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貨比貨得扔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 作者:青山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乾緒聽到葉軒墨的這句自語,他亦想到了葉向高的身世。
本朝做官的途徑有很多,陛下恩寵最快,科舉考試最穩,衙門官吏晉升則最為艱難。
本朝衙門胥吏是不允許參加科考的。
但葉向高雖是書吏之後,可本朝自代宗皇帝臨朝,就不再禁止書吏後人參加科舉了。
原本也正準備同情葉向高出身的楊乾緒忽然想到了什麽,語氣有些不確定的開口問道。
“子義,本世子好像記得葉向高曾無意提過一嘴,他似乎是來自翰林院書吏之後吧?”
葉軒墨聽到楊乾緒的問話,他微微頷首應下。
“不錯,其祖父乃我在翰林院中所差遣之書吏。”
“其祖父在為我服務之時恪盡職守,盡心盡力。”
“書吏雖本就當服務於官員,可如此勤勉刻苦,終是少數。”
身為衙門中地位較低的書吏,他們依附於衙門中的官員生存。
一心一意為官員辦事,才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隻是辦事亦存在高下之分,懂得自主行事,主動為官員謀取利益的書吏終究是少數。
而葉向高之祖父葉品康正是這少數人。
“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初見這孩子時,便從他身上感覺到了靈氣。”
“這孩子若潛心苦讀,鑽研學業,今後成就必定不小。”
“如此好苗子,我也舍不得讓於他人。”
楊乾緒聽到葉軒墨的這番話後,他麵色和煦的打趣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不必擔心了。”
“他之祖父雖是書吏,卻也是翰林院出身,日夜在翰林院中耳濡目染。”
“其祖父隻要不是那不思進取之人,自身才學輔導一幼童綽綽有餘。”
“更何況葉向高持你拜帖,還能去找你那幾位尚在翰林院之同年。”
“你那幾位同年若非遇你,放於往年,都有奪魁之機。”
“你隻是當局者迷,身處局中,又與之關係親密,故會關心則亂。”
說到這裏,楊乾緒忽然對葉軒墨的感觀又好上幾分。
對自己的弟子都這般關心,那對自己的親人必然就更上心了。
正巧,此時的葉典慶已端著一碗薑茶從門外走入。
“中藥已經安排人去熬了,子義你先飲下這杯薑茶去去寒。”
楊乾緒聞言,也從自己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接著就望著葉軒墨開口道。
“子義,莫要惦念你那些弟子了。”
“先關心關心你自己吧。”
話音一落,楊乾緒便示意葉典慶把薑茶放於葉軒墨麵前。
葉軒墨聽到楊乾緒的勸誡,他心中的擔憂也減了幾分,麵色平靜的點頭讚同道。
“也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如今這些弟子們也長大了,不必我如此操心了。”
隨即,葉軒墨便端起一旁的薑茶細細品味。
與此同時,京城,諸葛府。
諸葛誌明望著自己麵前對答如流的葉向高,在聽完他的解題思路。
他默默地轉頭看向坐在一旁的兒子,侄子們。
還真是貨比貨得扔,人比人要氣死人啊。
自己家裏的這些孩子怎麽和別人的差距就這麽大呢?
同樣十數歲的年紀,人家已經熟讀四書五經,且對其他文章有所涉獵。
對於考題也能做到對答如流,引經據典,破題之切入點也是恰到好處。
可自家這幾個孩子,在答題之時總是少那麽一絲靈光。
他們現在若去參加科考,那葉向高就是案首,而他們就隻能做那陪襯,淪於中流。
原本臉上還有些喜色的幾個諸葛家的子弟在觀察到諸葛誌明臉上的麵容時。
他們如何不曉得自家父親,叔父這是怎麽了。
定然是又欣賞葉向高,而有些瞧不上他們。
可他們也很無奈,自己的勤勉並不下於葉向高,可收獲卻一直不如他。
故而為了避免火上澆油,他們幾人都正襟危坐的望著諸葛誌明。
就在這時,諸葛誌明的妻子諸葛氏從門外走入,望著眼前如此緊張的氛圍,她小聲開口道。
“夫君,可以用晚膳了。”
“妾身知曉學業重要,可若不吃飯,身體都垮了,何談科考啊?”
