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嘉義正言辭,一點兒都沒有自覺:“找您幫忙這事兒……能叫作弊嗎?我才十幾歲,第一次幹大事讓長輩搭把手怎麽啦?導演要拍戲,我也沒看見哪個導演天天扛著攝像機呀!這個叫術業有專攻!”
陳導演:“……”
所以說,他以前到底是怎麽把這個沒臉沒皮,滿肚子彎彎繞繞的小丫頭片子當成個文靜乖巧的小姑娘的?
第83章 083
83
正像祝小嘉預料的那樣, 這期的雜誌畫報出來以後,關注這件事的人還挺多的。
這年頭沒有什麽網絡論壇, 不過那些編輯記者們倒是有偷偷給她透露, 說是讀者來信很多。
大陸的演員在自己地盤上被人欺負,這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差點掀起了對那些香港劇組的抵製活動。
這個局麵使得趙導演和那幾位香港導演和演員都紛紛站出來對此表態, 說是以前不知道這種情況,以後一定改正什麽的。
至於他們私底下會不會更加記恨把這件事捅出來的祝小嘉,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祝小嘉倒是接到了好幾個以前有過聯係的大陸演員都打電話過來, 說是以後要是有什麽能幫的忙可以跟他們說。
他們沒有祝小嘉這種破釜沉舟的底氣,但是作為這件事的受益人,他們心裏還是很感謝祝小嘉的。
而另一方麵, 那些讀者來信裏,對祝小嘉的態度就分歧比較多了。
有許多人很是看不慣祝小嘉大放厥詞的態度, 認為她年紀小小,說話的口氣倒是很大。
溫和一點的覺得雖然找導演態度太差了,但是她也可以忍一忍就好, 何必要跟對方鬧得那麽難堪呢?
激烈一點的,則是對祝小嘉直接一頓狂噴。
她一個童星演員出身的小透明演員, 憑什麽敢跟一個拍了十多年戲的香港導演挑釁?這不是要丟臉丟到外麵去嗎!
長得倒是漂亮, 可惜就是一個花瓶,頭腦空空!
這些話祝小嘉也陸陸續續聽到了一些,不過她一點都沒放在心上。
反正她遲早會用自己的行為把這些人的臉狠狠地打一遍的。
這些日子她和陳導演聯係得尤為密切。
陳導演作為她的領路人,首先他在這一行就有著多年的經驗, 有他在祝小嘉身後給她掌握方向,祝小嘉覺得她大概可以好好地浪一浪。
不過陳導演也很想知道祝小嘉到底是怎麽計劃的,他也算是國內思想比較潮比較開放的了,但是每次跟祝小嘉聊起來,他都會覺得這小丫頭好像懂得比他還多,而且很多想法和不經意間的話都能讓他眼前一亮。
“你打算怎麽捧你哥?”
祝小嘉把自己寫的劇本拿給陳導演讓他過目,這個劇本其實隻是她一個想法的細化,具體的很多細節都改過很多次。
雖然這個劇本可能不如那些作家或者編劇寫得好,寫得深刻,但是祝小嘉知道自己長處就不在於此,她隻要能有足夠的新意,就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了。
祝小嘉的這個舉動顯然是避過了陳導的問題,她倒不是有意瞞著陳導演,而是不知道要從哪裏開始向陳導演解說她的想法。
幾十年後,國內的觀眾和投資方都對“流量”現象非常鄙視,不敬業的流量明星們如同蝗蟲過境,給還未茁壯長成的國內影視圈帶來了一場後患無窮的災難。
但是也正是那股“流量”熱,為國內的影視圈注入了一股新生血液,讓觀眾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新鮮麵孔。
傳統的一個演員成長的過程是非常艱辛而漫長的,且不說每年國內各大影視學校畢業的科班生人數,光是那些讓觀眾眼熟的配角就已經數目龐大了。要在這些人裏脫穎而出,何其之難。
在光鮮的屏幕背後,無數的環節一環一環地將那些在普通人看來容貌出色的天之驕子們無情篩去,最後留存下來的能被觀眾看到的,都是百裏、萬裏挑出來的一。
這些人要麽就是特別能熬,要麽就是運氣特別好,所以他們能在觀眾麵前露臉的時候,已經是被打磨得差不多的半成品了。
而“流量”的做法,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取巧的辦法,它正好踩在互聯網的風口,直接略過了許多過程。
觀眾都喜歡新鮮青嫩的麵容,這是人無可避免的天性,而捧“流量”的做法恰好就迎合了這一點。
