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延安奮不息的何健文——他1939年9月去延安,先人“保小”,後升人“延大”中學部。在他的一生中經歷過若幹個“第一”:在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接管我軍解放的第一個大城市石家莊;1951年,他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赴蘇留學的學生之一;1959年,他參加了全國第一批下放勞動幹部的隊伍,深人到基層勞動鍛鍊;1965年,他參加了我國第一個09工程的建設,並擔任工藝副總設計師;1970年,他參加了我國第一座核電站工程的建設,並擔任二機部駐工程指揮部工作組組長;1977年,他根據鄧小平同誌倡議,籌建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並任創會理事長;1980年又建立了經營管理研究會。曾被評為中國科協先進工作者。延河水把他養大,他隻想鞠躬盡瘁,為人民奮鬥終生。
△根在延安的李立——從“保小”到“延中”,她整整在延安生活、學習了8年。她常說,延安的人民、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養育了我,延安的文化、延安精神教育了我,延安才是我真正的家鄉。當她離休之後,仍感到有一種責任在牽動,總覺得事業未盡,尚需努力。為此,她參與組建了“延河合唱團”,參與創辦了《中華之魂編委會》,參與成立了“延大附中校友會”,參與編輯、出版了《中華之魂叢書》 ,參與拍攝《中華之魂》四集電視紀實片、《烽火搖籃的足跡》六集電視紀實片。這些年來,她已經五次回延安。她說:我無法忘記革命聖地,永遠不能忘記,因為我的根在延安。
△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洪小靈——他在延安“保小”學習時,就是聞名邊區的小畫家。195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蘇維埃工程學院化工無機物專業。回國後洪小靈任青海鉀肥廠總工程師,曾領導我國第一個大型重水生產廠的試車工作;1962年獲公司試驗一等獎;1965年被戴上“資產階級反動權威”大帽子,“隻專不紅”、“崇洋媚外”、“一長製”等許多“罪名”都加到他身上。被批鬥、記大過、黨內警告,下放到車間當工人。在這樣的困境中,他為我國雙溫法的工業化做出突出貢獻,填補了我國國防工業的空白。
△高級農藝師張爾可——她從延安保育院升人“保小”,1947年人賀龍中學。她建國後人北京師大女附中,後考人北京農業大學。參加工作後,她在中國農科院長期從事小麥育種科研工作,她和課題組的同誌承擔了近70畝小麥試驗田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選育的小麥新品種,獲得了全國科技大會獎、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她先後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小麥育種課題主持人、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科委農村科技司司長、國家星火計劃辦公室主任等職。她還是中國農科院特邀研究員、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分會副主任委員。
△聞名歐美的作家沈大力——他對巴黎公社戰士有很深的感情,曾翻譯《巴黎公社詩選》和描寫巴黎公社鬥爭的話劇《櫻桃時節》,與法國女作家蘇珊珊用法文合寫了紀實小說《延安的孩子們》。這部小說在法國及西歐其他國家,引起了強烈反響。法國電台、比利時電台都作了連續廣播,義大利出版商翻譯出版,許多報紙發表了報導和評論。法國著名作家艾田甫在給沈大力的信中說:“我已到了一生長征的終點,但延安孩子們的長征,將時刻縈係我心,直到停止呼吸。”為什麽這些在時空上遠離今天西方社會的延安孩子們的故事,會這樣吸引和感動西方讀者呢?那就是人類對自由、民主的嚮往和對幸福、和平的追求是靈犀相通的,故而法國授予沈大力“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人民的老黃牛鄧維深——他在“保小”畢業後升人自然科學院補習二班。他在課外時間主動去放羊,後來又主動放棄學業,為學校趕大車,從延安一直把大車趕到張家口。他1946年參軍,在解放太原的戰鬥中,率敢死隊衝鋒陷陣,被提升為炮兵營長。1949年開國大典時,他擔任禮炮隊的執行隊長。抗美援朝中他先後任團參謀長、師參謀長、炮兵主任、副師長等職。在珍寶島戰鬥中,又和蘇軍進行過較量並取得勝利。在國內外戰鬥中他多次負傷致殘,1979年離職休養。他在幹休所成立個小賣部,又主動去當義務售貨員,經營油鹽醬醋菸酒糖茶等日用品。不管白日黑夜,隻要有人買東西,他有求必應,從不嫌麻煩。他幾年如一日,從不取一分錢報酬,連年被評為優秀離休幹部和模範黨員。