言罷,諸葛氏便朝著房中的幾個孩子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先行離開。
接著就馬不停蹄的轉頭看向一旁的葉向高開口道。
“向高今日也在府中用膳。”
葉向高聽到諸葛氏的話語,他趕忙起身準備婉拒。
自己憑借先生的名帖能至如今已是翰林修撰的諸葛誌明府上學習,就已算是給人家添麻煩了。
怎麽能再留在府上蹭飯呢。
諸葛氏明顯就看出了葉向高內心的想法。
隻是這段時間的相處,諸葛氏每日都能聽到自己夫君拿自家孩子與之相較。
也知道了葉向高的優秀之處,這樣的孩子今後在科舉一道上的成就必不容小覷。
錦上添花終究抵不過雪中送炭,讓自己的孩子在葉向高尚未發跡之前與之交好。
對他們家孩子的未來也是有好處的。
心念至此,諸葛氏便望著葉向高微笑道。
“向高就莫要推辭了,你家先生與我家夫君是至交好友。”
“莫非在先生故友家中用一頓便飯都不可嗎?”
“若真是如此,那今後我家睿兒,明兒可就也不敢留於你家先生府上用飯了。”
“而且府上已烹煮你的飯食,若是不用豈不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葉向高聽到諸葛氏這一連串的話語,他躬身用餘光瞧了諸葛誌明一眼。
當他看到諸葛誌明臉上帶著的淺笑,他便不再繼續堅持,朝著諸葛夫婦二人施了一禮。
“長輩賜,不敢辭,晚輩領命。”
當葉向高走出房門時,此前先行出門的諸葛家子弟便迅速圍攏過來,將葉向高帶走。
“向高走啦,我與你說,我家做的紅燒獅子頭可是一絕。”
諸葛氏聽到門外的動靜,她臉上的笑容愈盛。
本朝做官的途徑有很多,陛下恩寵最快,科舉考試最穩,衙門官吏晉升則最為艱難。
本朝衙門胥吏是不允許參加科考的。
但葉向高雖是書吏之後,可本朝自代宗皇帝臨朝,就不再禁止書吏後人參加科舉了。
原本也正準備同情葉向高出身的楊乾緒忽然想到了什麽,語氣有些不確定的開口問道。
“子義,本世子好像記得葉向高曾無意提過一嘴,他似乎是來自翰林院書吏之後吧?”
葉軒墨聽到楊乾緒的問話,他微微頷首應下。
“不錯,其祖父乃我在翰林院中所差遣之書吏。”
“其祖父在為我服務之時恪盡職守,盡心盡力。”
“書吏雖本就當服務於官員,可如此勤勉刻苦,終是少數。”
身為衙門中地位較低的書吏,他們依附於衙門中的官員生存。
一心一意為官員辦事,才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隻是辦事亦存在高下之分,懂得自主行事,主動為官員謀取利益的書吏終究是少數。
而葉向高之祖父葉品康正是這少數人。
“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初見這孩子時,便從他身上感覺到了靈氣。”
“這孩子若潛心苦讀,鑽研學業,今後成就必定不小。”
“如此好苗子,我也舍不得讓於他人。”
楊乾緒聽到葉軒墨的這番話後,他麵色和煦的打趣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不必擔心了。”
“他之祖父雖是書吏,卻也是翰林院出身,日夜在翰林院中耳濡目染。”
“其祖父隻要不是那不思進取之人,自身才學輔導一幼童綽綽有餘。”
“更何況葉向高持你拜帖,還能去找你那幾位尚在翰林院之同年。”
“你那幾位同年若非遇你,放於往年,都有奪魁之機。”
“你隻是當局者迷,身處局中,又與之關係親密,故會關心則亂。”
說到這裏,楊乾緒忽然對葉軒墨的感觀又好上幾分。
對自己的弟子都這般關心,那對自己的親人必然就更上心了。
正巧,此時的葉典慶已端著一碗薑茶從門外走入。
“中藥已經安排人去熬了,子義你先飲下這杯薑茶去去寒。”
楊乾緒聞言,也從自己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接著就望著葉軒墨開口道。
“子義,莫要惦念你那些弟子了。”
“先關心關心你自己吧。”
話音一落,楊乾緒便示意葉典慶把薑茶放於葉軒墨麵前。
葉軒墨聽到楊乾緒的勸誡,他心中的擔憂也減了幾分,麵色平靜的點頭讚同道。
“也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如今這些弟子們也長大了,不必我如此操心了。”
隨即,葉軒墨便端起一旁的薑茶細細品味。
與此同時,京城,諸葛府。
諸葛誌明望著自己麵前對答如流的葉向高,在聽完他的解題思路。
他默默地轉頭看向坐在一旁的兒子,侄子們。
還真是貨比貨得扔,人比人要氣死人啊。
自己家裏的這些孩子怎麽和別人的差距就這麽大呢?