他們是未曾被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磨礪過的原石。
但是沒有經曆過那些磨煉,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基礎並不像那些傳統演員紮實,速成的大多都有這個缺點。
這也是這股“流量”熱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可以說,這種模式的失敗在於成功的果實得來的太過輕易,使很多人失去了將他們缺少的那部分基礎補起來的耐心。
但是不得不說,這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未嚐不是一條可行的方案。
孟存銳的外觀條件就決定了他無法像那些傳統演員一樣慢慢磨練:他的容貌風流俊秀,國內目前就沒幾個他能演的角色,真要按著傳統路子,等國內的影視風格發展起來,他能接到這方麵的戲,孟存銳大概都得四十多歲了。
雖說到時候也可以炒一炒有氣質的“大叔”人設,但是平白浪費這幾十年光陰,也太可惜了。
祝小嘉對孟存銳說:“我想讓你走一條跟別人不同的路。”
孟存銳沒有問更多,而是“嗯。”了一聲。
這麽多年下來,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
孟存銳知道祝小嘉很少做沒有把握的事,不論這條路怎麽樣,他願意陪她賭這一把。
陳導演拿到了祝小嘉寫的本子以後,便失去了音訊。
祝小嘉一臉“??”地追著給陳導演打電話問:“怎麽樣呀陳叔?您幫我看看?有什麽問題您跟我直說,不用考慮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陳導演不耐煩地說:“你就不能等我看完再給我打電話嗎?”
祝小嘉:“……陳叔,我把這個本子那給您都幾天了,這時間您都看了好幾遍了吧。”
話筒裏傳來陳導演妻子的聲音:“你不是說配上那些港片一起看更有意思嗎?你陳叔現在正跟電視裏的港片一起看呢。小嘉,這個本子真的是你寫的?怎麽這麽有意思啊!”
祝小嘉想拍的是一部惡搞的喜劇片。
她知道她自己的短板在哪裏:她雖然在陳導演的有意教導下對導演這一行有了些了解,但是這些了解都還比較淺顯。
要跟趙導演這種混了許多年的經年導演比起來,無疑是用自己的劣勢去碰撞別人的優勢。
隻有另辟蹊徑。
如今國內的港片已經引進了好幾部,這些都是經典之作,而民間私底下那些錄像廳裏更是不缺從各種渠道得來的港片錄像帶,可以說,這個時期的香港的電視電影對國內的觀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香港的影片雖然不乏經典,劇情精彩,但是套路也很嚴重。
那些大導演還好一些,那些香港的不入流小導演拍的片子大多數都是一個套路,觀眾看多了都能猜到接下來的劇情。
凡是看電視電影看多了的人,都有這種熟悉的感覺:聽到噩耗,手中的碗或者杯子一定會掉到地上摔碎;遭遇突變,傷心難過時衝到外麵,天氣一定是打雷下暴雨、直覺一般總是對的,不祥的預感總是應驗的特別準,算命先生的話一般也挺準、敲門沒人答應闖進去一般會遇到兩件事,上吊和洗澡;女扮男裝被識破一般有以下四種方式:帽子被打掉,掉進水中,碰到胸部,換衣服被看到……
她手裏的這個本子,就是用惡搞這些套路橋段所串起來的一個喜劇片。
祝小嘉想拍的這個類型的片子,跟好萊塢的《驚聲尖笑》很像。
好萊塢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恐怖片係列片,名字叫做《驚聲尖叫》,雖然是個小成本的驚悚恐怖片,卻從1出到了4,可見其吸粉能力。
而《驚聲尖笑》,則是一個以吐槽《驚聲尖叫》係列及其他恐怖片為主的一個搞笑喜劇片。
《驚聲尖笑1》的開場,一位美女被一個戴麵具的惡徒追殺,一把匕首直直地刺進胸口……美女卻沒有死,因為匕首刺在了她的矽膠假胸上。
這個場景就是惡搞的《驚聲尖叫》,凡是看過《驚聲尖叫》的人,再看到這個場景,除了被場景逗笑外,也會聯想起《驚聲尖叫》。
“是嗎?”祝小嘉美滋滋地問,“陳叔,蔣姨,你們真的覺得這個本子很有意思?”
