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諸徒答題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 作者:青山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首的太監總管瞧見眼前這些叩謝天恩的學子們,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
此乃天子腳下,若是連此地的學子都不感謝天恩,那還得了。
同時,他心中暗自將這些學子的表現,座次一一記下。
若是今後這些學子真有幸再進一步,那他便會將這些學子的信息上報給自己的義父海公公。
至於自己義父會如何處理,那以他對自己義父的了解,他是必不可能吃虧的。
絕對又是一筆賺的盆滿缽滿的投資。
此時,那些小太監還在為考場內的一眾學子發放木炭。
不多時,兩位小太監提著竹籃來到葉向高的麵前,在遞給葉向高木炭之前,他們二人先是在竹籃上快速的扒拉了兩下。
接著方才從竹籃下取出一些更為精致,質地細膩,表麵更加光滑,緊密的木炭放在葉向高身邊的炭籃中。
做完這一切的兩個小太監並非多言,隻是朝著葉向高微微一笑,便起身趕往下一位考生處。
葉向高見狀,連忙將炭籃中的木炭取出。
果然,是製作工藝更為上乘的無煙木炭。
心念至此,葉向高不由得歎息一聲。
看來自己又沾了自己先生的光了。
一想到這裏,葉向高握著木炭的手握的就更緊了,心中更是暗自立誓,絕不辜負先生所望!
待到葉向高將手中木炭放於一旁的手爐,腳爐中點燃時,大興縣的縣丞宋新榮便帶著手中高舉此番縣試的考題的差役在各考舍中穿梭。
為首的宋新榮不斷朝著自己麵前的學子們提醒道。
“各學子注意,燃炭時千萬小心,萬不可將燃火引於考卷之上,亦要注意自身衣物,莫要被這炭火引燃。”
“若是真不慎引燃,也切莫慌張,主動棄考便可。”
“縣試機會每年一次,但性命卻唯有一條,莫要因小失大。”
在場的考生聽到宋新榮的勸誡,他們自然都神色認真的朝著宋新榮躬身示意。
“學生明白,多謝大人提點!”
“學生謹遵大人教誨!”
葉向高也在禮節性的朝著宋新榮行禮後,便將注意力轉移到宋新榮身後那位舉著題板的差役身上。
望著題板上的題目,葉向高不由得跟讀了一句。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諸位試而答之。”
言罷,葉向高就一刻也不敢耽擱,連忙取出自己的毛筆,沾上方才研磨好的墨汁,將這題目抄寫於試卷之上。
寫完題目,葉向高便開始思考此題該如何作答。
此題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在儒家看來,“仁”之意義要在人之性命之上,是儒家對仁義的最高追求。
自儒家建立之初,殺身成仁一言,便激勵諸多仁人誌士為此付出生命為代價,去維護自己內心的追求。
同時,葉向高的心中又開始思考此題更深層的含義。
不惜殺身隻為仁義,當今陛下便是仁為年號,這其中會不會有陛下的意思呢?
心中思緒萬千的葉向高提筆思索片刻,心中還是有了答案,便立即動筆。
“仁人誌士,胸懷大誌,以仁義為立身之本。”
“寧舍身而求義,是為高風亮節,以英勇而證自身之義……”
與此同時,廣州府,番禺縣。
因為自己祖父的緣故,袁崇煥在番禺縣中亦受到了縣衙差役的優待。
廣州的氣溫雖比京城要稍微高一些,但依舊寒冷。
一手研墨,一手放在嘴邊哈氣的袁崇煥聽到考舍盡頭出現的腳步聲,他自然就明白是展示考題的差役過來了。
連忙停下手中動作,朝著聲音來源望去。
雖然題板距離袁崇煥甚遠,但目力極好的袁崇煥還是一眼就看清了題板上的題目。
“‘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各學子試而答之。”
袁崇煥見到這個題目,也趕忙提筆將這個答案抄寫到自己麵前的紙張上。
同時心中開始琢磨自己該從何處落筆。
此題出於《論語·泰伯篇》,表意是將唐虞後,周武王時期的人傑也不過十人而已,其中居然還有一介女流,不算女子,人傑不過九人而已。
但其中深意遠沒有明麵上這麽簡單。
首先說明的是周王在執政時,敢於重用女子,說明當時的周王不拘一格,不以性格論英雄。
隻以才能論高下,唯才是舉。
也正是因為周王連女子都敢於重用,才使得周王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
當然,也從側麵說明了天下賢才難得,即便是重用女子,也才寥寥數位英傑可用。
想到這些,袁崇煥也不再墨跡,開始在眼前的答卷上動筆。
“由今念古,夫天下英傑甚少,然重用英傑者更少。”
“唯才舉士,國之本也,愚以為……”
當袁崇煥的考舍中傳來輕輕的動筆聲時,那些位於他身邊考舍的學子們也都坐不住了。
雖不知道自己身邊坐的何人,但身為文人,自不可甘居人後。
遂皆提筆作答。
與此同時,已經抄寫好題目,正在打量著眼前題目的唐明寅忍不住的想起了自己的幾位師兄弟。
“幾位師兄弟應當都已動筆了吧?”
