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了“義陽脾氣”,三國的義陽,是一個出悲劇英雄的地方。
最有名的義陽戰將,大概就是蜀國大將魏延了。
延字文長,義陽人,生年不詳。延以部曲跟隨劉備,攻打西川時任牙門將軍。按照三國重視門第的習俗,如果有好祖宗,哪怕幾百年以前的也要大肆宣揚,卻從未見有關魏延的家世記錄,說明他應該是出身比較清寒。但是其人勇猛善戰,為劉備賞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稱王,破格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當時魏延地位比較低,舍張飛等人而提拔他擔任獨當一麵的重任,眾人頗有疑慮。劉備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雲何?”魏延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真豪氣幹雲也。
魏延確實善戰,在漢中創造“圍守”的戰法,終魏延之世,敵軍無法入漢中,而蜀國滅亡前夕,薑維正是因為改變了“圍守”戰術,改用“誘敵深入”,才丟了這個蜀國的重要軍事基地。空城計,其實也不是諸葛亮所演,而是魏延在陽平關作的好戲。章武元年劉備稱帝時任魏延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封魏延為都亭侯。諸葛亮北伐魏國之後,魏延曆任督前部、涼州刺史、丞相司馬、征西大將軍,進封南鄭侯。雖然魏延戰略眼光不高,其戰術素養,依然是蜀國中期趙雲逝世後無人可以比擬的。
但魏延也有義陽人典型的缺點,性情高傲,與人相爭而不和。諸葛亮死後,全軍危難之時,魏延和楊儀爭鬥失去支持,被馬岱斬殺,卒年建興十二年(公元234 年)。《三國演義》認為魏延是謀反,而歷史觀點魏楊不過是蜀漢內部的鬥爭,時人也多明白這一點,因此魏延雖見殺,依然厚葬,且頗有人憐其勇。
有的義陽人雖然不是很有名,其“義陽脾氣”氣質卻很明顯,比如蜀國執慎將軍來敏。來字敬達,義陽新野人,雖然號為將軍,實際上是個文字學家,《三國誌》記載“為璋賓客。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倉、雅訓詁,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學校尉,及立太子,以為家令。後主踐阼,為虎賁中郎將。”
來敏本人是文的,他的祖先可是光武中興的名將輔軍將軍來歙!所以這個文字學家議論起朝政來頗為傲慢無禮,主要是對於門第看得太重,這對於本來就人才缺乏的蜀國來說無疑是錯誤的。但是來敏有名望,別人不敢得罪,最後,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出麵,寫了一篇《黜來敏教》曰:“將軍來敏對上官顯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奪我榮資與之邪?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議者以為來敏亂群,。。。吾??於知人,遂復擢為將軍祭酒,違議者之審見,背先帝所疏外,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諸葛亮一生重視人才,待人寬厚,被他專門來了一篇“教”然後罷黜的,好像隻有來敏和廖立。理由呢,諸葛亮說得好:“來敏亂群”。破壞團結,你要是急用的武將還好,文字學家,就隻好靠邊站了。
對來敏,未必是壞事,這個“年老狂勃”的傢夥,活了97歲,比諸葛亮父子加一塊兒還長,而且始終一副老頑固的架勢,胸有才學賦閑幾十年,應該說還是沒有逃脫悲劇的命運。
義陽人裏還有一對父子名將,那就是蜀國大將傅肜和傅僉。
