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左宗棠謝恩,唐漢明又開了口:“曾國荃剛直敏捷、文武全才,著改賜一等威毅侯爵位,世襲罔替,開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職位,改授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同為訓練陸軍大臣,兵部尚書。朕知道你與左中堂早有情義,為國必定合作的好。”


    剛才還提心吊膽的曾國荃這才見識了小皇帝的胸懷氣度:“皇上待臣家天高地厚之恩,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嗬嗬,朕不要你們死而後已,要的是咱們君臣同心匡扶社稷!坐,坐著說!”


    “劉坤一素來忠貞,此次勤勞王事,著加賜為一等子爵,外省少了愛卿這樣的人才對新政不妥,著加協辦大學士賜雙眼花翎留任兩廣總督,負責南方新政的開展。”


    翁同和與李鴻藻臉上陰晴不定,明顯著這是皇帝杯酒釋兵權的招數,可是對於什麽狗屁新政,兩位老先生嘴上不說心裏是一萬個不滿意,泱泱中華數千年文章道德乃是天下第一,難道還比不上西洋人的典章製度?然而見少年天子此次勤王大計連風聲都不透露給自己一點兒,顯見自己已經不被看成皇帝的親信了,想想皇帝要將所有的軍政大權都交給這些個洋務領袖,自己朝夕教授的“學生”對自己竟如此離心離德,不禁黯然神傷。


    唐漢明當然體會到他們的心事,卻不說破,隻自顧自的對眾人說:“岑毓英賞賜一等男爵,加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賞黃馬褂留任雲貴總督,今後兩年內愛卿在那裏可要勤修武備,千萬不可大意!”大有深意的衝坐立不安的岑毓英眨眨眼。兩年,雲南貴州會成為中華第一戰場,這是岑毓英再怎麽高瞻遠矚也想不到了。


    “榮祿此次為王事九死一生,其子榮浩更是有擎天保駕的功勞!著賜榮祿一等子爵,任九門提督兼軍機大臣、內大臣,加任訓練禁衛軍大臣。”


    “阿克圖賜一等子爵,加太子太保。”


    “特諭:改內務府為內務部,列在外務部之後,賜毓賢一等男爵,內務部尚書,全慶加一等男爵共同管理內務部。毓賢,你的擔子很重,你要梳理皇室財產田產,更換所有內務府人員,內務府親軍營和司員都罷官,你回去與全慶好好挑些清廉機靈的人充任,不論漢人旗人都可以用。內務府這個賊窩子變好了,什麽都好說!”


    毓賢本來在布爾經阿一事上憂心忡忡的擔心皇帝把他當成出氣筒,聽聞皇帝如此厚愛,感激涕零的淚水連連。


    “多隆阿、恩福、恩壽、阿蘭太、毓威加二品頂戴賞銀千兩,全都跟著榮祿去禁衛軍鍛煉,鍛煉好了朕還有恩典!”


    “著侍衛處改禦前侍衛司,瑞恩加二等男爵為禦前侍衛總管,榮浩、世續加三等男爵為副總管。因內廷侍衛缺員,著從勤王軍、步軍營中挑選精裝兵士2000人選入侍衛司。”


    “岑春煊人才難得,著賜二等男爵賞賜黃馬褂,加吏部侍郎、軍機處行走。”


    “著設立審計府審計各部院、各省開支,因現在無專門人才,現由戶部尚書、軍機大臣閻敬銘加二等男爵兼任審計大臣,嗣後無朕特諭,各部院、各省衙門開支專門開列預算,超出者嚴懲不貸!由審計府專門培訓管理此事,丹初,能者多勞!”


    “至於彭玉麟和趙先生……”唐漢明心裏早有主意,卻表現的難以開口,因為趙烈文早有定見,不出仕為官。


    “臣願意朝夕參讚,什麽官職爵位非臣所願。”彭玉麟看了眼趙烈文豁達的說道。


    唐漢明仿佛下決心似的:“朕不願有違趙先生的意思,不過彭雪琴可是兵部尚書銜的長江巡閱使,恩,彭玉麟著任禦前大臣參與軍機處,同任訓練禁衛軍、陸海軍大臣。加賜一等威遠侯爵位,世襲罔替。雪帥,你不要辭!這是該當的,陸海軍和禁衛軍你兩頭照管策應朕心安定,從今後與李中堂等人共同輔政,也不枉你們相交一場,難道非得朕跪著請求?”


