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康熙視察山寨2
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 作者:浮島春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知道是否已經宣讀結束了。
自從接了陶李金的通話,聽說皇帝要去寨子視察,王直也是驚的手足無措,他最頭疼的就是跟官府打交道,現在要去應付皇帝,他就更是無所適從了。
首先,他就不知道皇帝來寨子是啥來路,是福是禍,無從預判,怎麽接待?規矩、禮數他也一概不知。
想來想去,王直還是跑到都統府,找了果爾沁,讓他去打聽一下康熙的來意,果爾沁跑了趟宮裏。
回來說,可能朝廷是要對王直封賞,具體不太清楚,給了他地址和都統府的拜帖,讓他多帶禮物,去找康熙的貼身小太監趙昌,打聽詳情,趙昌沒跟著康熙去圍獵。
王直特地帶了一麵化妝鏡和一串上等珠子,按地址,找到了趙昌府上,趙昌的府邸在安定門外,是一個二進的小院,外表很普通。
跟門上一通稟,送上了都統府的拜帖,很快就被招了進去,來到正廳見到了趙昌。
趙昌今年隻有13歲,與康熙同歲,雖然是個小屁孩,但王直也要打千行禮,並送上禮物,趙昌看了他的禮物,眉開眼笑,
說恭喜、賀喜了,隨後,跟他講了這次皇帝視察寨子的來由。
原來,當初王直被召進宮,曾經向康熙奏報了治療天花的江南“人痘”之法,康熙非常重視,立刻派員在江南民間查訪。
果然得到了一係列“人痘”的方子,並尋訪到幾個“人痘”的民間郎中,帶回京師,開始在皇家推行“種痘”之法。
一個月之前,滿洲老家盛京又爆發“痘疫”,接種“人痘”的皇家宗室無一染疫,沒有接種“人痘”的卻有很多人染疫,從而證明了“人痘”的有效性。
康熙得到消息後,大為振奮,傳旨,要在皇室、整個八旗,全麵推廣“人痘”之法,並讓吏部研擬封賞王直。
恰在這時,天峪溝寨子反擊土匪的事情也發生了,康熙就讓合並救治裕親王的功勞,一並賞賜。
前幾天賞賜的方案就確定下來了,正趕上康熙要去秋季圍獵,他本來就對天峪溝的寨子充滿好奇。
不僅僅是因為先前的大棚水果和蔬菜,還有最近的蝲蛄和河蟹,他就想借圍獵回京師,順路去看看,並把朝廷的封賞一並給頒布了。
趙昌把緣由說給了王直,並告訴他,禮部明日就會派員去寨子,屆時,接待的規矩、禮數,禮部都會一一指導,不用擔心。
王直這才放下心來,辭別了趙昌,就趕去了寨子,先命人裏外打掃收拾一番,內寨的後世現代器械,都被臨時穿越回了農場修理廠。
又把金魚池的廚師也都調了過來,準備招待康熙的禦膳,當晚,宛平城的綠營兵就把寨子周邊的道路、山崗,都戒了嚴。
第二天,驍騎營一個營駐紮在寨子外圍,前鋒營一個營進駐到寨子內部,把整個內外寨都翻了個底掉,
連茅廁裏外都看個遍,寨子內部所有人員,都被甄別一遍,隻留下一小部分莊客聽候調遣,所有壯丁及大部分莊客、送菜郎,都被臨時安置到它處。
禦膳房也派了人來,視察廚房,食材,所有餐具、炊具都更換成禦用的,禮部官員又布置迎駕的儀仗,訓練覲見的禮數等等,整個寨子忙得雞飛狗跳,不亦樂乎。
王直聽了聖旨,心裏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隻盼著趕緊能把皇帝小兒打發走,這時候,吏部的官員把頂戴花翎、朝服、朝珠,都也送了過來,王直接了,交給了段方棟,讓先把聖旨供起來。
“萬歲爺移駕寨內!”梁九功頒布完聖旨,又尖聲宣布,康熙起身,向大廳外走去,
掌扇的宮女左右跟隨,後麵是梁九功,侍衛,在後麵,是王直及眾官員,大家都走出了大廳。
隻有陶李金還趴在地上,一直不敢起來。
“這就是你們的果蔬大棚嗎?如何隻有架子?”康熙指著外寨的大棚的架子,問道。
這時候,王直已經被叫到了康熙跟前,他躬身回道:“回萬歲,天氣炎熱,大棚的篷布就撤掉了,不然,會被太陽光曬壞的”
”你們篷布是何材質?竟能又透光又保暖,拿來讓朕看看”康熙說道,王直轉身命段方棟取了一塊透明塑料布,拿給了梁九功。
梁九功又躬身遞給康熙,康熙看了看,舉起來對著太陽照了照,然後對王直說道:“果然是透光的,還不透風,是何材質的?我大清是否可以生產?”
