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豐衣足食,農機廠
四合院:我的父親是司令 作者:蛋糕折耳根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豐激動地朝門外大喊。
“龔博!”
“書記。”
“馬上把這篇報告登報,讓大家都喜慶喜慶!”
“是!”
李豐在屋內不停徘徊,他實在是太興奮了。
今年水稻總產量高達八億五千萬斤,比去年足足多了四億九千萬斤。
足足翻了一倍多。
若不是李豐親自下去收了幾天穀子,隨時都在聽百姓們說今年產量太高了,比前麵幾年加起來都高這些話,他是萬萬不信這個產量報告的。
就算有農業局的擔保心裏也會存疑。
實在是太誇張了,去年稻穀產量不算低,在這個基礎上還沒翻一番,放在其他城市真的是天方夜譚。
李豐興奮了好久,喝了一杯茶才冷靜下來。
今年真是豐收年啊!
優良稻種,新種植方法,風調雨順,加上老百姓的精心打理,這些都是今年豐收的必要前提,缺少哪一個產量都要大打折扣。
而且今年水稻種植麵積也比去年多了一成,這樣一想,好像這個產量也就挺正常的。
李豐思考了一下,欣然一笑。
看來今年可以把糧倉填滿了,老百姓真的能過個肥年了。
八億五千萬斤,人均能分到三百六十多斤,扣掉交的公糧,人均至少也能分到三百斤。
三百斤穀子,差不多能出兩百來斤米,差不多一人一天吃六七兩米,成年人一天吃六七兩都差不多了,更別說這人均還算上了老人和小孩。
這樣一算,今年的糧食產量大概可以讓老百姓敞開了肚子吃一年。
真正做到了大米飯管飽。
現在的米價大約在一毛三到兩毛三之間。
上交的糧食賣成錢大概也能賣個五六百萬,這財政經費不就來了嗎?
李豐越想越欣喜,心中反倒感謝起那些人來。
本來去年鼠疫時上級就批了一批經費,當時說的是巴中的財政正式劃歸四九城管轄。
後麵又改了主意,巴中自產自用,不給巴中批經費,巴中的稅收也不用上交。
當時李豐還有些氣憤,那些人就這麽看不起巴中嗎?
現在一想,他們還是看不起比較好。
有錢捏在自己兜裏不好嗎?上級發經費也就一兩百萬,但他交上去的可不止這些。
估計那些人根本沒看過巴中去年的財政報告,李豐心裏竊喜。
今年光水稻一項的稅收就有五六百萬,不過水稻的稅收是大頭,其他農產品價格低,也不怎麽會賣。
但雜七雜八加起來還是有一千多萬的,而今年工業經濟肯定會大幅提高,去年工業gdp隻有七百多萬,今年工業gdp絕對能翻幾番。
所以,今年gdp總量達到四千萬應該不成問題,這樣看來,今年gdp翻三番的目標不是什麽大問題。
李豐都在想,要不要用農業稅收再把各個工廠的規模擴大一些。
或者是再開一些其他工廠。
現在巴中就是產能不夠強,銷路完全不是問題。
因為李豐人脈廣,其他常委也交友廣泛,隨隨便便就能處理掉巴中的貨物。
最主要的是,巴中生產的東西在市場上沒有多少競爭對手。
兔罐頭銷往全國,絲綢主要是跟著果城的渠道銷往國外,其他的都是小商品,也好銷售。
齒輪廠是機械廠,自不必多說,所以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產能。
李豐想了想,還是決定召開常委會討論一下。
不多時,常委會召開,李豐說明目的。
其他常委神色各異。
“書記,我們的步子會不會太快了?”
“上半年才在農村招了一批人,如果再擴大規模,農村勞動力可就有些吃緊了,萬一影響到農業生產,豈不是得不償失?”
“而且,辦廠是有風險的,我們是不是再研究一下,等巴中再發展一下,經濟體量再提升一些再說?”齊永平提出質疑。
李豐聞言眉頭微皺,思考了一下,覺得齊永平說的也不全無道理。
不過他更清楚,必須激流勇進,才能迅速使巴中發展起來。
這時,主管工業和金融的管明眼前一亮。
“我有個折中的想法。”
“快說!”
