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對手:大清擂台上的權力遊戲 作者:霧滿攔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派史學家則根據正統的史料如《清史稿》,認為孝莊沒嫁給多爾袞,他們斥責前者:你研究了半天最後拿野史充數,這不忽悠人嗎?
那麽孝莊皇後到底嫁沒嫁給多爾袞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果孝莊皇後嫁給了多爾袞,她為什麽要嫁給他?第二個問題:如果她沒有嫁給多爾袞,她為什麽不嫁給他?仔細看這一段歷史,會發現它和前文阿巴亥的故事幾乎如出一轍。當老汗王努爾哈赤死的時候,阿巴亥已經成了權力的中心,同樣的,當皇太極死的時候,孝莊也成了權力的中心。當年阿巴亥主動地向大貝勒代善求愛,向皇太極求愛,並不是真的愛這兩個人,而是希望獲得這兩個人的支持,來保住她的三個兒子和她手下的三旗人馬。設想如果阿巴亥成功拉攏了這兩個人,那麽她就有五旗人馬了。
同樣的歷史難題,放到了孝莊麵前了。當她的丈夫皇太極死的時候,或者在她的丈夫死之前,孝莊必須考慮這麽一個問題:我要做什麽,才能保住兒子的皇位?很明顯,皇太極一死,最有勢力的人就是多爾袞了,如果多爾袞想讓她兒子小順治死,將是易如反掌之事,如果他想把小順治推上皇位,也就能推上皇位,因此孝莊必然要爭取多爾袞的支持。高陽先生認為這兩人有了這個事實上的私情,是完全符合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
想一想,多爾袞本來是有可能當皇帝的,但是因為皇太極把他媽勒死,他就失去了這麽一次機會,他心裏對皇太極肯定有恨、有怨,可又不能流露出來,如果流露出來,那就危險了。
雖然這恨、這怨不能流露出來,但是他可以向他的嫂子示愛。也就是說,多爾袞有征服孝莊的欲望,以宣洩他心裏的怨恨。而孝莊皇後,也有征服多爾袞的欲望,因為她需要獲得這樣一個盟友的支持,以保護他的兒子。於是,他們倆之間就構成了一個“你也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的奇妙的情感組合。對於多爾袞來講,他每次去找孝莊的時候,都有一個占便宜報仇的心理;對於孝莊來說,她每跟多爾袞歡好一次,都使她兒子的安全和她自身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由此我們進一步分析:孝莊是否還有必要嫁給多爾袞呢?應該是沒有嫁,因為她嫁過去就沒有價值了。多爾袞家裏的小老婆成堆,且都是年輕的小姑娘,而孝莊年老色衰,嫁過去不是添亂嗎?但是不嫁過去,她就是皇太後,地位身份非同一般。對於多爾袞來講,跟皇太後有一腿,這是多麽刺激的事啊,娶到家裏當老婆的話,這種刺激就沒有了。
所以從歷史邏輯上來分析,他們兩人應該是心照不宣的,我知道你要求什麽、你也知道我要求什麽的一種關係。雙方在情感上彼此之間有一種互通——都是絕頂的聰明人,話不需要多說,隻要把該做的事情做了,雙方就穩妥了。於是大清帝國就進入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時期,此時順治皇帝剛剛六歲,這是一個不幸的皇帝,一個悲催的皇帝,他隻是一個傀儡,一切都得聽別人的安排。多爾袞跟孝莊之間的這種奇妙關係,卻促成了大清內部的空前團結,因為這種奇妙關係使多爾袞在以攝政王的身份去攻城略地的時候,很有成就感——出征有成就感,回來還有成就感。
就在大清處於這樣一個奇妙時期的情況下,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故,李自成跟吳三桂之間發生了暴力衝突。
