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中校武警總隊長 韓韜
穎州中校武警總隊長 彭祀
團練使是中校軍銜,這基本是一個定論了,日本有個網站認為韓韜彭祀是民兵隊長的,我覺得這個有點兒太過分,人家百勝將天目將是正規武科出身,相當於現在石家莊步校畢業的,怎麽可能去指揮民兵呢?同樣單廷圭魏定國你說他們是中校武警總隊長就沒有人說嘴,這個印象大概來自韓彭二人作戰能力上麵,韓韜稱為百勝將,實戰中和同樣中校級別(也可能還要低一些)的秦明交手,二十回合就要跑,彭祀讓扈三娘一個女流給抓了,都有點兒窩囊。
我的理解這和韓韜彭祀的出身有關,根據文中的蛛絲馬跡分析,這二將和呼延灼關係很不一般,呼延是名將世家,按當時習慣應該住在京師,韓彭也是京師出身,彭更是“累代將門之子”,從後來三人所在防區看,呼延和韓,彭非常熟悉,感覺應該是呼延灼經常拉著這兩位的武警部隊進行聯合演習,所以說到三家兵力,他可以應聲而出。韓彭是呼延的心腹當沒有問題,我懷疑他們甚至可能是呼延的髮小。門當戶對,少年呼延所能交接的大多是這種京城四少之類的人物吧。從小說上看,這兩位都有些出口成章的架勢,韓韜“天兵到此,不思早早投降,還敢抗拒,不是討死!我直把你水泊填平,梁山踏碎;生擒活捉你這夥反賊解京,碎屍萬段”,彭祀 “反國逆賊,何足為道!與吾並個輸贏”,都是聲情並茂,可惜,本事卻沒有口氣大,好象這樣的人八旗子弟裏最多。推測一下,會不會兩個人的官職就是呼延推薦或走的門路呢?其中彭祀有家世撐著,韓韜則不得不從正規選拔出身,若再引申一下武科考官會不會賣呼延麵子呢?
不過,兩個人的才能做中校是有點兒勉強,所以都分配在陳州,穎州這種內地城市負責警備工作,其實這種地方,有個少校的能耐就夠了。於是軍銜不低,責任就輕鬆,您看,這種美差沒後門進得去麽?估計百勝將,天目將,很可能都是他們在京城橫行的時候紈絝子弟之間的稱謂吧。相對來說韓韜畢竟通過了考試,文武兩方麵都比較通一些,因此和呼延還能經常交流兵法,布置作戰,彭祀好像就仗著形容威壯一些。兩個人的社會經驗都不太多,所以捉上了梁山,投降得都很快,彭祀說話都邏輯不清了:“倘蒙存留微命,當以捐軀報
效。” -- 你饒了我的命,我就不要命了。。。您的命到底值錢不值錢阿?這種紈絝子弟的不堅定性還表現在呼延還沒被俘,兩位都已經成梁山頭領了,幾十年的交情,未免太不義氣。這二位以後的征戰有點兒象呂布手下的宋憲魏續,因為跟著善戰的呼延灼,所以覺得斬個敵將不算什麽,結果自己出戰就總是吃苦頭。呼延灼提攜兩個小弟,也是建立自己係統的需要,無奈這二位水平似乎還是有些不足,呼延自己也因此在梁山戰場上成了救火隊,可見濫用私人要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就象金庸從水滸挑選了一個賽仁貴郭盛生出個郭大俠,嶽飛傳中也從水滸裏挑了一位 -- 百勝將韓韜,他的兩個兒子韓起龍,韓起鳳是二代嶽元帥嶽雷身邊的心腹大將,尤其韓起風的一桿丈八蛇矛,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個,就跑題了。
炮兵中校 國防科工委設備管理處副處長 淩振
