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瓶兒聽我說所謂的“白玉橋”是蛇皮,嚇得腿腳發軟,站立不穩,我趕緊伸手把覃瓶兒抱在懷裏。覃瓶兒在我懷裏已經像全身沒了骨頭,臉色煞白;寄爺雖然看上去要鎮定自若,花白的臉上卻少有血色,隻有花兒不明所以,若無其事。
寄爺見我說開了,嘆了一口氣,對我說:“我剛鑽進來時,似乎聽到有動物爬行的聲音,所以催促你們快爬。”我心裏一緊,趕緊朝那所謂的白玉橋看了一眼,尿都直差嚇出來了。覃瓶兒尖叫一聲,直往我懷裏拱,渾身像篩糠一樣抖起來;滿鳥鳥撇了撇嘴,滿不在乎地說:“不怕,它要敢來,*死它!”
寄爺看見我的樣子,趕緊說:“莫慌張!那東西暫時不會來!我估計它剛剛蛻完皮,行動不便,再說前麵還有這麽多的藿麻草,我又在那邊灑了些拌了酒的雄黃,我想,一時半會兒它是不敢過來的!”
“您家這個‘一時半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啊?”我急得大叫。
話音未落,就聽到白玉橋那邊唏唏嗦嗦一陣亂響,我渾身的汗毛立馬豎了起來,冷汗從額頭上滾滾而下。與其說覃瓶兒被我抱在懷裏,不如說是我趴在覃瓶兒身上,我撐住覃瓶兒的肩膀,才沒有癱軟在地。
寄爺放下背簍,向著白玉橋另一邊朗聲喊道:“如果你是蛇,就請你鑽土,如果你是龍,就恭送你升天!”喊完,眼睛瞬也不瞬地盯著白玉橋和那片密密麻麻的藿麻草。白玉橋那邊又唏唏嗦嗦響了幾分鍾,沒了動靜。
寄爺鬆了口氣,轉身對我們說:“好了!它不會來了!”
“您家肯定?”我稍稍鬆了口氣,但仍然不放心,遲疑著對寄爺說。
“你曉得我剛才為麽事要那麽喊嗎?實際上就是在說所謂的‘封贈’話。據老班子講,如果碰到古怪的動物,你要‘封贈’它,千萬不要和它硬碰硬!”
我聽寄爺這樣一說,突然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
我上小學時,要經過一片陰森森的林場。有一回,我和滿鳥鳥還有其他幾個娃兒放學回家,走到林場時,走在最前麵的滿鳥鳥大叫一聲:“蛇!紅蛇!”中間的幾個娃兒也驚叫起來,隻有我走在最後麵沒有看到。我那時想起爺爺說過,看到蛇要說“封贈”話,它才不會傷害你。於是我麻著膽子對前麵說了一句:“蛇鑽土,龍升天!”說也奇怪,這句話一說完,滿鳥鳥就說那紅蛇不見了。後來滿鳥鳥的母親說,滿鷹鷹能考上大學,就是因為說了這句“封贈”話,滿鳥鳥沒說,所以才回家修地球,這就是命啊。說得我鬱悶不已!
所謂“封贈”話,其來源是神話故事,據說某些動物特別是蛇在修行完後,如果要飛天成為神仙,就必須有人對它說“封贈”話,經過人的“封贈”,蛇才能最終蛻變成龍。剛才寄爺的舉動估計正是這個意思。
我見滿鳥鳥和覃瓶兒不解,就顫抖著把說“封贈”話的原因對他們說了,他們也將信將疑,不過看到白玉橋那邊沒了動靜,都長出了口氣。滿鳥鳥雖然誇下海口,說要“日死它”,此時臉上也變得青一陣白一陣。
“寄爺,我估計您家說的‘白玉橋’是編的吧?”我放開覃瓶兒,摸摸胸口,問寄爺。
“白玉橋的名字的確是我編的,它真正的名字叫‘龍橋’,很久以前,那些挖硝人就是從它身上過路的!”寄爺邊收拾背簍邊說,“我們邊走邊擺,我看那邊好像有條路。”
我從包裏掏出一支手電,四下裏一照,才注意到寄爺說的那條小路“嵌”在一麵陡峭的絕壁上。小路明顯是人工鑿出來的,絕壁凹進去,形成一條一人高的豎立石槽。
