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妃生於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十五日,珍妃生於光緒二年(1876)二月初三日。光緒十四年(1888)參選秀女時,瑾妃15歲,珍妃13歲,都已是妙齡少女。珍妃白皙無瑕,五官清秀俊美,而且聰明伶俐,性格開朗。瑾妃稍遜於其妹,但也稱得上美人。這次參選秀女,對她們姐妹來說,是人生悲劇的開始。
叛逆性格,真摯愛情
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獵奇心強。她對皇宮中的繁文縟節、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厭惡,尤其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為反感。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瀟灑生活。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與她的成長環境有關。她幼時曾長期生活在任廣州將軍的伯父長善府中。廣州是五口通商的最主要口岸城市,開放最早,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接觸最早最多,受影響也最大,思想較內地開後妃便袍放許多。加之長善本人廣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有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這些都對珍妃的思想和個性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再者,他的兩位長兄誌銳、誌鈞也都是思想比較開明的人物,她的母親也很開通,整個家庭對她的薰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這種性格,在規矩多多、禮法森嚴的皇宮大內顯得格外突出和另類。珍妃的許多行為與宮廷禮法對後妃的要求有點格格不入。
喜歡照相。照相術於清朝晚期傳入中國,卻被因循守舊的頑固人物視為“西洋淫巧之物”,甚至有人認為照相能攝去人的魂魄,傷神損壽。然而年僅十幾歲的珍妃卻偏偏迷上了照相術。她托人買來照相機,不僅在自己的寢宮景仁宮,而且在皇帝的養心殿以及她經常去的其他地方,“不拘姿勢,任意裝束”地拍照,可謂花樣翻新。她不僅自己照,還給別人照,同時她還教太監照。她把照相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可惜珍妃所拍的照片一張也沒能留傳下來。據說珍妃還暗中指使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了一個照相館。此事被皇後探知,上報慈禧,照相館被查封,戴姓太監被打死。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代名妃——珍妃(2)
喜歡新款服裝、男式服裝。珍妃很愛美,好打扮,喜歡追新潮,經常做各式新款服裝。她尤其愛女扮男裝,穿戴男子的冠服,有時還穿上光緒帝的龍袍戲耍。
後妃便袍
坐八人轎。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隻能坐四人轎。據清宮劉姓宮女講,光緒帝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一次珍妃乘坐時,被慈禧知道了,大怒,命人將轎摔毀。
不逢迎、巴結權勢人物。皇後是皇帝的正妻,主管後宮,妃嬪必須無條件地聽命於皇後,這是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皇家奉行不替的信條。然而珍妃卻不理這一套,我行我素,並不去刻意逢迎、巴結皇後。本來孝定皇後就因珍妃與皇帝的恩恩愛愛、幾乎夜夜專寵而吃醋,珍妃這樣的態度更讓皇後嫉恨不已。為了泄憤,皇後經常在慈禧麵前說珍妃的壞話,告她的狀。
李蓮英是慈禧的親信太監,勢力很大,許多王公大臣都不敢惹他,有時還要巴結、賄賂他。可是珍妃卻不買他的帳,多次與他發生衝突。
支持光緒帝變法。在與光緒帝相處一段時間後,珍妃發現光緒帝不是甘當傀儡的人,他也希望能夠勵精圖治,治國安民,隻是由於長期受慈禧的壓製,手中無權,大誌難伸。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光緒帝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影響下,試圖維新政治,富國強兵。珍妃堅決支持皇帝變法,是“帝黨”的重要成員,為皇帝出謀獻策,尤其在精神上給光緒帝以巨大的支持。特別是在變法後期最困難的時刻,身居九重宮禁的光緒帝,身邊隻有珍妃一個知己,珍妃成了他精神的支柱。這一點,是慈禧太後最不能容忍的,為她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慈禧的淫威下不屈服。戊戌變法失敗後,珍妃因支持變法被監禁,一直到死,未能獲釋。
珍妃的叛逆和另類,讓慈禧太後和皇後等人切齒痛恨,但在光緒皇帝眼裏,珍妃許多出格的舉動卻別有一番韻味,成為吸引他的獨特魅力。
