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禮部頒發了《欽定大中小學學生思想培養條列》,其中規定:“帝國無論何種學校必須加入自強、自信、尚武課程,以激勵國民英銳威武團結向上百折不撓之精神。凡各大中小學之教科書國文、曆史、地理等課程務必添加詳述陸海軍及戰爭事實,繪畫軍旗、炮台、軍艦之圖形,音樂一科增添帝國武功戰事作為詩歌頌揚,英烈誌士尤為寫詞譜曲以為紀念,體育一科更為重要,年幼者以之增強體質,年長者以陸軍兵事教程以培養其紀律性、秩序性,成為完全人格之國民。”
而軍機處的職能再也不是隻有窩在那幾間透風漏雨還不如太監們傳旨的內奏事處廣闊的承旨述旨傳宣諭旨的秘書處。在唐漢明的思想裏,現在還不是建立責任內閣的時候,權力的集中和威權主義更適宜現在中國的國情,所以為體現軍機處的地位。唐漢明特旨裁撤南書房、上書房和內奏事處,並將幾處的房屋與端凝殿打通,整個的乾清宮東側一排全部劃歸軍機處的辦公區。還在養心殿外建立一個軍機處值班室,隨時傳見軍機大臣。
軍機處可抖起來了,新軍機處全部粉刷一新,換了西式家具及辦公用具。會議室、休息室、餐廳、廁所、秘書室等等機構被新派的掛上小牌子標明,室內窗明幾淨溫馨舒適,會議室正中還設了一把泥金蟠龍座椅和一扇六折屏風作為皇帝召開禦前會議和機密會議之所。李鴻章感慨的看著眼前的一切,皇帝真是良苦用心。原來為體現皇權,軍機處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皇帝根本不可能去軍機處轉轉。軍機大臣沒有任何建議權,隻有跪在地上記錄皇帝旨意的份兒。這次軍機處的改革不在表麵上,像放權給六部一樣,軍機處有了不小的權力。
首先軍機處有了參政權和議政權。中央各部、各省所有大小事務及國內外政務先送軍機處,由軍機大臣分門別類的綜合信息。因為各部尚書都是軍機大臣(除了內務部長毓賢、全慶),所以各類政務小事由軍機處集體合議處理,以軍機處名義發出政令立即辦理不必請旨。而軍國大事先由全體軍機大臣詳細議定寫出處理辦法然後上奏皇帝裁決。
原先軍機處沒有權力給各部和各省發令,現在軍機處不僅可以下命令,還能監督指揮處理四品以下的官員獎罰、新政的解釋、死刑以下的重審、國內經濟、宣傳、商務、農業政策、兵工生產、工業發展的調控、交通運輸和國家財政的梳理、外交關係的預測與處理等等,真正仿照大明內閣的樣子做起了國家行政中樞。
中國2000年的政治史其實就是皇權和相權不斷爭鬥分化整合的曆史,從秦朝、西漢年間蔚為大觀的丞相權力使皇帝們感到宰相能危急皇權,就形成了這一怪圈。自漢武帝開始削弱相權,中國皇帝們用盡了種種奇思妙想分割相權。唐朝是多設宰相,宋朝是職權分離,分割宰相權力,將兵權、財政權授予它官,元朝是皇太子兼中書令,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廢除宰相職位親自處理國家政務,可一旦實行起來卻發現宰相確實是一天都不能少的,莫說明天國家大事小情成千上萬,就是軍國重務一個人根本沒精力處理完,因此才設立大學士卻不給高品級,不稱宰相。事與願違,後來的大學士終於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但卻無力與皇權相比。
清代把大學士提高到正一品然而君主獨裁真正達到了頂峰。以前各朝所有詔書諭旨必須由宰相副署才能發出,這是沒有明文規定的習慣法。而清代皇權**,根本不容許大臣們染指任何命令權。
唐漢明這次改革雖然給了軍機處相當大的職權。但有鑒於在沒成立責任內閣之前,自己的權力受到損害,便明確頒布《欽定軍機處章程》詳細規定軍機處的權限和責任。
在製度上嚴格規定:凡軍機處公開給各部各省下發命令處理政務沒有奉旨的絕對不得寫“奉旨”“奉上諭”字樣,文本稱“軍機處指令”由全體軍機大臣署名後發出,缺一人署名也不算政令,全體軍機大臣為此負責。並備案上奏皇帝。