淩振,是水滸中代表著軍事現代化的獨特力量,別人還在玩冷兵器,他已經造出分飛彈頭和多級火箭了,他造的大炮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肯定威震華盛頓 -- 能打七八公裏遠,命中率33%(兩個打到水裏,一個直打到鴨嘴灘小寨上),比日本戰列艦在雷伊泰灣的命中率高十倍!可惜,水滸的作者和剩下的一百多號梁山好漢不能容忍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因此淩振便很寂寥,隻能和九尾龜金錢豹子等等混在一起。這個也不怪梁山,這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的,畢竟鴉片戰爭還有八百年才來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技術軍官,對政治興趣不大,看他上山時候的表現就知道了,沒有表示對皇上的忠心,卻專問老婆孩子,然後就充分顯示了這種人的惡劣本性 -- 隻醉心於技術,打誰他就不管了,翻臉不認人,一通子母炮炸得呼延灼跟地雷戰裏頭的鬼子兵似的,氣得呼延灼罵:“這炮必是淩振從賊,教他施放。”
我之所以給他定中校軍銜,首先是他的官職甲仗庫副使,是個二線後勤部門,軍銜應該不會太高,其次他的年齡不大,估計二十餘歲,攻擊大名府的時候曾經扮作道童隨公孫勝進去,大家見過鬍子拉查的道童麽?按說,這當個少校也不錯了,考慮到兵種優勢,給個中校。
題外話淩振能夠出頭要感謝呼延灼,這位老兄是梁山中的美軍,特別注意軍事裝備和正規化建設,人家想到用計的時候他多半考慮怎樣用新式武器解決問題,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軍事思想。打梁山用連環馬,用火炮,和魯智深楊誌交手時候的那句感嘆:“怎地那裏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手段。”估摸著這就是正規軍和遊擊隊的區別吧。沒有呼延灼,宋朝不定什麽時候想到用炮打梁山呢,更別提用淩振了。呼延灼如何認得淩振?估計那時火炮和煙花接近,供人娛樂時多,呼延一派都是紈絝子弟,看的新鮮倒也會比一班腐朽官僚接受得快些吧。
驚堂一聲,再侯教四方。
穎州中校武警總隊長 彭祀
團練使是中校軍銜,這基本是一個定論了,日本有個網站認為韓韜彭祀是民兵隊長的,我覺得這個有點兒太過分,人家百勝將天目將是正規武科出身,相當於現在石家莊步校畢業的,怎麽可能去指揮民兵呢?同樣單廷圭魏定國你說他們是中校武警總隊長就沒有人說嘴,這個印象大概來自韓彭二人作戰能力上麵,韓韜稱為百勝將,實戰中和同樣中校級別(也可能還要低一些)的秦明交手,二十回合就要跑,彭祀讓扈三娘一個女流給抓了,都有點兒窩囊。
我的理解這和韓韜彭祀的出身有關,根據文中的蛛絲馬跡分析,這二將和呼延灼關係很不一般,呼延是名將世家,按當時習慣應該住在京師,韓彭也是京師出身,彭更是“累代將門之子”,從後來三人所在防區看,呼延和韓,彭非常熟悉,感覺應該是呼延灼經常拉著這兩位的武警部隊進行聯合演習,所以說到三家兵力,他可以應聲而出。韓彭是呼延的心腹當沒有問題,我懷疑他們甚至可能是呼延的髮小。門當戶對,少年呼延所能交接的大多是這種京城四少之類的人物吧。從小說上看,這兩位都有些出口成章的架勢,韓韜“天兵到此,不思早早投降,還敢抗拒,不是討死!我直把你水泊填平,梁山踏碎;生擒活捉你這夥反賊解京,碎屍萬段”,彭祀 “反國逆賊,何足為道!與吾並個輸贏”,都是聲情並茂,可惜,本事卻沒有口氣大,好象這樣的人八旗子弟裏最多。推測一下,會不會兩個人的官職就是呼延推薦或走的門路呢?其中彭祀有家世撐著,韓韜則不得不從正規選拔出身,若再引申一下武科考官會不會賣呼延麵子呢?