光緒皇帝自幼體弱多病,長期患有嚴重的遺精病,基本上喪失了性功能。所以,光緒帝大婚後,雖然擁有一後二嬪,卻很少召幸她們。尤其是對慈禧的侄女葉赫那拉皇後,更是避之惟恐不及。在多次的禮儀活動中,他發現珍嬪不僅容貌俏麗,而且乖巧伶俐,活潑動人,便對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奕、生母葉赫那拉氏她有了好感。幾次單獨召見後,更覺得她不僅誌趣廣泛,談吐不俗,而且性格開朗,善解人意。漸漸地,光緒帝對珍妃產生了愛意,召她侍寢的次數越來越多,珍嬪逐漸被光緒帝視為知音和感情上的依託,二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並達到了熾熱化程度。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代名妃——珍妃(3)
光緒帝4歲進宮,過早失去了母愛的嗬護,而慈禧對他又過分嚴厲,十幾年來一直過著呆板壓抑、程式化的生活,從未嚐到過人生的樂趣,更沒有得到過女性的體貼和疼愛,他的精神世界就像一片寒冷的幹裂的土地。珍妃的出現,就像一股甜甜的暖流,滋潤著光緒帝寒冷幹裂的心田,使他初步嚐到了愛情的甜蜜,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他與珍嬪的愛,達到了難割難捨的程度。德齡在《瀛台泣血記》中記載,光緒帝幾乎每天都召幸珍嬪,每隔三四天還到珍嬪的景仁宮去一次。聰明的珍嬪了解光緒帝處境的艱難、內心的苦楚,對他非常理解和同情。珍嬪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計地溫存體貼關愛光緒帝,竭盡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溫馨和快樂。珍妃“貌既端莊,性尤機警”,又由於出生於文化官宦家庭,受家庭的薰陶,自幼就“頗通文史”,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更為可貴的是,她“寫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同時寫字,也能作畫”。他們倆在一起,或吟詩作詞,或練字繪畫,或對弈消遣,情投意合。他們倆對中國名著《紅樓夢》都很有興趣,比肩閱讀,交口評論。光緒帝出於對珍嬪的摯愛,在她跟前,幾乎忘掉了皇帝的尊嚴。珍嬪在光緒帝麵前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有時光緒帝放著肩輿、轎子不坐,與珍嬪有說有笑地攜手而行,猶如民間的一對恩愛夫妻。一旦珍嬪不侍寢,回自己的景仁宮住,光緒帝就像失去了什麽似的,頗感冷清,更擔心心愛的珍嬪在宮裏寂寞無聊。他們倆互為知己,如漆似膠,一日不見如三秋之隔。
叛逆性格,真摯愛情
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獵奇心強。她對皇宮中的繁文縟節、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厭惡,尤其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為反感。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瀟灑生活。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與她的成長環境有關。她幼時曾長期生活在任廣州將軍的伯父長善府中。廣州是五口通商的最主要口岸城市,開放最早,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接觸最早最多,受影響也最大,思想較內地開後妃便袍放許多。加之長善本人廣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有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這些都對珍妃的思想和個性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再者,他的兩位長兄誌銳、誌鈞也都是思想比較開明的人物,她的母親也很開通,整個家庭對她的薰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這種性格,在規矩多多、禮法森嚴的皇宮大內顯得格外突出和另類。珍妃的許多行為與宮廷禮法對後妃的要求有點格格不入。
喜歡照相。照相術於清朝晚期傳入中國,卻被因循守舊的頑固人物視為“西洋淫巧之物”,甚至有人認為照相能攝去人的魂魄,傷神損壽。然而年僅十幾歲的珍妃卻偏偏迷上了照相術。她托人買來照相機,不僅在自己的寢宮景仁宮,而且在皇帝的養心殿以及她經常去的其他地方,“不拘姿勢,任意裝束”地拍照,可謂花樣翻新。她不僅自己照,還給別人照,同時她還教太監照。她把照相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可惜珍妃所拍的照片一張也沒能留傳下來。據說珍妃還暗中指使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了一個照相館。此事被皇後探知,上報慈禧,照相館被查封,戴姓太監被打死。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代名妃——珍妃(2)