凡各部各地上奏的軍國政務統一由軍機處辦理,小事立即合議處理並由領班軍機大臣李鴻章簽署,負責主管該部門的尚書軍機大臣副署並記錄年月日備案以承擔責任,大事由大臣合議處理方案後上奏皇帝親裁。密折不在此例。
<a href="http:///"></a>
凡皇帝親自裁決政務和諭旨、詔書,由軍機處起草書寫“奉上諭”或者“奉旨”字樣,皇帝親自修改裁決後加蓋玉璽。所有軍機大臣必須副署並承擔全部責任。
皇帝為某事下發的朱諭和密詔、密旨不在此例。
皇帝通過軍機處下發的軍令和諭旨軍機處不得副署。
凡軍機處的集體會議必須謄寫詳細會議記錄,所有大臣會議後署名認證存檔以備皇帝查問。
凡皇帝親自在軍機處和其他地方舉行的禦前聽政會議,也必須有會議記錄並有大臣署名,以負責任。
這種獨裁與分權相接後的行政程序當然不能稱為民主或是憲政。而是皇帝有限度的給予大臣權力,唐漢明知道在百弊叢生、百廢待興的新政改革轉型時期,權力的運作必須是看得見摸得著同時又得滿足各自所需,太獨裁了影響自己與維新大臣的關係也調動不了大臣們的積極性。放權過多會造成今後自己計劃的擱淺。而李鴻章、左宗棠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大臣們已經對皇帝佩服,這樣分權正好讓所有軍機大臣感恩戴德的付出精力輔助自己謀劃大事。
當然,軍機大臣的集體署名製和副署製度就是為了讓大臣們對政務負責,而自己則可以避免行政失誤導致國民對皇帝的不滿。於私是脫離責任,於公也是為內閣製打基礎。
軍事命令權必須要收攬在自己手裏。這樣,唐漢明就可以。高居九重之上指導群臣而不會陷入密集的小事務,拿出一大部分精力思考下一步重大政策的改變和自己私人的體育鍛煉和學習。
這種行政體係大部分仿照了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權力運作方式卻還帶有中國特色。
其實清王朝的統治者為嚴格防止軍機處權力過大不僅沒有廢除前明時期的內閣,反而在中央設立了多個機構並列存在以預防大臣權力危機皇權和保證皇帝擁有所有的帝國最高權力,不使之下移。像康熙時期的南書房專門記錄謄寫密旨,雍正時期才正式設立了軍機處作為皇帝總攬政務的秘書處,而一向標新立異的乾隆皇帝把早就名存實亡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廢除。
但同時,各代皇帝保留了內閣這一發布普通政令的機構,為的就是監視、牽製軍機處。在真正的曆史中,中法戰爭因前線潰敗,恭親王奕?作為領班軍機大臣難辭其咎。於是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繞過軍機處,直接讓內閣用明發上諭的程序一舉將所有軍機大臣罷免。徹底清除了奕?在中樞的勢力。
這就是東方君主製權力運作的事實――唐漢明當然明白,所以他也保留了內閣這個現在隻主管修書的機構以防萬一。
萬一,在他自信的字典裏是不會有的。
就像他現在每天開始的鍛煉身體。在21世紀的正史記載,光緒皇帝雖然是被慈禧太後毒殺。但從小他體弱多病的健康狀況也使得他在壯年時期就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這才給了慈禧太後可乘之機。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唐漢明也給自己製定了嚴格的健身計劃。
現在中樞機構與各部各省的行政程序完全理順,他有了很多時間,什麽日理萬機都成為了曆史。他可不想自己還沒看到新政成果和中國強大之日先行“壯烈犧牲”。
