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30年夏,劉伯堅結束了在蘇聯的軍事學習,回到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為了保證安全,他們前後在上海灘工作的3年間,就搬了47次家,最後不得不搬到上海青浦縣。
劉伯堅接受黨的安排,與妻子王叔振一起赴江西革命根據地。為了工作和行動方便,經過商量,他們將兩歲多的長子虎生交鳳笙大嫂(王叔振的大嫂)帶回西安撫養。1930年秋,虎生離開父母跟舅媽去西安後,不想就此一別,再也沒有能見到自己的雙親。
劉伯堅到江西後,即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總政治部工作。他密切配合政委毛澤東、總司令朱德,接連粉碎了敵人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2月,王叔振生了第3個兒子取名熊生。在艱苦的戰鬥歲月裏,劉伯堅顧不了家,顧不了愛人和孩子。王叔振還要工作,實在無力帶兩個孩子,在熊生出世不滿兩個月時,即送給閩西芷溪黃蔭胡家撫養。王叔振同收養人訂下了“抱約”,她提筆在兩張紅紙上寫下了同一內容的留言,一份自己帶上,一份留給黃蔭胡的妻子丘滿菊。她在“抱約”中說:
劉門王氏生下小兒名叫熊生,今送給黃家撫養成長,長大在黃家承先啟後。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記,仍要繼續我等誌願,為革命效力,爭取更大光榮。特留數語,以作紀念。
母王叔振字
公曆一九三一年四月十六日
寫於閩西芷溪
王叔振寫的抱約
寥寥數語,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不久,劉伯堅等策劃了震驚中外、影響深遠的“寧都起義”。
1931年夏,蔣介石對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反革命“圍剿”,命令二十六路軍到江西,進駐寧都。二十六路軍原是馮玉祥西北軍的一部分,參加過北伐戰爭,接受過劉伯堅等共產黨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因而廣大官兵有一定的政治覺悟。
進人蘇區後,二十六路軍官兵親眼目睹蘇區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的景象,深受啟發和教育。二十六路軍的官兵知道蔣介石對他們素有戒心,這次命令部隊孤軍深人“圍剿”紅軍,顯然有既消滅紅軍,又消滅二十六路軍的陰險目的。
二十六路軍參謀長趙博生、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早有為部隊另謀出路的意向。為此,他們曾派人到上海尋找原政治部主任劉伯堅,但未接上關係。上海黨對二十六路軍曾做過分析,認為這支部隊有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可能。於是,派王超為特派員等人,打進二十六路軍,與七十三旅上尉劉振亞(未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組成特別支部,劉振亞任書記,先後秘密發展趙博生、李青雲、羅亞平等20餘人入黨。
1931年11月底,有人叛變,供出了部分黨員名單。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時刻,特支決定部隊迅速舉行起義。為取得黨和紅軍的領導,特支派代表到瑞金與劉伯堅聯繫。
劉伯堅時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秘書長,王叔振調新泉縣(新開闢)任縣委書記,無法帶走豹兒,隻好留下豹兒由劉伯堅照看。
劉伯堅得知二十六路軍的情況後,當即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並攜帶電台等通訊設備到距寧都縣城近百裏的固村指揮。
劉伯堅在路上遇到大雨,豹兒因淋雨後發起高燒,伯堅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兒子看病,隻好拿出身上僅有的兩塊銀元,托船家帶豹兒去看病,並許諾第二天就來接孩子,並帶銀子重謝。
劉伯堅以中央軍委的全權代表身份進人固村後,和二十六路軍的代表研究了起義的時間、具體行動步驟,起義後部隊的番號以及幹部任命等問題。
12月14日晚,趙博生以參謀長的名義,在二十六路軍指揮部宴請團以上軍官,順利地瓦解了反動勢力,宣布起義。
第二天清晨,二十六路軍1。7萬餘人集合在梅江沙灘,撕毀了軍旗和國民黨的帽徽,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嶽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向蘇區進發。劉伯堅代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軍委,前往迎接這支隊伍,並召開了歡迎大會。
劉伯堅代表紅軍在大會上宣布,起義部隊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任命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趙博生為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黃中嶽為十五軍軍長。
寧都起義成功後,劉伯堅前往毛澤東的住處匯報了詳細情況。當毛澤東問起豹兒時,劉伯堅才想起他向船家的許諾,當他帶著銀兩趕到那個河邊時,滔滔的河水上沒有一隻船,他狂呼著豹兒的名字順水而下,嗓子喊啞了,再也沒有找到兒子的蹤影……
中央紅軍長征後,劉伯堅奉命留下繼續堅持根據地的鬥爭。蔣介石調集十幾萬大軍包圍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分局領導人,麵對蜂擁而至的敵人,仍採取集中兵力死打硬拚的方針,致使部隊遭受嚴重損失,根據地迅速縮小。到1934年11月22日,寧都、瑞金、於都、會昌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先後失守,根據地所有縣城都被敵人奪去。其間,劉伯堅曾提出疏散部隊,保存實力,開展遊擊戰爭,但這些積極正確的主張和建議卻遭到排斥。
