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的盡頭坐著一個人。
這人盤膝在地上,下麵有一張雜糙編成的粗糙蒲團,乍看上去像是一具屍體,一動不動,似乎沒有呼吸。不知為什麽,我看到這個人,竟然有一種極為熟悉的感覺。
這種熟悉的感覺很奇妙,可以肯定,他一定是我認識的某個人。會不會是黑哥,不對,黑哥不是這種感覺,會是誰呢?
我慢慢走過去,坑道裏有光,卻不知道光線是從何而來,照在坑壁。四麵柔和。來到此人的近前,我看到他的樣子,心中那種不安愈發強烈。
這是個麵相很普通的男人,看不出多大歲數,二十歲到四十歲都有可能,臉部狹長,麵白如玉,穿著一身說不出風格的麻衣,如同雕像般不動。
我蹲在他的麵前,越看越是駭然,知道為什麽嗎,看到這個人,我那種熟悉的感覺愈發強烈,我知道他是誰了。
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這個人和我長得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但他散發出來的氣場和感覺。怎麽說呢,和我太像了,我就像是在照鏡子,隻不過鏡子裏呈現出的形象不像我而已。
亦或許,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眼前這個人才是真正的“我”,而我,才是那個在鏡子裏被照出的影子。
“你回來了,你是第一個回來的。”忽然有人說話。
我愣了一下,四麵打量。這裏狹窄密閉,隻有我和他兩個人。而眼前的此人並沒有睜眼,也沒有開口,不知從哪說的話。
“你是誰?”我問。
“你不是一直在尋找‘佛國’嗎?”那人說:“你到‘佛國’了。”
我聽的可笑,情不自禁笑了:“你的意思是這個破洞就是‘佛國’?”
這笑話有點太殘酷了,佛理會那麽多人忙活,絞盡腦汁開啟世界大門,卻沒有想到,最終的佛國竟然是一條廢棄的地下坑道。
“不,那不是‘佛國’。真正的‘佛國’,是我。”那人說。
我聽得一激靈:“我不明白。”
那人道:“我就在你的眼前,你可以摸摸我。”
我伸出手,輕輕觸碰了一下那人的皮膚,緊湊有彈性,他始終紋絲未動。我用手探探他的鼻息。隻有很微弱的氣息流動,表明這個人還活著。
“我用你能理解的話來解釋吧,”那人說:“你是我諸多的人格之一。”
“什麽?!”我一聽之下,有點不敢相信耳朵:“我是你的人格?精神分裂症?”
那人笑:“算是吧。”
這個話有點太打擊人了,我是活生生的人,現在居然僅僅成了一個“人格”?
這裏本就古怪莫名,我苦笑:“你別開玩笑。”
“我先給你講講這裏究竟是什麽地方,我又是什麽人,你就知道‘佛國’的概念了。”那人說:“這裏其實和你居住的環境沒有區別。因為你的環境,就是從我這個現實中延伸出來的。”
“我不明白。”我說。
“好吧。”那人道:“這麽說吧,這裏是另外一個地球。”
“然後呢?”
那人說:“這個地球比你們的地球要先進千倍萬倍,到了真正的物質極大豐富地步,每個人都是想要什麽有什麽。齊翔,你猜猜社會發展到這種地步,會是什麽樣子的。”
我苦笑:“想不出來。”
那人說:“原來人類社會賴之構成的。最關鍵的東西沒有了。這個東西就是協作。當物質科技發展到接近極致的時候,協作已經沒有了,人們不需要彼此見麵。用你能理解的畫麵來描述就是每個人都麵對最發達的計算機,這個計算機高度虛擬,能代替朋友、伴侶、親人。你想找誰找誰,想玩誰玩誰。我想聊天我找一個叫‘齊翔’的人工智慧軟體聊就行了。”
“那人類就該滅絕了吧。”我說。
那人笑:“到了這種地步,人類放下了追求肉身的欲望,開始新的追求。那就是精神修行上的圓滿。沒有社會,隻有個體上的修行者。”
我苦笑。完全不懂,這件事已經超出想像和思維,無法理解,直到現在我還覺得像是在夢裏。
“最早的修行者們利用計算機的虛擬能力,產生了大量的規定妄境,提供修行人修行。你可以這麽理解,一個妄境就是一段人生,一個妄境就是一段輪迴。”那人說:“類似的畫麵,你可以想像一下,你站在這個山頭,看那個山頭,你看到一棵鬆樹,你覺得那鬆樹是你的化身。”
我忽然打了個激靈說:“你說的這些怎麽好像我在哪裏聽過。”
我猛然想起曾經在慈悲寺遇到解鈴,我們聊天的時候,他和我說過佛陀修行的事,其中講到了佛陀的化身。
說佛陀億萬化身,並不是說他像孫猴子一樣能變一億個東西,改變一億個形象,而是說他經歷了億萬次的輪迴,億萬次的生命體驗。可能他這一世是人。上一世或者是一隻鳥,再上一世可能是火星上的某種生物。
我看著眼前這個人,忽然有些明白了,我說道:“我就是你妄境中的一段人生?”