△革命先輩謝覺哉的兒子謝飛——他出生在延安,所以他的小名叫“延河”。進北京後,他入八一小學學習。後來考人師大二附中(北京101中學)。三年高中生活,他不但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成績,還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當“五四”青年節到來時,他和同學自編自導自演了大型話劇《火燒趙家樓》,獲全校匯演第一名。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學習文藝理論和導演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為後來手捧“金熊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1988年法國蒙特利埃電影節上,他的《湘女瀟瀟》以其對人性的深人開掘和獨特的認識價值,榮獲“金熊貓”獎。
△根在延安的李立——從“保小”到“延中”,她整整在延安生活、學習了8年。她常說,延安的人民、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養育了我,延安的文化、延安精神教育了我,延安才是我真正的家鄉。當她離休之後,仍感到有一種責任在牽動,總覺得事業未盡,尚需努力。為此,她參與組建了“延河合唱團”,參與創辦了《中華之魂編委會》,參與成立了“延大附中校友會”,參與編輯、出版了《中華之魂叢書》 ,參與拍攝《中華之魂》四集電視紀實片、《烽火搖籃的足跡》六集電視紀實片。這些年來,她已經五次回延安。她說:我無法忘記革命聖地,永遠不能忘記,因為我的根在延安。
△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洪小靈——他在延安“保小”學習時,就是聞名邊區的小畫家。1956年畢業於列寧格勒蘇維埃工程學院化工無機物專業。回國後洪小靈任青海鉀肥廠總工程師,曾領導我國第一個大型重水生產廠的試車工作;1962年獲公司試驗一等獎;1965年被戴上“資產階級反動權威”大帽子,“隻專不紅”、“崇洋媚外”、“一長製”等許多“罪名”都加到他身上。被批鬥、記大過、黨內警告,下放到車間當工人。在這樣的困境中,他為我國雙溫法的工業化做出突出貢獻,填補了我國國防工業的空白。
△高級農藝師張爾可——她從延安保育院升人“保小”,1947年人賀龍中學。她建國後人北京師大女附中,後考人北京農業大學。參加工作後,她在中國農科院長期從事小麥育種科研工作,她和課題組的同誌承擔了近70畝小麥試驗田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選育的小麥新品種,獲得了全國科技大會獎、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她先後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小麥育種課題主持人、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科委農村科技司司長、國家星火計劃辦公室主任等職。她還是中國農科院特邀研究員、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現代化研究分會副主任委員。
△聞名歐美的作家沈大力——他對巴黎公社戰士有很深的感情,曾翻譯《巴黎公社詩選》和描寫巴黎公社鬥爭的話劇《櫻桃時節》,與法國女作家蘇珊珊用法文合寫了紀實小說《延安的孩子們》。這部小說在法國及西歐其他國家,引起了強烈反響。法國電台、比利時電台都作了連續廣播,義大利出版商翻譯出版,許多報紙發表了報導和評論。法國著名作家艾田甫在給沈大力的信中說:“我已到了一生長征的終點,但延安孩子們的長征,將時刻縈係我心,直到停止呼吸。”為什麽這些在時空上遠離今天西方社會的延安孩子們的故事,會這樣吸引和感動西方讀者呢?那就是人類對自由、民主的嚮往和對幸福、和平的追求是靈犀相通的,故而法國授予沈大力“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人民的老黃牛鄧維深——他在“保小”畢業後升人自然科學院補習二班。他在課外時間主動去放羊,後來又主動放棄學業,為學校趕大車,從延安一直把大車趕到張家口。他1946年參軍,在解放太原的戰鬥中,率敢死隊衝鋒陷陣,被提升為炮兵營長。1949年開國大典時,他擔任禮炮隊的執行隊長。抗美援朝中他先後任團參謀長、師參謀長、炮兵主任、副師長等職。在珍寶島戰鬥中,又和蘇軍進行過較量並取得勝利。在國內外戰鬥中他多次負傷致殘,1979年離職休養。他在幹休所成立個小賣部,又主動去當義務售貨員,經營油鹽醬醋菸酒糖茶等日用品。不管白日黑夜,隻要有人買東西,他有求必應,從不嫌麻煩。他幾年如一日,從不取一分錢報酬,連年被評為優秀離休幹部和模範黨員。
△革命先輩謝覺哉的兒子謝飛——他出生在延安,所以他的小名叫“延河”。進北京後,他入八一小學學習。後來考人師大二附中(北京101中學)。三年高中生活,他不但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成績,還閱讀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當“五四”青年節到來時,他和同學自編自導自演了大型話劇《火燒趙家樓》,獲全校匯演第一名。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學習文藝理論和導演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為後來手捧“金熊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1988年法國蒙特利埃電影節上,他的《湘女瀟瀟》以其對人性的深人開掘和獨特的認識價值,榮獲“金熊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