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軒墨得到兩位前輩的承諾,他鄭重的朝著二人再次行禮示意。


    親自送別兩位神醫之後,葉軒墨轉頭看向自己身邊的左典文吩咐道。


    “公台,你將我意傳達至各縣,命他們將此說法告知各鄉鎮百姓。”


    “同時,可以讓各縣開始著手初級醫學院招生一事。”


    “傳令另外三府,招生一事,由寧波先行試點一年。”


    “若無意外,另外三府可於一年後招生。”


    左典文聽到葉軒墨這一項項的安排,他即便有信心單靠腦力牢記,可依舊還是選擇拿出紙筆,在旁將各要點逐一記下。


    待到停筆之後,左典文立即躬身答道。


    “子義放心,吾必將此意轉達各府縣。”


    當左典文將葉軒墨的命令轉達至各府官時。


    黎淳聽完左典文所轉述的話語,他麵色激動的評價道。


    “子義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禮記》有雲: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或許在未來,這一場景當真能應驗啊!”


    “子義所行,吾不及也!”


    坐在黎淳身後的其他府官瞧見他那崇敬的表情,他們心中瞬間有了想法,一個個紛紛出言。


    “葉大人所求,下官已知,下官必將全力助葉大人一臂之力!”


    “若真能複現如此場景,吾必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李時珍,萬密齋二人返回醫會館之時,一眾負責編撰醫學教材的醫者迫不及待的圍攏上來。


    眾人眼神中皆透露出一種強烈的求知欲。


    柳興賢用餘光看見自己身邊這些故作矜持的醫者後,他就直接發問道。


    “二位神醫,不知葉大人對我等所著醫書滿意否?”


    萬密齋聞言,他麵帶微笑的點頭示意。


    “葉大人對我等所著醫書甚是滿意,並已經命手下官員開始招生一事,想必最多一月,這初級醫學院便能開始運轉了。”


    這些醫者一聽萬密齋這話,他們內心都變得興奮起來。


    “既然如此,那我等是不是應當去找楊朝頓老先生他們討教經營學院之法?”


    在場的醫者雖然都是在各地有名的名醫,手下也有徒子徒孫,可這對比一個學院來說,隻不過是小打小鬧而已。


    為了不鬧出笑話,尋找有管理書院,學院的人求取經驗就變成了一件大事。


    而在場的醫者在寧波最熟悉的便是那些居住在楊朝頓院落中的一眾大儒。


    所以,找這些大儒求取經驗,最合適不過了。


    此話一出,他身邊的這些醫者的腦海中都閃過一絲奇怪的念頭。


    莫非這也是葉大人讓他們為這些大儒調養身體的目的之一?


    若真是如此,那葉大人當真不凡啊!


    一步三算,真是令人敬佩。


    李時珍望著自己麵前這些麵帶笑容的醫者,他就知道此刻是與他們攤牌的最好時機,便趁機出言道。


    “各位同道,除此事之外,我二人還有一事要與各位同道說明。”


    言罷,在場的醫者皆麵露疑惑的轉頭看向李時珍,想要知道李時珍還有什麽想說的。


    李時珍感受到眾人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之後,他便將葉軒墨最後交代的事情轉述給眼前這些醫者。


    這些醫者在聽到李時珍的這番解釋,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理應如此的表情。


    為首的柳興賢先是不留痕跡的用餘光打量著自己身邊的其他醫者。


    沒發現身邊醫者麵露異色,眼中皆無幽怨之色,他這才開口道。


    “李神醫,你二人這般緊張,可是在心中覺得我們會不識大體,會反對葉大人的舉措?”


    “若真是這般,那就有些太小瞧我們了吧?”


    柳興賢此話一出,他身邊的其他醫者紛紛開口道。


    “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我們能不知道嗎?”


    “葉大人此舉,賞賜百姓活命之恩,如此要求,自然沒有問題。”


    李時珍望著自己麵前這些如此明事理的醫者,他內心的那一絲緊張也在那一瞬間消失不見。


    果真是自己多慮了。


    當這一道道命令由寧波府衙送往其他三府,以及寧波治下幾縣之時。


    京城,五軍都督府內。


    五軍都督府已選定好各府派遣至寧波醫學院學習的人員名單。


    寧國公雙手將擬定的名單遞給主位上的吳國公。


    同時嘴角含笑,麵色崇敬的看著吳國公開口道。


    “朱老哥,這便是我們四府擬定的前往寧波進修的人員名單,還請朱老哥看下是否合適。”


    “若有不妥之處,我立即安排人手修改調整人員名單。”


    “要是朱老哥覺得我們這份名單擬的還算恰當,便請朱老哥為我等呈送陛下吧。”


    吳國公聞言,他麵色和悅的朝著寧國公微微頷首示意,接著便從寧國公手中接過名單。


    吳國公打開名單,仔細核對這名單上的人員。


    看完這份名單,他這才麵色平靜的放下手中名單。


    雖然他可以從這份名單中看出各都督府所上報的人員中稍有貓膩,略帶私心。


    但這份私心又恰到好處,達不到令陛下反感的同時,又讓那些文官不敢開口。


    畢竟人非聖賢,有幾人能夠做到不夾雜絲毫的私人情感去做一件事情呢?


    他們武勳做不到,那些想要追尋聖人之道的文人同樣做不到。


    更何況他們武勳之家還需要表現出私欲,要授陛下以柄,取信於仁治皇帝。


    就如同當年那位幫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王翦一般。


    王翦為避免功高震主,他向秦始皇索要大量的土地,被稱為“王翦請田”。


    如今大周武勳之家的做法,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須臾,吳國公在其他幾位國公的目光注視下,緩緩吐出一句。


    “這名單擬的不錯。”


    與此同時,皇宮,禦書房內。


    海公公將一封來自海外的密信呈於仁治皇帝麵前。


    “陛下,倭國暗衛送來的密信。”


    仁治皇帝在聽到海公公的這句話時,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終於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君子並收藏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