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的候選人呢?且看當時的蜀漢重臣宿將,從歷史角度來論鎮守荊州都有缺陷。


    馬超顯然是不行的,他獨當一麵,會弄出第四國來。


    張飛顯然也不行,徐州丟過一次了,下卞也失守,可見他不善於守禦。


    法正,是一個滿寵一樣的人物,善於軍謀,但是作為後來的,在軍中需要藉助劉備的統帥力,他必須和劉備在一起才能發揮威力。


    諸葛亮,他一直是蜀漢政權建設的中心,他在哪裏,蜀漢的政權中心就在哪裏,把他和蜀漢的主要部分 -- 益州分開,顯然不妥。


    龐統,如果活著當然是一個選擇,和關羽基本持平,他守荊州會比關羽多留心東吳,因為他本來出身周瑜的功曹,熟悉東吳,可是他文重於武,荊州是“用武之地”,用他也勉強。


    魏延太合適了,可是他戍守漢中前線,也是重任,無法調過來,就算過來,某以為此人和關羽好像前世兄弟一樣,大概結果也差不多。


    鄧芳呢?他是少數民族事務專家,用他在東方,屬於南轅北轍。


    黃忠,趙雲和李嚴呢?黃忠隻是戰將,荊襄熟悉他的人很多,而那時他威望不高,雖有鄉土之情,威懾不夠;趙雲擔任方麵軍司令職務時間還短,資歷經驗不足;李嚴是西川土著首領,派他出川,吳蘭雷銅的先例已經有了。


    孟達,劉封,黃權,都還不夠獨當一麵。


    算來算去,關羽是最好的人選,他也的確幹得不錯。


    不能因為最後丟了荊州就認為當初的決定有錯誤,比如伍子胥最後被殺,不能認為當初他投靠吳國走錯了路,實際上那是最好的選擇。


    好話說完,就要說壞話了。


    關羽還是栽在驕傲上。這個驕傲是在水淹七軍以後。最大的問題就是違背了當時的戰略局勢,把一次戰術進攻變成了戰略進攻,遙封盜寇,威懾許昌,過早的引發了三國在中原的爭奪戰,在蜀漢沒有做好戰略準備的情況下試圖“以向宛洛”,也就是說,背反了擴充戰略緩衝地帶的初衷,變成了真正的“北伐”。


    事關國運,吳魏怎能再以局部戰爭相視?荊州矛盾頓時激化。兩國對一支孤軍,關羽之敗已在情理之中。他本來是具備帥才和戰略眼光的人,和諸葛亮,劉備配合最為默契,這次卻目空一切,走出傾覆之棋,不但自己兵敗身死,而且把隆中對的戰略格局徹底破壞。其實當時通過上庸和益州的北線交通已經打通,應該見好就收了。下一步蜀軍主力出川才是荊州北伐的時機,這一點關羽顯然是清楚的,利令智昏,蜀國最高層對此的痛切,從壯繆二字已可看出來了。


    千萬不要以為羅貫中是小說家,這是兄弟讀三國最為膽寒的一個體會。此人“有誌圖王”,是用小說寫軍政大書也,他說關羽驕傲,那就絕不是指的如小兒負氣般“虎女不嫁犬子”,這傢夥道深阿。。。


    [完]


    ?


    2006-01-04 15:26:28


    大 中 小


    因為蜀國歷史上實際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趙雲的官職一直不如關張馬黃,封號也加之較晚,故有人認為趙雲是三國民間傳說鍛造的英雄。


    這種說法薩以為片麵,且不說漢水拒營,長阪雄風。從諸葛亮出祁山,也可以看到他在當時世人眼中的地位。


    蜀國北伐,一直是魏國憂心忡忡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這隻是時間問題。這個局麵和諾曼第登陸極其相似,而兩個統帥部的戰術也頗為一致,就是利用疑兵。盟軍在加來派出了巴頓,這位血膽將軍的出現,頓時吸引了德軍的防禦主力,甚至盟軍攻占諾曼第,希特勒還拒絕調裝甲師增援,要留著對付虛無的“巴頓集團軍群”。為什麽用巴頓?因為他是盟軍中最令德軍聞風喪膽的人物。在諸葛亮的麾下,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趙雲,他向箕穀的行軍頓時吸引了魏軍的主力,為諸葛亮奪取隴右創造了戰略的真空。為什麽不用魏延?顯然諸葛亮認為他的資格和威懾還不夠。在曹軍中,最為畏懼的蜀國將領,隻有趙雲!從實戰的效果看,趙雲所起到的作用,完全不亞於巴頓。而臨危不懼,從容退兵,更表現出了百戰名將實非浪得虛名。諸葛用人,可謂得宜。


    盟軍中沒有第二個巴頓,蜀軍中,也沒有第二個趙雲。


    趙雲其人,無論從史冊還是從民間流傳看,皆文武雙全,然每每苦戰時子龍向前,升官時趙雲不見,甚至無端被貶(街亭之戰後)以蜀漢對人才的重視,形成奇特的一幕。從白帝託孤的看重,從資歷和人脈,都可看出他和劉備,孔明存在的不尋常的關係。他完全具備升官的條件,而以諸葛亮,劉備的才智,也並沒有視而不見 -- 事實上他就是在劉備麾下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麵的將領。然而他卻屢屢不得升遷,翊軍將軍的位置一坐多年,以至有人以此認為其在蜀漢地位低下。某以為,從政治角度,他和諸葛亮的官職都曾經長期“凝固”,更象蜀漢統治核心的一種策略性安排。感覺上,這是撫慰新進勢力的一張好牌。


    職務,爵位,往往用於籠絡離心勢力,卻不需要下於最核心的集團,比如國民黨時代,最令朝野震怖的人物,莫過於軍統戴笠,此人掌控的策反偽軍,特務武裝,軍統力量不下百萬,尤其後兩部分的調度,效率超過任何一個國民黨軍隊勢力,他死的時候,卻隻是一個少將,還是1945年才發表。蔣介石終生稱其為戴科長。倒是馮玉祥,何成浚這樣的雜牌子早早就扛上了上將軍銜。問題是,誰更代表了國民黨的統治核心呢?朝鮮停戰談判,坐在美國代表對麵的是扛著大將軍銜的朝鮮將軍南日,而真正的主角呢?是他背後那個隻有中將軍銜的李克農。趙雲對官職的寵辱不驚,其實也隱現了他在蜀漢政權中的真實地位。諸葛亮也是長期擔任軍師將軍沒有提升。職務,並沒有影響他們在蜀國統治核心中發揮作用 -- 就象失街亭後,自貶三級的諸葛亮地位並不低於車騎將軍的劉琰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薩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薩蘇並收藏天下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