所以,每天早上五點鍾起床,在瑞恩、傷愈之後的榮浩、崔玉貴、世續等人陪同下圍著紫禁城慢跑一圈,而後稍事休息,跟著禦前侍衛司的大內侍衛們一起進行晨練,養心殿的庭院裏也擺上了李鴻章進貢的各種體育器材,由瑞恩幾人陪同練習,給慈安太後請過早安,8點正用膳,飯後先去內務部庫房巡查,再去軍機處或是在養心殿進行禦前議政會議。
午膳後休息兩小時,下午三點學習馬術和劍術、槍法,這自然是崔玉貴和榮浩的強項,然後四點鍾再次召見軍機和各部院大臣。
晚膳後七點鍾再監督禦前侍衛苦練直到八點半,沐浴後進行兩小時的文化學習和批閱奏折。
十點半正式休息。
這種嚴格的生活規律養成了他做事嚴謹,增強了他的體質和毅力。
連忙著巡視督察鹹安宮女校的慈安太後都有些擔心日漸成長的皇帝。然而見唐漢明健康一天天好起來也就罷了。
宮內的改革依然繼續。宮裏不招新太監了,原先的禦膳和內務府的花費早就被廢除,除了太後、太妃宮裏的用度不減,皇帝每頓飯隻有8個菜品,特旨召大臣們陪著吃飯才加四個菜。原來宮中遍布禦膳房,幾乎每個宮裏都有,唐漢明一聲令下,全部裁撤。隻保留太後和養心殿的,以後太妃們去太後那裏吃,也顯得熱鬧一些。那些虛報賬目、偷雞摸狗、以次充好的蘇拉太監和管事人員全部抄家被趕出了皇宮。嗣**中每年也先行做了預算,買賣物品按照市價購入。
毓賢不愧是剛正不阿的內治能手,經過清查,宮中原有的上百處機構,像什麽鷹狗處,鍾表處,古董房等地查出一大堆貪汙蛀蟲和贓物。唐漢明便都下旨裁撤同時命令閻敬銘、毓賢、全慶每年戶部隻能撥給內務部20萬兩銀子作為大內開支,其餘國庫存銀全部用於新政。
閻敬銘是高興了,宮中用度不足之處怎麽辦?難道唐漢明要過苦日子?絕不可能,宮中剩下的事就靠毓賢、全慶兩位了。
梳理皇室財產成了現在毓賢、全慶加半個世續的主要任務。首先皇室財產直接關係到日後帝國憲法設立後唐漢明直接生活水平的高低,其次,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和最富有甚至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帝,他當然得知道自己有多少財產並且如何運用到帝國新政之中。
畢竟帝國新政的開展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而軍機處的職能再也不是隻有窩在那幾間透風漏雨還不如太監們傳旨的內奏事處廣闊的承旨述旨傳宣諭旨的秘書處。在唐漢明的思想裏,現在還不是建立責任內閣的時候,權力的集中和威權主義更適宜現在中國的國情,所以為體現軍機處的地位。唐漢明特旨裁撤南書房、上書房和內奏事處,並將幾處的房屋與端凝殿打通,整個的乾清宮東側一排全部劃歸軍機處的辦公區。還在養心殿外建立一個軍機處值班室,隨時傳見軍機大臣。
軍機處可抖起來了,新軍機處全部粉刷一新,換了西式家具及辦公用具。會議室、休息室、餐廳、廁所、秘書室等等機構被新派的掛上小牌子標明,室內窗明幾淨溫馨舒適,會議室正中還設了一把泥金蟠龍座椅和一扇六折屏風作為皇帝召開禦前會議和機密會議之所。李鴻章感慨的看著眼前的一切,皇帝真是良苦用心。原來為體現皇權,軍機處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皇帝根本不可能去軍機處轉轉。軍機大臣沒有任何建議權,隻有跪在地上記錄皇帝旨意的份兒。這次軍機處的改革不在表麵上,像放權給六部一樣,軍機處有了不小的權力。
首先軍機處有了參政權和議政權。中央各部、各省所有大小事務及國內外政務先送軍機處,由軍機大臣分門別類的綜合信息。因為各部尚書都是軍機大臣(除了內務部長毓賢、全慶),所以各類政務小事由軍機處集體合議處理,以軍機處名義發出政令立即辦理不必請旨。而軍國大事先由全體軍機大臣詳細議定寫出處理辦法然後上奏皇帝裁決。