“回陛下,這叫做塑料布,是由地下的黑油提煉合成,都是從南澳洲海運而來,我大清沒有地下黑油,也無有提煉合成的機器,無法生產”王直躬身答道。
康熙點了點頭,麵露遺憾之色,一路走到了種植草莓的大棚,他摘了一顆,就要往嘴裏放,梁九功忙上前阻攔,
說道:“萬歲爺要享用,可命采摘了清洗幹淨,再拿來吃得好”“無妨,朕就是嚐嚐鮮,這即采即食,味道更加甜美。
王愛卿,不是說,你們這果蔬都是水中生發的嗎?怎麽也栽種在泥土裏了?”康熙一邊咀嚼著草莓,一邊回身問。
“回陛下,入冬天寒之時,才用水栽培,天暖就用泥土栽培了”王直回道。
”可否拿來生發之水,讓朕一觀?”康熙又摘了幾顆草莓,送到了嘴裏。
“回萬歲,生發之水,需要多種藥水配製,眼下天氣尚還溫暖,沒有配製,配製了也保存不住,
待到天寒時,配製了送進宮裏,給陛下禦攬”王直一邊回答,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天氣其實並不熱,但他還是滿頭是汗。
一眾人又來到了西瓜地,康熙看見了麒麟瓜,立刻蹲下身子,摘下了一個,摸了摸,然後將耳朵貼在瓜皮上,一邊敲一邊聽,敲了幾下,搖了搖頭,放下,後又拿起了一個,繼續又摸又敲又聽,接連搞了四五個,最後拿定了一個,站起來,吩咐說:
自從接了陶李金的通話,聽說皇帝要去寨子視察,王直也是驚的手足無措,他最頭疼的就是跟官府打交道,現在要去應付皇帝,他就更是無所適從了。
首先,他就不知道皇帝來寨子是啥來路,是福是禍,無從預判,怎麽接待?規矩、禮數他也一概不知。
想來想去,王直還是跑到都統府,找了果爾沁,讓他去打聽一下康熙的來意,果爾沁跑了趟宮裏。
回來說,可能朝廷是要對王直封賞,具體不太清楚,給了他地址和都統府的拜帖,讓他多帶禮物,去找康熙的貼身小太監趙昌,打聽詳情,趙昌沒跟著康熙去圍獵。
王直特地帶了一麵化妝鏡和一串上等珠子,按地址,找到了趙昌府上,趙昌的府邸在安定門外,是一個二進的小院,外表很普通。
跟門上一通稟,送上了都統府的拜帖,很快就被招了進去,來到正廳見到了趙昌。
趙昌今年隻有13歲,與康熙同歲,雖然是個小屁孩,但王直也要打千行禮,並送上禮物,趙昌看了他的禮物,眉開眼笑,
說恭喜、賀喜了,隨後,跟他講了這次皇帝視察寨子的來由。
原來,當初王直被召進宮,曾經向康熙奏報了治療天花的江南“人痘”之法,康熙非常重視,立刻派員在江南民間查訪。
果然得到了一係列“人痘”的方子,並尋訪到幾個“人痘”的民間郎中,帶回京師,開始在皇家推行“種痘”之法。
一個月之前,滿洲老家盛京又爆發“痘疫”,接種“人痘”的皇家宗室無一染疫,沒有接種“人痘”的卻有很多人染疫,從而證明了“人痘”的有效性。
康熙得到消息後,大為振奮,傳旨,要在皇室、整個八旗,全麵推廣“人痘”之法,並讓吏部研擬封賞王直。
恰在這時,天峪溝寨子反擊土匪的事情也發生了,康熙就讓合並救治裕親王的功勞,一並賞賜。
前幾天賞賜的方案就確定下來了,正趕上康熙要去秋季圍獵,他本來就對天峪溝的寨子充滿好奇。
不僅僅是因為先前的大棚水果和蔬菜,還有最近的蝲蛄和河蟹,他就想借圍獵回京師,順路去看看,並把朝廷的封賞一並給頒布了。