不過,兩個人的才能做中校是有點兒勉強,所以都分配在陳州,穎州這種內地城市負責警備工作,其實這種地方,有個少校的能耐就夠了。於是軍銜不低,責任就輕鬆,您看,這種美差沒後門進得去麽?估計百勝將,天目將,很可能都是他們在京城橫行的時候紈絝子弟之間的稱謂吧。相對來說韓韜畢竟通過了考試,文武兩方麵都比較通一些,因此和呼延還能經常交流兵法,布置作戰,彭祀好像就仗著形容威壯一些。兩個人的社會經驗都不太多,所以捉上了梁山,投降得都很快,彭祀說話都邏輯不清了:“倘蒙存留微命,當以捐軀報
效。” -- 你饒了我的命,我就不要命了。。。您的命到底值錢不值錢阿?這種紈絝子弟的不堅定性還表現在呼延還沒被俘,兩位都已經成梁山頭領了,幾十年的交情,未免太不義氣。這二位以後的征戰有點兒象呂布手下的宋憲魏續,因為跟著善戰的呼延灼,所以覺得斬個敵將不算什麽,結果自己出戰就總是吃苦頭。呼延灼提攜兩個小弟,也是建立自己係統的需要,無奈這二位水平似乎還是有些不足,呼延自己也因此在梁山戰場上成了救火隊,可見濫用私人要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就象金庸從水滸挑選了一個賽仁貴郭盛生出個郭大俠,嶽飛傳中也從水滸裏挑了一位 -- 百勝將韓韜,他的兩個兒子韓起龍,韓起鳳是二代嶽元帥嶽雷身邊的心腹大將,尤其韓起風的一桿丈八蛇矛,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個,就跑題了。
炮兵中校 國防科工委設備管理處副處長 淩振
淩振,是水滸中代表著軍事現代化的獨特力量,別人還在玩冷兵器,他已經造出分飛彈頭和多級火箭了,他造的大炮放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肯定威震華盛頓 -- 能打七八公裏遠,命中率33%(兩個打到水裏,一個直打到鴨嘴灘小寨上),比日本戰列艦在雷伊泰灣的命中率高十倍!可惜,水滸的作者和剩下的一百多號梁山好漢不能容忍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因此淩振便很寂寥,隻能和九尾龜金錢豹子等等混在一起。這個也不怪梁山,這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的,畢竟鴉片戰爭還有八百年才來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技術軍官,對政治興趣不大,看他上山時候的表現就知道了,沒有表示對皇上的忠心,卻專問老婆孩子,然後就充分顯示了這種人的惡劣本性 -- 隻醉心於技術,打誰他就不管了,翻臉不認人,一通子母炮炸得呼延灼跟地雷戰裏頭的鬼子兵似的,氣得呼延灼罵:“這炮必是淩振從賊,教他施放。”
我之所以給他定中校軍銜,首先是他的官職甲仗庫副使,是個二線後勤部門,軍銜應該不會太高,其次他的年齡不大,估計二十餘歲,攻擊大名府的時候曾經扮作道童隨公孫勝進去,大家見過鬍子拉查的道童麽?按說,這當個少校也不錯了,考慮到兵種優勢,給個中校。
題外話淩振能夠出頭要感謝呼延灼,這位老兄是梁山中的美軍,特別注意軍事裝備和正規化建設,人家想到用計的時候他多半考慮怎樣用新式武器解決問題,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軍事思想。打梁山用連環馬,用火炮,和魯智深楊誌交手時候的那句感嘆:“怎地那裏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手段。”估摸著這就是正規軍和遊擊隊的區別吧。沒有呼延灼,宋朝不定什麽時候想到用炮打梁山呢,更別提用淩振了。呼延灼如何認得淩振?估計那時火炮和煙花接近,供人娛樂時多,呼延一派都是紈絝子弟,看的新鮮倒也會比一班腐朽官僚接受得快些吧。
驚堂一聲,再侯教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