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到港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 作者:青山君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寧波府城內這些得到消息的百姓也都自發前往港口等候。
於靖遠望著那些自發趕來的百姓,他的眼角閃過一絲竊喜。
若隻有官員迎接,始終還是單調了一些。
一段時間之後,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葉軒墨一行人所在的船隊緩緩出現在港口的視野中。
朱經略拿著望遠鏡看到岸邊那漫山遍野的百姓,他不由得轉頭看了葉軒墨一眼。
子義深受百姓愛戴,青史留名已成定局。
船隊抵達港口後,儀仗隊率先走下,接著,萬眾矚目的葉軒墨才緩緩走下寶船。
當葉軒墨的雙腳再次踏足大周土地的時候,他的心中隻覺得一陣安穩。
在海上的感覺還是不太妙啊,那種生死都被大自然掌握的感覺真是令人後怕。
若是可以,葉軒墨覺得自己今後還是不要親自出海為妙。
要不然天威難測,有些事情可說不準啊!
正當葉軒墨心中感慨萬千之時,各府衙門的一眾官員熱情的朝著葉軒墨一行人迎了上來。
“下官恭賀葉大人平安歸來!”
“下官拜見葉大人,恭迎葉大人回府。”
葉軒墨望著自己麵前大獻殷勤的一眾文官,他麵帶微笑的朝著他們拱手還禮道。
“各位同僚,本官不在的這段時間,府上應該沒出什麽大事吧?”
眾人領頭的黎淳一聽葉軒墨的問話,他立馬恭敬的答複道。
“子義放心,我寧波府治安良好,雖有小偷小摸,但也都按時緝拿歸案,且未發現治下有冤假錯案產生,市舶司工坊生產也已步入正軌。”
“治下各縣的水車已全部安放完成,應該修築的水壩,水塘也都修築完畢。”
“還有……”
葉軒墨聽完黎淳的匯報,他神色愉悅的微微點頭回應。
“不錯。”
接著,葉軒墨便看向黎淳身邊那些其他三府的佐貳官發問道。
“其他三府呢?可有異動?”
其他三府的佐貳官在聽到葉軒墨的質問後,他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忙開口回答道。
“回稟大人,我溫州府情況如寧波一般無二,並無大事,要事發生,如若大人不信,下官可差人將溫州這段時間的所有卷宗帶來給大人查閱。”
“回稟大人,我紹興府也情況亦同,若大人不信,我紹興府亦願將近期卷宗帶來”
“回稟大人,我台州府……”
葉軒墨瞧見自己麵前如此篤定的三府佐貳官,他眼神深邃的看了他們幾人一眼。
希望你們做得事情能像你們如此這般一樣有自信,要不然可別怪自己對你們不客氣。
這幾位佐貳官瞧見葉軒墨那深邃的眼神,他們心中一緊,不過能夠做到他們這個官位,臉皮都已經練出來了。
他們能夠做到心如止水的坦然麵對葉軒墨那懷疑的眼神。
葉軒墨瞧見他們那看不出什麽變化的表情,他神色滿意的微微點頭示意。
“若真是如此,那本官很是欣慰。”
聽到葉軒墨的這句感慨,這些官員仔細的品味著葉軒墨語氣,感覺葉軒墨並未有絲毫的不滿時,他們臉上的笑容才變得越發的真實。
就在葉軒墨與一眾官員交流的時候,各船上的大周僑民也都默默地從船上探出頭去,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望著眼前的場景,他們都激動的留下了淚水。
“這就是家鄉啊!”
落葉歸根,這是大周人刻在骨子裏的東西。
各家小輩瞧見自己長輩那激動的模樣,他們雖然不明白自家長輩為何會是這般激動的模樣,但也都因回歸大周而感到興奮。
畢竟這可是大周,一個連紅毛鬼都不敢與之正麵交鋒的強大國度。
葉軒墨與治下文官一陣客套時,寧波通判楊思興神色激動地指向船邊的那些僑民。
雖然他們已經得到消息,說葉大人船上裝了很多琉球人,但這件事情肯定要與葉大人當麵確認才行。
故而,楊思興假裝震驚的開口問道。
“大人,為何此行帶回了這麽多生麵孔?莫非這些是琉球王敬獻的子民?”
