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家不裝了,鄭直自然也就不再沉默。為了給三個老叟一個麵子,臨下值前,他讓典籍史策給司禮監送去了四日以來第一份題本。
司禮監掌印太監戴義也聽人講了鄭直這些日子的舉動,拿到題本後,十分好奇,究竟誰能從對方手裏過關。不想打開一看,想笑又忍住了,繼而是牙痛。
題本是鄭直自個上的,內容是彈劾攏共九百四十一名文武官員‘以卑踐尊’。對方自然是把這幾日他瞅見的所有題本中書寫文書不規範的官員的名字一個不落的全都填了上去。並對處罰做了建議,武臣不懂規矩情有可原,所以應該訓誡。文臣不懂規矩罪不容赦,應該停職待勘。同時,這些文臣之中為保舉任官的,應該追究保舉人的責任。
戴義眼皮一跳,趕忙將題本封好,親自前往乾清宮呈送禦前。
保舉法始行於洪武十五年,命天下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凡有一善可稱,一才可錄者,皆具實以聞。” 永樂元年,又命內外文職官七品以上,於臣民中有沉滯下僚、隱居田裏者,各舉所知一人,量才擢用。保舉最盛的時期是在洪熙、宣德、正統三朝。進入成化朝後即被廢止,可自本朝伊始,又重行保舉之令。
但保舉畢竟隻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完全因人成事。時間一長,流弊自現,所舉或鄉裏親舊,或僚屬門下,而無人保舉者,久任不遷。吏部從一開始就對保舉極為不滿,認為是侵奪部權。而大舉推行此法的楊士奇和楊榮也確實在用人問題上各偏同鄉。因此,早在正統十三年三楊去世後,朝廷就曾經罷大臣保舉之例。可每每有年幼新皇登基,此法就會再次被內閣以新帝的名義推出。而成化朝之所以例外,很簡單憲宗純皇帝即位時已經成年了。
原本在仁宣時期,保舉追責相當嚴苛,要是大臣保舉的人不合適,動不動就可能麵臨降級,甚至被免去官職。可是自三楊主政的正統初年開始,則完全變了樣,哪怕被保舉的官員犯罪,保舉官也不會受到處罰,或者處罰輕微。當然正統十三年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保舉連坐製度才重新加嚴。偏偏在《大明會典》裏,這些保舉連坐律條都消失了或者改為可以用錢贖罪了。
弘治帝拿到鄭直的題本仔細看完之後,皺皺眉頭。鄭直這幾日做的很好,應該已經達到了皇後的預期,可是並沒有達到弘治帝讓對方入閣的目的。弘治帝需要鄭直不停去試探,如何從內閣手裏收回部分兵權。而不是如同目下般,堂堂的大明皇帝還需要靠拉攏兵部尚書來間接控製兵權。弘治帝不要‘間接’,他要‘直接’。不過鄭直這道題本倒是為弘治帝提供了向內閣的好朋友吏部尚書馬文升發難的機會“著吏部,兵部,部議。”
皇明根據決策的內容、參與人員和集議地點的不同,集議有朝議、廷議、閣議、部議等形式。其中部議主要是六部將皇帝交付的有關本部的奏章,進行部內的討論和議決,提出具體處理意見。閣議主要討論超越六部和九卿職權所轄的政務,提出對策。大致而言,閣議討論的是國家日常政務中出現的問題。更為重大的決策則須提交廷臣集議,即朝議、廷議。所有這些集議的結果都需上奏,由皇帝裁決。
戴義應了一聲,從李榮手裏接過鄭直的題本。如今的吏部尚書馬文升與首輔劉健是同鄉,二人關係素來相善,此人之前擔任兵部尚書十幾年。弄得曾經橫掃草原的大明麵對來朝覲時出言不遜的韃靼小王子,都無可奈何。再加上馬文升的兒子在家鄉好的天怒人怨,若沒有內閣維護,早就下野了。
“著翰林院評議兩宋武學與京衛武學優劣。”弘治帝繼而道“限期半月。”
戴義再次稱是。
鄭直的題本在吏部和兵部鬧出的動靜並不大,甚至被淡化處理了。畢竟文官在前,武官在後,這已經是幾十年的規矩了。之前也沒見誰認為不妥,哪怕皇帝也默認了,偏偏鄭直跳出來指手畫腳。
果然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俺們要做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等國家大事,誰有工夫為了這等小事耽擱。於是之後幾日,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變化。隻是刑部,大理寺,十三按察使司已經被隔絕了將近一旬了。
若是以往,鄭直也無可奈何,畢竟他雖然入閣了,卻並沒有相應的實力,甚至人手也沒幾個。可如今跟以前不一樣了,諸位大人,時代變了。
“賣報嘞,賣報嘞!小閣老怒斥吏部,兵部亂法!”