第五章 吳三桂的傳奇故事
前麵講李自成的時候說他擁有破壞型的人格,他的這種人格特徵在對待吳三桂的事情上體現得最明顯——奪人妻子,殺人老父。那麽吳三桂有怎樣的人格特徵呢?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吳三桂具有騎士精神。
吳三桂的祖上原本是高郵人,但是不明什麽緣故,移民到了關東。從這個情況來看,他們家應該是有前科的犯罪分子,因為當時隻有兩種人去遼東,一種是犯了罪被流放到那兒的,一種是犯了罪沒抓住自己跑出去的,吳三桂他們家為什麽過去已經沒人知道了。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是一個很精明的軍事將領,他最著名的戰術就是腿長逃得快,在與清兵無數次交戰中,勝的時候很少,但是清兵沒有一次能逮到他——他跑得超快。當吳襄在與清兵作戰的時候,他的二兒子吳三桂出生了。吳三桂出生時,跟別人很不一樣,他生來就哭個不停,就跟死了爹一樣哭,哭得吳襄很煩惱,抽刀就要殺這個孩子。可刀一抽出來,卻看到這個孩子歡天喜地,當他把刀放回去後,孩子又哭了起來。吳襄忽然弄明白了:這孩子喜歡聽到刀的聲音。於是他就把吳三桂抱到了演教場上,讓他看那些士兵訓練,小吳三桂果然歡天喜地。到了吳三桂九歲的時候,他突然失蹤了,吳襄很困惑,找半天沒找著,這也就罷了,那時候丟個孩子是正常的。過了一年,有一天吳襄回家,忽然發現他兒子房間有燈,進去一看,發現一個身材高大的少年,懷裏抱著兩個怪東西在那兒沉思。吳襄一看:這不是我失蹤的兒子嗎?就問他:兒子,這一年你去哪兒了?吳三桂說:我跟師父進山學藝去了。吳襄罵道:你這個小王八蛋一跑一年,你進山學藝?你忽悠誰?吳三桂不耐煩道:你滾,少來煩我,再煩我就揍你。吳襄一聽這還得了,拖著吳三桂就出來了,要狠狠揍吳三桂。結果吳三桂一還手,吳襄當時傻了,雖然吳三桂剛剛十歲,但他的武藝跟一個不知名的師父在深山中學成,一出手就比他父親高出不少倍。
那麽孝莊皇後到底嫁沒嫁給多爾袞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果孝莊皇後嫁給了多爾袞,她為什麽要嫁給他?第二個問題:如果她沒有嫁給多爾袞,她為什麽不嫁給他?仔細看這一段歷史,會發現它和前文阿巴亥的故事幾乎如出一轍。當老汗王努爾哈赤死的時候,阿巴亥已經成了權力的中心,同樣的,當皇太極死的時候,孝莊也成了權力的中心。當年阿巴亥主動地向大貝勒代善求愛,向皇太極求愛,並不是真的愛這兩個人,而是希望獲得這兩個人的支持,來保住她的三個兒子和她手下的三旗人馬。設想如果阿巴亥成功拉攏了這兩個人,那麽她就有五旗人馬了。
同樣的歷史難題,放到了孝莊麵前了。當她的丈夫皇太極死的時候,或者在她的丈夫死之前,孝莊必須考慮這麽一個問題:我要做什麽,才能保住兒子的皇位?很明顯,皇太極一死,最有勢力的人就是多爾袞了,如果多爾袞想讓她兒子小順治死,將是易如反掌之事,如果他想把小順治推上皇位,也就能推上皇位,因此孝莊必然要爭取多爾袞的支持。高陽先生認為這兩人有了這個事實上的私情,是完全符合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
想一想,多爾袞本來是有可能當皇帝的,但是因為皇太極把他媽勒死,他就失去了這麽一次機會,他心裏對皇太極肯定有恨、有怨,可又不能流露出來,如果流露出來,那就危險了。