楊思興此問一出,葉軒墨身邊的一眾官員都將目光匯聚到葉軒墨的身上,想要從葉軒墨口中得知真相。
葉軒墨感受到眾人那期待的眼神,他也不賣關子,直接開口解釋道。
“船上那些多出來的百姓並非琉球國的百姓,而是本官從呂宋帶回的大周僑民。”
圍觀的眾人聽到葉軒墨的這個解釋,他們皆驚訝的開口道。
“全是來自呂宋的僑民?”
此刻的他們這才明白為何葉軒墨他們此行的時間會延長了。
原來不止去了琉球,還順便去了一趟呂宋,並將數量如此龐大的僑民帶了回來。
此刻,在場的所有官員的腦海中都開始急速運轉。
按照市舶司水軍船隊的規模來算,整個船隊硬塞可是能塞下數萬人的,而數萬人口已經能夠組成一個下縣了。
不知道葉大人是想利用這些僑民再開一縣,還是將這些人口分批打散,融入各府中?
當然也有一些心中有些歪心思的官員也開始思考起來。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僑民,細說起來就是還沒有入戶籍的存在,若是自己能夠插上一腳,那自家的佃戶不就多了?
到時候能夠為自己產生的收益自然也就多了。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在暗地裏,不可當著這位葉大人的麵做。
葉軒墨感受到周圍這些官員的小心思後,他轉頭看向一旁的黎淳,並將安置這些大周僑民的公務交給了黎淳。
“太樸,你近日的公務便是安頓好這些僑民。”
黎淳聽到葉軒墨的安排,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難色。
要知道,這些僑民可是一塊燙手山芋啊。
若是做不好,那周圍這些想要謀奪這些僑民的官員可不會客氣的,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抨擊自己,並將管理權從他手中拿走。
不過此事有弊自然也有利,若是自己能夠妥善安頓好這些僑民,那便是一份不可磨滅的功績。
或許這便是子義將此事交給自己的原因,他想要磨礪自己。
於靖遠望著那些自發趕來的百姓,他的眼角閃過一絲竊喜。
若隻有官員迎接,始終還是單調了一些。
一段時間之後,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葉軒墨一行人所在的船隊緩緩出現在港口的視野中。
朱經略拿著望遠鏡看到岸邊那漫山遍野的百姓,他不由得轉頭看了葉軒墨一眼。
子義深受百姓愛戴,青史留名已成定局。
船隊抵達港口後,儀仗隊率先走下,接著,萬眾矚目的葉軒墨才緩緩走下寶船。
當葉軒墨的雙腳再次踏足大周土地的時候,他的心中隻覺得一陣安穩。
在海上的感覺還是不太妙啊,那種生死都被大自然掌握的感覺真是令人後怕。
若是可以,葉軒墨覺得自己今後還是不要親自出海為妙。
要不然天威難測,有些事情可說不準啊!
正當葉軒墨心中感慨萬千之時,各府衙門的一眾官員熱情的朝著葉軒墨一行人迎了上來。
“下官恭賀葉大人平安歸來!”
“下官拜見葉大人,恭迎葉大人回府。”
葉軒墨望著自己麵前大獻殷勤的一眾文官,他麵帶微笑的朝著他們拱手還禮道。
“各位同僚,本官不在的這段時間,府上應該沒出什麽大事吧?”
眾人領頭的黎淳一聽葉軒墨的問話,他立馬恭敬的答複道。
“子義放心,我寧波府治安良好,雖有小偷小摸,但也都按時緝拿歸案,且未發現治下有冤假錯案產生,市舶司工坊生產也已步入正軌。”
“治下各縣的水車已全部安放完成,應該修築的水壩,水塘也都修築完畢。”
“還有……”
葉軒墨聽完黎淳的匯報,他神色愉悅的微微點頭回應。
“不錯。”
接著,葉軒墨便看向黎淳身邊那些其他三府的佐貳官發問道。
“其他三府呢?可有異動?”