傅氏父子中傅肜又寫作傅彤,字號及生年不詳,為蜀漢將軍,章武元年為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傅彤為保護劉備而斷後死戰,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史載傅肜:“斷後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卒年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傅僉是傅彤之子,隨薑維北伐並深得信任。“為左中郎,後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魏將鍾會伐蜀時戰死,論者嘉其父子“奕世忠義。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隻役,隕命於軍。”傅僉的死演義與歷史略有差異,沿義上說他與蔣舒守陽安關。在他出城與敵作戰時,蔣舒膽怯,獻城投降,傅僉失去退路而又無力突圍,長嘆“吾生為蜀臣,死亦當為蜀鬼”,遂自刎而死。歷史上副將蔣舒人品不端,當初因為朝廷任命了傅僉為漢中守將正將而不是他,心存不滿,陰謀叛變,他假意請求出戰,傅僉反對道:“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蔣舒道:“你守城,我出擊,各建其功。”說完,他出城而去,實際上打開城門,向魏軍納降,傅僉誓死不降,在城頭與魏軍死戰,史載其“格鬥而死,魏人義之。”
傅式父子,打出了義陽漢子的忠義剛烈。
義陽的武將,真正成就最高的,還不是蜀國的這些將軍們,而是一個魏國人,他的名字叫作鄧艾。
鄧艾,義陽郡棘陽人,字士載,《三國誌》卷二十八有傳。出身貧寒且口吃,據說當過放牛娃,雷鋒放豬鄧艾放牛,可見英雄無論出身。他初為司馬懿掾屬,在平定淮南三叛中嶄露頭角。鄧艾不但是武將,而且懂得經濟,他向朝廷建議,應在繼續推行民屯的基礎上於淮河兩岸推行軍屯。並著《濟河論》加以闡述。這個建議得到了支持。淮河流域“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保障了糧食豐收。此項工程既有利於農田的灌溉,又便利了交通漕運。此舉大大加強了曹魏政權的經濟實力。魏甘露元年(256年)他以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列侯。與蜀將薑繼成為生死對手。擊敗薑維後,翌年升為征西將軍。景元四年,魏大舉攻蜀,鄧率部至陰平,經陰平小道出江油,一舉打破蜀山天險,進迫成都,劉禪投降。其間走過七百多裏無人之地,鑿開山嶺,開通道路。山高穀深,極為艱險,又加上運輸困難,糧食快用完時,鄧艾就用毛氈將自己裹住,沿山坡向下滾,時年七十矣。將士們也都攀著樹木貼著懸崖一個個接著前進,最後終於襲取成都,為翦滅蜀漢立下汗馬功勞。
最有名的義陽戰將,大概就是蜀國大將魏延了。
延字文長,義陽人,生年不詳。延以部曲跟隨劉備,攻打西川時任牙門將軍。按照三國重視門第的習俗,如果有好祖宗,哪怕幾百年以前的也要大肆宣揚,卻從未見有關魏延的家世記錄,說明他應該是出身比較清寒。但是其人勇猛善戰,為劉備賞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稱王,破格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當時魏延地位比較低,舍張飛等人而提拔他擔任獨當一麵的重任,眾人頗有疑慮。劉備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雲何?”魏延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真豪氣幹雲也。
魏延確實善戰,在漢中創造“圍守”的戰法,終魏延之世,敵軍無法入漢中,而蜀國滅亡前夕,薑維正是因為改變了“圍守”戰術,改用“誘敵深入”,才丟了這個蜀國的重要軍事基地。空城計,其實也不是諸葛亮所演,而是魏延在陽平關作的好戲。章武元年劉備稱帝時任魏延為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封魏延為都亭侯。諸葛亮北伐魏國之後,魏延曆任督前部、涼州刺史、丞相司馬、征西大將軍,進封南鄭侯。雖然魏延戰略眼光不高,其戰術素養,依然是蜀國中期趙雲逝世後無人可以比擬的。
但魏延也有義陽人典型的缺點,性情高傲,與人相爭而不和。諸葛亮死後,全軍危難之時,魏延和楊儀爭鬥失去支持,被馬岱斬殺,卒年建興十二年(公元234 年)。《三國演義》認為魏延是謀反,而歷史觀點魏楊不過是蜀漢內部的鬥爭,時人也多明白這一點,因此魏延雖見殺,依然厚葬,且頗有人憐其勇。
有的義陽人雖然不是很有名,其“義陽脾氣”氣質卻很明顯,比如蜀國執慎將軍來敏。來字敬達,義陽新野人,雖然號為將軍,實際上是個文字學家,《三國誌》記載“為璋賓客。涉獵書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倉、雅訓詁,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學校尉,及立太子,以為家令。後主踐阼,為虎賁中郎將。”