    唐漢明話一出口,彭玉麟再也不好意思辯駁,隻能拚著命勉力而為。


    “趙先生不願為官,朕又不好讓你稱臣俯首,這樣吧,朕賜你一等賢良侯、禦前顧問大臣,不專任官位,朝夕輔導朕躬,您看如何?”


    “陛下如此厚愛,臣願意輔助陛下光大神州,重興華夏。以進老朽畢生夙願!”趙烈文由衷的表示,心中已經收起了什麽華夷之辨,欣賞起了少年天子的決斷氣魄智慧,決定把自己的餘生奉獻給皇帝,不,確切的說是苦難深重的中華。


    唐漢明瀏覽著辜鴻銘恭謹的小楷,忽的想起什麽似的:“還有奕?和湯生,恩”唐漢明琢磨著,在21世紀的曆史上,這個奕?可是個最大的蛀蟲,與袁世凱勾結最能禍國殃民、大逆犯上。然此人確實有些才能,人也機靈。有時候還是能派上用場,讓他做什麽去呢?今天奕?去召集了六部裏的旗人商議撤銷八旗方案去了,沒在當場。管錢管兵民政司法不是他的專長,這……


    “固山貝子奕?加封郡王,領禦前大臣、同為領侍衛內大臣,管理宗人府。辜鴻銘忠心效力、才能卓著,著升任外務部侍郎兼任吏部侍郎,參與軍機處。”


    “其餘將士全部賞加三級記錄在案,由兵部、吏部保奏錄用。先由內帑發下白銀一百萬兩勞軍。”


    <a href="http:///"></a>


    “臣等恭謝天恩!”


    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和地方督撫首領被撤了本職卻換來了封侯拜相的榮譽,自然惆悵之餘帶了喜悅,李鴻章卻知道,這封賞可不是白給的,且不說現在貪風日烈、國庫空虛,各地對朝廷陰奉陽為,就是自己拿一大堆頭銜裏的訓練陸海軍大臣,自己的淮軍全數加起來不過七八萬人,就是全天下十八省總督巡撫手裏的私兵你敢去訓練?誰又聽你的?因此正要不合時宜的詢問,唐漢明看出他的疑惑,擺擺手道:“今兒不議朝政,湯生,朕的諭旨全部明發。還有,原來準備的給各省和外藩的詔書一起登在邸報上發出去!”


    見眾人平和下來,唐漢明微笑的問滿臉陰霾的翁同和與李鴻藻:“翁師傅、李師傅,你們都是碩學通儒,不要看朕封賞了李中堂他們,你們心灰意冷,不要如此嘛,朕還有件更重大的政務要你們去做!”


    翁同和、李鴻藻騰地豎起耳朵,心提到了嗓子眼兒:更重大的事情?!連帶著滿殿大臣都驚訝的望著侃侃而談的少年天子:“王商,呈上來!”


    王商捧著個紫檀木盒子過來打開遞給翁同和。


    “這是……”


    翁同和哆嗦著手打開,生怕裏麵有根白色綾子,自己這條老命可就玩完了。打開後卻見是幾冊厚厚的書稿,等看清了趕緊噗通跪下。


    “這是高宗乾隆爺的禦筆。乾隆年間,高宗下詔大修《四庫全書》,收上來的古書卻毀了一半多!這是當年乾隆爺妄圖抹殺讀書人本性,打擊異端學說,毀壞我中華千年文明的一場浩劫!”


    唐漢明仿佛不勝感慨,連趙烈文聽了也激動的兩眼通紅。翁同和聽了渾身一震:皇帝怎麽說起了祖宗的不是?!這……這也太……


    “大明永樂皇帝修《永樂大典》並沒有因為華夷之辨或是有礙政治的偏見異端篡改著作,大興**,乾隆爺到底心性不足!更為後代讀書人所怨望。你看看,攏共11萬種古書,被銷毀6766部,93556卷,剩下的也被亂改一氣,這種行為實在是絕我華夏千年道統文明的卑劣手段!”說著啪的一拍桌子,嚇得聽眾們心裏一跳,李鴻章見左宗棠輕輕點頭,心裏也狐疑不定,小皇帝做事真是讓人模不著頭腦,本是對眾人又打又拉的力圖重整國力怎麽忽巴拉的想起《四庫全書》和那些個老學究們的古書?這個翁同和、李鴻藻還有徐桐等人整天領著一幫子清流們對洋務新政大放厥詞,莫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興之帝國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哼哼大寶貝64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哼哼大寶貝646並收藏複興之帝國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