手電照過去,我們看到那石槽象蛇一樣彎彎曲曲趴在絕壁上,看不見盡頭;石槽之下,就是那片不知有多寬的藿麻林,手電一照,滿眼暗綠;更遠處則受手電光所限,看不清楚,隻感覺到黑沉沉一片。我抬頭看洞頂,發現洞頂不是很高,卻掛滿了數量眾多的鍾乳石,或粗或細,或尖或鈍,象一把把利劍懸在頭頂,令人心驚膽寒。
我看著絕壁上那條小路,決定讓花兒走前麵,我拿著一支手電排第二,覃瓶兒跟在我後麵,滿鳥鳥拿著另一支手電排在第四,寄爺則繼續擔任斷後的重任。這樣的安排其實是出於安全的考慮。花兒排在前麵,如果遇到不幹淨的東西,它能首先發現並預警,如果讓它排在後麵,一旦出現意外,我擔心它會按捺不住衝上前,從而把人擠下絕壁。雖然藿麻林不至於讓人喪命,但真的掉到裏麵,肯定會讓人心膽俱裂。
我們稍微收拾一下,就走上了那絕壁上的小路。走上小路後,才意識到我這樣的順序安排真是具有先見之明,因為那石槽雖有人把高,底部卻僅夠一人通過。
四個人扶著石壁,一步一步向前挪去,走得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出。花兒身子靈活,幾步就躥到前麵去了。我憋了一肚子疑問,也不敢再問,不時用手電照著我和覃瓶兒腳下,提醒後麵的人好生看著路,不要去看其它的地方,否則掉進藿麻林,就是有千百個腦袋也救不了了。
那石槽小路時高時低,石壁還算幹燥,地上是一條條的鏨痕,顯然是了為防滑用的。我心裏非常震驚,是什麽人開闢了這條路?
“寄爺……”剛叫了一聲,寄爺就在後麵說:“不要說話,小心看著腳下,到前麵再說,我曉得你要問麽子!”我聽寄爺話音有些顫抖,用手電一照,發現他背著柴背簍,走得很小心又很吃力。滿鳥鳥也看到了寄爺的情形,轉身對寄爺說:“安哥,我幫你背背簍吧!”伸手就去扯寄爺的背簍。寄爺一隻手扶著石壁,另一隻手無巧不巧一揮,本意是說“不用”,沒想到剛好和滿鳥鳥的手碰在一起,滿鳥鳥正在轉身,站立不穩,被寄爺無意四兩拔千斤一擋,身子往後一仰,眼看就要倒翻進藿麻林裏去了。
寄爺見我說開了,嘆了一口氣,對我說:“我剛鑽進來時,似乎聽到有動物爬行的聲音,所以催促你們快爬。”我心裏一緊,趕緊朝那所謂的白玉橋看了一眼,尿都直差嚇出來了。覃瓶兒尖叫一聲,直往我懷裏拱,渾身像篩糠一樣抖起來;滿鳥鳥撇了撇嘴,滿不在乎地說:“不怕,它要敢來,*死它!”
寄爺看見我的樣子,趕緊說:“莫慌張!那東西暫時不會來!我估計它剛剛蛻完皮,行動不便,再說前麵還有這麽多的藿麻草,我又在那邊灑了些拌了酒的雄黃,我想,一時半會兒它是不敢過來的!”
“您家這個‘一時半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啊?”我急得大叫。
話音未落,就聽到白玉橋那邊唏唏嗦嗦一陣亂響,我渾身的汗毛立馬豎了起來,冷汗從額頭上滾滾而下。與其說覃瓶兒被我抱在懷裏,不如說是我趴在覃瓶兒身上,我撐住覃瓶兒的肩膀,才沒有癱軟在地。
寄爺放下背簍,向著白玉橋另一邊朗聲喊道:“如果你是蛇,就請你鑽土,如果你是龍,就恭送你升天!”喊完,眼睛瞬也不瞬地盯著白玉橋和那片密密麻麻的藿麻草。白玉橋那邊又唏唏嗦嗦響了幾分鍾,沒了動靜。
寄爺鬆了口氣,轉身對我們說:“好了!它不會來了!”
“您家肯定?”我稍稍鬆了口氣,但仍然不放心,遲疑著對寄爺說。
“你曉得我剛才為麽事要那麽喊嗎?實際上就是在說所謂的‘封贈’話。據老班子講,如果碰到古怪的動物,你要‘封贈’它,千萬不要和它硬碰硬!”
