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主席,我把擔架抬走了,你怎麽辦?”丁良祥鄭重地問。
毛澤東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我自己走,休養連的擔架少,你去抬子珍吧。請你轉告餘達木同誌,把那匹小黃馬也牽去,等她好一點,你們抬累了,就讓她騎馬。”
賀子珍躺在毛澤東讓出來的擔架裏,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裏,毛澤東不知道多少次夜裏提著馬燈來看她,每次都要同警衛員趕很遠的路程。毛澤東的深切關懷,給賀子珍帶來了克服困難和戰勝病痛的精神力量。同時還給她帶來自己節省下來的食品,這一切,深深地溫暖著她的心。後來,賀子珍說,要不是毛澤東,她早死了。
長徵結束了,革命開始了新的起點。賀子珍卻開始了她人生中更為艱苦的長征。
到了延安,為了照顧賀子珍養病,組織上沒有分配她工作。她看不起“太太”,不願做“家庭婦女”,把剛生下3個月的嬌嬌託付給機關合作社的人照看,帶著傷殘的身體和一顆渴望提高的心,進紅軍大學第一期高級班學習。過起了緊張的軍事生活。
嵌在體內的彈片,時時折磨著她,每逢風雪陰冷天,她體內就像刀劍針紮一樣,疼痛難忍。每天學習下來,她頭暈腦漲,四肢無力,渾身的骨頭像散了架一樣。但她苦苦支撐著。
賀子珍和毛澤東一樣,個性非常倔強,加上身體的原因,兩個人的碰撞也越來越多。毛澤東有時很暴烈,吵起來挺凶,發起脾氣來“雷霆萬鈞”。有一次,賀子珍見一小碗辣椒餿了,就隨手倒掉了。毛澤東發現後火氣大發。他正在洗臉,連盆帶水朝賀子珍潑過去。張聞天夫人劉英回憶起目睹的一件事:弄到一隻雞,毛澤東說炒著吃,賀子珍說燉著吃營養好,就為這點小事,互不相讓,兩人吵得你死我活。
但更主要的不融洽,還是賀子珍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愛毛澤東,肯為他獻身,但她不甘心隻是毛澤東的“家屬”,渴望獨當一麵的工作。賀子珍要強、上進、好學,而毛澤東就希望她能安心於文件收發、整理、剪報紙、抄寫書稿的輔助性工作,同時照顧好他的生活。這在戰爭環境裏,賀子珍還能顧全大局。可來到延安後,毛澤東已是全黨的領袖,有秘書班子,許多事務性工作已用不著賀子珍去做了。賀僅僅是照料毛的生活而已,這更是賀子珍所不甘心的。毛澤東對賀子珍說:我現在有發言權了。這意思很明白,我在黨內的地位不會讓你像以前那樣跟著我受苦。但賀子珍聽不進去。她隻想獨立地為黨工作,從未想依靠毛澤東的地位給自己撈取什麽。所有接觸到賀子珍的人都有一個強烈的印象:她始終以一個普通幹部的身份出現,從不以主席夫人自居。在毛澤東已是黨內最高領袖時,她還會離開他,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賀子珍為什麽打定主意離開延安呢?簡單的回答:“就是致力於實現作為一個有追求、信仰,人格獨立的人的自我抱負。”賀子珍曾說過:1937年,美國著名女記者史沫特萊來到延安採訪,為她當翻譯的是吳廣惠。吳在中國讀完大學後,曾在中華戲劇學校任教,後來又就讀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她的丈夫是北京大學畢業生,有錢人家的子弟。吳廣惠1937年2月來延安,目的是考察延安的新教育方法。在延安,她燙著30年代城市女性最時髦的髮型,還塗著口紅。她不是共產黨員,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英語很好。為了工作方便,安排史沫特萊和吳廣惠住同一個腐洞,史沫特萊住裏間,吳廣惠住外間。史沫特萊同情中國革命,因採訪的需要,她和吳廣惠必然多次接觸毛澤東,談得很投機。接觸中,西方流行的握手、擁抱等禮節和男女之間隨便的勾肩搭背自然會由兩位女士表現出來。在看慣了戰火硝煙的賀子珍的眼裏,對這種過分親熱難於接受。甚至把擁抱、獻花的洋禮節也誤解為“愛的表示”,把削蘋果之類的舉動看成是“感情的流露”。誤解產生了裂痕,在偉人的生活領域裏也很普通,爭吵也像普通人一樣傷感情。
