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議決定: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人國民黨,改組國民黨成為民主革命聯盟,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獨立。
在中共“三大”上,毛澤東被任命為組織部長,當時的黨內地位曾一度僅次於陳獨秀而居二把手。而瞿秋白在“三大”上也被選為黨的領導人之一。
△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個破落的士紳之家。1916年底考人北京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語、英語、法語,研究文學、哲學、佛學,並去北京大學聽陳獨秀等人講課。五四運動爆發後,他擔任北平學聯評議部負責人,帶領俄文專修館的同學參加了遊行示威和火燒趙家樓的行動。1920年3月,他參加了李大釗倡導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翌年,他以特約記者身份到達莫斯科,撰寫了許多歌頌十月革命的文章。1921年經赴俄的張太雷介紹加人俄共(布)黨組織,1922年轉為中共黨員。在此期間,曾兩次榮幸地與革命導師列寧見麵。回國後起草了中共“三大”的綱領草案,並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後赴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宣言的起草。
△國共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運動的進程。在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1924年1月20日,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到會代表是每省由孫中山指定3人,每省又推舉3人。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高君宇、林伯渠、瞿秋白等都參加並參與領導了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大會。
大會正式通過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的決議。大會還通過了新的黨章和改組國民黨使之革命化的各項具體辦法。
國共合作後,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中國革命武裝,廣東政府便著手籌建軍官學校,1924年5月間在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周恩來是中共黨內最早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並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他1924年9月回國到廣州後,就組建了由共產黨員掌握的第一支部隊——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後來發展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他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長蔣介石)、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總指揮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軍長蔣介石),併兼中共兩廣區委軍事部長。他根據法、俄革命經驗,在國民革命軍中創建了許多全新的製度,成為中國軍隊中革命政治工作的最早開拓者。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重要幹部如揮代英、蕭楚女、葉劍英等,都先後在黃埔軍校裏擔任各種負責工作,學員中也有許多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
這一年,趙世炎由莫斯科回國,應李大釗的要求擔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並主辦北方區委的《政治生活》周刊。
△趙世炎
趙世炎,1901年生於四川酉陽一個有較多田產的工商業主家庭。他二哥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給少年趙世炎以很大影響。他隨二哥到北京求學結識了李大釗,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1920年春赴法勤工儉學,曾組織華工鬥爭並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開了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當選為書記。趙世炎回國後在李大釗身邊工作,李大釗多次稱讚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
在當時的國民黨中,本來包含著許多自1911年以來就已經腐化了的反動豪紳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分子,這些成員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義,成為國民黨右派;以孫中山、廖仲愷為首的堅持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義的革命民主派,成為國民黨左派;還有一些動搖於這兩者之間的分子,則是國民黨的中間派。
1924年,林伯渠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先後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馮玉祥舉行北京政變後,於同年11月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林伯渠一直跟隨左右。張作霖和段棋瑞因為在“反直戰爭”中表示和孫中山聯合,為了欺騙人民,這時也表示歡迎孫中山北上,企圖籠絡和軟化孫中山。
孫中山由於和共產黨合作,並接受了共產黨關於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在“北上宣言”中說:要“推倒軍閥”使“曹吳復滅之後,永無繼起之人”,對外要“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主張“第一步使武力與國民相結合;第二步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而要“使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之現象,永絕跡於國內”。
△張太雷
1925年1月,剛回國工作不久的張太雷主持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三大”。張太雷,1898年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沒落封建世家。1915年考人北京大學法科,後轉人天津北洋大學法政科,邊讀書邊搞翻譯。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他作為天津學聯代表人京結識了李大釗等人,隨後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0年春,共產國際代表威金斯基來華找李大釗、陳獨秀商議建黨事宜,張太雷擔任翻譯。隨後,他參加了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並於1921年初奉派赴蘇俄,擔任國際遠東局中國科的書記。1921年8月回國後,為剛剛參加完中共“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當翻譯。不久,張太雷陪同馬林去會見孫中山,接著又去莫斯科,曾向列寧建議,在遠東召開共產黨人的大會應突出民族革命的性質,表現出了他的政治遠見。翌年,他回國參加中共“二大”。1923年春,他受孫中山委派,與蔣介石等五人共同組團到蘇聯參觀。在這次他主持的團的“三大”上,會議決定改團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當選為團中央書記。