原先軍機處沒有權力給各部和各省發令,現在軍機處不僅可以下命令,還能監督指揮處理四品以下的官員獎罰、新政的解釋、死刑以下的重審、國內經濟、宣傳、商務、農業政策、兵工生產、工業發展的調控、交通運輸和國家財政的梳理、外交關係的預測與處理等等,真正仿照大明內閣的樣子做起了國家行政中樞。
中國2000年的政治史其實就是皇權和相權不斷爭鬥分化整合的曆史,從秦朝、西漢年間蔚為大觀的丞相權力使皇帝們感到宰相能危急皇權,就形成了這一怪圈。自漢武帝開始削弱相權,中國皇帝們用盡了種種奇思妙想分割相權。唐朝是多設宰相,宋朝是職權分離,分割宰相權力,將兵權、財政權授予它官,元朝是皇太子兼中書令,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廢除宰相職位親自處理國家政務,可一旦實行起來卻發現宰相確實是一天都不能少的,莫說明天國家大事小情成千上萬,就是軍國重務一個人根本沒精力處理完,因此才設立大學士卻不給高品級,不稱宰相。事與願違,後來的大學士終於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但卻無力與皇權相比。
清代把大學士提高到正一品然而君主獨裁真正達到了頂峰。以前各朝所有詔書諭旨必須由宰相副署才能發出,這是沒有明文規定的習慣法。而清代皇權**,根本不容許大臣們染指任何命令權。
唐漢明這次改革雖然給了軍機處相當大的職權。但有鑒於在沒成立責任內閣之前,自己的權力受到損害,便明確頒布《欽定軍機處章程》詳細規定軍機處的權限和責任。
在製度上嚴格規定:凡軍機處公開給各部各省下發命令處理政務沒有奉旨的絕對不得寫“奉旨”“奉上諭”字樣,文本稱“軍機處指令”由全體軍機大臣署名後發出,缺一人署名也不算政令,全體軍機大臣為此負責。並備案上奏皇帝。
凡各部各地上奏的軍國政務統一由軍機處辦理,小事立即合議處理並由領班軍機大臣李鴻章簽署,負責主管該部門的尚書軍機大臣副署並記錄年月日備案以承擔責任,大事由大臣合議處理方案後上奏皇帝親裁。密折不在此例。
<a href="http:///"></a>
凡皇帝親自裁決政務和諭旨、詔書,由軍機處起草書寫“奉上諭”或者“奉旨”字樣,皇帝親自修改裁決後加蓋玉璽。所有軍機大臣必須副署並承擔全部責任。
皇帝為某事下發的朱諭和密詔、密旨不在此例。
皇帝通過軍機處下發的軍令和諭旨軍機處不得副署。
凡軍機處的集體會議必須謄寫詳細會議記錄,所有大臣會議後署名認證存檔以備皇帝查問。
凡皇帝親自在軍機處和其他地方舉行的禦前聽政會議,也必須有會議記錄並有大臣署名,以負責任。
這種獨裁與分權相接後的行政程序當然不能稱為民主或是憲政。而是皇帝有限度的給予大臣權力,唐漢明知道在百弊叢生、百廢待興的新政改革轉型時期,權力的運作必須是看得見摸得著同時又得滿足各自所需,太獨裁了影響自己與維新大臣的關係也調動不了大臣們的積極性。放權過多會造成今後自己計劃的擱淺。而李鴻章、左宗棠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大臣們已經對皇帝佩服,這樣分權正好讓所有軍機大臣感恩戴德的付出精力輔助自己謀劃大事。
當然,軍機大臣的集體署名製和副署製度就是為了讓大臣們對政務負責,而自己則可以避免行政失誤導致國民對皇帝的不滿。於私是脫離責任,於公也是為內閣製打基礎。
軍事命令權必須要收攬在自己手裏。這樣,唐漢明就可以。高居九重之上指導群臣而不會陷入密集的小事務,拿出一大部分精力思考下一步重大政策的改變和自己私人的體育鍛煉和學習。
這種行政體係大部分仿照了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權力運作方式卻還帶有中國特色。
