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傳說,因為文字資料和考古資料都沒有相關記載,教授也是第一次看到,認為是說書人胡謅的故事,所以並不十分在意,隻是覺得這個故事謅得還真有點意思,在腦子裏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這次在電話裏聽姬成說到那個“履”字和重量19。2公斤時,他便馬上想到了那個傳說。一是史稱“商湯七名”,其中一名就叫“履”。商代青銅器有個特點,就是某個重要人物或某個家族專用的器具,上麵都鑄有主人的名字。這件青銅鉞上有“履”字,說明它是商王湯的專用兵器。二是1996年殷墟出土了一件青銅大方斝,上麵有個“辛”字。“辛”是紂王的名字,而這件青銅大方斝重量也是19。2公斤,這和傳說裏的故事正好吻合。如果說,這件青銅鉞真是傳說裏說的那件商王鉞的話,那可是考古界的特大新聞了。
老教授心裏充滿了喜悅,要求姬成帶他到青銅鉞出土的地方看看。
姬成找了輛車,拉著老教授一塊來到濱山市南郊的小吳村。這小吳村不大,就六十多戶人家。前些時,村裏劃批了一批宅基地,有好多村民都在忙著蓋房子。
姬成和老教授來到最南頭的一戶,青銅鉞就是這戶人家在挖地基時挖出來的。現在地基剛砌了幾層磚,原先挖出來的土還沒有回填。老教授仔細看了看當初挖出來的土,又看了看村民指給他挖出青銅鉞的地方,有些失望地搖搖頭。他懷疑地問到:“真是在這兒挖出來的?”他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看到那些挖出來的土都是原生土,絕不是那種古墓葬的回填土。還有,三千多年前的文物,不可能在這一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來。
可好幾個村民都說,確實是在這兒挖出來的,當時我們都在場親眼看著的。有兩個村民還說,就是我們兩個抬著它把上麵的泥土清洗幹淨的。這和當時姬成來這兒了解的情況一樣。
教授又問:“當時你們還挖出其它什麽東西沒有,比如腐爛的木頭、古代墓磚什麽的?”
村民們肯定地說,沒有,什麽都沒有,就隻有一件光禿禿的青銅鉞。
教授一頭霧水,這怎麽可能呢?這一點也不符合文物出土的規律。可村民們說的真真切切,完全不像在編造撒謊。
回到博物館,老教授拿出放大鏡又對青銅鉞進行了仔細觀看。他要看看它的氧化層,通過氧化層來推斷它的年代,確定它的真偽。他看到這青銅鉞的表層顯現出暗綠色,在這暗綠色中夾雜著一些非常均勻的紅色的氧化斑點。憑他的經驗,這氧化層雖然不是人工做舊做成的,但也不具備商代青銅器氧化層的特點。商代青銅器由於所用原料不純,氧化層顯現出的是不均勻的紅斑和綠斑相雜的顏色。這件青銅鉞的氧化層雖然也是紅斑綠斑相雜,但紅斑和綠斑分布得非常均勻,不仔細看看不出來,仔細一看還是能感覺到和商代青銅器有不一樣的地方。看來,這東西十有八九是贗品。
到了這個時候,老教授的熱情已經蕩然無存。第二天一大早老教授就回北京了。臨行前,看到姬成仍心有不甘,便說:“這樣吧,你方便的時候,帶著它去一趟北京,做個測定,測定一下它的準確成品年代。到時候,我再找幾個有經驗的專家一塊看看。”
姬成說:“行,過兩天我一定去。”
第四章:午夜兇殺
第四章:午夜兇殺
自從聽了老教授那個傳說,姬成便開始想入非非了。他想,如果那件青銅鉞真的是傳說裏的那件“商王鉞”的話,那可是件頂級的國寶呀。有了這件鎮館之寶,他們的博物館可真的是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了。因此,他決定去一次北京。
去北京,那得體體麵麵,先給那件青銅鉞定做一個專用皮箱。現在不是時興包裝嗎?
可一切準備就緒,就要啟程時,他卻走不了,因為濱山市發生了一件大事,而且就涉及到那件“商王鉞”。
濱山市沒有什麽歷史遺蹟和文化遺蹟,但自然資源還比較豐富。在離市區北麵二十多公裏的地方,有一個不大的水窪,周圍長滿了蘆葦。經過開發以後,就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取名叫“蘆盪火種”。因為革命樣板戲“沙家浜”是從滬劇“蘆盪火種”改編過來的,有人覺得這名字不合適,咱們這兒跟戲劇裏的故事沒有任何聯繫,這樣做是不是拉大旗作虎皮?但也有人說,不管有沒有聯繫,可這裏的環境與戲裏相符合,要的就是這個意境,隻要有人願意來,能帶來旅遊收入就行。河北正定能建成“紅樓夢”,我們為什麽就不能建“沙家浜”?