那人哈哈笑:“聰明,難怪隻有你能回來。你就是。我在修行中一段輪迴裏的人生。在你那個世界,我就是你,齊翔。”
“你通過我的人生來修行?”我眨眨眼。
“差不多吧。”那人說:“我有很多妄境,有很多人生,有很多人格。在每段輪迴裏,我都會體悟到不一樣的人生。”
“那你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麽?”我問:“你已經物質極大豐富了,已經精神達到很高境界了,可你還在追求,還在體悟輪迴,到底是為了什麽?”
“那你活到這麽大,你覺得你對待生活悟沒悟?”他問。
“沒悟。”我苦笑,想起王思燕,想起小雪,想起黑哥,想起義叔,想起拿不到工資的這個月,我覺得我沒悟,很多事看不明白,心結不開。
“齊翔,雖然你是我的人格,但我同樣也是你的人格,”那人說:“我們是平等的,沒有說誰是誰的工具,我在你的人格世界裏,觀你不悟觀你糾結,其實是幫助我在‘堪’和‘證’。”
我一驚,莊先生臨終前也說過這樣的話。
第一百四十八章 鏡花水月
“修行者的最終目的或者說最高的境界是什麽,我並不知道。”那人溫和地對我說。
“我沒有佛陀那麽偉大,經歷億萬人生。目前的幾種人生就讓我反思到了現在。”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其間求證的過程就是修行的目的。你也不要糾結你是不是人格,是不是我的附屬,齊翔,你就是你,是我的修行也是你的人生。”
“可你說,我是生在妄境裏。”我說。
“妄境隻是個名相。”那人說:“你的生活哪裏有一點不真實了?不管這個‘境’是哪來的,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它其實就是一個‘境’而已。妄、境這兩個字。都是虛指,妄未必真妄,可以是一段真實的人生,境也未必是境,可能是一樣東西,一個人。你去用心雕刻一個葫蘆,這個葫蘆就是你的‘妄境’。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考驗你的情景。”
“照你這種說法,學生考試,其實也是妄境?”我問。
那人笑:“你很聰明。那當然是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身在試煉的妄境之中,卻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忘了考驗的目的呢?”我問。
“當然會。比如你上學考試。你也不是很清晰地就明白,我考試究竟為了什麽。”
我猶豫一下,提出心中最深的疑惑:“那我可不可以說,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妄境,身在其中他們都忘了這裏的考驗和任務。我現在很迷茫,不知道生活的目標在哪,甚至沒有意識到究竟有沒有目標。我現在無意中找到了你,如果沒有這份機緣,或許我一輩子都沉淪在自己的人生裏。”
那人“嗯”了一聲:“你說的問題很重要。這也是人類社會中,很多人執迷不悟的原因。隻有找到目標,才是解脫的開始。入妄的目的就是為了破妄。”
“破妄並不是死亡吧?是不是死了就破出去了?”我問。
那人又笑:“如果至死不悟,輪迴以後還在妄境中。別覺得你這輩子完了就完了,如果修行不成,不參悟,你就無限輪迴,永遠不得解脫。”
“那破妄的關鍵是什麽?”我問。
“無非兩條,做事和做人。”他說:“最關鍵的一個字是‘做’。說你悟。怎麽才算悟,你心裏明白了就算悟?咱們現在怎麽說,都是在‘說’,哪怕你唱,哪怕你畫,那也是隻是一種‘語言’,而大道理、大境界都是無以言表的,終會脫離語言,語言本身也是妄境嘛。做什麽,怎麽做,就要去‘證’,有欲有求主動去‘證’,證後才能堪。齊翔,你不覺得嗎,現在雖然你來到這裏,看到真正的佛國,但你依然還是在妄境裏,你並沒有證悟,隻是知道這件事的原委而已。我希望你回去以後,能主動地做事,不要逃避,你的目的不是事情本身怎麽樣,而是你要通過事情來體驗世間體驗人心體驗自己,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這人盤膝在地上,下麵有一張雜糙編成的粗糙蒲團,乍看上去像是一具屍體,一動不動,似乎沒有呼吸。不知為什麽,我看到這個人,竟然有一種極為熟悉的感覺。
這種熟悉的感覺很奇妙,可以肯定,他一定是我認識的某個人。會不會是黑哥,不對,黑哥不是這種感覺,會是誰呢?
