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燭暉看了眼鄧直,他便回道:「這原因眾說紛紜,葉將軍自己的奏本都前後言辭不一,臣實在不明真相。」
林燭暉貌似無意地說了句:「該不會就是他自己無能,帶不好這十萬人吧。」
梁煥知道林燭暉一直想把葉廷樞抓回來看著,不想再讓他打仗,便問:「除了他,大平還有沒有人能帶十萬人了?」
鄧直思索著回道:「南邊倒有幾個不錯的,隻是沒經歷過大戰,更沒帶過十萬人這麽多。那十萬人跟隨葉將軍多年,自稱『葉家軍』,恐怕主帥是不好換的。」
這話梁煥也知道,他便問鄧直:「把南邊那幾個人送去葉廷樞那兒,給他打打下手?」
鄧直點頭道:「這事好辦,南邊索性也沒事。」
說到這裏,梁煥沉默了許久,忽然開口:「鄧直,你剛才說,平涼府已經淪陷了大半,是嗎?」
「是。」
鄧直本以為梁煥還想繼續問什麽,不曾想他隻是垂頭思索一會兒,便讓他們下去了。
談完正事,林燭暉見鄧直離開,多問了一句:「陛下,您……還順利吧?」
突然被問起來,梁煥愣了愣,隻隨口說了句:「不順利,你的破辦法沒用。」
把這兩個人都趕走後,梁煥叫來盧隱,吩咐道:「你讓在雍州的人去平涼府查查,陳述之的家人有沒有被戰亂波及……」
*
崇景五年五月二日,翰林院掌院學士程位上奏,說他看了貞賢年間曾在翰林院學習過三年的庶吉士的所有奏疏,共數出錯字好幾百處,足以見得三年學習不夠讓人文字功底紮實。再加上現在這些庶吉士還態度不端,所以他建議把學習年限延長為五年。
朝堂上眾人聽到程位的言論,都有些發蒙。這位掌院大人可真是閑得沒事幹了,去看了貞賢年間所有翰林的奏摺,還數出幾百個錯字,為的就是讓現在這幫庶吉士在翰林院多待幾年?他圖什麽啊?
然而素隱堂的六個人加上樑煥都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
歐陽黨不知道從哪得到了消息,知道這幫新冒出來的敵人總部在翰林院,所以打算下手收拾他們了。
事實上,素隱堂並不是經常聚會,平日裏大門一鎖,在翰林院中一點也不明顯。歐陽黨並不知道素隱堂的存在,也不知道幕後主使是誰,但他們能看到的是,上次上疏彈劾他們的三個人都是崇景四年的進士。
在大平官場中,同一年考中進士的人通常會結為聯盟。要對付這個聯盟,自然要從翰林院裏的前幾名開始。
翰林院隻是官場的進身之階,這三年本身沒太大價值,所以待的時日越短越好。早些擺脫學生的身份步入官場,就可以早一點掌握權力、有所作為。三年變成五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打壓。
最難受的人是梁煥,他想要培植新人,逐漸獲得對朝堂的掌控,但倘若這些新人五年都無法走入朝堂,那他就一直都是孤身一人。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歷史不及格,不符合史實的都算我私設,請勿糾結
所以梁煥出去一下是做~什~麽~呢~
第27章 機謀
大致推斷了對方的意圖,梁煥又不明白了,問在座的六人:「程位什麽時候變成歐陽清的人了?這麽多年都沒發現,隱藏得也太深了。」
半晌沒人說話,江霽便開口:「臣認為程學士不一定是歐陽黨的人,隻是為他說話罷了。」
「為什麽要為他說話?」
江霽思索道:「臣以為,程學士……可能覺得這些說的話是對的。」
這話大家紛紛表示同意,程位是個認死理的人,有目共睹。
許恭一本正經地說:「這事肯定不是程學士去做的,歐陽黨那麽多人,隻有他們才有耐心一個個地數錯字。但他們那裏沒有合適的人來上疏,翰林院的事,自然還是程學士說話最有分量了。」
眾人紛紛點頭,陳述之卻覺得他們在討論一些完全不重要的事。當務之急,是把這份奏疏駁回,可別真讓人搞成五年。
他想了半晌,站起側了身,麵向大家道:「翰林的奏疏中有幾百個錯字,就說是在翰林院待得不夠久,這是站不住腳的。」
「貞賢年間那些翰林以外的人的奏疏有多少錯字,他們看沒看過?」
「我近日讀那些翰林奏疏,隻覺得處處引經據典,偏還時不時引錯,這些錯字有多少是引錯的,有多少是自己的文章中寫錯的?」
「寫什麽事的時候容易出錯?錯字之後,是否影響奏疏的內容和批覆的結果?」
眾人沒聽過陳述之一連說這麽多質問的話,都有些愣怔。
他話音淡漠:「這些事都沒弄清楚,單憑個錯字,就想動翰林院的年限,呂殊實在是鋌而走險。」
有人問:「你說的這些他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啊。總不能真靠我們幾個來數吧,那豈不是要數到天荒地老了。」
「上次不是找了劉遠和王永?在京的同年多了,大家分一分吧,反正……」陳述之望了一眼梁煥,「反正有人出錢就是了。」
以前,陳述之連談正事都會躲著他,卻也不知從何時起,說這樣的話已不會不自在了。
梁煥被他喊得心花怒放,連連道:「你們去找人,錢都是朕來出。」