1935年初,劉伯堅與贛南省委書記阮嘯仙、省軍區司令員蔡會文、少共書記陳王顯等,率獨六團以及機關、劇社、報社的工作人員2000餘人,開始向油山突圍。3月4日,劉伯堅在塘村附近指揮部隊突出重圍。在激烈的戰鬥中,劉伯堅為了掩護戰友,不幸左腿中彈,被敵人俘虜了。
劉伯堅接受黨的安排,與妻子王叔振一起赴江西革命根據地。為了工作和行動方便,經過商量,他們將兩歲多的長子虎生交鳳笙大嫂(王叔振的大嫂)帶回西安撫養。1930年秋,虎生離開父母跟舅媽去西安後,不想就此一別,再也沒有能見到自己的雙親。
劉伯堅到江西後,即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總政治部工作。他密切配合政委毛澤東、總司令朱德,接連粉碎了敵人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2月,王叔振生了第3個兒子取名熊生。在艱苦的戰鬥歲月裏,劉伯堅顧不了家,顧不了愛人和孩子。王叔振還要工作,實在無力帶兩個孩子,在熊生出世不滿兩個月時,即送給閩西芷溪黃蔭胡家撫養。王叔振同收養人訂下了“抱約”,她提筆在兩張紅紙上寫下了同一內容的留言,一份自己帶上,一份留給黃蔭胡的妻子丘滿菊。她在“抱約”中說:
劉門王氏生下小兒名叫熊生,今送給黃家撫養成長,長大在黃家承先啟後。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深恩不可忘記,仍要繼續我等誌願,為革命效力,爭取更大光榮。特留數語,以作紀念。
母王叔振字
公曆一九三一年四月十六日
寫於閩西芷溪
王叔振寫的抱約
寥寥數語,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不久,劉伯堅等策劃了震驚中外、影響深遠的“寧都起義”。
1931年夏,蔣介石對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反革命“圍剿”,命令二十六路軍到江西,進駐寧都。二十六路軍原是馮玉祥西北軍的一部分,參加過北伐戰爭,接受過劉伯堅等共產黨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因而廣大官兵有一定的政治覺悟。
進人蘇區後,二十六路軍官兵親眼目睹蘇區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的景象,深受啟發和教育。二十六路軍的官兵知道蔣介石對他們素有戒心,這次命令部隊孤軍深人“圍剿”紅軍,顯然有既消滅紅軍,又消滅二十六路軍的陰險目的。
二十六路軍參謀長趙博生、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早有為部隊另謀出路的意向。為此,他們曾派人到上海尋找原政治部主任劉伯堅,但未接上關係。上海黨對二十六路軍曾做過分析,認為這支部隊有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可能。於是,派王超為特派員等人,打進二十六路軍,與七十三旅上尉劉振亞(未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組成特別支部,劉振亞任書記,先後秘密發展趙博生、李青雲、羅亞平等20餘人入黨。
1931年11月底,有人叛變,供出了部分黨員名單。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時刻,特支決定部隊迅速舉行起義。為取得黨和紅軍的領導,特支派代表到瑞金與劉伯堅聯繫。
劉伯堅時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秘書長,王叔振調新泉縣(新開闢)任縣委書記,無法帶走豹兒,隻好留下豹兒由劉伯堅照看。
劉伯堅得知二十六路軍的情況後,當即向中央軍委作了匯報,並攜帶電台等通訊設備到距寧都縣城近百裏的固村指揮。
劉伯堅在路上遇到大雨,豹兒因淋雨後發起高燒,伯堅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兒子看病,隻好拿出身上僅有的兩塊銀元,托船家帶豹兒去看病,並許諾第二天就來接孩子,並帶銀子重謝。
劉伯堅以中央軍委的全權代表身份進人固村後,和二十六路軍的代表研究了起義的時間、具體行動步驟,起義後部隊的番號以及幹部任命等問題。
12月14日晚,趙博生以參謀長的名義,在二十六路軍指揮部宴請團以上軍官,順利地瓦解了反動勢力,宣布起義。
第二天清晨,二十六路軍1。7萬餘人集合在梅江沙灘,撕毀了軍旗和國民黨的帽徽,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嶽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向蘇區進發。劉伯堅代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軍委,前往迎接這支隊伍,並召開了歡迎大會。
劉伯堅代表紅軍在大會上宣布,起義部隊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任命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趙博生為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黃中嶽為十五軍軍長。
寧都起義成功後,劉伯堅前往毛澤東的住處匯報了詳細情況。當毛澤東問起豹兒時,劉伯堅才想起他向船家的許諾,當他帶著銀兩趕到那個河邊時,滔滔的河水上沒有一隻船,他狂呼著豹兒的名字順水而下,嗓子喊啞了,再也沒有找到兒子的蹤影……
中央紅軍長征後,劉伯堅奉命留下繼續堅持根據地的鬥爭。蔣介石調集十幾萬大軍包圍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分局領導人,麵對蜂擁而至的敵人,仍採取集中兵力死打硬拚的方針,致使部隊遭受嚴重損失,根據地迅速縮小。到1934年11月22日,寧都、瑞金、於都、會昌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裏先後失守,根據地所有縣城都被敵人奪去。其間,劉伯堅曾提出疏散部隊,保存實力,開展遊擊戰爭,但這些積極正確的主張和建議卻遭到排斥。
1935年初,劉伯堅與贛南省委書記阮嘯仙、省軍區司令員蔡會文、少共書記陳王顯等,率獨六團以及機關、劇社、報社的工作人員2000餘人,開始向油山突圍。3月4日,劉伯堅在塘村附近指揮部隊突出重圍。在激烈的戰鬥中,劉伯堅為了掩護戰友,不幸左腿中彈,被敵人俘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