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推理] 《另類間諜(出書版)》作者:[美]莉比·菲舍爾·赫爾曼/譯者:汪德均【完結】
出版社: fiberead·浙版數媒
副標題: 間諜課,大街上!引爆2016的諜戰大戲,獨創全新路子;汪譯全球頂級暢銷02,fiberead獨家引進。《謀殺鑑賞》譯者傾情演繹,打造一流譯品。
原作名: the incidental spy
譯者: 汪德均
出版年: 2016-3-2
內容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蘇為首的同盟國正與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於蘇聯戰場上打得個你死我活,而有消息傳出德國占領了丹麥的重水工廠,德國科學家宣布在核物理研究方麵有了重大突破,納粹德國有可能首先製造出超級炸彈——原子彈!美蘇兩國的政界、軍界著急起來,組織科學家急忙追趕、加班加點、必須搶在希特勒前麵造出原子彈!
於是,各國間諜使出渾身解數,刺探對方核武器研製的技術和進展,本書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女主角除了微型拍照、聯絡暗號、傳遞情報與其他間諜差不多以外,其餘的方麵,從動機到訓練、鬥智鬥勇的方式及其美人計的使用都與人們讀過、看過、聽到過的諜戰劇大不相同,並且生動地展示了這位美女間諜匪夷所思的心路歷程,深刻地揭示出了人性的某些方麵,令人震撼、發人深思。
附錄
謹以此書獻給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最多的
瑪麗·艾倫·卡其默1,
以及那些
經歷過戰爭的人們。
* * *
1 作者的朋友、該書編輯,對該書的寫作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
譯者的話
親愛的讀者諸君,感謝您選擇本書,幫助本書創作完成——依據接受美學,作品非經讀者閱讀,創作不算完成!
也許你讀過100本間諜小說或看過100部諜戰劇,但是讀了本書,你才會感嘆什麽叫“創新”,什麽叫“獨闢蹊徑”!
間諜當然得刺探情報,微拍文件、暗號聯絡等等,但本書除了這些內容、除了離奇曲折、驚心動魄的故事,還著力於刻畫美女間諜匪夷所思的內心世界,揭示人性底線的生死博弈。
歷來的諜戰劇/小說一般都是類似的套路:去執行任務(或刺探情報、送出情報、暗殺某人、爆炸重要目標等;但這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因為對方極其強大、防守嚴密、老奸巨猾——這就吊起讀者/觀眾胃口,急著想看主人公怎麽去完成如此艱險的任務——主人公以其大智大勇(文戲)、或加上非凡的身手(武戲、融合動作片)最終完成了或接近完成該項任務。
那麽,請您先猜猜,本書會怎樣展開故事(大的套路)?然後讀下去驗證;保證您一點兒邊也沾不著!
本書是美國當代懸念大師莉比·赫爾曼2015年9月才出版的《戰爭三部曲》第一部,也是她的第12部小說中唯一的中篇(當然她也有短篇小說,被稱為“短篇小說中的‘詩’”),旨在揭示戰爭對社會、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其餘兩部將在今年陸續問世。
赫爾曼是一位人生經歷極其豐富的學者型作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與文學學士,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電視紀錄片製片人,1973年曾在華盛頓報導“水門事件”,窮追猛打尼克森總統,導致尼克森下台。她的作品視野廣闊,構思獨特、描寫逼真,發人深思,廣受歡迎;目前有好幾部都被譯成了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中文版《謀殺鑑賞》在亞馬遜持續熱銷,續集《謎案鑑賞》以及《加倍償還》《麵紗與革命》正在翻譯之中,均由汪德均主持翻譯,近期將陸續上市。
fiberead本是合作譯書模式,但作者認為本書很短,與譯者商定由譯者獨自譯完的;故需首先感謝作者的信任與一直以來的支持。
承蒙物理學博士廖思丞先生審讀本書,指正書中涉及原子物理學方麵的表述;廖博士對於《謀殺鑑賞》及其續集《謎案鑑賞》均有多處教正,特此致謝!
本書譯者汪德均,生於1952年,80年代中期開始學習翻譯,學過多位大師,主要取法傅雷、李文俊、莊繹傳,堅持“學我者生、仿我者死”“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之原則,隻唯實、不盲從;講究“得氣”,即找到感覺,探究作者匠心,以求在譯文中再現:敘景狀物,身臨其境,言語情態,躍然紙上——力求傳達出原文的神韻;行文講究聲音節奏之美,讓譯文讀者的感受不下於原文讀者的感受,不僅讀了故事,而且還要享受語言的美感,既不能讓作者蒙羞,更不能糟蹋了咱們優美的漢語。
僅舉一例。16章有一處,初稿為“繼續行進”,最終改為“繼續前行”,因為“前行”兩字都是平聲,“繼續”是仄聲,讀起來“仄仄平平”,音調和諧。書末的《附錄》中,是對於一個句子的多種譯法及其點評,以期與文學青年、寫作愛好者、對譯文講究的讀者諸君交流,更期待大方之家教正。
無論是我親自翻譯的,還是我主持翻譯的,在“譯稿精煉”結束以後,我都要親自修改至少6遍以上,保證達到一流譯文的水準,短期內(20年)無人能夠超越!望讀者諸君監督!