喜歡新款服裝、男式服裝。珍妃很愛美,好打扮,喜歡追新潮,經常做各式新款服裝。她尤其愛女扮男裝,穿戴男子的冠服,有時還穿上光緒帝的龍袍戲耍。
後妃便袍
坐八人轎。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隻能坐四人轎。據清宮劉姓宮女講,光緒帝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一次珍妃乘坐時,被慈禧知道了,大怒,命人將轎摔毀。
不逢迎、巴結權勢人物。皇後是皇帝的正妻,主管後宮,妃嬪必須無條件地聽命於皇後,這是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皇家奉行不替的信條。然而珍妃卻不理這一套,我行我素,並不去刻意逢迎、巴結皇後。本來孝定皇後就因珍妃與皇帝的恩恩愛愛、幾乎夜夜專寵而吃醋,珍妃這樣的態度更讓皇後嫉恨不已。為了泄憤,皇後經常在慈禧麵前說珍妃的壞話,告她的狀。
李蓮英是慈禧的親信太監,勢力很大,許多王公大臣都不敢惹他,有時還要巴結、賄賂他。可是珍妃卻不買他的帳,多次與他發生衝突。
支持光緒帝變法。在與光緒帝相處一段時間後,珍妃發現光緒帝不是甘當傀儡的人,他也希望能夠勵精圖治,治國安民,隻是由於長期受慈禧的壓製,手中無權,大誌難伸。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光緒帝在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影響下,試圖維新政治,富國強兵。珍妃堅決支持皇帝變法,是“帝黨”的重要成員,為皇帝出謀獻策,尤其在精神上給光緒帝以巨大的支持。特別是在變法後期最困難的時刻,身居九重宮禁的光緒帝,身邊隻有珍妃一個知己,珍妃成了他精神的支柱。這一點,是慈禧太後最不能容忍的,為她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慈禧的淫威下不屈服。戊戌變法失敗後,珍妃因支持變法被監禁,一直到死,未能獲釋。
珍妃的叛逆和另類,讓慈禧太後和皇後等人切齒痛恨,但在光緒皇帝眼裏,珍妃許多出格的舉動卻別有一番韻味,成為吸引他的獨特魅力。
光緒皇帝自幼體弱多病,長期患有嚴重的遺精病,基本上喪失了性功能。所以,光緒帝大婚後,雖然擁有一後二嬪,卻很少召幸她們。尤其是對慈禧的侄女葉赫那拉皇後,更是避之惟恐不及。在多次的禮儀活動中,他發現珍嬪不僅容貌俏麗,而且乖巧伶俐,活潑動人,便對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奕、生母葉赫那拉氏她有了好感。幾次單獨召見後,更覺得她不僅誌趣廣泛,談吐不俗,而且性格開朗,善解人意。漸漸地,光緒帝對珍妃產生了愛意,召她侍寢的次數越來越多,珍嬪逐漸被光緒帝視為知音和感情上的依託,二人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並達到了熾熱化程度。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代名妃——珍妃(3)
光緒帝4歲進宮,過早失去了母愛的嗬護,而慈禧對他又過分嚴厲,十幾年來一直過著呆板壓抑、程式化的生活,從未嚐到過人生的樂趣,更沒有得到過女性的體貼和疼愛,他的精神世界就像一片寒冷的幹裂的土地。珍妃的出現,就像一股甜甜的暖流,滋潤著光緒帝寒冷幹裂的心田,使他初步嚐到了愛情的甜蜜,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他與珍嬪的愛,達到了難割難捨的程度。德齡在《瀛台泣血記》中記載,光緒帝幾乎每天都召幸珍嬪,每隔三四天還到珍嬪的景仁宮去一次。聰明的珍嬪了解光緒帝處境的艱難、內心的苦楚,對他非常理解和同情。珍嬪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計地溫存體貼關愛光緒帝,竭盡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溫馨和快樂。珍妃“貌既端莊,性尤機警”,又由於出生於文化官宦家庭,受家庭的薰陶,自幼就“頗通文史”,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更為可貴的是,她“寫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同時寫字,也能作畫”。他們倆在一起,或吟詩作詞,或練字繪畫,或對弈消遣,情投意合。他們倆對中國名著《紅樓夢》都很有興趣,比肩閱讀,交口評論。光緒帝出於對珍嬪的摯愛,在她跟前,幾乎忘掉了皇帝的尊嚴。珍嬪在光緒帝麵前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有時光緒帝放著肩輿、轎子不坐,與珍嬪有說有笑地攜手而行,猶如民間的一對恩愛夫妻。一旦珍嬪不侍寢,回自己的景仁宮住,光緒帝就像失去了什麽似的,頗感冷清,更擔心心愛的珍嬪在宮裏寂寞無聊。他們倆互為知己,如漆似膠,一日不見如三秋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