此外,賀子珍對過密的生育十分厭煩,也想離開毛澤東一個時期。自和毛澤東結婚以來,她已生了5個孩子,現在又一次懷孕,又要在懷孩子分娩中度過一年,獨立工作的願望又落空了,她十分煩惱。她對毛澤東發脾氣:“你不培養我。”“你把我關在標的籠子裏。”這是對“擁有”與“獻出”的隸屬關係的抗爭。
而毛澤東並不完全理解過密生育給一個女人帶來的沉重負擔。他曾對張聞天夫人劉英說過:“你為什麽怕生孩子呢?你看賀子珍,生孩子就像母雞下蛋那麽容易,連窩都沒有搭好就生下來了。”不理解也罷,發生口角時,他還責備賀子珍:“你政治上落後。”“你政治上不求進步。”這使賀子珍又委屈又惱火。
1937年8月,鄧穎超赴重慶,賀子珍同車到達西安。她本來想到上海去治病,得知上海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領,去上海的路斷絕了,她隻好在西安滯留下來。這時,毛澤東托人給她捎來一條毯子,還帶給她一封親筆信。信中言辭懇切,殷殷勸慰,熱切地期望她回延安。
她在西安停留期間,毛澤東又一次派人傳話:“以後延安的醫療條件會好起來,你的病可以在延安治療。”她依然固執著要走。但她不能忘情於毛澤東,毛澤東托人給她帶來了夫妻同用的紅毛毯,她擔心毛澤東被子單薄,在西安買了一條新棉被托人捎回延安。毛澤東又托人給她捎來一隻木箱,裏麵是她平時用的衣物。
毛澤東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我自己走,休養連的擔架少,你去抬子珍吧。請你轉告餘達木同誌,把那匹小黃馬也牽去,等她好一點,你們抬累了,就讓她騎馬。”
賀子珍躺在毛澤東讓出來的擔架裏,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裏,毛澤東不知道多少次夜裏提著馬燈來看她,每次都要同警衛員趕很遠的路程。毛澤東的深切關懷,給賀子珍帶來了克服困難和戰勝病痛的精神力量。同時還給她帶來自己節省下來的食品,這一切,深深地溫暖著她的心。後來,賀子珍說,要不是毛澤東,她早死了。
長徵結束了,革命開始了新的起點。賀子珍卻開始了她人生中更為艱苦的長征。
到了延安,為了照顧賀子珍養病,組織上沒有分配她工作。她看不起“太太”,不願做“家庭婦女”,把剛生下3個月的嬌嬌託付給機關合作社的人照看,帶著傷殘的身體和一顆渴望提高的心,進紅軍大學第一期高級班學習。過起了緊張的軍事生活。
嵌在體內的彈片,時時折磨著她,每逢風雪陰冷天,她體內就像刀劍針紮一樣,疼痛難忍。每天學習下來,她頭暈腦漲,四肢無力,渾身的骨頭像散了架一樣。但她苦苦支撐著。
賀子珍和毛澤東一樣,個性非常倔強,加上身體的原因,兩個人的碰撞也越來越多。毛澤東有時很暴烈,吵起來挺凶,發起脾氣來“雷霆萬鈞”。有一次,賀子珍見一小碗辣椒餿了,就隨手倒掉了。毛澤東發現後火氣大發。他正在洗臉,連盆帶水朝賀子珍潑過去。張聞天夫人劉英回憶起目睹的一件事:弄到一隻雞,毛澤東說炒著吃,賀子珍說燉著吃營養好,就為這點小事,互不相讓,兩人吵得你死我活。