其實清王朝的統治者為嚴格防止軍機處權力過大不僅沒有廢除前明時期的內閣,反而在中央設立了多個機構並列存在以預防大臣權力危機皇權和保證皇帝擁有所有的帝國最高權力,不使之下移。像康熙時期的南書房專門記錄謄寫密旨,雍正時期才正式設立了軍機處作為皇帝總攬政務的秘書處,而一向標新立異的乾隆皇帝把早就名存實亡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廢除。
但同時,各代皇帝保留了內閣這一發布普通政令的機構,為的就是監視、牽製軍機處。在真正的曆史中,中法戰爭因前線潰敗,恭親王奕?作為領班軍機大臣難辭其咎。於是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繞過軍機處,直接讓內閣用明發上諭的程序一舉將所有軍機大臣罷免。徹底清除了奕?在中樞的勢力。
這就是東方君主製權力運作的事實――唐漢明當然明白,所以他也保留了內閣這個現在隻主管修書的機構以防萬一。
萬一,在他自信的字典裏是不會有的。
就像他現在每天開始的鍛煉身體。在21世紀的正史記載,光緒皇帝雖然是被慈禧太後毒殺。但從小他體弱多病的健康狀況也使得他在壯年時期就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這才給了慈禧太後可乘之機。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唐漢明也給自己製定了嚴格的健身計劃。
現在中樞機構與各部各省的行政程序完全理順,他有了很多時間,什麽日理萬機都成為了曆史。他可不想自己還沒看到新政成果和中國強大之日先行“壯烈犧牲”。
所以,每天早上五點鍾起床,在瑞恩、傷愈之後的榮浩、崔玉貴、世續等人陪同下圍著紫禁城慢跑一圈,而後稍事休息,跟著禦前侍衛司的大內侍衛們一起進行晨練,養心殿的庭院裏也擺上了李鴻章進貢的各種體育器材,由瑞恩幾人陪同練習,給慈安太後請過早安,8點正用膳,飯後先去內務部庫房巡查,再去軍機處或是在養心殿進行禦前議政會議。
午膳後休息兩小時,下午三點學習馬術和劍術、槍法,這自然是崔玉貴和榮浩的強項,然後四點鍾再次召見軍機和各部院大臣。
晚膳後七點鍾再監督禦前侍衛苦練直到八點半,沐浴後進行兩小時的文化學習和批閱奏折。
十點半正式休息。
這種嚴格的生活規律養成了他做事嚴謹,增強了他的體質和毅力。
連忙著巡視督察鹹安宮女校的慈安太後都有些擔心日漸成長的皇帝。然而見唐漢明健康一天天好起來也就罷了。
宮內的改革依然繼續。宮裏不招新太監了,原先的禦膳和內務府的花費早就被廢除,除了太後、太妃宮裏的用度不減,皇帝每頓飯隻有8個菜品,特旨召大臣們陪著吃飯才加四個菜。原來宮中遍布禦膳房,幾乎每個宮裏都有,唐漢明一聲令下,全部裁撤。隻保留太後和養心殿的,以後太妃們去太後那裏吃,也顯得熱鬧一些。那些虛報賬目、偷雞摸狗、以次充好的蘇拉太監和管事人員全部抄家被趕出了皇宮。嗣**中每年也先行做了預算,買賣物品按照市價購入。
毓賢不愧是剛正不阿的內治能手,經過清查,宮中原有的上百處機構,像什麽鷹狗處,鍾表處,古董房等地查出一大堆貪汙蛀蟲和贓物。唐漢明便都下旨裁撤同時命令閻敬銘、毓賢、全慶每年戶部隻能撥給內務部20萬兩銀子作為大內開支,其餘國庫存銀全部用於新政。
閻敬銘是高興了,宮中用度不足之處怎麽辦?難道唐漢明要過苦日子?絕不可能,宮中剩下的事就靠毓賢、全慶兩位了。
梳理皇室財產成了現在毓賢、全慶加半個世續的主要任務。首先皇室財產直接關係到日後帝國憲法設立後唐漢明直接生活水平的高低,其次,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和最富有甚至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帝,他當然得知道自己有多少財產並且如何運用到帝國新政之中。
畢竟帝國新政的開展用錢的地方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