“賣報嘞,賣報嘞!二品拜七品,口稱老爺!”
“賣報嘞,賣報嘞!新科進士納三品老爺嫡女為妾,禍害三月致死!”
唐玉璞聽了一路報童的叫賣聲,心中隱隱不安。這位表弟越玩越大,六部之中,最重的就是吏部和兵部,如今鄭直竟然要用報紙和二部鬥法,未免有些自不量力了。
馬車停下,唐玉璞走下車,立刻向迎過來得三房管事周勝拱手“周管家。”
“唐四爺折煞俺了。”周勝趕忙避開,然後回禮“俺這就讓人稟報太太。”
唐玉璞點點頭,輕車熟路的來到了前院穿堂落座。今個是半年多未見的三太太打發人讓他來,講有事安排。唐玉璞一聽,就心頭猛跳。去年三太太這麽吩咐,正東號整整賺了七十萬兩銀子。兩位姑母固然是占大頭,可是他也得了整整七萬兩銀子的好處,難不成今年又要再來一次?
待石榴錦屏後傳來了腳步聲,唐玉璞趕忙起身恭迎。片刻後,三太太帶著唐姨媽和唐小姨媽走了進來“快起來,我病了這麽久,怎麽瞅著玉璞長高了?”
唐玉璞尷尬的笑笑“如今侄兒穿的是皂靴。”三太太發福了,看上去卻更讓人眼暈,隻是對方眼角也有了清晰的皺紋。看來這場病,著實傷了姑母的元氣。
“這孩子。”唐姨媽扶著三太太落座“太太的意思是,你要做官了。”
唐玉璞一愣,片刻後,趕忙跪在地上“侄兒多謝三位姑母的成全。”無論啥時候,做官都是刻到皇明每個人骨子裏的理想。哪怕唐玉璞自個都曉得他不是讀書的料,卻也每每幻想若幹年後,靠著三位姑母的幫襯,在十七爺……不,小閣老那裏,能夠得到一官半職。不想,這件事,如此快就成了。
“快起來。”三太太習慣性的慵懶的靠在圈椅扶手上“先莫著急謝我。聽聽這位置,滿不滿意,若是不滿意,也不必勉強。我總不能害了你的前程,再找就是。”
唐玉璞不由好奇,三太太這病愈之後,咋開口都猶豫了?
這時還不曾發一言的唐小姨媽道“是京衛武學教授。”
“京衛武學?”唐玉璞頓失所望,可又一想不對。據他所知,這京衛武學的教授都是隸屬國子監教授司的。心中已經不是失望,而是惶恐“三位姑母開恩,侄兒連《三字經》讀起來都費勁,哪裏好去國子監墮了姑母的威風。”
“瞧你這點出息。”原本同樣心虛的三太太一聽,頓時不滿“你怎麽差了?國子監?它有幾兩銀子?這件差事不單單允了你,還許給了你二表兄。到時候你們兩個作伴,隻要平日裏莫張揚,過個七八年,就升上去了。”
這些道理三太太自然不懂,都是老光棍講的。原本對方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三太太講出去,可是看到侄子如此畏首畏尾,這讓兩戰兩捷的她如何能忍。說就說了,怕什麽?三太太不動聲色的瞅了眼唐姨媽。
“這話是咱們自家人講的,四郎可莫要張揚出去。”唐姨媽立刻補充一句。
唐玉璞到沒有聽出不妥,隻是聽三位姑母的口氣,頓時感覺這事或許還真有譜“如此侄兒隻能勉力為之。隻是若侄兒闖了禍,三位姑母可不能丟下侄兒不管。”
三太太嗔怒道“怕什麽,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呢。”瞅了眼唐小姨媽。
“我們難不成還會害了自己侄子?”唐小姨媽趕緊補充“隻要你平日裏謹守本分,七八年的工夫轉眼就過去了。到時候穿著……”
“武學裏有訓導平日裏也不用你授課隻需要把份內之事做好。若有閑暇,不妨和那些武生,應襲舍人,幼官多多來往。這些都是人脈,天南地北的,正東號日後走到哪,不是都有朋友。”唐姨媽立刻打斷了唐小姨媽的自由發揮。這種事,丁是丁卯是卯,最忌諱添油加醋。倘若事有不諧,如何收場?
