎一個個黑夜迎來朝霞滿天的黎明,這天早晨太陽尚未升起,東方天際剛剛現出一絲魚肚白,打著哈欠的站長同往常一樣準時走出辦公室,點亮手中的信號燈準備接站,因為再過十分鍾就有一列火車將要進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河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賢並收藏黃河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