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張部三十八師將其遺體找到,護送到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部快活鋪。總部將其遺體重新入鹼後,前方將士祭悼三天。5月23日,由宜昌專輪溯江而上運往戰時首都重慶。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的噩耗在國民黨內部引起巨大的震動。自1938年10月,日軍占領武漢、廣州以來,國民黨內部的消極抗戰、積極反共、陰謀投降的活動日益加劇。張自忠將軍不顧個人安危、英勇奮戰、“以必死之決心,與倭寇相周旋”、“以報國家民族”的崇高精神和赤膽忠心,與那班貪生怕死、妥協投降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5月28日,靈船到達重慶朝天門外儲奇門碼頭。國民政府軍政要員蔣介石、馮玉祥、孔祥熙、於右任、孫科等和數千名各界人士在此恭迎將軍靈柩,隆重舉行祭悼。
1940年7月7日,國民政府公布了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的消息,並發通電、褒揚令,追晉張自忠將軍為陸軍上將。
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一千餘人,舉行追悼大會,宣讀祭文:“將軍之偉績,一戰肥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鞠躬盡瘁,卒以身殉,全國人民,同聲悲悼!將軍之英勇奮戰,足以斥責那班貪生怕死之徒,將軍之為國犧牲,足以打擊那班投降妥協之輩。一杯之奠,豈止淚灑同情,萬眾之心,實欲驅除暴日。”
朱德總司令代表八路軍指戰員獻了花圈並講話,他號召全國將士都來學習張自忠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怕死,不謀私,希望全國的抗戰軍人,記住張將軍的遺言:“要真抗戰,不要假抗戰,堅持團結,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而英勇奮鬥。”
1940年11月16日,國民政府舉行公葬,將張自忠將軍安葬在重慶著名風景區——北碚梅花山麓。
1943年5月16日,為紀念張自忠將軍殉國三周年,周恩來撰寫了《追念張草忱上將》一文,文中指出:
張上將是一方麵的統帥,他的殉國,影響之大,絕非他人可比。張上將的抗戰,遠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識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時,張上將殆又為人之所不能。抗戰既起,張上將奮起當先,所向無敵,而臨沂一役,更成為台兒莊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堅毅,足為全國軍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國一役。每讀張上將於渡河前親致前線將領及馮治安將軍的兩封遺書,深覺其忠義之誌,壯烈之氣,真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第41章 千古美名留的——戴安瀾將軍
1942年,戴安瀾將軍在遠征緬甸作戰中,不幸以身殉國,毛澤東親撰輓詩,哀輓戴將軍的為國犧牲。
毛澤東與戴安瀾將軍並不相識,從未謀麵,但戴安瀾將軍在抗日戰場上勇戰敵寇的威名和赫赫戰功,早已為毛澤東所熟知;尤其他率師入緬作戰所表現的英勇與壯烈,更為毛澤東所稱讚;對戴將軍的犧牲,毛澤東哀痛不已。
戴安瀾將軍是安徽無為縣仁泉鄉風和村人,生於1904年11月21日(農曆10月15日)。兒時,父親為他取名衍功,7歲入塾館讀書,取學名炳陽。炳陽稟賦聰穎,又勤奮好學,當時塾師就認為“此子後必有成”。
戴安瀾將軍青少年時期就有遠大抱負,立下了救國輔世的大誌。1922年,他考入南京安徽公學高中讀書。1924年,他應當時在廣東粵軍第四師任團長的叔祖父戴端甫的函召,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年底,參加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隊學習術科。
這時,麵對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國家主權喪失殆盡的景況,他憂心如焚,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安瀾,號海鷗,以表示他救國救民、力挽狂瀾於既倒、像海鷗那樣勇於搏擊風雨的雄心壯誌。1925年,他隨軍參加了討伐叛軍的第一次東征作戰。1926年1月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在國民革命軍司令部任排長,以後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33年春,日本關東軍步步南下,占領熱河,進逼長城。此時,戴安瀾調任第十七軍二十五師一四五團任團長,所部奉命由徐州一帶北上,參加長城抗日作戰。他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瘋狂侵占我國領土,殘殺我國同胞的累累罪行,內心痛恨至極,決心與日寇血戰到底,殲滅狂虜,收復失地。
3月10日,日軍以飛機,大炮掩護步兵,向我古北口陣地發動猛烈攻擊。戴安瀾率部與友團依託陣地頑強堅守,經三晝夜激戰,給予敵人重創。一四五團也付出了重創,戴團長本人英勇負傷。全團官兵英勇頑強、浴血苦戰、視死如歸的精神,就連敵人也表示敬佩。戰鬥結束後,戴安瀾被授予五等雲麾勳章。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占領平津,繼而分路西進南下,向我國腹地大舉進攻。這時,戴安瀾已升任第十三軍七十三旅旅長,率部在平漢線上與日寇作戰,先後在保定槽河戰役和漳河戰役中重創日軍。接著,他率部參加魯南台兒莊會戰,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裏集,予日寇重大殺傷,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功被授予華胄勳章(一說寶鼎勳章)。