作為葉軒墨諸多弟子中最為穩重的一位,唐明寅選擇多讀幾遍題目,思考一個最佳的破題點。
“‘論為政以德’,出自《論語·為政篇》,此題不同於其他截搭題,反倒是有種返璞歸真的質樸感。”
“短短幾字,讓學子作答,所能答範圍甚廣。”
鎮定沉思片刻,唐明寅還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角度作答。
“以德取士,為政之本也。”
“為政以德,教民以德,則國之大興也,然若以才取士,無論德行。”
“則終害一國矣,為上者,當為百姓思……”
此乃天子腳下,若是連此地的學子都不感謝天恩,那還得了。
同時,他心中暗自將這些學子的表現,座次一一記下。
若是今後這些學子真有幸再進一步,那他便會將這些學子的信息上報給自己的義父海公公。
至於自己義父會如何處理,那以他對自己義父的了解,他是必不可能吃虧的。
絕對又是一筆賺的盆滿缽滿的投資。
此時,那些小太監還在為考場內的一眾學子發放木炭。
不多時,兩位小太監提著竹籃來到葉向高的麵前,在遞給葉向高木炭之前,他們二人先是在竹籃上快速的扒拉了兩下。
接著方才從竹籃下取出一些更為精致,質地細膩,表麵更加光滑,緊密的木炭放在葉向高身邊的炭籃中。
做完這一切的兩個小太監並非多言,隻是朝著葉向高微微一笑,便起身趕往下一位考生處。
葉向高見狀,連忙將炭籃中的木炭取出。
果然,是製作工藝更為上乘的無煙木炭。
心念至此,葉向高不由得歎息一聲。
看來自己又沾了自己先生的光了。
一想到這裏,葉向高握著木炭的手握的就更緊了,心中更是暗自立誓,絕不辜負先生所望!
待到葉向高將手中木炭放於一旁的手爐,腳爐中點燃時,大興縣的縣丞宋新榮便帶著手中高舉此番縣試的考題的差役在各考舍中穿梭。
為首的宋新榮不斷朝著自己麵前的學子們提醒道。
“各學子注意,燃炭時千萬小心,萬不可將燃火引於考卷之上,亦要注意自身衣物,莫要被這炭火引燃。”
“若是真不慎引燃,也切莫慌張,主動棄考便可。”
“縣試機會每年一次,但性命卻唯有一條,莫要因小失大。”
在場的考生聽到宋新榮的勸誡,他們自然都神色認真的朝著宋新榮躬身示意。
“學生明白,多謝大人提點!”
“學生謹遵大人教誨!”
葉向高也在禮節性的朝著宋新榮行禮後,便將注意力轉移到宋新榮身後那位舉著題板的差役身上。
望著題板上的題目,葉向高不由得跟讀了一句。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諸位試而答之。”
言罷,葉向高就一刻也不敢耽擱,連忙取出自己的毛筆,沾上方才研磨好的墨汁,將這題目抄寫於試卷之上。
寫完題目,葉向高便開始思考此題該如何作答。
此題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在儒家看來,“仁”之意義要在人之性命之上,是儒家對仁義的最高追求。
自儒家建立之初,殺身成仁一言,便激勵諸多仁人誌士為此付出生命為代價,去維護自己內心的追求。
同時,葉向高的心中又開始思考此題更深層的含義。
不惜殺身隻為仁義,當今陛下便是仁為年號,這其中會不會有陛下的意思呢?
心中思緒萬千的葉向高提筆思索片刻,心中還是有了答案,便立即動筆。
“仁人誌士,胸懷大誌,以仁義為立身之本。”
“寧舍身而求義,是為高風亮節,以英勇而證自身之義……”
與此同時,廣州府,番禺縣。
因為自己祖父的緣故,袁崇煥在番禺縣中亦受到了縣衙差役的優待。
廣州的氣溫雖比京城要稍微高一些,但依舊寒冷。
一手研墨,一手放在嘴邊哈氣的袁崇煥聽到考舍盡頭出現的腳步聲,他自然就明白是展示考題的差役過來了。
連忙停下手中動作,朝著聲音來源望去。
雖然題板距離袁崇煥甚遠,但目力極好的袁崇煥還是一眼就看清了題板上的題目。
“‘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各學子試而答之。”
袁崇煥見到這個題目,也趕忙提筆將這個答案抄寫到自己麵前的紙張上。
同時心中開始琢磨自己該從何處落筆。
此題出於《論語·泰伯篇》,表意是將唐虞後,周武王時期的人傑也不過十人而已,其中居然還有一介女流,不算女子,人傑不過九人而已。
但其中深意遠沒有明麵上這麽簡單。
首先說明的是周王在執政時,敢於重用女子,說明當時的周王不拘一格,不以性格論英雄。
隻以才能論高下,唯才是舉。
也正是因為周王連女子都敢於重用,才使得周王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
當然,也從側麵說明了天下賢才難得,即便是重用女子,也才寥寥數位英傑可用。
想到這些,袁崇煥也不再墨跡,開始在眼前的答卷上動筆。
“由今念古,夫天下英傑甚少,然重用英傑者更少。”
“唯才舉士,國之本也,愚以為……”
當袁崇煥的考舍中傳來輕輕的動筆聲時,那些位於他身邊考舍的學子們也都坐不住了。
雖不知道自己身邊坐的何人,但身為文人,自不可甘居人後。
遂皆提筆作答。
與此同時,已經抄寫好題目,正在打量著眼前題目的唐明寅忍不住的想起了自己的幾位師兄弟。
“幾位師兄弟應當都已動筆了吧?”
作為葉軒墨諸多弟子中最為穩重的一位,唐明寅選擇多讀幾遍題目,思考一個最佳的破題點。
“‘論為政以德’,出自《論語·為政篇》,此題不同於其他截搭題,反倒是有種返璞歸真的質樸感。”
“短短幾字,讓學子作答,所能答範圍甚廣。”
鎮定沉思片刻,唐明寅還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角度作答。
“以德取士,為政之本也。”
“為政以德,教民以德,則國之大興也,然若以才取士,無論德行。”
“則終害一國矣,為上者,當為百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