唐玉璞細琢磨,立刻感覺三姑母講的在理,原本對武學畏之如虎的想法也變了“如此侄兒願意去京衛武學……教書。”怕這心虛的表情再惹怒了二姑母,立刻問“不曉得侄兒啥時候上值?”
“不急。”三太太笑道“我們隻是提前給你個信,真要有了消息,還要下個月。算上你去吏部錄名,禮部謄錄,估摸著也要年後了。”
武學教授雖然隻有從九品,卻是在國子監名下,天下足球人趨之若鶩。一般這種位置都需要從州縣表現最好的訓導,教授裏挑選,更何況唐玉璞的秀才身份才拿到沒幾日。偏偏老光棍判斷,這次武學教授的位置旁人都不會搶,這才信心滿滿,昨個兒夜裏當做閑話,在說到鄭修和鄭健時講了出來。卻不想,光棍怕勢力,麵對窮凶極惡的唐家三強梁,老光棍也隻能認慫。
三太太也不管老光棍是受了什麽刺激,非要給鄭修二人安排官身。卻知道有老光棍在,哪怕都是從九品的學官,日後無論如何也不會差了。於是新生了孩子後,母愛泛濫的三太太決定也要照顧到侄子。
唐玉璞一聽,心態更穩了,也不起身,直接給三人叩首“侄兒有三位姑母相助,人生大幸。”
“快起來。”三太太三人都是女眷,男女大防,在鄭家可不是講的玩的。隻好督促對方“記住,四郎日後是要做官的,去了武學莫要和人置氣,廣交朋友。如此,才能厚積薄發。”
唐玉璞趕忙稱是。
“玉璞可有心上人?”唐姨媽瞅了眼三太太,似乎是隨口一問。
“俺如今一事無成,不敢想這些。”唐玉璞下意識的回避,卻立刻改口“但憑三位姑母做主。”
“這樣啊。”剛剛首戰失利的唐小姨媽立刻道“六太太有位外甥女,是那位出過兩位尚書的施家女兒,我看就不錯。”
三太太沉思片刻“那丫頭今年十五,倒也般配。”
“隻是還在服父喪,要後年下半年才能成親。”唐姨媽一副可惜模樣“那姑娘模樣俊啊。”
唐玉璞想聽又不敢聽,尷尬的求饒“但憑三位姑母做主。”
三太太道“這樣,我們去探探六太太的口風。若是對方有意,不妨定下來,待後年人家除孝後,你就去求娶。”
這自然是今日三位唐家女傑親自出馬的真實目的。甚至為唐玉璞安排官身,也是為了這後邊的一步棋。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三太太出了月子,才發現,小瞧了她的侄媳婦。那個光棍最信重之人竟然已經被對方掌握。這還就算了,十二嫂的魂也被對方勾了去,十三姐更是把東十七那處園子當成了家,見天往後跑。
士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和六太太,十娘子商量之後,三人決定趕緊結盟,搶奪剩餘的地盤。唐玉璞求娶施素安隻是其中一步,後邊十嫂,六太太都會有所動作。
至於沈姨媽願不願意?這是正室娘子做主的事,哪輪得到她一個沒名沒分的外室指手畫腳。
好在劉三郎誤打誤撞,求娶臘梅,讓三太太還不至於太過被動,可每每看到鏡子裏的自己,三太太就感覺時不我待。閨女可以讓,爺們不成。還懂不懂規矩?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哪能吃獨食。
司禮監掌印太監戴義也聽人講了鄭直這些日子的舉動,拿到題本後,十分好奇,究竟誰能從對方手裏過關。不想打開一看,想笑又忍住了,繼而是牙痛。
題本是鄭直自個上的,內容是彈劾攏共九百四十一名文武官員‘以卑踐尊’。對方自然是把這幾日他瞅見的所有題本中書寫文書不規範的官員的名字一個不落的全都填了上去。並對處罰做了建議,武臣不懂規矩情有可原,所以應該訓誡。文臣不懂規矩罪不容赦,應該停職待勘。同時,這些文臣之中為保舉任官的,應該追究保舉人的責任。
戴義眼皮一跳,趕忙將題本封好,親自前往乾清宮呈送禦前。
