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元宵詩會(五)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 作者:青山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喬安民此話一出,現場的學子們都熱情的回應著。
畢竟誰都想要在這位浙江提督學政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
沒過院試的希望能在這位學政麵前混個眼熟,以期獲得一個與喬安民關係更進一步的機會。
屆時自己過個院試還不是輕輕鬆鬆?
當然,一般心中有這種想法的,大多都是對自己學識不自信的學子。
至於那些已經考過院試,已然獲得秀才功名的學子則與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們考慮的是自己今後如果有幸能夠高中,便可與喬安民搭上些許的關係。
以此讓自己在大周官場有些許根基。
“今日我等能夠在此共襄盛舉,皆因學政籌劃,我等皆要感謝學政!”
“正是如此,若無學政,我等怎會相聚於此?”
“今日有此盛會,皆仰仗學政。”
喬安民聽到自己麵前這些學子的吹捧,他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
但他還是搖頭繼續發問道。
“本官雖想應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各位可再猜一二。”
一聽自己猜的不對,這些學子便將目光轉向了舞台中央的楊乾緒與葉軒墨二人。
“學政既然不敢居功,那莫非此番詩會最該感謝葉大人?”
“畢竟葉大人乃此地主官,籌備如此盛會,定是出力不小。”
“因為葉大人大力發展市舶司商業,使得各地商人匯聚於此,方才促成如此盛會。”
喬安民聞言,繼續搖頭否認。
在場的學子見自己的答案還是不對,他們就開始“病急亂投醫”了。
既然仔細想的答案,那不如隨便蒙一個。
“難不成是那些奸詐無比的商人不成?”
“雖說這些商人所把持青樓,坐擁花魁無數,借花魁之名吸引附庸風雅之徒至此,卻應當也算不得什麽吧?”
喬安民在隱約聽到某位學子說出這句話時,他便趕忙朝著這個學子坐著的位置快步走了過去。
剛一來到這位學子麵前,喬安民便神色嚴肅的望著他質問道。
“你是何地學子?”
“為何會先想到那些奸詐的商人?”
“而非我們英明神武的陛下?”
喬安民此話一出,在場的學子都將目光投向這邊。
畢竟喬安民這頂帽子扣的太大了。
同時也有幾名有著同樣想法的學子心中暗自鬆了口氣。
還好喬學政沒有聽到自己這大逆不道的話語,要不然下不來台的就是自己了。
還好喬安民也是借題發揮,並未真想揪著那學子不放。
所以喬安民在說完之後,他便轉頭看向其他學子語重心長的解釋道。
“各位皆是我大周的青年才俊,是我大周的未來。”
“你們不能如此不明事理!”
“我們之所以能在共襄盛舉,皆要仰仗陛下。”
“因為陛下英明神武,才會提拔我作為浙江學政。”
“同理,亦是陛下,寧波此地才會得葉大人治理。”
“順應此理,才有如今繁華的寧波城。”
“才有了今日盛舉,故而,我等應當感謝陛下。”
喬安民這個理由一出口,便引得在場學子讚同。
要不說人家是學政呢,沒想到連辦詩會這種給自己找樂子的事情都能扯到陛下身上。
如此一來,就算是有些禦史言官想要找事,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高抬貴手。
喬安民三兩句話便讓不少立誌投身官場的學子眼前一亮。
仿佛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一般。
“學政大人說得對,我等應當感謝陛下。”
“那依學政所言,我等可要在此為陛下祈福一二?”
“是極,我等當為陛下祈福!”
喬安民見現場的氣氛都被調動,他便再次將話題收回自己手中。
“祈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但除了祈福之外,我等還可在金銀上給予陛下支持。”
“近年來,我大周各地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吾輩學子當為陛下分憂。”
喬安民此話一出,在場的學子們的神色就變得有些興奮了。
可轉念一想,他們的表情又變得奇怪起來。
並非他們不想交錢,可他們那仨瓜倆棗真呈到陛下麵前,陛下應當會由此發笑吧?
“學政大人,我等皆願為陛下分憂。”
“隻是我等囊中羞澀,恐杯水車薪矣。”
此時,來自各地的豪紳們在聽到喬安民這句話時,他們內心的不安加劇。
他將現場氛圍推到這個高度,在場的豪紳有誰能逃的掉?
你要是不給錢,那萬一給你扣上個不忠君愛國的罪名怎麽辦?
但同時他們的心中升起一陣困惑。
他們不相信深諳為官之道的喬安民會不懂得樹敵太多,終遭反噬的結果。
他若是要在場所有豪紳掏錢,那便是與在場所有豪紳為敵啊。
不過坐在現場靠左邊出口角落的那些蘇州,鬆江府的豪紳們在聽到喬安民的這番話時。
他們瞬間反應過來。
喬安民一定衝自己來的。
還真是小心眼啊,不過就是擺了他一道而已。
喬安民見現場氣氛已然烘托的差不多了,他便故作深沉的朝著自己麵前的一眾學子開口道。
“今日意為替陛下分憂,那本官不得已要市儈一回了。”
“各位大周俊才可莫要學我啊。”
“要不然本官可就無顏麵見陛下了。”
在場的學子聽到喬安民這番話時,他們心中便升起一陣好奇。
學政大人到底想做什麽?
為何說出這番話語。
喬安民見現場忽然陷入莫名的沉寂,他便繼續開口道。
“依照舊例,詩會開場前皆有花魁熱場,一展才藝。”
“本官所知,今日有數百位來自各地的花魁齊聚於此。”
“這些花魁若全部展示,那時間定然來不及。”
“本官有些許想法,這些花魁既想借詩會揚名,那自然也需要付出代價才是。”
畢竟誰都想要在這位浙江提督學政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
沒過院試的希望能在這位學政麵前混個眼熟,以期獲得一個與喬安民關係更進一步的機會。
屆時自己過個院試還不是輕輕鬆鬆?
