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在很多地方豪強眼裏,是很神聖的地方。


    薩生在1970年代,沒機會見到皇帝,但是參觀故宮時,走在太和殿前,還是忍不住仰視之感。怎麽會這麽賤骨頭沒出息呢?您到那兒恐怕也會有同感,莊嚴,肅穆 – 另外,您注意到沒有?那麽大的太和殿它居然沒有影子!


    瞧這設計的,所謂天子威嚴,國之重器,無論是劉備還是馮玉祥,最初走進這個世界,恐怕都是以土包子自慚的。


    您說漢獻帝都玩到這個份兒上了,還有什麽天子威嚴麽?


    有的。記得有一次漢獻帝和曹操發脾氣,說丞相要是看得上我呢,就好好輔佐,要看不上我呢?就幹脆另立高明吧。曹操當時汗都下來了。以曹操的閱歷,他又不是土包子,怎麽會害怕?原因是按照漢製,曹操當時那個級別(三公)朝見皇帝,是要搜身去械,由武士持刃挾入的,雖然這隻是個表麵的儀式,武士大概也是曹操的自己人,但他也怕這小皇帝發了二桿子脾氣跟自己來個魚死網破什麽的,那可就不值了。


    後來曹操不顧一切地爭取什麽九錫,什麽劍履上殿,我想大概和這個經歷很有關係。


    說起來,曹操這一點上就比劉備有見識,他是先中央後地方又回到中央,幹過京師警察局長的,別管四世三公還是皇親國戚,這些人是什麽貨色,有什麽事兒他不明白阿?


    但劉備就沒他那個條件了,所以才會跟董承搞到一塊兒去 – “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這裏的第二個“未發”,易先生認為是沒有採取行動的意思。這一點我的看法相同,隻是從此文的寫法看,似乎是劉備和董承他們共同擬定了某種行動計劃,不過因為劉備提前找機會跑了,沒有實施。


    您看,認為曹操把自己視作第一假想敵之後,劉備第一個動作不是收拾收拾就跑,而是幹脆加入了董承集團的密謀。為什麽呢?我猜劉備最初對董承集團對付曹操是很有信心的 – 董承何許人也?有天子作依託,自己又是皇妃的老爸,這是國家的柱石,朝廷的股肱啊!在沒見過世麵的劉備看來,董國舅的腦袋上很容易頂上一個光環的。


    想來,劉備對混進董承這個小圈子,大有去找組織的感覺。


    那他第一個“未發”是怎麽回事兒呢?知道了隻是沒去揭發,幹嗎不及早靠攏組織呢?在董承他們眼裏,這劉備可是曹操的紅人兒啊,而他的那個“皇叔”身分有多可疑這些人大概最明白。第一個人家不敢去拉他,第二個他主動送上門去,還要擔心人家想“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給大耳朵來個殺人滅口。他不去揭發,已經是表明立場了。是曹操一番話,逼得劉備去鋌而走險。


    既然參與密謀,為何又提前出走呢?


    我猜,劉備是看穿了董承等人的本事,大失所望,感到誤上賊船,所以在間不容髮的關鍵時刻來了個金蟬脫殼。


    那麽,董承他們到底是怎樣的角色呢?


    無論現存史料還是三國演義,也就是說傳統上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把董承等人當作漢室“忠臣”看待的,而今天也有一種聲音認為董承不過是和曹操爭權奪利而已。


    那麽,哪種聲音是對的呢?


    您要問老薩,老薩說都對,都對 – 提出這觀點的不是專家就是豪傑,咱一個作it的哪有資格對人家說三道四,人幹嗎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不過,我對此也有一個分析 – 董承等人代表著一種傳統勢力,他們的追求是要將當時的朝政恢復到東漢王朝的“正常狀態”。


    那麽,什麽是正常狀態呢?君明臣賢,天下大治?那隻能叫理想不能叫正常狀態。東漢政權的“正常狀態”,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換句話說,把持朝政的隻能是這兩夥人,而皇帝每每恨這些專權的傢夥入骨,把他們幹掉後,還得用另一批屬於這兩個階層的傢夥管理朝廷。


    定都許昌後,局麵稍稍穩定,漢王朝的國家機器,又不由自主地按照慣性試圖朝“正常狀態”回歸了。按照理想的方式,這段歷史可以如此發展 -- 外戚董承幹掉權臣曹操,大權獨攬,好的話做霍光,不好的話作梁冀,到了漢獻帝兒子即位的時候不堪忍受董家專權,再糾集身邊宦官來個xx門事變把董家滅門,宦官專政。。。


    那樣的話,東漢又開始延續了。


    魯肅所說“漢室不可復興也”,說的就是這種政權模式繼續存在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這一點,董承卻沒有看出來。


    估計劉備最初也沒有看出來,他不是沒看出來,是土包子進城,對朝政這塊兒還暈著呢。可是和董承他們接觸以後,他就明白了,靠這幫人是救不了大漢的,漢室要想復興,隻有鳳凰涅磐。


    為什麽他會很快看出董承等人不成器呢?


    估計理由有兩個。


    [待續]


    ?


    2007-09-10 23:02:58


    大 中 小


    標籤:文學/原創


    董承難以成事,很多朋友的看法和他的親信王服一樣,都認為董的班底太薄弱,實力上不是曹操的對手。然而我的看法這要一分為二地看。


    搞政變這種事,實力固然重要,能夠抓時機,運用計謀和政治手段也可以大大抵消實力的不足。曹操評論平定太監亂政,就說過這件事隻要一個獄吏足矣,招外兵是自取其禍。事實上最後對十常侍一夥的清算也根本沒有用到外兵。王允殺董卓也是利用了其內部矛盾。董承的條件雖然差,但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王服也隻是說他們兵少,還不至於沒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薩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薩蘇並收藏天下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