景點是市裏投資建的。景點建成後,有人就在景點的大門外,投資建了一座大飯店,是一座集住宿、餐飲、洗浴、娛樂於一體的大飯店,名叫“煮三江大飯店”。這個名子也取自“沙家浜”裏阿慶嫂的一句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為了開發這個景點,市裏專門修了一條長五公裏的公路,一頭是市區,一頭是“蘆盪火種”公園。在距公園兩公裏的一個轉彎處,路邊有一個抗日戰士紀念碑。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班的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老百姓轉移,在這裏阻擊日軍,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紀念碑用花崗岩雕刻而成,高十六七米。紀念碑周圍的地麵也是用花崗岩鋪成,形成了一個路邊廣場,可以供路人和旁邊村莊的農民休息。
這次在電話裏聽姬成說到那個“履”字和重量19。2公斤時,他便馬上想到了那個傳說。一是史稱“商湯七名”,其中一名就叫“履”。商代青銅器有個特點,就是某個重要人物或某個家族專用的器具,上麵都鑄有主人的名字。這件青銅鉞上有“履”字,說明它是商王湯的專用兵器。二是1996年殷墟出土了一件青銅大方斝,上麵有個“辛”字。“辛”是紂王的名字,而這件青銅大方斝重量也是19。2公斤,這和傳說裏的故事正好吻合。如果說,這件青銅鉞真是傳說裏說的那件商王鉞的話,那可是考古界的特大新聞了。
老教授心裏充滿了喜悅,要求姬成帶他到青銅鉞出土的地方看看。
姬成找了輛車,拉著老教授一塊來到濱山市南郊的小吳村。這小吳村不大,就六十多戶人家。前些時,村裏劃批了一批宅基地,有好多村民都在忙著蓋房子。
姬成和老教授來到最南頭的一戶,青銅鉞就是這戶人家在挖地基時挖出來的。現在地基剛砌了幾層磚,原先挖出來的土還沒有回填。老教授仔細看了看當初挖出來的土,又看了看村民指給他挖出青銅鉞的地方,有些失望地搖搖頭。他懷疑地問到:“真是在這兒挖出來的?”他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他看到那些挖出來的土都是原生土,絕不是那種古墓葬的回填土。還有,三千多年前的文物,不可能在這一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來。
可好幾個村民都說,確實是在這兒挖出來的,當時我們都在場親眼看著的。有兩個村民還說,就是我們兩個抬著它把上麵的泥土清洗幹淨的。這和當時姬成來這兒了解的情況一樣。
教授又問:“當時你們還挖出其它什麽東西沒有,比如腐爛的木頭、古代墓磚什麽的?”
村民們肯定地說,沒有,什麽都沒有,就隻有一件光禿禿的青銅鉞。
教授一頭霧水,這怎麽可能呢?這一點也不符合文物出土的規律。可村民們說的真真切切,完全不像在編造撒謊。
回到博物館,老教授拿出放大鏡又對青銅鉞進行了仔細觀看。他要看看它的氧化層,通過氧化層來推斷它的年代,確定它的真偽。他看到這青銅鉞的表層顯現出暗綠色,在這暗綠色中夾雜著一些非常均勻的紅色的氧化斑點。憑他的經驗,這氧化層雖然不是人工做舊做成的,但也不具備商代青銅器氧化層的特點。商代青銅器由於所用原料不純,氧化層顯現出的是不均勻的紅斑和綠斑相雜的顏色。這件青銅鉞的氧化層雖然也是紅斑綠斑相雜,但紅斑和綠斑分布得非常均勻,不仔細看看不出來,仔細一看還是能感覺到和商代青銅器有不一樣的地方。看來,這東西十有八九是贗品。
到了這個時候,老教授的熱情已經蕩然無存。第二天一大早老教授就回北京了。臨行前,看到姬成仍心有不甘,便說:“這樣吧,你方便的時候,帶著它去一趟北京,做個測定,測定一下它的準確成品年代。到時候,我再找幾個有經驗的專家一塊看看。”
姬成說:“行,過兩天我一定去。”
第四章:午夜兇殺
第四章:午夜兇殺
自從聽了老教授那個傳說,姬成便開始想入非非了。他想,如果那件青銅鉞真的是傳說裏的那件“商王鉞”的話,那可是件頂級的國寶呀。有了這件鎮館之寶,他們的博物館可真的是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了。因此,他決定去一次北京。
去北京,那得體體麵麵,先給那件青銅鉞定做一個專用皮箱。現在不是時興包裝嗎?
可一切準備就緒,就要啟程時,他卻走不了,因為濱山市發生了一件大事,而且就涉及到那件“商王鉞”。
濱山市沒有什麽歷史遺蹟和文化遺蹟,但自然資源還比較豐富。在離市區北麵二十多公裏的地方,有一個不大的水窪,周圍長滿了蘆葦。經過開發以後,就成了一個旅遊景點,取名叫“蘆盪火種”。因為革命樣板戲“沙家浜”是從滬劇“蘆盪火種”改編過來的,有人覺得這名字不合適,咱們這兒跟戲劇裏的故事沒有任何聯繫,這樣做是不是拉大旗作虎皮?但也有人說,不管有沒有聯繫,可這裏的環境與戲裏相符合,要的就是這個意境,隻要有人願意來,能帶來旅遊收入就行。河北正定能建成“紅樓夢”,我們為什麽就不能建“沙家浜”?
景點是市裏投資建的。景點建成後,有人就在景點的大門外,投資建了一座大飯店,是一座集住宿、餐飲、洗浴、娛樂於一體的大飯店,名叫“煮三江大飯店”。這個名子也取自“沙家浜”裏阿慶嫂的一句唱詞“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
為了開發這個景點,市裏專門修了一條長五公裏的公路,一頭是市區,一頭是“蘆盪火種”公園。在距公園兩公裏的一個轉彎處,路邊有一個抗日戰士紀念碑。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班的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老百姓轉移,在這裏阻擊日軍,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紀念碑用花崗岩雕刻而成,高十六七米。紀念碑周圍的地麵也是用花崗岩鋪成,形成了一個路邊廣場,可以供路人和旁邊村莊的農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