陳導演還沒說話,他的妻子就搶先開口道:“對,特別有意思!你陳叔昨天還跟我說呢,你隻要能把這個本子拍出來,肯定比那個姓趙的老東西拍得東西好看!”
見陳導演一臉不滿地瞪著自己,蔣姨挑眉:“怎麽?這話不是你說的?”
陳導演板著的臉一下子軟了下來:“……那你也不能說得這麽直接啊,我不要麵子的嗎?還有,那個小丫頭聽了這話不知道尾巴翹多高呢!”
祝小嘉不高興了:“我隻在熟悉的人麵前才這樣,陳叔,我這叫不拿你們當外人好麽。我在外麵很低調的。”
陳導演“哼哼”了幾聲,才問道,“那你接下來是要準備立項籌拍了?”
“那當然啊。”
“誰投資?”陳導演問。
祝小嘉這個不像陳導演他們,陳導演他們是製片廠的人,拍的電影電視都是製片廠的項目,錢也是製片廠給他們劃的。祝小嘉這個算是她個人的行為,雖然陳導演說了會幫她解決一些瑣事,但是這拍電視劇籌錢的事,陳導演卻插不上手。
他雖然也算是拍了好些年電影的老導演了,但是要說多有錢也未必。
祝小嘉笑了笑:“這個您別擔心,我有錢。”
“哦?”
“家裏的錢啊。”祝小嘉理直氣壯地說。
“……”陳導演這才想起來,祝小嘉舅舅姓梁,還是挺有錢的。
祝小嘉手裏確實挺有錢的,她和孟存銳拍了好幾年的電影,孟存銳管不住錢,就索性把兩個人這幾年的片酬都劃到了一個存折戶頭上了。而且祝小嘉他們還有夏城政府旁邊的那一處房產,還有一箱子金銀細軟……
而且在聽到祝小嘉要拍電視劇的那天傍晚,梁又生就悄悄地跑到她房間裏,給了她一個存折,說是投資她的。
平時沒覺得,祝小嘉把這些錢攏攏總總一算,發現自己居然這麽有錢,都可以不用找投資商自己拍一部電視劇了。
祝小嘉最近忙著整理自己手裏的錢,準備著立項籌拍,就沒怎麽在外麵露麵。
這給了某些人錯誤的信息,以為她是之前放了大話以後心虛了,沒臉出來見人了。
就連遠遠的香港媒體也不知道從何處得來消息,說是大陸有個小姑娘放出狂言,說是要代表大陸導演跟香港導演一爭高下。
香港媒體本就是無風也要掀起浪的作風,得到這種消息以後不加思索便報道了出來。
雖說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祝小嘉是誰,也對趙導演這個無名小卒沒有任何印象,但是卻被這兩個人的身份挑起了某根神經:土氣巴拉的大陸人居然還看不起他們香港人了?
香港雖然小,但是這時的經濟卻無疑是領先於整個大陸的,加上這些年一直有大陸人“偷渡”去香港,造成不少香港人對大陸的印象都是又窮又破,自覺在大陸人麵前高人一等。
看到祝小嘉這個大陸的小丫頭片子居然敢這麽大放厥詞,有不少好事者都興致勃勃地等著趙導演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頭給好好教訓一頓。
這麽下來,趙導演在香港人氣便驟然升了起來,他的這個《白玉簪》劇組還未殺青,就已經在兩岸三地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
不用說,這自然是趙導演他們那邊的手筆。
趙導演是見過世麵的人,深諳跟媒體打好關係以後營銷起來對他們的加成。
不過可惜的是,祝小嘉比他更懂營銷。
第84章 084
84
女記者蔡倩是一個入行不久的新人記者, 就職於國內小有名氣的《電視畫報》。
陳導演:“……”
所以說,他以前到底是怎麽把這個沒臉沒皮,滿肚子彎彎繞繞的小丫頭片子當成個文靜乖巧的小姑娘的?