我慢慢走過去,坑道裏有光,卻不知道光線是從何而來,照在坑壁。四麵柔和。來到此人的近前,我看到他的樣子,心中那種不安愈發強烈。
這是個麵相很普通的男人,看不出多大歲數,二十歲到四十歲都有可能,臉部狹長,麵白如玉,穿著一身說不出風格的麻衣,如同雕像般不動。
我蹲在他的麵前,越看越是駭然,知道為什麽嗎,看到這個人,我那種熟悉的感覺愈發強烈,我知道他是誰了。
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這個人和我長得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但他散發出來的氣場和感覺。怎麽說呢,和我太像了,我就像是在照鏡子,隻不過鏡子裏呈現出的形象不像我而已。
亦或許,我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眼前這個人才是真正的“我”,而我,才是那個在鏡子裏被照出的影子。
“你回來了,你是第一個回來的。”忽然有人說話。
我愣了一下,四麵打量。這裏狹窄密閉,隻有我和他兩個人。而眼前的此人並沒有睜眼,也沒有開口,不知從哪說的話。
“你是誰?”我問。
“你不是一直在尋找‘佛國’嗎?”那人說:“你到‘佛國’了。”
我聽的可笑,情不自禁笑了:“你的意思是這個破洞就是‘佛國’?”
這笑話有點太殘酷了,佛理會那麽多人忙活,絞盡腦汁開啟世界大門,卻沒有想到,最終的佛國竟然是一條廢棄的地下坑道。
“不,那不是‘佛國’。真正的‘佛國’,是我。”那人說。
我聽得一激靈:“我不明白。”
那人道:“我就在你的眼前,你可以摸摸我。”
我伸出手,輕輕觸碰了一下那人的皮膚,緊湊有彈性,他始終紋絲未動。我用手探探他的鼻息。隻有很微弱的氣息流動,表明這個人還活著。
“我用你能理解的話來解釋吧,”那人說:“你是我諸多的人格之一。”
“什麽?!”我一聽之下,有點不敢相信耳朵:“我是你的人格?精神分裂症?”
那人笑:“算是吧。”
這個話有點太打擊人了,我是活生生的人,現在居然僅僅成了一個“人格”?
這裏本就古怪莫名,我苦笑:“你別開玩笑。”
“我先給你講講這裏究竟是什麽地方,我又是什麽人,你就知道‘佛國’的概念了。”那人說:“這裏其實和你居住的環境沒有區別。因為你的環境,就是從我這個現實中延伸出來的。”
“我不明白。”我說。
“好吧。”那人道:“這麽說吧,這裏是另外一個地球。”
“然後呢?”
那人說:“這個地球比你們的地球要先進千倍萬倍,到了真正的物質極大豐富地步,每個人都是想要什麽有什麽。齊翔,你猜猜社會發展到這種地步,會是什麽樣子的。”
我苦笑:“想不出來。”
那人說:“原來人類社會賴之構成的。最關鍵的東西沒有了。這個東西就是協作。當物質科技發展到接近極致的時候,協作已經沒有了,人們不需要彼此見麵。用你能理解的畫麵來描述就是每個人都麵對最發達的計算機,這個計算機高度虛擬,能代替朋友、伴侶、親人。你想找誰找誰,想玩誰玩誰。我想聊天我找一個叫‘齊翔’的人工智慧軟體聊就行了。”
“那人類就該滅絕了吧。”我說。
那人笑:“到了這種地步,人類放下了追求肉身的欲望,開始新的追求。那就是精神修行上的圓滿。沒有社會,隻有個體上的修行者。”
我苦笑。完全不懂,這件事已經超出想像和思維,無法理解,直到現在我還覺得像是在夢裏。
“最早的修行者們利用計算機的虛擬能力,產生了大量的規定妄境,提供修行人修行。你可以這麽理解,一個妄境就是一段人生,一個妄境就是一段輪迴。”那人說:“類似的畫麵,你可以想像一下,你站在這個山頭,看那個山頭,你看到一棵鬆樹,你覺得那鬆樹是你的化身。”
我忽然打了個激靈說:“你說的這些怎麽好像我在哪裏聽過。”
我猛然想起曾經在慈悲寺遇到解鈴,我們聊天的時候,他和我說過佛陀修行的事,其中講到了佛陀的化身。
說佛陀億萬化身,並不是說他像孫猴子一樣能變一億個東西,改變一億個形象,而是說他經歷了億萬次的輪迴,億萬次的生命體驗。可能他這一世是人。上一世或者是一隻鳥,再上一世可能是火星上的某種生物。
我看著眼前這個人,忽然有些明白了,我說道:“我就是你妄境中的一段人生?”