1938年5月,戴安瀾升任第八十八師副師長。8月,他奉命參加保衛武漢的外圍戰鬥,抗擊由九江向武昌進攻的日軍主力第九師團。在瑞昌至陽新之間的山嶽地帶,戴安瀾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所部利用有利地形,頑強抗擊敵人。他率部與敵人死打硬拚,寸土必守,使敵人每進一步都要付出重大傷亡。日軍第九師團由九江進到武昌附近,先後補充兵員達九次之多。這次作戰後,戴安瀾被記大功一次。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的噩耗在國民黨內部引起巨大的震動。自1938年10月,日軍占領武漢、廣州以來,國民黨內部的消極抗戰、積極反共、陰謀投降的活動日益加劇。張自忠將軍不顧個人安危、英勇奮戰、“以必死之決心,與倭寇相周旋”、“以報國家民族”的崇高精神和赤膽忠心,與那班貪生怕死、妥協投降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5月28日,靈船到達重慶朝天門外儲奇門碼頭。國民政府軍政要員蔣介石、馮玉祥、孔祥熙、於右任、孫科等和數千名各界人士在此恭迎將軍靈柩,隆重舉行祭悼。
1940年7月7日,國民政府公布了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的消息,並發通電、褒揚令,追晉張自忠將軍為陸軍上將。
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一千餘人,舉行追悼大會,宣讀祭文:“將軍之偉績,一戰肥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鞠躬盡瘁,卒以身殉,全國人民,同聲悲悼!將軍之英勇奮戰,足以斥責那班貪生怕死之徒,將軍之為國犧牲,足以打擊那班投降妥協之輩。一杯之奠,豈止淚灑同情,萬眾之心,實欲驅除暴日。”
朱德總司令代表八路軍指戰員獻了花圈並講話,他號召全國將士都來學習張自忠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怕死,不謀私,希望全國的抗戰軍人,記住張將軍的遺言:“要真抗戰,不要假抗戰,堅持團結,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而英勇奮鬥。”
1940年11月16日,國民政府舉行公葬,將張自忠將軍安葬在重慶著名風景區——北碚梅花山麓。
1943年5月16日,為紀念張自忠將軍殉國三周年,周恩來撰寫了《追念張草忱上將》一文,文中指出:
張上將是一方麵的統帥,他的殉國,影響之大,絕非他人可比。張上將的抗戰,遠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識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時,張上將殆又為人之所不能。抗戰既起,張上將奮起當先,所向無敵,而臨沂一役,更成為台兒莊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堅毅,足為全國軍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國一役。每讀張上將於渡河前親致前線將領及馮治安將軍的兩封遺書,深覺其忠義之誌,壯烈之氣,真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第41章 千古美名留的——戴安瀾將軍
1942年,戴安瀾將軍在遠征緬甸作戰中,不幸以身殉國,毛澤東親撰輓詩,哀輓戴將軍的為國犧牲。
毛澤東與戴安瀾將軍並不相識,從未謀麵,但戴安瀾將軍在抗日戰場上勇戰敵寇的威名和赫赫戰功,早已為毛澤東所熟知;尤其他率師入緬作戰所表現的英勇與壯烈,更為毛澤東所稱讚;對戴將軍的犧牲,毛澤東哀痛不已。
戴安瀾將軍是安徽無為縣仁泉鄉風和村人,生於1904年11月21日(農曆10月15日)。兒時,父親為他取名衍功,7歲入塾館讀書,取學名炳陽。炳陽稟賦聰穎,又勤奮好學,當時塾師就認為“此子後必有成”。
戴安瀾將軍青少年時期就有遠大抱負,立下了救國輔世的大誌。1922年,他考入南京安徽公學高中讀書。1924年,他應當時在廣東粵軍第四師任團長的叔祖父戴端甫的函召,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年底,參加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隊學習術科。
這時,麵對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國家主權喪失殆盡的景況,他憂心如焚,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安瀾,號海鷗,以表示他救國救民、力挽狂瀾於既倒、像海鷗那樣勇於搏擊風雨的雄心壯誌。1925年,他隨軍參加了討伐叛軍的第一次東征作戰。1926年1月軍校畢業後,被分配在國民革命軍司令部任排長,以後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33年春,日本關東軍步步南下,占領熱河,進逼長城。此時,戴安瀾調任第十七軍二十五師一四五團任團長,所部奉命由徐州一帶北上,參加長城抗日作戰。他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瘋狂侵占我國領土,殘殺我國同胞的累累罪行,內心痛恨至極,決心與日寇血戰到底,殲滅狂虜,收復失地。
3月10日,日軍以飛機,大炮掩護步兵,向我古北口陣地發動猛烈攻擊。戴安瀾率部與友團依託陣地頑強堅守,經三晝夜激戰,給予敵人重創。一四五團也付出了重創,戴團長本人英勇負傷。全團官兵英勇頑強、浴血苦戰、視死如歸的精神,就連敵人也表示敬佩。戰鬥結束後,戴安瀾被授予五等雲麾勳章。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占領平津,繼而分路西進南下,向我國腹地大舉進攻。這時,戴安瀾已升任第十三軍七十三旅旅長,率部在平漢線上與日寇作戰,先後在保定槽河戰役和漳河戰役中重創日軍。接著,他率部參加魯南台兒莊會戰,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裏集,予日寇重大殺傷,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因功被授予華胄勳章(一說寶鼎勳章)。
1938年5月,戴安瀾升任第八十八師副師長。8月,他奉命參加保衛武漢的外圍戰鬥,抗擊由九江向武昌進攻的日軍主力第九師團。在瑞昌至陽新之間的山嶽地帶,戴安瀾親臨前沿陣地,指揮所部利用有利地形,頑強抗擊敵人。他率部與敵人死打硬拚,寸土必守,使敵人每進一步都要付出重大傷亡。日軍第九師團由九江進到武昌附近,先後補充兵員達九次之多。這次作戰後,戴安瀾被記大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