第83章 083
83
正像祝小嘉預料的那樣, 這期的雜誌畫報出來以後,關注這件事的人還挺多的。
這年頭沒有什麽網絡論壇, 不過那些編輯記者們倒是有偷偷給她透露, 說是讀者來信很多。
大陸的演員在自己地盤上被人欺負,這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差點掀起了對那些香港劇組的抵製活動。
這個局麵使得趙導演和那幾位香港導演和演員都紛紛站出來對此表態, 說是以前不知道這種情況,以後一定改正什麽的。
至於他們私底下會不會更加記恨把這件事捅出來的祝小嘉,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祝小嘉倒是接到了好幾個以前有過聯係的大陸演員都打電話過來, 說是以後要是有什麽能幫的忙可以跟他們說。
他們沒有祝小嘉這種破釜沉舟的底氣,但是作為這件事的受益人,他們心裏還是很感謝祝小嘉的。
而另一方麵, 那些讀者來信裏,對祝小嘉的態度就分歧比較多了。
有許多人很是看不慣祝小嘉大放厥詞的態度, 認為她年紀小小,說話的口氣倒是很大。
溫和一點的覺得雖然找導演態度太差了,但是她也可以忍一忍就好, 何必要跟對方鬧得那麽難堪呢?
激烈一點的,則是對祝小嘉直接一頓狂噴。
她一個童星演員出身的小透明演員, 憑什麽敢跟一個拍了十多年戲的香港導演挑釁?這不是要丟臉丟到外麵去嗎!
長得倒是漂亮, 可惜就是一個花瓶,頭腦空空!
這些話祝小嘉也陸陸續續聽到了一些,不過她一點都沒放在心上。
反正她遲早會用自己的行為把這些人的臉狠狠地打一遍的。
這些日子她和陳導演聯係得尤為密切。
陳導演作為她的領路人,首先他在這一行就有著多年的經驗, 有他在祝小嘉身後給她掌握方向,祝小嘉覺得她大概可以好好地浪一浪。
不過陳導演也很想知道祝小嘉到底是怎麽計劃的,他也算是國內思想比較潮比較開放的了,但是每次跟祝小嘉聊起來,他都會覺得這小丫頭好像懂得比他還多,而且很多想法和不經意間的話都能讓他眼前一亮。
“你打算怎麽捧你哥?”
祝小嘉把自己寫的劇本拿給陳導演讓他過目,這個劇本其實隻是她一個想法的細化,具體的很多細節都改過很多次。
雖然這個劇本可能不如那些作家或者編劇寫得好,寫得深刻,但是祝小嘉知道自己長處就不在於此,她隻要能有足夠的新意,就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了。
祝小嘉的這個舉動顯然是避過了陳導的問題,她倒不是有意瞞著陳導演,而是不知道要從哪裏開始向陳導演解說她的想法。
幾十年後,國內的觀眾和投資方都對“流量”現象非常鄙視,不敬業的流量明星們如同蝗蟲過境,給還未茁壯長成的國內影視圈帶來了一場後患無窮的災難。
但是也正是那股“流量”熱,為國內的影視圈注入了一股新生血液,讓觀眾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新鮮麵孔。
傳統的一個演員成長的過程是非常艱辛而漫長的,且不說每年國內各大影視學校畢業的科班生人數,光是那些讓觀眾眼熟的配角就已經數目龐大了。要在這些人裏脫穎而出,何其之難。
在光鮮的屏幕背後,無數的環節一環一環地將那些在普通人看來容貌出色的天之驕子們無情篩去,最後留存下來的能被觀眾看到的,都是百裏、萬裏挑出來的一。
這些人要麽就是特別能熬,要麽就是運氣特別好,所以他們能在觀眾麵前露臉的時候,已經是被打磨得差不多的半成品了。
而“流量”的做法,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取巧的辦法,它正好踩在互聯網的風口,直接略過了許多過程。
觀眾都喜歡新鮮青嫩的麵容,這是人無可避免的天性,而捧“流量”的做法恰好就迎合了這一點。
他們是未曾被那些看不見的刀光劍影磨礪過的原石。