那人哈哈笑:“聰明,難怪隻有你能回來。你就是。我在修行中一段輪迴裏的人生。在你那個世界,我就是你,齊翔。”
“你通過我的人生來修行?”我眨眨眼。
“差不多吧。”那人說:“我有很多妄境,有很多人生,有很多人格。在每段輪迴裏,我都會體悟到不一樣的人生。”
“那你修行的最終目的是什麽?”我問:“你已經物質極大豐富了,已經精神達到很高境界了,可你還在追求,還在體悟輪迴,到底是為了什麽?”
“那你活到這麽大,你覺得你對待生活悟沒悟?”他問。
“沒悟。”我苦笑,想起王思燕,想起小雪,想起黑哥,想起義叔,想起拿不到工資的這個月,我覺得我沒悟,很多事看不明白,心結不開。
“齊翔,雖然你是我的人格,但我同樣也是你的人格,”那人說:“我們是平等的,沒有說誰是誰的工具,我在你的人格世界裏,觀你不悟觀你糾結,其實是幫助我在‘堪’和‘證’。”
我一驚,莊先生臨終前也說過這樣的話。
第一百四十八章 鏡花水月
“修行者的最終目的或者說最高的境界是什麽,我並不知道。”那人溫和地對我說。
“我沒有佛陀那麽偉大,經歷億萬人生。目前的幾種人生就讓我反思到了現在。”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其間求證的過程就是修行的目的。你也不要糾結你是不是人格,是不是我的附屬,齊翔,你就是你,是我的修行也是你的人生。”
“可你說,我是生在妄境裏。”我說。
“妄境隻是個名相。”那人說:“你的生活哪裏有一點不真實了?不管這個‘境’是哪來的,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它其實就是一個‘境’而已。妄、境這兩個字。都是虛指,妄未必真妄,可以是一段真實的人生,境也未必是境,可能是一樣東西,一個人。你去用心雕刻一個葫蘆,這個葫蘆就是你的‘妄境’。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考驗你的情景。”
“照你這種說法,學生考試,其實也是妄境?”我問。
那人笑:“你很聰明。那當然是了。”
“有沒有一種可能,身在試煉的妄境之中,卻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忘了考驗的目的呢?”我問。
“當然會。比如你上學考試。你也不是很清晰地就明白,我考試究竟為了什麽。”
我猶豫一下,提出心中最深的疑惑:“那我可不可以說,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妄境,身在其中他們都忘了這裏的考驗和任務。我現在很迷茫,不知道生活的目標在哪,甚至沒有意識到究竟有沒有目標。我現在無意中找到了你,如果沒有這份機緣,或許我一輩子都沉淪在自己的人生裏。”
那人“嗯”了一聲:“你說的問題很重要。這也是人類社會中,很多人執迷不悟的原因。隻有找到目標,才是解脫的開始。入妄的目的就是為了破妄。”
“破妄並不是死亡吧?是不是死了就破出去了?”我問。
那人又笑:“如果至死不悟,輪迴以後還在妄境中。別覺得你這輩子完了就完了,如果修行不成,不參悟,你就無限輪迴,永遠不得解脫。”
“那破妄的關鍵是什麽?”我問。
“無非兩條,做事和做人。”他說:“最關鍵的一個字是‘做’。說你悟。怎麽才算悟,你心裏明白了就算悟?咱們現在怎麽說,都是在‘說’,哪怕你唱,哪怕你畫,那也是隻是一種‘語言’,而大道理、大境界都是無以言表的,終會脫離語言,語言本身也是妄境嘛。做什麽,怎麽做,就要去‘證’,有欲有求主動去‘證’,證後才能堪。齊翔,你不覺得嗎,現在雖然你來到這裏,看到真正的佛國,但你依然還是在妄境裏,你並沒有證悟,隻是知道這件事的原委而已。我希望你回去以後,能主動地做事,不要逃避,你的目的不是事情本身怎麽樣,而是你要通過事情來體驗世間體驗人心體驗自己,得到不一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