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思考片刻後,葉軒墨這才提筆寫道。


    “衛有於君子者,聖人所不忘也,遂以君子稱之矣。”


    “夫衛多君子之名,不獨一史魚也,而獨惟成德者居之。”


    “有以全其為君子者,得不以君子稱之乎?今夫不虞之譽,自修者非所樂得,論人者不欲為此也。若有所譽,必有所試。而顯切道揚,則亦有所據,即如史魚如矢,稱直而止若君子,非所請也……”


    “則見夫眾之而下,以者而祭之;斯而下,在其誠。”


    洋洋灑灑幾百字之後,葉軒墨看著自己麵前這草稿非常滿意的點點頭,隨後便將其置於一旁,晾幹之後再謄寫到答卷上。


    做完這第一題,葉軒墨也覺得有些有些饑餓,便趕緊準備飯食,這開考的前幾天還能吃些新鮮的肉菜,等會試考到之後那幾天就隻能吃白粥喝稀飯了。


    用過飯後,葉軒墨這才將第一題謄寫到答卷上,一邊等著答卷晾幹,一邊轉頭看向了這第二題。


    “禹惡旨酒。”


    看到這題目後,葉軒墨繼續頭腦風暴起來。


    “此句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凡三十三章。”


    “原文為,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


    大意是孟子說:“禹厭惡美酒而喜愛有道理的話。湯堅守中庸之道,選拔賢人不照死規矩辦。文王對待老百姓就像對待受傷的人,渴望真理就像從未見過一樣……”


    大禹討厭美酒是因為美酒雖美卻能傷人,也就是眼前舒服了,但是卻留下了後患;而善良的言論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去按照這言論去執行卻能取得好的效果,這就是忠言逆耳利於行。


    商湯做事的時候大多會選擇走中間的道路,因為那樣的話,不管怎麽都不會走向極端;他樹立賢才的時候,是不會去管地方是哪裏的人,不會有地域偏見。


    而周文王看待自己的子民很“悲傷”,這個“悲傷”的真正含義其實是周文王有一顆如同佛家所說的“慈悲心”,他會同情天下百姓。


    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尋求大道就像是之前未曾見過一般,這說的是周文王不自滿,他會繼續尋找新的目標。


    仔細斟酌一番後,葉軒墨這才動筆。


    “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


    “夫聖人身任斯道之寄,則其心自有不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孟子舉之曰,道必有所托,而後行於世,聖人同其道也;然而天無二道,聖無二心,其憂勤惕厲一也。堯舜尚矣,自堯舜而下的統者,有禹湯焉,有文武周公焉。”


    “禹則嚴於危微之辨,而閑之也切,旨酒則惡之,善言則好之,蓋遏禍於將然,而廣忠益以自輔也。”


    “湯則加謹於化理之原,而圖之也,至中道則務執之,賢才則廣收之,蓋建皇極以經世,而集眾思以熙績也……”


    葉軒墨寫了許久終於寫到結語。


    “夫思之至則其神合,行之勇則其化流,禹湯文武之傳,又在周公矣。即是而知,數聖人所生之時雖不同,而心則一也,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與!”


    寫完之後,葉軒墨便開始檢查有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有沒有犯諱,檢查三遍之後,葉軒墨確定沒有問題,這才將這一篇文章謄寫到答卷上。


    突然,距離葉軒墨他們考舍不遠的考舍就吵鬧起來。


    “袖底藏花,沒想到你居然通過了這些搜子的查驗,不過就算是這樣,你也別想在我錦衣衛的眼皮底下作弊,來人帶走,審審這小子還有沒有同夥。”


    這男子聽到他們的話後,趕緊激動的辯解道:“我錯了,再給我一次機會吧,我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們放過我吧,我有錢,我可以給你們錢,我……”


    這位考生的聲音越來越小,想必是被帶走了,聽剛剛那人所言,帶走他的還是傳說中的錦衣衛,進了那裏麵,別說你一個小舉人,你就算是朝中大員,那也不是你想出來就能出來的地方,這家夥怕是廢了。


    葉軒墨心中暗自搖頭,會試作弊的成本可比以往的成本大多了,這種行為太不理智了。


    隨後,葉軒墨便轉頭看向了這第三個考題。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大意為:君主要生養財富,也有個重要的法則:從事生產的人眾多,坐食俸祿的人少,從事生產積極而又快速,在用度上能夠節製和舒緩,這樣國家的財富便不會匱乏。


    看完這考題後,葉軒墨愣了一下,沒想到這一次居然考到了《大學》的考題,果真是恩科啊,給底層學子一個機會。


    因為這會試不同於之前的考試,是非常正規的考試了,這考試題目還是要給皇帝過目的,自然不可能出現截搭題,隻會在四書之中隨意選取一段。


    四書之中,因為這《大學》字數最少,一共隻有五千多字,是最有可能被考生壓中的,故而往年的出題官都會下意識的避開《大學》,選取其它三書。


    這也就導致許多考生會輕視四書之中的《大學》。


    隨後,葉軒墨便開始解題了。


    “王者平天下之財,以道生之而已。”


    “夫財不可聚而可生,而生之自有大道也,可徒曰‘外本內末’乎?”


    “且平天下者,而權夫多寡有無之數,宜非王事之本務也。不知生民有托命之處,無以給其欲則爭。兩間有不盡之藏,無以乘其機則敝。惟不私一己而以絮矩之意行其間,所為導利而布之上下者,誠非智取術馭者之所能幾也……”


    “於財之未者而生之,生幹天,生天地,生幹人,而實生幹君。《周禮》《周官》,其見聖人之學問。於財之既生者而益生之,益而生,畜而生,節而生,即渙而益生。官山府海,隻為霸國之權謀。(束股)生財之道,即幫矩以平天下之大道也。”


    整篇文章寫完之後,葉軒墨也就滿意的放下了手中的草稿。


    第一天便將四書題都做完了,接下來的兩天隻需要將幾道本經答完便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君子並收藏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