“巴中工業確實需要擴大規模,但齊市長也言之有理,巴中人口就這麽多,農業也不能放棄。”
“所以,我們幹嘛不開一個農機廠呢?專門生產農耕機械,先小規模生產並投入農耕,如果效果好再擴大規模,這時候,機械化也能取代很多人工。”
“如果銷售出了問題也無妨,我們自己用不就行了?”
眾人聞言全都讚許地點點頭,李豐更是欣喜地一拍定板。
“就這麽辦!”
齊永平思索了一下,也覺得可行。
“我也同意。”
“好,那就由市國資委出資,馬上建廠,缺乏技術就去找巴中學院的老師,他們都是機械學的專家,缺乏技術好的工人就去華心研究所求助,我會跟他們打招呼。”
“另外,這次糧食賣的錢優先分給國資委!”
這下皆大歡喜,李豐正準備說散會,齊永平卻又出聲叫住眾人。
“我還有個想法。”
“既然我們要擴大規模那就不妨再搞大一點,我們再建個造車廠!”
“農機廠幾乎是沒有風險的,也暫時沒多少投入,但我們不能讓賬上的錢閑著啊!”
“現在巴中工業和農業都發展起來了,交通運輸壓力與日俱增,交通局那邊每天都在問多久能采購新車。”
“但外麵的車又太貴,所以我們幹嘛不直接建個造車廠?”
“它和農機廠的情況一致,都是我們巴中需要的,而且它更急需。”
李豐聞言麵露驚訝,齊永平怎麽突然比他還大膽了?
他可自始至終都沒想過造車啊!
因為他一直在謀劃給巴中通鐵路,鐵路通了,卡車的作用就會小很多。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畢竟將貨物從巴中運上火車還需要卡車運輸。
不過李豐還是覺得建車廠沒必要,因為國產汽車品牌也不少。
巴中地理位置啥都不占優,很難競爭過其他車廠。
而現在很多行業都是一片空白,巴中選哪個都能發展得很好,甚至能成為領頭羊。
但投資汽車確實有難度,有風險。
“龔博!”
“書記。”
“馬上把這篇報告登報,讓大家都喜慶喜慶!”
“是!”
李豐在屋內不停徘徊,他實在是太興奮了。
今年水稻總產量高達八億五千萬斤,比去年足足多了四億九千萬斤。
足足翻了一倍多。
若不是李豐親自下去收了幾天穀子,隨時都在聽百姓們說今年產量太高了,比前麵幾年加起來都高這些話,他是萬萬不信這個產量報告的。
就算有農業局的擔保心裏也會存疑。
實在是太誇張了,去年稻穀產量不算低,在這個基礎上還沒翻一番,放在其他城市真的是天方夜譚。
李豐興奮了好久,喝了一杯茶才冷靜下來。
今年真是豐收年啊!
優良稻種,新種植方法,風調雨順,加上老百姓的精心打理,這些都是今年豐收的必要前提,缺少哪一個產量都要大打折扣。
而且今年水稻種植麵積也比去年多了一成,這樣一想,好像這個產量也就挺正常的。
李豐思考了一下,欣然一笑。
看來今年可以把糧倉填滿了,老百姓真的能過個肥年了。
八億五千萬斤,人均能分到三百六十多斤,扣掉交的公糧,人均至少也能分到三百斤。
三百斤穀子,差不多能出兩百來斤米,差不多一人一天吃六七兩米,成年人一天吃六七兩都差不多了,更別說這人均還算上了老人和小孩。
這樣一算,今年的糧食產量大概可以讓老百姓敞開了肚子吃一年。
真正做到了大米飯管飽。
現在的米價大約在一毛三到兩毛三之間。
上交的糧食賣成錢大概也能賣個五六百萬,這財政經費不就來了嗎?
李豐越想越欣喜,心中反倒感謝起那些人來。
本來去年鼠疫時上級就批了一批經費,當時說的是巴中的財政正式劃歸四九城管轄。
後麵又改了主意,巴中自產自用,不給巴中批經費,巴中的稅收也不用上交。
當時李豐還有些氣憤,那些人就這麽看不起巴中嗎?