江霽自告奮勇:「上次那兩人都是我找的,這次還是我去吧。行離,你列個單子給我,說清楚讓他們數什麽。」
林燭暉貌似無意地說了句:「該不會就是他自己無能,帶不好這十萬人吧。」
梁煥知道林燭暉一直想把葉廷樞抓回來看著,不想再讓他打仗,便問:「除了他,大平還有沒有人能帶十萬人了?」
鄧直思索著回道:「南邊倒有幾個不錯的,隻是沒經歷過大戰,更沒帶過十萬人這麽多。那十萬人跟隨葉將軍多年,自稱『葉家軍』,恐怕主帥是不好換的。」
這話梁煥也知道,他便問鄧直:「把南邊那幾個人送去葉廷樞那兒,給他打打下手?」
鄧直點頭道:「這事好辦,南邊索性也沒事。」
說到這裏,梁煥沉默了許久,忽然開口:「鄧直,你剛才說,平涼府已經淪陷了大半,是嗎?」
「是。」
鄧直本以為梁煥還想繼續問什麽,不曾想他隻是垂頭思索一會兒,便讓他們下去了。
談完正事,林燭暉見鄧直離開,多問了一句:「陛下,您……還順利吧?」
突然被問起來,梁煥愣了愣,隻隨口說了句:「不順利,你的破辦法沒用。」
把這兩個人都趕走後,梁煥叫來盧隱,吩咐道:「你讓在雍州的人去平涼府查查,陳述之的家人有沒有被戰亂波及……」
*
崇景五年五月二日,翰林院掌院學士程位上奏,說他看了貞賢年間曾在翰林院學習過三年的庶吉士的所有奏疏,共數出錯字好幾百處,足以見得三年學習不夠讓人文字功底紮實。再加上現在這些庶吉士還態度不端,所以他建議把學習年限延長為五年。
朝堂上眾人聽到程位的言論,都有些發蒙。這位掌院大人可真是閑得沒事幹了,去看了貞賢年間所有翰林的奏摺,還數出幾百個錯字,為的就是讓現在這幫庶吉士在翰林院多待幾年?他圖什麽啊?
然而素隱堂的六個人加上樑煥都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
歐陽黨不知道從哪得到了消息,知道這幫新冒出來的敵人總部在翰林院,所以打算下手收拾他們了。
事實上,素隱堂並不是經常聚會,平日裏大門一鎖,在翰林院中一點也不明顯。歐陽黨並不知道素隱堂的存在,也不知道幕後主使是誰,但他們能看到的是,上次上疏彈劾他們的三個人都是崇景四年的進士。
在大平官場中,同一年考中進士的人通常會結為聯盟。要對付這個聯盟,自然要從翰林院裏的前幾名開始。
翰林院隻是官場的進身之階,這三年本身沒太大價值,所以待的時日越短越好。早些擺脫學生的身份步入官場,就可以早一點掌握權力、有所作為。三年變成五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打壓。
最難受的人是梁煥,他想要培植新人,逐漸獲得對朝堂的掌控,但倘若這些新人五年都無法走入朝堂,那他就一直都是孤身一人。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歷史不及格,不符合史實的都算我私設,請勿糾結
所以梁煥出去一下是做~什~麽~呢~
第27章 機謀
大致推斷了對方的意圖,梁煥又不明白了,問在座的六人:「程位什麽時候變成歐陽清的人了?這麽多年都沒發現,隱藏得也太深了。」
半晌沒人說話,江霽便開口:「臣認為程學士不一定是歐陽黨的人,隻是為他說話罷了。」
「為什麽要為他說話?」
江霽思索道:「臣以為,程學士……可能覺得這些說的話是對的。」
這話大家紛紛表示同意,程位是個認死理的人,有目共睹。
許恭一本正經地說:「這事肯定不是程學士去做的,歐陽黨那麽多人,隻有他們才有耐心一個個地數錯字。但他們那裏沒有合適的人來上疏,翰林院的事,自然還是程學士說話最有分量了。」
眾人紛紛點頭,陳述之卻覺得他們在討論一些完全不重要的事。當務之急,是把這份奏疏駁回,可別真讓人搞成五年。
他想了半晌,站起側了身,麵向大家道:「翰林的奏疏中有幾百個錯字,就說是在翰林院待得不夠久,這是站不住腳的。」
「貞賢年間那些翰林以外的人的奏疏有多少錯字,他們看沒看過?」
「我近日讀那些翰林奏疏,隻覺得處處引經據典,偏還時不時引錯,這些錯字有多少是引錯的,有多少是自己的文章中寫錯的?」
「寫什麽事的時候容易出錯?錯字之後,是否影響奏疏的內容和批覆的結果?」
眾人沒聽過陳述之一連說這麽多質問的話,都有些愣怔。
他話音淡漠:「這些事都沒弄清楚,單憑個錯字,就想動翰林院的年限,呂殊實在是鋌而走險。」
有人問:「你說的這些他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啊。總不能真靠我們幾個來數吧,那豈不是要數到天荒地老了。」
「上次不是找了劉遠和王永?在京的同年多了,大家分一分吧,反正……」陳述之望了一眼梁煥,「反正有人出錢就是了。」
以前,陳述之連談正事都會躲著他,卻也不知從何時起,說這樣的話已不會不自在了。
梁煥被他喊得心花怒放,連連道:「你們去找人,錢都是朕來出。」
江霽自告奮勇:「上次那兩人都是我找的,這次還是我去吧。行離,你列個單子給我,說清楚讓他們數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