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接納別人提議的千帆竟然完全聽從惠的擺布。雖然宿舍並無學年中不得更換室友的規定,卻有室友至少同住一年的不成文規矩,因此舍監鯨野大為反對;然而,千帆卻不管三七二十一,遵從惠的命令,在第二學期開始的那一天住進了二〇一號室。
接著,千帆又買了戒指。千帆原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購買這種裝飾品。簡直就象是辦家家酒——千帆雖然這麽想,卻又滿心期待這隻戒指能將自己與惠緊緊相連,活像——沒錯,活像一隻被套上項圈的忠犬。
她們倆的關係立刻傳得沸沸揚揚;因為惠在宿舍及學校之時,從不掩藏自己對千帆的“占有欲”。得以獨占過去無人能觸及的孤傲寶石——千帆,令惠陷入深深的自我陶醉。惠不允許其他人接近自己的“寶石”;她以代理人自居,隔離千帆,並親自“麵談”想見千帆的人。她冷淡地驅逐所有垂涎“寶石”之人,並沉浸於這種特權之中。
這類自我陶醉正是千帆最為憎恨的。說穿了,惠並不愛千帆,她隻是因獲得精美玩具而雀躍不已,隻是樂中於撫摸親吻她最愛的“洋娃娃”而已。這種行為正讓人聯想至將小孩客體化、否定小孩人格卻自以為深愛小孩的父母,原本是千帆最為憎恨的。
然而,千帆卻認為隻要惠幸福就好,而默許這種行為。她不光是默許而已;被關入惠的賞玩“牢籠”之中,承受著師生的好奇目光與被避而遠之的屈辱,甚至讓她感受到被虐的快感。不,是惠的自我本位讓她感受的。惠把千帆當成自己的“洋娃娃”,而被當成玩物對待的千帆也藉此沉溺於放棄自我的倒錯快樂之中。
隻不過,她們的蜜月期並不長久。如同菓刑警所言,年關剛過,她們倆的關係便產生了裂痕;因為在去年年底,有個謠言如燎原之火一般於學校及宿舍之中蔓延開來。
(聽說那個鞆呂木啊……)
(好像和惟道搞上了耶!)
(和那個花心大蘿蔔惟道。)
(不過,為什麽啊?)
(對啊,為什麽?鞆呂木不是和那個高瀨千帆……)
(和那個高瀨千帆有一腿嗎?)
(她是什麽時候換成男人啦?)
(唉,果然……)
(果然……)
(鞆呂木還是寧可要男人吧?)
(嘴巴上說她多討厭男人……)
(其實還不是覺得男人比較好?)
惠否認了謠言,態度悠然。她以為隻要自己否認,千帆便會信之不疑。
然而千帆並未相信。向來與流言蜚語保持距離的千帆,這回卻象是鬼迷心竅似地主動撲向謠言,並認定謠言即是事實。千帆沒有任何根據,卻頑固地否定惠的解釋。
謠言的對象若不是惟道,或許情況又會有所不同。可是,她偏偏和那種男人……思及此,千帆便徹底冷了心。
惟道在去年九月中旬曾害千帆冠上順手牽羊的汙名,雖無明確證據,千帆至今仍確信那是惟道為了“開拓”與她的個人交集點而設下的陷阱。因為當天到市區購物的千帆本來並沒逛書店的打算,全是因為惟道跟蹤她,才逼得她衝進書店裏的。
在那之前,千帆從未進過那家〈香苗書店〉;但那書店規模頗大,正適合用來甩掉惟道,所以千帆才走進店裏。當她在店裏四處閑逛之時,有個胸前戴著“大島”名牌的女店員叫住了她,並帶她到店裏的辦公室去,要求檢查她的手提包。千帆一頭霧水,依照對方的指示去做,沒想到手提包裏卻出現了她從未看過的袖珍書。女店員質問千帆:“這是什麽?剛才跑掉的那個女孩又是誰?”千帆正感困惑之際,惟道便立即登場,她才領悟到偷竊風波乃是個“陷阱”。於是乎,惟道表明自己是千帆學校的老師,欲把事情擺平;而千帆擔心欠下惟道人情將引來後患,便否認犯案,並頑固地保持緘默。這讓女店員的態度硬化,憤怒地表示要報警,最後還因為厭惡千帆而掉出淚來,陷入了激動的歇斯底裏狀態。
在場的年輕男店員見事情不可收拾,便去叫店長前來調停,總算擺平了這件事;然而從這時候開始,惟道對於千帆而言便從單純的教師變成了須加防範的“敵人”。無論是誰,隻要投向這個“敵人”,便是不可饒恕的背叛。
見千帆不再聽命於自己,惠大為動搖。千帆極盡所能地殘酷相待,宛如欲一泄過去被剝奪“主體”的鬱憤一般。年關方過之時,惠與千帆的“主從關係”完全逆轉了。
惠拚了命地想和從前一樣操縱千帆,而當她領悟到這已是不可能之時,便起了歇斯底裏。
“你不能這樣,千帆,你不能用這種態度對我。你得乖乖聽我的話。”
然而,恢復了拒人於千裏之外狀態的千帆卻不再受惠擺布,無論惠如何大吵大鬧,千帆都隻是冷眼相待,並毫不容情地傷害她。
或許這對千帆而言,是種反抗父親的補償心理。父親總是自以為是地將他的價值觀加諸於他人身上,以絕對權力者之姿君臨天下;他認為自己引以為據的道德才是獨一無二的正義,折磨著家人,折磨著千帆。或許千帆便是將對父親的怨恨發泄在惠的身上。
“為什麽不相信我?”惠伏在床上哭喊著:“我和那種男人根本什麽瓜葛也沒有,他不過是我們班的導師而已啊!”