雖然這恨、這怨不能流露出來,但是他可以向他的嫂子示愛。也就是說,多爾袞有征服孝莊的欲望,以宣洩他心裏的怨恨。而孝莊皇後,也有征服多爾袞的欲望,因為她需要獲得這樣一個盟友的支持,以保護他的兒子。於是,他們倆之間就構成了一個“你也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的奇妙的情感組合。對於多爾袞來講,他每次去找孝莊的時候,都有一個占便宜報仇的心理;對於孝莊來說,她每跟多爾袞歡好一次,都使她兒子的安全和她自身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由此我們進一步分析:孝莊是否還有必要嫁給多爾袞呢?應該是沒有嫁,因為她嫁過去就沒有價值了。多爾袞家裏的小老婆成堆,且都是年輕的小姑娘,而孝莊年老色衰,嫁過去不是添亂嗎?但是不嫁過去,她就是皇太後,地位身份非同一般。對於多爾袞來講,跟皇太後有一腿,這是多麽刺激的事啊,娶到家裏當老婆的話,這種刺激就沒有了。
所以從歷史邏輯上來分析,他們兩人應該是心照不宣的,我知道你要求什麽、你也知道我要求什麽的一種關係。雙方在情感上彼此之間有一種互通——都是絕頂的聰明人,話不需要多說,隻要把該做的事情做了,雙方就穩妥了。於是大清帝國就進入了一個非常奇妙的時期,此時順治皇帝剛剛六歲,這是一個不幸的皇帝,一個悲催的皇帝,他隻是一個傀儡,一切都得聽別人的安排。多爾袞跟孝莊之間的這種奇妙關係,卻促成了大清內部的空前團結,因為這種奇妙關係使多爾袞在以攝政王的身份去攻城略地的時候,很有成就感——出征有成就感,回來還有成就感。
就在大清處於這樣一個奇妙時期的情況下,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故,李自成跟吳三桂之間發生了暴力衝突。
第五章 吳三桂的傳奇故事
前麵講李自成的時候說他擁有破壞型的人格,他的這種人格特徵在對待吳三桂的事情上體現得最明顯——奪人妻子,殺人老父。那麽吳三桂有怎樣的人格特徵呢?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吳三桂具有騎士精神。
吳三桂的祖上原本是高郵人,但是不明什麽緣故,移民到了關東。從這個情況來看,他們家應該是有前科的犯罪分子,因為當時隻有兩種人去遼東,一種是犯了罪被流放到那兒的,一種是犯了罪沒抓住自己跑出去的,吳三桂他們家為什麽過去已經沒人知道了。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是一個很精明的軍事將領,他最著名的戰術就是腿長逃得快,在與清兵無數次交戰中,勝的時候很少,但是清兵沒有一次能逮到他——他跑得超快。當吳襄在與清兵作戰的時候,他的二兒子吳三桂出生了。吳三桂出生時,跟別人很不一樣,他生來就哭個不停,就跟死了爹一樣哭,哭得吳襄很煩惱,抽刀就要殺這個孩子。可刀一抽出來,卻看到這個孩子歡天喜地,當他把刀放回去後,孩子又哭了起來。吳襄忽然弄明白了:這孩子喜歡聽到刀的聲音。於是他就把吳三桂抱到了演教場上,讓他看那些士兵訓練,小吳三桂果然歡天喜地。到了吳三桂九歲的時候,他突然失蹤了,吳襄很困惑,找半天沒找著,這也就罷了,那時候丟個孩子是正常的。過了一年,有一天吳襄回家,忽然發現他兒子房間有燈,進去一看,發現一個身材高大的少年,懷裏抱著兩個怪東西在那兒沉思。吳襄一看:這不是我失蹤的兒子嗎?就問他:兒子,這一年你去哪兒了?吳三桂說:我跟師父進山學藝去了。吳襄罵道:你這個小王八蛋一跑一年,你進山學藝?你忽悠誰?吳三桂不耐煩道:你滾,少來煩我,再煩我就揍你。吳襄一聽這還得了,拖著吳三桂就出來了,要狠狠揍吳三桂。結果吳三桂一還手,吳襄當時傻了,雖然吳三桂剛剛十歲,但他的武藝跟一個不知名的師父在深山中學成,一出手就比他父親高出不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