旅歐老作家尹強儒先生讀了《謀殺鑑賞》後說道:“譯文的語感、音韻、準確度均屬上乘—類”。
出版社: fiberead·浙版數媒
副標題: 間諜課,大街上!引爆2016的諜戰大戲,獨創全新路子;汪譯全球頂級暢銷02,fiberead獨家引進。《謀殺鑑賞》譯者傾情演繹,打造一流譯品。
原作名: the incidental spy
譯者: 汪德均
出版年: 2016-3-2
內容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美蘇為首的同盟國正與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於蘇聯戰場上打得個你死我活,而有消息傳出德國占領了丹麥的重水工廠,德國科學家宣布在核物理研究方麵有了重大突破,納粹德國有可能首先製造出超級炸彈——原子彈!美蘇兩國的政界、軍界著急起來,組織科學家急忙追趕、加班加點、必須搶在希特勒前麵造出原子彈!
於是,各國間諜使出渾身解數,刺探對方核武器研製的技術和進展,本書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女主角除了微型拍照、聯絡暗號、傳遞情報與其他間諜差不多以外,其餘的方麵,從動機到訓練、鬥智鬥勇的方式及其美人計的使用都與人們讀過、看過、聽到過的諜戰劇大不相同,並且生動地展示了這位美女間諜匪夷所思的心路歷程,深刻地揭示出了人性的某些方麵,令人震撼、發人深思。
附錄
謹以此書獻給
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最多的
瑪麗·艾倫·卡其默1,
以及那些
經歷過戰爭的人們。
* * *
1 作者的朋友、該書編輯,對該書的寫作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
譯者的話
親愛的讀者諸君,感謝您選擇本書,幫助本書創作完成——依據接受美學,作品非經讀者閱讀,創作不算完成!
也許你讀過100本間諜小說或看過100部諜戰劇,但是讀了本書,你才會感嘆什麽叫“創新”,什麽叫“獨闢蹊徑”!
間諜當然得刺探情報,微拍文件、暗號聯絡等等,但本書除了這些內容、除了離奇曲折、驚心動魄的故事,還著力於刻畫美女間諜匪夷所思的內心世界,揭示人性底線的生死博弈。
歷來的諜戰劇/小說一般都是類似的套路:去執行任務(或刺探情報、送出情報、暗殺某人、爆炸重要目標等;但這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因為對方極其強大、防守嚴密、老奸巨猾——這就吊起讀者/觀眾胃口,急著想看主人公怎麽去完成如此艱險的任務——主人公以其大智大勇(文戲)、或加上非凡的身手(武戲、融合動作片)最終完成了或接近完成該項任務。
那麽,請您先猜猜,本書會怎樣展開故事(大的套路)?然後讀下去驗證;保證您一點兒邊也沾不著!
本書是美國當代懸念大師莉比·赫爾曼2015年9月才出版的《戰爭三部曲》第一部,也是她的第12部小說中唯一的中篇(當然她也有短篇小說,被稱為“短篇小說中的‘詩’”),旨在揭示戰爭對社會、對個人命運的影響,其餘兩部將在今年陸續問世。
赫爾曼是一位人生經歷極其豐富的學者型作家,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與文學學士,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電視紀錄片製片人,1973年曾在華盛頓報導“水門事件”,窮追猛打尼克森總統,導致尼克森下台。她的作品視野廣闊,構思獨特、描寫逼真,發人深思,廣受歡迎;目前有好幾部都被譯成了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中文版《謀殺鑑賞》在亞馬遜持續熱銷,續集《謎案鑑賞》以及《加倍償還》《麵紗與革命》正在翻譯之中,均由汪德均主持翻譯,近期將陸續上市。
fiberead本是合作譯書模式,但作者認為本書很短,與譯者商定由譯者獨自譯完的;故需首先感謝作者的信任與一直以來的支持。
承蒙物理學博士廖思丞先生審讀本書,指正書中涉及原子物理學方麵的表述;廖博士對於《謀殺鑑賞》及其續集《謎案鑑賞》均有多處教正,特此致謝!
本書譯者汪德均,生於1952年,80年代中期開始學習翻譯,學過多位大師,主要取法傅雷、李文俊、莊繹傳,堅持“學我者生、仿我者死”“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之原則,隻唯實、不盲從;講究“得氣”,即找到感覺,探究作者匠心,以求在譯文中再現:敘景狀物,身臨其境,言語情態,躍然紙上——力求傳達出原文的神韻;行文講究聲音節奏之美,讓譯文讀者的感受不下於原文讀者的感受,不僅讀了故事,而且還要享受語言的美感,既不能讓作者蒙羞,更不能糟蹋了咱們優美的漢語。
僅舉一例。16章有一處,初稿為“繼續行進”,最終改為“繼續前行”,因為“前行”兩字都是平聲,“繼續”是仄聲,讀起來“仄仄平平”,音調和諧。書末的《附錄》中,是對於一個句子的多種譯法及其點評,以期與文學青年、寫作愛好者、對譯文講究的讀者諸君交流,更期待大方之家教正。
無論是我親自翻譯的,還是我主持翻譯的,在“譯稿精煉”結束以後,我都要親自修改至少6遍以上,保證達到一流譯文的水準,短期內(20年)無人能夠超越!望讀者諸君監督!
旅歐老作家尹強儒先生讀了《謀殺鑑賞》後說道:“譯文的語感、音韻、準確度均屬上乘—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