趙昌把緣由說給了王直,並告訴他,禮部明日就會派員去寨子,屆時,接待的規矩、禮數,禮部都會一一指導,不用擔心。
王直這才放下心來,辭別了趙昌,就趕去了寨子,先命人裏外打掃收拾一番,內寨的後世現代器械,都被臨時穿越回了農場修理廠。
又把金魚池的廚師也都調了過來,準備招待康熙的禦膳,當晚,宛平城的綠營兵就把寨子周邊的道路、山崗,都戒了嚴。
第二天,驍騎營一個營駐紮在寨子外圍,前鋒營一個營進駐到寨子內部,把整個內外寨都翻了個底掉,
連茅廁裏外都看個遍,寨子內部所有人員,都被甄別一遍,隻留下一小部分莊客聽候調遣,所有壯丁及大部分莊客、送菜郎,都被臨時安置到它處。
禦膳房也派了人來,視察廚房,食材,所有餐具、炊具都更換成禦用的,禮部官員又布置迎駕的儀仗,訓練覲見的禮數等等,整個寨子忙得雞飛狗跳,不亦樂乎。
王直聽了聖旨,心裏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隻盼著趕緊能把皇帝小兒打發走,這時候,吏部的官員把頂戴花翎、朝服、朝珠,都也送了過來,王直接了,交給了段方棟,讓先把聖旨供起來。
“萬歲爺移駕寨內!”梁九功頒布完聖旨,又尖聲宣布,康熙起身,向大廳外走去,
掌扇的宮女左右跟隨,後麵是梁九功,侍衛,在後麵,是王直及眾官員,大家都走出了大廳。
隻有陶李金還趴在地上,一直不敢起來。
“這就是你們的果蔬大棚嗎?如何隻有架子?”康熙指著外寨的大棚的架子,問道。
這時候,王直已經被叫到了康熙跟前,他躬身回道:“回萬歲,天氣炎熱,大棚的篷布就撤掉了,不然,會被太陽光曬壞的”
”你們篷布是何材質?竟能又透光又保暖,拿來讓朕看看”康熙說道,王直轉身命段方棟取了一塊透明塑料布,拿給了梁九功。
梁九功又躬身遞給康熙,康熙看了看,舉起來對著太陽照了照,然後對王直說道:“果然是透光的,還不透風,是何材質的?我大清是否可以生產?”
“回陛下,這叫做塑料布,是由地下的黑油提煉合成,都是從南澳洲海運而來,我大清沒有地下黑油,也無有提煉合成的機器,無法生產”王直躬身答道。
康熙點了點頭,麵露遺憾之色,一路走到了種植草莓的大棚,他摘了一顆,就要往嘴裏放,梁九功忙上前阻攔,
說道:“萬歲爺要享用,可命采摘了清洗幹淨,再拿來吃得好”“無妨,朕就是嚐嚐鮮,這即采即食,味道更加甜美。
王愛卿,不是說,你們這果蔬都是水中生發的嗎?怎麽也栽種在泥土裏了?”康熙一邊咀嚼著草莓,一邊回身問。
“回陛下,入冬天寒之時,才用水栽培,天暖就用泥土栽培了”王直回道。
”可否拿來生發之水,讓朕一觀?”康熙又摘了幾顆草莓,送到了嘴裏。
“回萬歲,生發之水,需要多種藥水配製,眼下天氣尚還溫暖,沒有配製,配製了也保存不住,
待到天寒時,配製了送進宮裏,給陛下禦攬”王直一邊回答,一邊擦著額頭的汗水,天氣其實並不熱,但他還是滿頭是汗。
一眾人又來到了西瓜地,康熙看見了麒麟瓜,立刻蹲下身子,摘下了一個,摸了摸,然後將耳朵貼在瓜皮上,一邊敲一邊聽,敲了幾下,搖了搖頭,放下,後又拿起了一個,繼續又摸又敲又聽,接連搞了四五個,最後拿定了一個,站起來,吩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