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並沒有把賭場的貓膩告訴王直,這是人家的商業秘密,哥幾個輸了個七葷八素。


    賭場裏阿霞一點都沒照顧他們,這就是溫州人的性格,親是親才是才,是生意,一分錢都不少掙,是人情,一萬塊錢也不會算計。


    王直他們來這裏的一切吃喝、玩、住,人家阿霞一條龍的招待,沒有一絲的算計,你到人家賭場耍,這就是生意了,該怎樣就怎樣,一分錢也不會少賺你的。


    幸虧這幾個人對賭博都興趣不大,對筒裙妹反倒是興趣盎然,他們現在可都是身強力壯的棒小夥子了,個個都是行走的荷爾蒙,輸了幾把就都轉回ktv,去跟筒裙妹學跳舞去了。


    第二天,阿霞對王直說要學槍最好還是去臘戍,那裏可以去野外訓練,還可以去山裏打獵,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型號槍支。


    順便還可以一路過去各地逛逛,也不枉來緬甸一場。


    王直說臘戍不是打仗呢嗎?


    阿霞說沒問題了,緬甸政府打敗了,最少幾年之內,不會再有戰事了。


    王直說可以,隻是不能讓你再花錢了,仰光這裏就不跟你客氣了,出了仰光一切費用,我們都自理,阿霞說好說。


    就這樣在仰光玩了兩天,一行人又去了內比都玩了兩天,然後又去了曼德勒玩了兩天,最後到了臘戌。


    阿霞也是真夠意思,一路就這麽陪著,搞得王直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阿霞還是把他們安頓在了賭場的客房裏,這裏的賭場已經開始試營業了。


    王直對臘戍這個小城很喜歡,山清水秀,民風自然淳樸,而且這裏的文化氛圍,與中國雲南一般無二。


    阿霞給他們找了個華人開的射擊俱樂部,一對一的強化訓練。


    不單單隻是射擊,還有槍支的維護、拆卸,熟悉各種槍支的特點,還有投彈,隱蔽、刺殺,基本格鬥,就是簡化版的特種兵訓練。


    這下可苦了張偉了,狗健是當過五年少林掃地僧的,對於這種苦是沒啥不適應的。


    王直也是練過童子功的,雖然過了童子年齡就不練了,但好歹也有點底子。


    二哥也費點勁,但好在二哥能忍,這都是二嫂多年訓練的結果。


    唯獨這個張偉又胖、又懶、還又愛叫,天天像殺豬一樣,叫的死去活來。


    王直早就跟教練訂了合同,不完成訓練科目,就不給飯吃,無論是誰。


    張偉想打退堂鼓都打不成,護照、錢、早都被他扣下了,無奈隻能苦苦煎熬。


    後來的事實,再次證明了那句老話,人沒有吃不了的苦,隻有享不了的福,張偉不僅堅持了下來,而且還訓練的效果不錯。


    結業打靶測試,他比二哥就強不少,而且體重還掉了十幾二十斤,可以說成績斐然。


    訓練中,王直對自己的教官發生了很大興趣,這位教官姓巴叫巴虎。


    他還有個哥哥叫巴龍,是張偉的教官,四十歲左右,是個果敢人。


    一口流利的雲南普通話,沉穩老練,堅韌剛毅,一看就是個天生的職業軍人,據說十三四歲就參加了撣軍,後來還當過特種兵。


    前年才退役,大小打過數十戰,由於文化不高,最高隻做到連長。


    從他嘴裏了解到,撣軍的組織架構與我軍是一致的,也是三三建製,而且也是指導員也下連隊。


    軍隊的指導思想、作戰風格,乃至口號、訓練操典、軍裝、武器配備,都與80年代以前的我軍一般無二,幾乎就是老牌我軍的懷舊微縮版。


    這讓王直很奇怪,不是說撣軍是國民黨潰兵組織起來成立的嗎?


    後來經過巴虎的解釋他才了解了內情。


    原來,所謂撣邦、撣軍,隻是個籠統的叫法,七八十年來,這裏分分合合一直處於變動之中。


    光是他們內部各勢力之間的內戰,就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


    最早的國民黨殘兵在這裏建立割據勢力後,曾把這裏當做反攻大陸境內的基地。


    後來,在緬甸政府的請求下,我軍進入到緬甸境內,將盤踞在這裏國民黨殘兵大部殲滅了,還有一部分跑去了台灣,剩下的勢力就很微弱了。


    後來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緬共的武裝力量人民軍控製了這裏。


    這支人民軍,是在我朝境內培訓出來的,所以我軍的印記就十分濃重。


    再加上當時天朝正在搞運動,學生在鬧串聯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影響下,大量進入到緬北,參加了緬共及軍隊。


    據說當時緬共的招兵站,就設在中緬國境線上,許多知青〝腳一抬就過去了〞,所以這些士兵又被稱為“褲腳兵”。


    最多的時候多達一萬多人,許多知青最後都成為緬共高級將領。


    其中最著名的叫林明賢,外號“賽龍”,中國海南文昌人,1968年起到雲南邊境插隊,後出國加入緬共。


    在撥波山伏擊緬甸政府軍戰鬥中,林明賢作戰勇猛,打死緬甸軍第二快速機動師副師長丹貌上校,被緬共授予緬甸人民英雄稱號。


    在緬甸,素有“緬甸的小林彪”“叢林林彪”之稱,為創建緬甸人民軍解放區,立下赫赫戰功,隨後任815軍區司令員,時年29歲。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才俊林明賢受到了彭家聲的賞識,讓他做了上門女婿。


    巴虎的父母也是那時進入緬甸的,他們本也是雲南的知青,是林明賢的部下,這些知青兵的到來,讓緬共的這支軍隊完全化。


    後來這支軍隊又分裂、重組、陸續被各種勢力收編,就把這些傳統,傳導給整個撣邦的所有軍隊,並影響至今。


    “你們的父母為什麽不回中國呢?”王直問。


    “他們都曾坐到緬共的高官,所以就沒回去,有很多是回國了的”巴虎答道。


    “那現在緬共怎麽樣了,怎麽沒聽說過呢?”王直又問。


    “緬共後來分裂了,再後來就基本不存在了,可惜呀,拖累的我們永遠也成不了中國人了,”巴虎長長的歎了口氣,眼睛裏是滿滿的失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島春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島春秋並收藏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