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宋督學的話後,葉軒墨和黎淳二人也都表示讚同。


    “若是督學大人願意,自然是極好的。”


    很快,這督學便從四書中各挑選了一題,再出了一篇策論。


    “你們二人的本經並不相同,所以本官就從四書中各出了一題,並附加了一篇策論,一共五篇文章,方便你們二人分出勝負。”


    此時,這嶽麓書院的教習,教授們聽聞這比試的事情後,一個個都朝這邊趕來,想要瞧瞧這兩位誰能分出勝負。


    朱山長看到這些為書院貢獻半輩子的教習,教授後,也不好意思趕人家走,便無奈的開口道:“既然諸位想看,那要不換個場地吧?這裏太狹小了,各位都是為書院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莫要擠壞了。”


    聽到朱山長這提議後,這些教習都非常認真的點點頭。


    很快,眾人就來到書院內的一個寬闊舞台,葉軒墨和黎淳二人各站一邊,中間則是宋督學和朱山長,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這第一題,為“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葉軒墨看到這題目後,瞬間就在腦海中思考這題目來自何處。


    很快,葉軒墨就反應過來,此句出自出自《論語.顏淵》,原文為: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這題目的大意為“如果百姓的用度夠,君主怎麽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君主怎麽又會夠呢?”


    解讀完這題目後,葉軒墨便從這儒家的“富民”思想入手,這人民的富足看作是政府獲得充足財源的基礎,主張民富先於國富,國富建立在民富的基礎上。


    想通之後,葉軒墨便開始動筆。


    “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恒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征求;民財所有,不盡於聚斂……”


    很快,葉軒墨就將整篇文章寫完了,而此時,黎淳看到葉軒墨將自己的考卷交給宋督學之後,他深吸一口氣,沉下心來繼續作答。


    此時,這宋督學幾人看到葉軒墨這答卷後,一個個都暗自點頭。


    過了大概一盞茶的時間,黎淳也將自己的考卷交了上去,宋督學仔細對比完二人的答卷後,他便將二人的答卷置於桌上。


    “本官認為《論語》一題,葉軒墨勝,大家可自行上前觀看二人答卷。”


    宋督學話音一落,這些教習便迫不及待的拿過葉軒墨的答卷欣賞起來。


    “這葉軒墨是何方神聖?居然比咱們的太樸兄還要厲害?”


    “不知,不過督學既然認為他的文章要更好一點,那自然就有他的道理。”


    “嗯?這名字好耳熟啊,該不會是那位作出《滕王閣序》的葉軒墨吧?”


    一陣傳閱後,一位老教授便將葉軒墨的答卷拿在手中,一臉不滿的說道:“一個個搶來搶去的,有辱斯文,就讓老夫來讀吧。”


    很快,這些考生聽完葉軒墨的解題後,一個個都暗自點頭。


    “吾不如也。”


    “此子之才,不在太樸兄之下,甚至還在太樸兄之上。”


    此時,這黎淳聽完葉軒墨的文章後,他朝著葉軒墨笑道:“這一場,為兄輸的心服口服,不過還剩四場,這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故請軒墨賢弟莫要手下留情。”


    接下來的《大學》、《中庸》、《孟子》三篇則是葉軒墨拿下《中庸》一題,黎淳拿下了《大學》,《孟子》二題。


    此時,這比試來到了最後一題。


    這圍觀的眾人看到這一幕後,一個個也都跟著緊張起來。


    “太樸兄,你可要加油啊。”


    “還好,還有機會,而且太樸兄就是以策論揚名的,這葉軒墨的策論肯定沒有太樸兄的好。”


    此時,宋督學看到這雙方不相上下之後,他就開始沉思起來,這最後一題策論可不好出。


    隨後,這宋督學便想起自己前不久看的邸報,便笑著開口道:“這最後一篇策論,二位便以邊疆寫一篇策論吧。”


    葉軒墨聽到這宋督學的話後,他就開始思考起來,這個世界的大周國力還是非常強盛的,可是這遊牧民族的機動性太強了。


    你強的時候,他就遠遁北方,隻是在需要糧食的時候南下劫掠一番,打完就跑,而等你國力衰弱的時候,那他就開始騷擾試探你。


    隨後,葉軒墨便從多個方麵開始論述要如何平息邊疆之禍,單靠刀兵是不可取的,同時還要從多個方麵入手,最少是能夠從經濟角度出發,這世界上最危險,最不易被察覺的戰爭便是貿易戰。


    隻要自己能夠讓女真,蒙古這些遊牧民族能夠接納,那麽自己就可以慢慢布局,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讓女真和蒙古走向末路。


    當葉軒墨寫完自己的策論後,他這才發現黎淳已經將自己的策論交給了宋督學。


    看到這一幕後,葉軒墨就忍不住的想到:真不愧是有狀元之才的人,此人未來說不定也是我在官場的一大盟友。


    宋督學看到葉軒墨和黎淳二人的策論後,他就開始冷靜的分析起來。


    看了半天之後,宋督學隻能看向朱山長微笑道:“本官認為這兩篇策論各有千秋,都是佳作,我無法分辨出哪篇更佳,我相信以子美兄的品德,肯定能夠做到公平公正的評判。”


    “不如就讓子美兄來評判吧。”


    朱山長看到宋督學將這難題又拋給自己之後,他也不好做決定,畢竟這策論不像四書的八股文那樣好定勝負,這策論講究的是一個見解。


    雙方對於這邊疆之事都有一個不錯的見解,隨後,朱山長就將二人的文章互換遞給他們二人。


    “你們二人關於邊疆的策論確實各有千秋,隻是這策論終歸隻是紙上談兵,我也不好說誰勝,誰負,不如你二人自己品鑒一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君子並收藏連中六元,滿朝文武皆為吾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