來敏本人是文的,他的祖先可是光武中興的名將輔軍將軍來歙!所以這個文字學家議論起朝政來頗為傲慢無禮,主要是對於門第看得太重,這對於本來就人才缺乏的蜀國來說無疑是錯誤的。但是來敏有名望,別人不敢得罪,最後,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出麵,寫了一篇《黜來敏教》曰:“將軍來敏對上官顯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奪我榮資與之邪?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議者以為來敏亂群,。。。吾??於知人,遂復擢為將軍祭酒,違議者之審見,背先帝所疏外,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諸葛亮一生重視人才,待人寬厚,被他專門來了一篇“教”然後罷黜的,好像隻有來敏和廖立。理由呢,諸葛亮說得好:“來敏亂群”。破壞團結,你要是急用的武將還好,文字學家,就隻好靠邊站了。
對來敏,未必是壞事,這個“年老狂勃”的傢夥,活了97歲,比諸葛亮父子加一塊兒還長,而且始終一副老頑固的架勢,胸有才學賦閑幾十年,應該說還是沒有逃脫悲劇的命運。
義陽人裏還有一對父子名將,那就是蜀國大將傅肜和傅僉。
傅氏父子中傅肜又寫作傅彤,字號及生年不詳,為蜀漢將軍,章武元年為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傅彤為保護劉備而斷後死戰,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史載傅肜:“斷後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卒年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傅僉是傅彤之子,隨薑維北伐並深得信任。“為左中郎,後為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魏將鍾會伐蜀時戰死,論者嘉其父子“奕世忠義。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隻役,隕命於軍。”傅僉的死演義與歷史略有差異,沿義上說他與蔣舒守陽安關。在他出城與敵作戰時,蔣舒膽怯,獻城投降,傅僉失去退路而又無力突圍,長嘆“吾生為蜀臣,死亦當為蜀鬼”,遂自刎而死。歷史上副將蔣舒人品不端,當初因為朝廷任命了傅僉為漢中守將正將而不是他,心存不滿,陰謀叛變,他假意請求出戰,傅僉反對道:“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蔣舒道:“你守城,我出擊,各建其功。”說完,他出城而去,實際上打開城門,向魏軍納降,傅僉誓死不降,在城頭與魏軍死戰,史載其“格鬥而死,魏人義之。”
傅式父子,打出了義陽漢子的忠義剛烈。
義陽的武將,真正成就最高的,還不是蜀國的這些將軍們,而是一個魏國人,他的名字叫作鄧艾。
鄧艾,義陽郡棘陽人,字士載,《三國誌》卷二十八有傳。出身貧寒且口吃,據說當過放牛娃,雷鋒放豬鄧艾放牛,可見英雄無論出身。他初為司馬懿掾屬,在平定淮南三叛中嶄露頭角。鄧艾不但是武將,而且懂得經濟,他向朝廷建議,應在繼續推行民屯的基礎上於淮河兩岸推行軍屯。並著《濟河論》加以闡述。這個建議得到了支持。淮河流域“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保障了糧食豐收。此項工程既有利於農田的灌溉,又便利了交通漕運。此舉大大加強了曹魏政權的經濟實力。魏甘露元年(256年)他以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列侯。與蜀將薑繼成為生死對手。擊敗薑維後,翌年升為征西將軍。景元四年,魏大舉攻蜀,鄧率部至陰平,經陰平小道出江油,一舉打破蜀山天險,進迫成都,劉禪投降。其間走過七百多裏無人之地,鑿開山嶺,開通道路。山高穀深,極為艱險,又加上運輸困難,糧食快用完時,鄧艾就用毛氈將自己裹住,沿山坡向下滾,時年七十矣。將士們也都攀著樹木貼著懸崖一個個接著前進,最後終於襲取成都,為翦滅蜀漢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