但是沒有經曆過那些磨煉,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基礎並不像那些傳統演員紮實,速成的大多都有這個缺點。
這也是這股“流量”熱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可以說,這種模式的失敗在於成功的果實得來的太過輕易,使很多人失去了將他們缺少的那部分基礎補起來的耐心。
但是不得不說,這對於現在的他們來說未嚐不是一條可行的方案。
孟存銳的外觀條件就決定了他無法像那些傳統演員一樣慢慢磨練:他的容貌風流俊秀,國內目前就沒幾個他能演的角色,真要按著傳統路子,等國內的影視風格發展起來,他能接到這方麵的戲,孟存銳大概都得四十多歲了。
雖說到時候也可以炒一炒有氣質的“大叔”人設,但是平白浪費這幾十年光陰,也太可惜了。
祝小嘉對孟存銳說:“我想讓你走一條跟別人不同的路。”
孟存銳沒有問更多,而是“嗯。”了一聲。
這麽多年下來,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
孟存銳知道祝小嘉很少做沒有把握的事,不論這條路怎麽樣,他願意陪她賭這一把。
陳導演拿到了祝小嘉寫的本子以後,便失去了音訊。
祝小嘉一臉“??”地追著給陳導演打電話問:“怎麽樣呀陳叔?您幫我看看?有什麽問題您跟我直說,不用考慮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陳導演不耐煩地說:“你就不能等我看完再給我打電話嗎?”
祝小嘉:“……陳叔,我把這個本子那給您都幾天了,這時間您都看了好幾遍了吧。”
話筒裏傳來陳導演妻子的聲音:“你不是說配上那些港片一起看更有意思嗎?你陳叔現在正跟電視裏的港片一起看呢。小嘉,這個本子真的是你寫的?怎麽這麽有意思啊!”
祝小嘉想拍的是一部惡搞的喜劇片。
她知道她自己的短板在哪裏:她雖然在陳導演的有意教導下對導演這一行有了些了解,但是這些了解都還比較淺顯。
要跟趙導演這種混了許多年的經年導演比起來,無疑是用自己的劣勢去碰撞別人的優勢。
隻有另辟蹊徑。
如今國內的港片已經引進了好幾部,這些都是經典之作,而民間私底下那些錄像廳裏更是不缺從各種渠道得來的港片錄像帶,可以說,這個時期的香港的電視電影對國內的觀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香港的影片雖然不乏經典,劇情精彩,但是套路也很嚴重。
那些大導演還好一些,那些香港的不入流小導演拍的片子大多數都是一個套路,觀眾看多了都能猜到接下來的劇情。
凡是看電視電影看多了的人,都有這種熟悉的感覺:聽到噩耗,手中的碗或者杯子一定會掉到地上摔碎;遭遇突變,傷心難過時衝到外麵,天氣一定是打雷下暴雨、直覺一般總是對的,不祥的預感總是應驗的特別準,算命先生的話一般也挺準、敲門沒人答應闖進去一般會遇到兩件事,上吊和洗澡;女扮男裝被識破一般有以下四種方式:帽子被打掉,掉進水中,碰到胸部,換衣服被看到……
她手裏的這個本子,就是用惡搞這些套路橋段所串起來的一個喜劇片。
祝小嘉想拍的這個類型的片子,跟好萊塢的《驚聲尖笑》很像。
好萊塢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恐怖片係列片,名字叫做《驚聲尖叫》,雖然是個小成本的驚悚恐怖片,卻從1出到了4,可見其吸粉能力。
而《驚聲尖笑》,則是一個以吐槽《驚聲尖叫》係列及其他恐怖片為主的一個搞笑喜劇片。
《驚聲尖笑1》的開場,一位美女被一個戴麵具的惡徒追殺,一把匕首直直地刺進胸口……美女卻沒有死,因為匕首刺在了她的矽膠假胸上。
這個場景就是惡搞的《驚聲尖叫》,凡是看過《驚聲尖叫》的人,再看到這個場景,除了被場景逗笑外,也會聯想起《驚聲尖叫》。
“是嗎?”祝小嘉美滋滋地問,“陳叔,蔣姨,你們真的覺得這個本子很有意思?”