同樣十數歲的年紀,人家已經熟讀四書五經,且對其他文章有所涉獵。
對於考題也能做到對答如流,引經據典,破題之切入點也是恰到好處。
可自家這幾個孩子,在答題之時總是少那麽一絲靈光。
他們現在若去參加科考,那葉向高就是案首,而他們就隻能做那陪襯,淪於中流。
原本臉上還有些喜色的幾個諸葛家的子弟在觀察到諸葛誌明臉上的麵容時。
他們如何不曉得自家父親,叔父這是怎麽了。
定然是又欣賞葉向高,而有些瞧不上他們。
可他們也很無奈,自己的勤勉並不下於葉向高,可收獲卻一直不如他。
故而為了避免火上澆油,他們幾人都正襟危坐的望著諸葛誌明。
就在這時,諸葛誌明的妻子諸葛氏從門外走入,望著眼前如此緊張的氛圍,她小聲開口道。
“夫君,可以用晚膳了。”
“妾身知曉學業重要,可若不吃飯,身體都垮了,何談科考啊?”
言罷,諸葛氏便朝著房中的幾個孩子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先行離開。
接著就馬不停蹄的轉頭看向一旁的葉向高開口道。
“向高今日也在府中用膳。”
葉向高聽到諸葛氏的話語,他趕忙起身準備婉拒。
自己憑借先生的名帖能至如今已是翰林修撰的諸葛誌明府上學習,就已算是給人家添麻煩了。
怎麽能再留在府上蹭飯呢。
諸葛氏明顯就看出了葉向高內心的想法。
隻是這段時間的相處,諸葛氏每日都能聽到自己夫君拿自家孩子與之相較。
也知道了葉向高的優秀之處,這樣的孩子今後在科舉一道上的成就必不容小覷。
錦上添花終究抵不過雪中送炭,讓自己的孩子在葉向高尚未發跡之前與之交好。
對他們家孩子的未來也是有好處的。
心念至此,諸葛氏便望著葉向高微笑道。
“向高就莫要推辭了,你家先生與我家夫君是至交好友。”
“莫非在先生故友家中用一頓便飯都不可嗎?”
“若真是如此,那今後我家睿兒,明兒可就也不敢留於你家先生府上用飯了。”
“而且府上已烹煮你的飯食,若是不用豈不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葉向高聽到諸葛氏這一連串的話語,他躬身用餘光瞧了諸葛誌明一眼。
當他看到諸葛誌明臉上帶著的淺笑,他便不再繼續堅持,朝著諸葛夫婦二人施了一禮。
“長輩賜,不敢辭,晚輩領命。”
當葉向高走出房門時,此前先行出門的諸葛家子弟便迅速圍攏過來,將葉向高帶走。
“向高走啦,我與你說,我家做的紅燒獅子頭可是一絕。”
諸葛氏聽到門外的動靜,她臉上的笑容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