保舉法始行於洪武十五年,命天下朝覲官各舉所知一人,“凡有一善可稱,一才可錄者,皆具實以聞。” 永樂元年,又命內外文職官七品以上,於臣民中有沉滯下僚、隱居田裏者,各舉所知一人,量才擢用。保舉最盛的時期是在洪熙、宣德、正統三朝。進入成化朝後即被廢止,可自本朝伊始,又重行保舉之令。
但保舉畢竟隻能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完全因人成事。時間一長,流弊自現,所舉或鄉裏親舊,或僚屬門下,而無人保舉者,久任不遷。吏部從一開始就對保舉極為不滿,認為是侵奪部權。而大舉推行此法的楊士奇和楊榮也確實在用人問題上各偏同鄉。因此,早在正統十三年三楊去世後,朝廷就曾經罷大臣保舉之例。可每每有年幼新皇登基,此法就會再次被內閣以新帝的名義推出。而成化朝之所以例外,很簡單憲宗純皇帝即位時已經成年了。
原本在仁宣時期,保舉追責相當嚴苛,要是大臣保舉的人不合適,動不動就可能麵臨降級,甚至被免去官職。可是自三楊主政的正統初年開始,則完全變了樣,哪怕被保舉的官員犯罪,保舉官也不會受到處罰,或者處罰輕微。當然正統十三年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保舉連坐製度才重新加嚴。偏偏在《大明會典》裏,這些保舉連坐律條都消失了或者改為可以用錢贖罪了。
弘治帝拿到鄭直的題本仔細看完之後,皺皺眉頭。鄭直這幾日做的很好,應該已經達到了皇後的預期,可是並沒有達到弘治帝讓對方入閣的目的。弘治帝需要鄭直不停去試探,如何從內閣手裏收回部分兵權。而不是如同目下般,堂堂的大明皇帝還需要靠拉攏兵部尚書來間接控製兵權。弘治帝不要‘間接’,他要‘直接’。不過鄭直這道題本倒是為弘治帝提供了向內閣的好朋友吏部尚書馬文升發難的機會“著吏部,兵部,部議。”
皇明根據決策的內容、參與人員和集議地點的不同,集議有朝議、廷議、閣議、部議等形式。其中部議主要是六部將皇帝交付的有關本部的奏章,進行部內的討論和議決,提出具體處理意見。閣議主要討論超越六部和九卿職權所轄的政務,提出對策。大致而言,閣議討論的是國家日常政務中出現的問題。更為重大的決策則須提交廷臣集議,即朝議、廷議。所有這些集議的結果都需上奏,由皇帝裁決。
戴義應了一聲,從李榮手裏接過鄭直的題本。如今的吏部尚書馬文升與首輔劉健是同鄉,二人關係素來相善,此人之前擔任兵部尚書十幾年。弄得曾經橫掃草原的大明麵對來朝覲時出言不遜的韃靼小王子,都無可奈何。再加上馬文升的兒子在家鄉好的天怒人怨,若沒有內閣維護,早就下野了。
“著翰林院評議兩宋武學與京衛武學優劣。”弘治帝繼而道“限期半月。”
戴義再次稱是。
鄭直的題本在吏部和兵部鬧出的動靜並不大,甚至被淡化處理了。畢竟文官在前,武官在後,這已經是幾十年的規矩了。之前也沒見誰認為不妥,哪怕皇帝也默認了,偏偏鄭直跳出來指手畫腳。
果然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俺們要做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等國家大事,誰有工夫為了這等小事耽擱。於是之後幾日,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變化。隻是刑部,大理寺,十三按察使司已經被隔絕了將近一旬了。
若是以往,鄭直也無可奈何,畢竟他雖然入閣了,卻並沒有相應的實力,甚至人手也沒幾個。可如今跟以前不一樣了,諸位大人,時代變了。
“賣報嘞,賣報嘞!小閣老怒斥吏部,兵部亂法!”