在中共“三大”上,毛澤東被任命為組織部長,當時的黨內地位曾一度僅次於陳獨秀而居二把手。而瞿秋白在“三大”上也被選為黨的領導人之一。
△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個破落的士紳之家。1916年底考人北京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語、英語、法語,研究文學、哲學、佛學,並去北京大學聽陳獨秀等人講課。五四運動爆發後,他擔任北平學聯評議部負責人,帶領俄文專修館的同學參加了遊行示威和火燒趙家樓的行動。1920年3月,他參加了李大釗倡導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翌年,他以特約記者身份到達莫斯科,撰寫了許多歌頌十月革命的文章。1921年經赴俄的張太雷介紹加人俄共(布)黨組織,1922年轉為中共黨員。在此期間,曾兩次榮幸地與革命導師列寧見麵。回國後起草了中共“三大”的綱領草案,並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後赴廣州參加國民黨“一大”宣言的起草。
△國共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運動的進程。在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1924年1月20日,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到會代表是每省由孫中山指定3人,每省又推舉3人。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高君宇、林伯渠、瞿秋白等都參加並參與領導了這個有歷史意義的大會。
大會正式通過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的決議。大會還通過了新的黨章和改組國民黨使之革命化的各項具體辦法。
國共合作後,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中國革命武裝,廣東政府便著手籌建軍官學校,1924年5月間在廣州黃埔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
周恩來是中共黨內最早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並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他1924年9月回國到廣州後,就組建了由共產黨員掌握的第一支部隊——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後來發展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他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長蔣介石)、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總指揮蔣介石)、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軍長蔣介石),併兼中共兩廣區委軍事部長。他根據法、俄革命經驗,在國民革命軍中創建了許多全新的製度,成為中國軍隊中革命政治工作的最早開拓者。中國共產黨的許多重要幹部如揮代英、蕭楚女、葉劍英等,都先後在黃埔軍校裏擔任各種負責工作,學員中也有許多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
這一年,趙世炎由莫斯科回國,應李大釗的要求擔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並主辦北方區委的《政治生活》周刊。
△趙世炎
趙世炎,1901年生於四川酉陽一個有較多田產的工商業主家庭。他二哥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給少年趙世炎以很大影響。他隨二哥到北京求學結識了李大釗,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1920年春赴法勤工儉學,曾組織華工鬥爭並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開了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大會,當選為書記。趙世炎回國後在李大釗身邊工作,李大釗多次稱讚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
在當時的國民黨中,本來包含著許多自1911年以來就已經腐化了的反動豪紳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分子,這些成員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義,成為國民黨右派;以孫中山、廖仲愷為首的堅持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義的革命民主派,成為國民黨左派;還有一些動搖於這兩者之間的分子,則是國民黨的中間派。
1924年,林伯渠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先後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馮玉祥舉行北京政變後,於同年11月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林伯渠一直跟隨左右。張作霖和段棋瑞因為在“反直戰爭”中表示和孫中山聯合,為了欺騙人民,這時也表示歡迎孫中山北上,企圖籠絡和軟化孫中山。
孫中山由於和共產黨合作,並接受了共產黨關於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在“北上宣言”中說:要“推倒軍閥”使“曹吳復滅之後,永無繼起之人”,對外要“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主張“第一步使武力與國民相結合;第二步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而要“使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之現象,永絕跡於國內”。
△張太雷
1925年1月,剛回國工作不久的張太雷主持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三大”。張太雷,1898年出生於江蘇常州一個沒落封建世家。1915年考人北京大學法科,後轉人天津北洋大學法政科,邊讀書邊搞翻譯。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他作為天津學聯代表人京結識了李大釗等人,隨後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0年春,共產國際代表威金斯基來華找李大釗、陳獨秀商議建黨事宜,張太雷擔任翻譯。隨後,他參加了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並於1921年初奉派赴蘇俄,擔任國際遠東局中國科的書記。1921年8月回國後,為剛剛參加完中共“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當翻譯。不久,張太雷陪同馬林去會見孫中山,接著又去莫斯科,曾向列寧建議,在遠東召開共產黨人的大會應突出民族革命的性質,表現出了他的政治遠見。翌年,他回國參加中共“二大”。1923年春,他受孫中山委派,與蔣介石等五人共同組團到蘇聯參觀。在這次他主持的團的“三大”上,會議決定改團名為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當選為團中央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