陳導演還沒說話,他的妻子就搶先開口道:“對,特別有意思!你陳叔昨天還跟我說呢,你隻要能把這個本子拍出來,肯定比那個姓趙的老東西拍得東西好看!”
見陳導演一臉不滿地瞪著自己,蔣姨挑眉:“怎麽?這話不是你說的?”
陳導演板著的臉一下子軟了下來:“……那你也不能說得這麽直接啊,我不要麵子的嗎?還有,那個小丫頭聽了這話不知道尾巴翹多高呢!”
祝小嘉不高興了:“我隻在熟悉的人麵前才這樣,陳叔,我這叫不拿你們當外人好麽。我在外麵很低調的。”
陳導演“哼哼”了幾聲,才問道,“那你接下來是要準備立項籌拍了?”
“那當然啊。”
“誰投資?”陳導演問。
祝小嘉這個不像陳導演他們,陳導演他們是製片廠的人,拍的電影電視都是製片廠的項目,錢也是製片廠給他們劃的。祝小嘉這個算是她個人的行為,雖然陳導演說了會幫她解決一些瑣事,但是這拍電視劇籌錢的事,陳導演卻插不上手。
他雖然也算是拍了好些年電影的老導演了,但是要說多有錢也未必。
祝小嘉笑了笑:“這個您別擔心,我有錢。”
“哦?”
“家裏的錢啊。”祝小嘉理直氣壯地說。
“……”陳導演這才想起來,祝小嘉舅舅姓梁,還是挺有錢的。
祝小嘉手裏確實挺有錢的,她和孟存銳拍了好幾年的電影,孟存銳管不住錢,就索性把兩個人這幾年的片酬都劃到了一個存折戶頭上了。而且祝小嘉他們還有夏城政府旁邊的那一處房產,還有一箱子金銀細軟……
而且在聽到祝小嘉要拍電視劇的那天傍晚,梁又生就悄悄地跑到她房間裏,給了她一個存折,說是投資她的。
平時沒覺得,祝小嘉把這些錢攏攏總總一算,發現自己居然這麽有錢,都可以不用找投資商自己拍一部電視劇了。
祝小嘉最近忙著整理自己手裏的錢,準備著立項籌拍,就沒怎麽在外麵露麵。
這給了某些人錯誤的信息,以為她是之前放了大話以後心虛了,沒臉出來見人了。
就連遠遠的香港媒體也不知道從何處得來消息,說是大陸有個小姑娘放出狂言,說是要代表大陸導演跟香港導演一爭高下。
香港媒體本就是無風也要掀起浪的作風,得到這種消息以後不加思索便報道了出來。
雖說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祝小嘉是誰,也對趙導演這個無名小卒沒有任何印象,但是卻被這兩個人的身份挑起了某根神經:土氣巴拉的大陸人居然還看不起他們香港人了?
香港雖然小,但是這時的經濟卻無疑是領先於整個大陸的,加上這些年一直有大陸人“偷渡”去香港,造成不少香港人對大陸的印象都是又窮又破,自覺在大陸人麵前高人一等。
看到祝小嘉這個大陸的小丫頭片子居然敢這麽大放厥詞,有不少好事者都興致勃勃地等著趙導演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頭給好好教訓一頓。
這麽下來,趙導演在香港人氣便驟然升了起來,他的這個《白玉簪》劇組還未殺青,就已經在兩岸三地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
不用說,這自然是趙導演他們那邊的手筆。
趙導演是見過世麵的人,深諳跟媒體打好關係以後營銷起來對他們的加成。
不過可惜的是,祝小嘉比他更懂營銷。
第84章 084
84
女記者蔡倩是一個入行不久的新人記者, 就職於國內小有名氣的《電視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