“賣報嘞,賣報嘞!二品拜七品,口稱老爺!”
“賣報嘞,賣報嘞!新科進士納三品老爺嫡女為妾,禍害三月致死!”
唐玉璞聽了一路報童的叫賣聲,心中隱隱不安。這位表弟越玩越大,六部之中,最重的就是吏部和兵部,如今鄭直竟然要用報紙和二部鬥法,未免有些自不量力了。
馬車停下,唐玉璞走下車,立刻向迎過來得三房管事周勝拱手“周管家。”
“唐四爺折煞俺了。”周勝趕忙避開,然後回禮“俺這就讓人稟報太太。”
唐玉璞點點頭,輕車熟路的來到了前院穿堂落座。今個是半年多未見的三太太打發人讓他來,講有事安排。唐玉璞一聽,就心頭猛跳。去年三太太這麽吩咐,正東號整整賺了七十萬兩銀子。兩位姑母固然是占大頭,可是他也得了整整七萬兩銀子的好處,難不成今年又要再來一次?
待石榴錦屏後傳來了腳步聲,唐玉璞趕忙起身恭迎。片刻後,三太太帶著唐姨媽和唐小姨媽走了進來“快起來,我病了這麽久,怎麽瞅著玉璞長高了?”
唐玉璞尷尬的笑笑“如今侄兒穿的是皂靴。”三太太發福了,看上去卻更讓人眼暈,隻是對方眼角也有了清晰的皺紋。看來這場病,著實傷了姑母的元氣。
“這孩子。”唐姨媽扶著三太太落座“太太的意思是,你要做官了。”
唐玉璞一愣,片刻後,趕忙跪在地上“侄兒多謝三位姑母的成全。”無論啥時候,做官都是刻到皇明每個人骨子裏的理想。哪怕唐玉璞自個都曉得他不是讀書的料,卻也每每幻想若幹年後,靠著三位姑母的幫襯,在十七爺……不,小閣老那裏,能夠得到一官半職。不想,這件事,如此快就成了。
“快起來。”三太太習慣性的慵懶的靠在圈椅扶手上“先莫著急謝我。聽聽這位置,滿不滿意,若是不滿意,也不必勉強。我總不能害了你的前程,再找就是。”
唐玉璞不由好奇,三太太這病愈之後,咋開口都猶豫了?
這時還不曾發一言的唐小姨媽道“是京衛武學教授。”
“京衛武學?”唐玉璞頓失所望,可又一想不對。據他所知,這京衛武學的教授都是隸屬國子監教授司的。心中已經不是失望,而是惶恐“三位姑母開恩,侄兒連《三字經》讀起來都費勁,哪裏好去國子監墮了姑母的威風。”
“瞧你這點出息。”原本同樣心虛的三太太一聽,頓時不滿“你怎麽差了?國子監?它有幾兩銀子?這件差事不單單允了你,還許給了你二表兄。到時候你們兩個作伴,隻要平日裏莫張揚,過個七八年,就升上去了。”
這些道理三太太自然不懂,都是老光棍講的。原本對方千叮嚀萬囑咐不讓三太太講出去,可是看到侄子如此畏首畏尾,這讓兩戰兩捷的她如何能忍。說就說了,怕什麽?三太太不動聲色的瞅了眼唐姨媽。
“這話是咱們自家人講的,四郎可莫要張揚出去。”唐姨媽立刻補充一句。
唐玉璞到沒有聽出不妥,隻是聽三位姑母的口氣,頓時感覺這事或許還真有譜“如此侄兒隻能勉力為之。隻是若侄兒闖了禍,三位姑母可不能丟下侄兒不管。”
三太太嗔怒道“怕什麽,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呢。”瞅了眼唐小姨媽。
“我們難不成還會害了自己侄子?”唐小姨媽趕緊補充“隻要你平日裏謹守本分,七八年的工夫轉眼就過去了。到時候穿著……”
“武學裏有訓導平日裏也不用你授課隻需要把份內之事做好。若有閑暇,不妨和那些武生,應襲舍人,幼官多多來往。這些都是人脈,天南地北的,正東號日後走到哪,不是都有朋友。”唐姨媽立刻打斷了唐小姨媽的自由發揮。這種事,丁是丁卯是卯,最忌諱添油加醋。倘若事有不諧,如何收場?