現在一想,他們還是看不起比較好。
有錢捏在自己兜裏不好嗎?上級發經費也就一兩百萬,但他交上去的可不止這些。
估計那些人根本沒看過巴中去年的財政報告,李豐心裏竊喜。
今年光水稻一項的稅收就有五六百萬,不過水稻的稅收是大頭,其他農產品價格低,也不怎麽會賣。
但雜七雜八加起來還是有一千多萬的,而今年工業經濟肯定會大幅提高,去年工業gdp隻有七百多萬,今年工業gdp絕對能翻幾番。
所以,今年gdp總量達到四千萬應該不成問題,這樣看來,今年gdp翻三番的目標不是什麽大問題。
李豐都在想,要不要用農業稅收再把各個工廠的規模擴大一些。
或者是再開一些其他工廠。
現在巴中就是產能不夠強,銷路完全不是問題。
因為李豐人脈廣,其他常委也交友廣泛,隨隨便便就能處理掉巴中的貨物。
最主要的是,巴中生產的東西在市場上沒有多少競爭對手。
兔罐頭銷往全國,絲綢主要是跟著果城的渠道銷往國外,其他的都是小商品,也好銷售。
齒輪廠是機械廠,自不必多說,所以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產能。
李豐想了想,還是決定召開常委會討論一下。
不多時,常委會召開,李豐說明目的。
其他常委神色各異。
“書記,我們的步子會不會太快了?”
“上半年才在農村招了一批人,如果再擴大規模,農村勞動力可就有些吃緊了,萬一影響到農業生產,豈不是得不償失?”
“而且,辦廠是有風險的,我們是不是再研究一下,等巴中再發展一下,經濟體量再提升一些再說?”齊永平提出質疑。
李豐聞言眉頭微皺,思考了一下,覺得齊永平說的也不全無道理。
不過他更清楚,必須激流勇進,才能迅速使巴中發展起來。
這時,主管工業和金融的管明眼前一亮。
“我有個折中的想法。”
“快說!”
“巴中工業確實需要擴大規模,但齊市長也言之有理,巴中人口就這麽多,農業也不能放棄。”
“所以,我們幹嘛不開一個農機廠呢?專門生產農耕機械,先小規模生產並投入農耕,如果效果好再擴大規模,這時候,機械化也能取代很多人工。”
“如果銷售出了問題也無妨,我們自己用不就行了?”
眾人聞言全都讚許地點點頭,李豐更是欣喜地一拍定板。
“就這麽辦!”
齊永平思索了一下,也覺得可行。
“我也同意。”
“好,那就由市國資委出資,馬上建廠,缺乏技術就去找巴中學院的老師,他們都是機械學的專家,缺乏技術好的工人就去華心研究所求助,我會跟他們打招呼。”
“另外,這次糧食賣的錢優先分給國資委!”
這下皆大歡喜,李豐正準備說散會,齊永平卻又出聲叫住眾人。
“我還有個想法。”
“既然我們要擴大規模那就不妨再搞大一點,我們再建個造車廠!”
“農機廠幾乎是沒有風險的,也暫時沒多少投入,但我們不能讓賬上的錢閑著啊!”
“現在巴中工業和農業都發展起來了,交通運輸壓力與日俱增,交通局那邊每天都在問多久能采購新車。”
“但外麵的車又太貴,所以我們幹嘛不直接建個造車廠?”
“它和農機廠的情況一致,都是我們巴中需要的,而且它更急需。”
李豐聞言麵露驚訝,齊永平怎麽突然比他還大膽了?
他可自始至終都沒想過造車啊!
因為他一直在謀劃給巴中通鐵路,鐵路通了,卡車的作用就會小很多。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畢竟將貨物從巴中運上火車還需要卡車運輸。
不過李豐還是覺得建車廠沒必要,因為國產汽車品牌也不少。
巴中地理位置啥都不占優,很難競爭過其他車廠。
而現在很多行業都是一片空白,巴中選哪個都能發展得很好,甚至能成為領頭羊。
但投資汽車確實有難度,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