接著,千帆又買了戒指。千帆原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購買這種裝飾品。簡直就象是辦家家酒——千帆雖然這麽想,卻又滿心期待這隻戒指能將自己與惠緊緊相連,活像——沒錯,活像一隻被套上項圈的忠犬。
她們倆的關係立刻傳得沸沸揚揚;因為惠在宿舍及學校之時,從不掩藏自己對千帆的“占有欲”。得以獨占過去無人能觸及的孤傲寶石——千帆,令惠陷入深深的自我陶醉。惠不允許其他人接近自己的“寶石”;她以代理人自居,隔離千帆,並親自“麵談”想見千帆的人。她冷淡地驅逐所有垂涎“寶石”之人,並沉浸於這種特權之中。
這類自我陶醉正是千帆最為憎恨的。說穿了,惠並不愛千帆,她隻是因獲得精美玩具而雀躍不已,隻是樂中於撫摸親吻她最愛的“洋娃娃”而已。這種行為正讓人聯想至將小孩客體化、否定小孩人格卻自以為深愛小孩的父母,原本是千帆最為憎恨的。
然而,千帆卻認為隻要惠幸福就好,而默許這種行為。她不光是默許而已;被關入惠的賞玩“牢籠”之中,承受著師生的好奇目光與被避而遠之的屈辱,甚至讓她感受到被虐的快感。不,是惠的自我本位讓她感受的。惠把千帆當成自己的“洋娃娃”,而被當成玩物對待的千帆也藉此沉溺於放棄自我的倒錯快樂之中。
隻不過,她們的蜜月期並不長久。如同菓刑警所言,年關剛過,她們倆的關係便產生了裂痕;因為在去年年底,有個謠言如燎原之火一般於學校及宿舍之中蔓延開來。
(聽說那個鞆呂木啊……)
(好像和惟道搞上了耶!)
(和那個花心大蘿蔔惟道。)
(不過,為什麽啊?)
(對啊,為什麽?鞆呂木不是和那個高瀨千帆……)
(和那個高瀨千帆有一腿嗎?)
(她是什麽時候換成男人啦?)
(唉,果然……)
(果然……)
(鞆呂木還是寧可要男人吧?)
(嘴巴上說她多討厭男人……)
(其實還不是覺得男人比較好?)
惠否認了謠言,態度悠然。她以為隻要自己否認,千帆便會信之不疑。
然而千帆並未相信。向來與流言蜚語保持距離的千帆,這回卻象是鬼迷心竅似地主動撲向謠言,並認定謠言即是事實。千帆沒有任何根據,卻頑固地否定惠的解釋。
謠言的對象若不是惟道,或許情況又會有所不同。可是,她偏偏和那種男人……思及此,千帆便徹底冷了心。
惟道在去年九月中旬曾害千帆冠上順手牽羊的汙名,雖無明確證據,千帆至今仍確信那是惟道為了“開拓”與她的個人交集點而設下的陷阱。因為當天到市區購物的千帆本來並沒逛書店的打算,全是因為惟道跟蹤她,才逼得她衝進書店裏的。
在那之前,千帆從未進過那家〈香苗書店〉;但那書店規模頗大,正適合用來甩掉惟道,所以千帆才走進店裏。當她在店裏四處閑逛之時,有個胸前戴著“大島”名牌的女店員叫住了她,並帶她到店裏的辦公室去,要求檢查她的手提包。千帆一頭霧水,依照對方的指示去做,沒想到手提包裏卻出現了她從未看過的袖珍書。女店員質問千帆:“這是什麽?剛才跑掉的那個女孩又是誰?”千帆正感困惑之際,惟道便立即登場,她才領悟到偷竊風波乃是個“陷阱”。於是乎,惟道表明自己是千帆學校的老師,欲把事情擺平;而千帆擔心欠下惟道人情將引來後患,便否認犯案,並頑固地保持緘默。這讓女店員的態度硬化,憤怒地表示要報警,最後還因為厭惡千帆而掉出淚來,陷入了激動的歇斯底裏狀態。
在場的年輕男店員見事情不可收拾,便去叫店長前來調停,總算擺平了這件事;然而從這時候開始,惟道對於千帆而言便從單純的教師變成了須加防範的“敵人”。無論是誰,隻要投向這個“敵人”,便是不可饒恕的背叛。
見千帆不再聽命於自己,惠大為動搖。千帆極盡所能地殘酷相待,宛如欲一泄過去被剝奪“主體”的鬱憤一般。年關方過之時,惠與千帆的“主從關係”完全逆轉了。
惠拚了命地想和從前一樣操縱千帆,而當她領悟到這已是不可能之時,便起了歇斯底裏。
“你不能這樣,千帆,你不能用這種態度對我。你得乖乖聽我的話。”
然而,恢復了拒人於千裏之外狀態的千帆卻不再受惠擺布,無論惠如何大吵大鬧,千帆都隻是冷眼相待,並毫不容情地傷害她。
或許這對千帆而言,是種反抗父親的補償心理。父親總是自以為是地將他的價值觀加諸於他人身上,以絕對權力者之姿君臨天下;他認為自己引以為據的道德才是獨一無二的正義,折磨著家人,折磨著千帆。或許千帆便是將對父親的怨恨發泄在惠的身上。
“為什麽不相信我?”惠伏在床上哭喊著:“我和那種男人根本什麽瓜葛也沒有,他不過是我們班的導師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