唐玉璞細琢磨,立刻感覺三姑母講的在理,原本對武學畏之如虎的想法也變了“如此侄兒願意去京衛武學……教書。”怕這心虛的表情再惹怒了二姑母,立刻問“不曉得侄兒啥時候上值?”
“不急。”三太太笑道“我們隻是提前給你個信,真要有了消息,還要下個月。算上你去吏部錄名,禮部謄錄,估摸著也要年後了。”
武學教授雖然隻有從九品,卻是在國子監名下,天下足球人趨之若鶩。一般這種位置都需要從州縣表現最好的訓導,教授裏挑選,更何況唐玉璞的秀才身份才拿到沒幾日。偏偏老光棍判斷,這次武學教授的位置旁人都不會搶,這才信心滿滿,昨個兒夜裏當做閑話,在說到鄭修和鄭健時講了出來。卻不想,光棍怕勢力,麵對窮凶極惡的唐家三強梁,老光棍也隻能認慫。
三太太也不管老光棍是受了什麽刺激,非要給鄭修二人安排官身。卻知道有老光棍在,哪怕都是從九品的學官,日後無論如何也不會差了。於是新生了孩子後,母愛泛濫的三太太決定也要照顧到侄子。
唐玉璞一聽,心態更穩了,也不起身,直接給三人叩首“侄兒有三位姑母相助,人生大幸。”
“快起來。”三太太三人都是女眷,男女大防,在鄭家可不是講的玩的。隻好督促對方“記住,四郎日後是要做官的,去了武學莫要和人置氣,廣交朋友。如此,才能厚積薄發。”
唐玉璞趕忙稱是。
“玉璞可有心上人?”唐姨媽瞅了眼三太太,似乎是隨口一問。
“俺如今一事無成,不敢想這些。”唐玉璞下意識的回避,卻立刻改口“但憑三位姑母做主。”
“這樣啊。”剛剛首戰失利的唐小姨媽立刻道“六太太有位外甥女,是那位出過兩位尚書的施家女兒,我看就不錯。”
三太太沉思片刻“那丫頭今年十五,倒也般配。”
“隻是還在服父喪,要後年下半年才能成親。”唐姨媽一副可惜模樣“那姑娘模樣俊啊。”
唐玉璞想聽又不敢聽,尷尬的求饒“但憑三位姑母做主。”
三太太道“這樣,我們去探探六太太的口風。若是對方有意,不妨定下來,待後年人家除孝後,你就去求娶。”
這自然是今日三位唐家女傑親自出馬的真實目的。甚至為唐玉璞安排官身,也是為了這後邊的一步棋。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三太太出了月子,才發現,小瞧了她的侄媳婦。那個光棍最信重之人竟然已經被對方掌握。這還就算了,十二嫂的魂也被對方勾了去,十三姐更是把東十七那處園子當成了家,見天往後跑。
士可忍孰不可忍,於是在和六太太,十娘子商量之後,三人決定趕緊結盟,搶奪剩餘的地盤。唐玉璞求娶施素安隻是其中一步,後邊十嫂,六太太都會有所動作。
至於沈姨媽願不願意?這是正室娘子做主的事,哪輪得到她一個沒名沒分的外室指手畫腳。
好在劉三郎誤打誤撞,求娶臘梅,讓三太太還不至於太過被動,可每每看到鏡子裏的自己,三太太就感覺時不我待。閨女可以讓,爺們不成。還懂不懂規矩?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哪能吃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