其他三府的佐貳官在聽到葉軒墨的質問後,他們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忙開口回答道。
“回稟大人,我溫州府情況如寧波一般無二,並無大事,要事發生,如若大人不信,下官可差人將溫州這段時間的所有卷宗帶來給大人查閱。”
“回稟大人,我紹興府也情況亦同,若大人不信,我紹興府亦願將近期卷宗帶來”
“回稟大人,我台州府……”
葉軒墨瞧見自己麵前如此篤定的三府佐貳官,他眼神深邃的看了他們幾人一眼。
希望你們做得事情能像你們如此這般一樣有自信,要不然可別怪自己對你們不客氣。
這幾位佐貳官瞧見葉軒墨那深邃的眼神,他們心中一緊,不過能夠做到他們這個官位,臉皮都已經練出來了。
他們能夠做到心如止水的坦然麵對葉軒墨那懷疑的眼神。
葉軒墨瞧見他們那看不出什麽變化的表情,他神色滿意的微微點頭示意。
“若真是如此,那本官很是欣慰。”
聽到葉軒墨的這句感慨,這些官員仔細的品味著葉軒墨語氣,感覺葉軒墨並未有絲毫的不滿時,他們臉上的笑容才變得越發的真實。
就在葉軒墨與一眾官員交流的時候,各船上的大周僑民也都默默地從船上探出頭去,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望著眼前的場景,他們都激動的留下了淚水。
“這就是家鄉啊!”
落葉歸根,這是大周人刻在骨子裏的東西。
各家小輩瞧見自己長輩那激動的模樣,他們雖然不明白自家長輩為何會是這般激動的模樣,但也都因回歸大周而感到興奮。
畢竟這可是大周,一個連紅毛鬼都不敢與之正麵交鋒的強大國度。
葉軒墨與治下文官一陣客套時,寧波通判楊思興神色激動地指向船邊的那些僑民。
雖然他們已經得到消息,說葉大人船上裝了很多琉球人,但這件事情肯定要與葉大人當麵確認才行。
故而,楊思興假裝震驚的開口問道。
“大人,為何此行帶回了這麽多生麵孔?莫非這些是琉球王敬獻的子民?”
楊思興此問一出,葉軒墨身邊的一眾官員都將目光匯聚到葉軒墨的身上,想要從葉軒墨口中得知真相。
葉軒墨感受到眾人那期待的眼神,他也不賣關子,直接開口解釋道。
“船上那些多出來的百姓並非琉球國的百姓,而是本官從呂宋帶回的大周僑民。”
圍觀的眾人聽到葉軒墨的這個解釋,他們皆驚訝的開口道。
“全是來自呂宋的僑民?”
此刻的他們這才明白為何葉軒墨他們此行的時間會延長了。
原來不止去了琉球,還順便去了一趟呂宋,並將數量如此龐大的僑民帶了回來。
此刻,在場的所有官員的腦海中都開始急速運轉。
按照市舶司水軍船隊的規模來算,整個船隊硬塞可是能塞下數萬人的,而數萬人口已經能夠組成一個下縣了。
不知道葉大人是想利用這些僑民再開一縣,還是將這些人口分批打散,融入各府中?
當然也有一些心中有些歪心思的官員也開始思考起來。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僑民,細說起來就是還沒有入戶籍的存在,若是自己能夠插上一腳,那自家的佃戶不就多了?
到時候能夠為自己產生的收益自然也就多了。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在暗地裏,不可當著這位葉大人的麵做。
葉軒墨感受到周圍這些官員的小心思後,他轉頭看向一旁的黎淳,並將安置這些大周僑民的公務交給了黎淳。
“太樸,你近日的公務便是安頓好這些僑民。”
黎淳聽到葉軒墨的安排,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難色。
要知道,這些僑民可是一塊燙手山芋啊。
若是做不好,那周圍這些想要謀奪這些僑民的官員可不會客氣的,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抨擊自己,並將管理權從他手中拿走。
不過此事有弊自然也有利,若是自己能夠妥善安頓好這些僑民,那便是一份不可磨滅的功績。
或許這便是子義將此事交給自己的原因,他想要磨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