我聽寄爺這樣一說,突然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
我上小學時,要經過一片陰森森的林場。有一回,我和滿鳥鳥還有其他幾個娃兒放學回家,走到林場時,走在最前麵的滿鳥鳥大叫一聲:“蛇!紅蛇!”中間的幾個娃兒也驚叫起來,隻有我走在最後麵沒有看到。我那時想起爺爺說過,看到蛇要說“封贈”話,它才不會傷害你。於是我麻著膽子對前麵說了一句:“蛇鑽土,龍升天!”說也奇怪,這句話一說完,滿鳥鳥就說那紅蛇不見了。後來滿鳥鳥的母親說,滿鷹鷹能考上大學,就是因為說了這句“封贈”話,滿鳥鳥沒說,所以才回家修地球,這就是命啊。說得我鬱悶不已!
所謂“封贈”話,其來源是神話故事,據說某些動物特別是蛇在修行完後,如果要飛天成為神仙,就必須有人對它說“封贈”話,經過人的“封贈”,蛇才能最終蛻變成龍。剛才寄爺的舉動估計正是這個意思。
我見滿鳥鳥和覃瓶兒不解,就顫抖著把說“封贈”話的原因對他們說了,他們也將信將疑,不過看到白玉橋那邊沒了動靜,都長出了口氣。滿鳥鳥雖然誇下海口,說要“日死它”,此時臉上也變得青一陣白一陣。
“寄爺,我估計您家說的‘白玉橋’是編的吧?”我放開覃瓶兒,摸摸胸口,問寄爺。
“白玉橋的名字的確是我編的,它真正的名字叫‘龍橋’,很久以前,那些挖硝人就是從它身上過路的!”寄爺邊收拾背簍邊說,“我們邊走邊擺,我看那邊好像有條路。”
我從包裏掏出一支手電,四下裏一照,才注意到寄爺說的那條小路“嵌”在一麵陡峭的絕壁上。小路明顯是人工鑿出來的,絕壁凹進去,形成一條一人高的豎立石槽。
手電照過去,我們看到那石槽象蛇一樣彎彎曲曲趴在絕壁上,看不見盡頭;石槽之下,就是那片不知有多寬的藿麻林,手電一照,滿眼暗綠;更遠處則受手電光所限,看不清楚,隻感覺到黑沉沉一片。我抬頭看洞頂,發現洞頂不是很高,卻掛滿了數量眾多的鍾乳石,或粗或細,或尖或鈍,象一把把利劍懸在頭頂,令人心驚膽寒。
我看著絕壁上那條小路,決定讓花兒走前麵,我拿著一支手電排第二,覃瓶兒跟在我後麵,滿鳥鳥拿著另一支手電排在第四,寄爺則繼續擔任斷後的重任。這樣的安排其實是出於安全的考慮。花兒排在前麵,如果遇到不幹淨的東西,它能首先發現並預警,如果讓它排在後麵,一旦出現意外,我擔心它會按捺不住衝上前,從而把人擠下絕壁。雖然藿麻林不至於讓人喪命,但真的掉到裏麵,肯定會讓人心膽俱裂。
我們稍微收拾一下,就走上了那絕壁上的小路。走上小路後,才意識到我這樣的順序安排真是具有先見之明,因為那石槽雖有人把高,底部卻僅夠一人通過。
四個人扶著石壁,一步一步向前挪去,走得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出。花兒身子靈活,幾步就躥到前麵去了。我憋了一肚子疑問,也不敢再問,不時用手電照著我和覃瓶兒腳下,提醒後麵的人好生看著路,不要去看其它的地方,否則掉進藿麻林,就是有千百個腦袋也救不了了。
那石槽小路時高時低,石壁還算幹燥,地上是一條條的鏨痕,顯然是了為防滑用的。我心裏非常震驚,是什麽人開闢了這條路?
“寄爺……”剛叫了一聲,寄爺就在後麵說:“不要說話,小心看著腳下,到前麵再說,我曉得你要問麽子!”我聽寄爺話音有些顫抖,用手電一照,發現他背著柴背簍,走得很小心又很吃力。滿鳥鳥也看到了寄爺的情形,轉身對寄爺說:“安哥,我幫你背背簍吧!”伸手就去扯寄爺的背簍。寄爺一隻手扶著石壁,另一隻手無巧不巧一揮,本意是說“不用”,沒想到剛好和滿鳥鳥的手碰在一起,滿鳥鳥正在轉身,站立不穩,被寄爺無意四兩拔千斤一擋,身子往後一仰,眼看就要倒翻進藿麻林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