但更主要的不融洽,還是賀子珍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她愛毛澤東,肯為他獻身,但她不甘心隻是毛澤東的“家屬”,渴望獨當一麵的工作。賀子珍要強、上進、好學,而毛澤東就希望她能安心於文件收發、整理、剪報紙、抄寫書稿的輔助性工作,同時照顧好他的生活。這在戰爭環境裏,賀子珍還能顧全大局。可來到延安後,毛澤東已是全黨的領袖,有秘書班子,許多事務性工作已用不著賀子珍去做了。賀僅僅是照料毛的生活而已,這更是賀子珍所不甘心的。毛澤東對賀子珍說:我現在有發言權了。這意思很明白,我在黨內的地位不會讓你像以前那樣跟著我受苦。但賀子珍聽不進去。她隻想獨立地為黨工作,從未想依靠毛澤東的地位給自己撈取什麽。所有接觸到賀子珍的人都有一個強烈的印象:她始終以一個普通幹部的身份出現,從不以主席夫人自居。在毛澤東已是黨內最高領袖時,她還會離開他,這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賀子珍為什麽打定主意離開延安呢?簡單的回答:“就是致力於實現作為一個有追求、信仰,人格獨立的人的自我抱負。”賀子珍曾說過:1937年,美國著名女記者史沫特萊來到延安採訪,為她當翻譯的是吳廣惠。吳在中國讀完大學後,曾在中華戲劇學校任教,後來又就讀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她的丈夫是北京大學畢業生,有錢人家的子弟。吳廣惠1937年2月來延安,目的是考察延安的新教育方法。在延安,她燙著30年代城市女性最時髦的髮型,還塗著口紅。她不是共產黨員,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英語很好。為了工作方便,安排史沫特萊和吳廣惠住同一個腐洞,史沫特萊住裏間,吳廣惠住外間。史沫特萊同情中國革命,因採訪的需要,她和吳廣惠必然多次接觸毛澤東,談得很投機。接觸中,西方流行的握手、擁抱等禮節和男女之間隨便的勾肩搭背自然會由兩位女士表現出來。在看慣了戰火硝煙的賀子珍的眼裏,對這種過分親熱難於接受。甚至把擁抱、獻花的洋禮節也誤解為“愛的表示”,把削蘋果之類的舉動看成是“感情的流露”。誤解產生了裂痕,在偉人的生活領域裏也很普通,爭吵也像普通人一樣傷感情。
此外,賀子珍對過密的生育十分厭煩,也想離開毛澤東一個時期。自和毛澤東結婚以來,她已生了5個孩子,現在又一次懷孕,又要在懷孩子分娩中度過一年,獨立工作的願望又落空了,她十分煩惱。她對毛澤東發脾氣:“你不培養我。”“你把我關在標的籠子裏。”這是對“擁有”與“獻出”的隸屬關係的抗爭。
而毛澤東並不完全理解過密生育給一個女人帶來的沉重負擔。他曾對張聞天夫人劉英說過:“你為什麽怕生孩子呢?你看賀子珍,生孩子就像母雞下蛋那麽容易,連窩都沒有搭好就生下來了。”不理解也罷,發生口角時,他還責備賀子珍:“你政治上落後。”“你政治上不求進步。”這使賀子珍又委屈又惱火。
1937年8月,鄧穎超赴重慶,賀子珍同車到達西安。她本來想到上海去治病,得知上海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領,去上海的路斷絕了,她隻好在西安滯留下來。這時,毛澤東托人給她捎來一條毯子,還帶給她一封親筆信。信中言辭懇切,殷殷勸慰,熱切地期望她回延安。
她在西安停留期間,毛澤東又一次派人傳話:“以後延安的醫療條件會好起來,你的病可以在延安治療。”她依然固執著要走。但她不能忘情於毛澤東,毛澤東托人給她帶來了夫妻同用的紅毛毯,她擔心毛澤東被子單薄,在西安買了一條新棉被托人捎回延安。毛澤東又托人給她捎來一隻木箱,裏麵是她平時用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