當然,一般心中有這種想法的,大多都是對自己學識不自信的學子。
至於那些已經考過院試,已然獲得秀才功名的學子則與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他們考慮的是自己今後如果有幸能夠高中,便可與喬安民搭上些許的關係。
以此讓自己在大周官場有些許根基。
“今日我等能夠在此共襄盛舉,皆因學政籌劃,我等皆要感謝學政!”
“正是如此,若無學政,我等怎會相聚於此?”
“今日有此盛會,皆仰仗學政。”
喬安民聽到自己麵前這些學子的吹捧,他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
但他還是搖頭繼續發問道。
“本官雖想應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各位可再猜一二。”
一聽自己猜的不對,這些學子便將目光轉向了舞台中央的楊乾緒與葉軒墨二人。
“學政既然不敢居功,那莫非此番詩會最該感謝葉大人?”
“畢竟葉大人乃此地主官,籌備如此盛會,定是出力不小。”
“因為葉大人大力發展市舶司商業,使得各地商人匯聚於此,方才促成如此盛會。”
喬安民聞言,繼續搖頭否認。
在場的學子見自己的答案還是不對,他們就開始“病急亂投醫”了。
既然仔細想的答案,那不如隨便蒙一個。
“難不成是那些奸詐無比的商人不成?”
“雖說這些商人所把持青樓,坐擁花魁無數,借花魁之名吸引附庸風雅之徒至此,卻應當也算不得什麽吧?”
喬安民在隱約聽到某位學子說出這句話時,他便趕忙朝著這個學子坐著的位置快步走了過去。
剛一來到這位學子麵前,喬安民便神色嚴肅的望著他質問道。
“你是何地學子?”
“為何會先想到那些奸詐的商人?”
“而非我們英明神武的陛下?”
喬安民此話一出,在場的學子都將目光投向這邊。
畢竟喬安民這頂帽子扣的太大了。
同時也有幾名有著同樣想法的學子心中暗自鬆了口氣。
還好喬學政沒有聽到自己這大逆不道的話語,要不然下不來台的就是自己了。
還好喬安民也是借題發揮,並未真想揪著那學子不放。
所以喬安民在說完之後,他便轉頭看向其他學子語重心長的解釋道。
“各位皆是我大周的青年才俊,是我大周的未來。”
“你們不能如此不明事理!”
“我們之所以能在共襄盛舉,皆要仰仗陛下。”
“因為陛下英明神武,才會提拔我作為浙江學政。”
“同理,亦是陛下,寧波此地才會得葉大人治理。”
“順應此理,才有如今繁華的寧波城。”
“才有了今日盛舉,故而,我等應當感謝陛下。”
喬安民這個理由一出口,便引得在場學子讚同。
要不說人家是學政呢,沒想到連辦詩會這種給自己找樂子的事情都能扯到陛下身上。
如此一來,就算是有些禦史言官想要找事,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高抬貴手。
喬安民三兩句話便讓不少立誌投身官場的學子眼前一亮。
仿佛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一般。
“學政大人說得對,我等應當感謝陛下。”
“那依學政所言,我等可要在此為陛下祈福一二?”
“是極,我等當為陛下祈福!”
喬安民見現場的氣氛都被調動,他便再次將話題收回自己手中。
“祈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但除了祈福之外,我等還可在金銀上給予陛下支持。”
“近年來,我大周各地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吾輩學子當為陛下分憂。”
喬安民此話一出,在場的學子們的神色就變得有些興奮了。
可轉念一想,他們的表情又變得奇怪起來。
並非他們不想交錢,可他們那仨瓜倆棗真呈到陛下麵前,陛下應當會由此發笑吧?
“學政大人,我等皆願為陛下分憂。”
“隻是我等囊中羞澀,恐杯水車薪矣。”
此時,來自各地的豪紳們在聽到喬安民這句話時,他們內心的不安加劇。
他將現場氛圍推到這個高度,在場的豪紳有誰能逃的掉?
你要是不給錢,那萬一給你扣上個不忠君愛國的罪名怎麽辦?
但同時他們的心中升起一陣困惑。
他們不相信深諳為官之道的喬安民會不懂得樹敵太多,終遭反噬的結果。
他若是要在場所有豪紳掏錢,那便是與在場所有豪紳為敵啊。
不過坐在現場靠左邊出口角落的那些蘇州,鬆江府的豪紳們在聽到喬安民的這番話時。
他們瞬間反應過來。
喬安民一定衝自己來的。
還真是小心眼啊,不過就是擺了他一道而已。
喬安民見現場氣氛已然烘托的差不多了,他便故作深沉的朝著自己麵前的一眾學子開口道。
“今日意為替陛下分憂,那本官不得已要市儈一回了。”
“各位大周俊才可莫要學我啊。”
“要不然本官可就無顏麵見陛下了。”
在場的學子聽到喬安民這番話時,他們心中便升起一陣好奇。
學政大人到底想做什麽?
為何說出這番話語。
喬安民見現場忽然陷入莫名的沉寂,他便繼續開口道。
“依照舊例,詩會開場前皆有花魁熱場,一展才藝。”
“本官所知,今日有數百位來自各地的花魁齊聚於此。”
“這些花魁若全部展示,那時間定然來不及。”
“本官有些許想法,這些花魁既想借詩會揚名,那自然也需要付出代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