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越是知名的小說就越是如此!無人能夠倖免這個評價!
就以如今小說行業登頂的兩位大拿丁一新和宋誌平來說,丁一新這個人算是比較出名的老好人了。待人接物是很溫和的一個人,說起來應該評價極好吧。然而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大眾的評價集中在高傲、偏狹、不能融入蘇州、性格不錯、江郎才盡、敏銳等等一些詞上麵。
而宋誌平就更慘了!正如許文華曾經說過的,足夠有眼光的同行能夠輕易地看出宋誌平在才能上的缺乏...他從來就不是有才華的那一類人——這當然是對比出來的,和普通作者相比,他是很有天賦的,但如果和處在成神作者的其他人相比,就顯不出登頂作者的優越性了。
這一點,甚至讀小說比較多的讀者都能看出來...不過這本身並不耽誤他成為有數的大作者。就如同在後世有這樣一些知名作者,大家都覺得這些作者的小說高度相似,看了第一本之後,後麵的小說幾乎就不用再看了,一切都是一個套路。
但這並不妨礙後麵還有很多人看,也不妨礙這個作者成為大神。不怕套路陳舊,隻要有人買帳就行。
因為這個,再加上宋誌平真的很會營銷自己,行內看他不順眼的人多著呢!
隻能說人紅是非多,走到他們這一步各種評價都多了起來。平常所見的當然都是奉承、討好,可是這並不能阻止私底下存在大量的『心裏有話說』。
所以說,連翹這個評價還算是好的了!
然而,真正了解連翹的人會做出不同的評價...更加深刻的那種。
連翹其實是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這是迥異於眾人的評價,但是王思齊現在非常肯定這一點。
因為連翹的小說,也因為連翹這個人平常展現出來的東西,大多數人肯定都覺得她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但是很快的,王思齊不這樣想了,大概是旁觀者清?他甚至能看清許文華都看不清的問題。
連翹其實挺笨的,這一點在很多細節問題上看的分明,特別是一些臨場反應,最能本質反應一個人的東西上——最開始注意到這個的時候王思齊簡直不敢相信!
普通的小事上連翹並不會比普通人高明,就是有一點小聰明的程度...這也就算了,真正讓王思齊意識到連翹笨的,其實是在連翹的小說裏。我手寫我心,小說作者們當然清楚一部小說能夠怎樣反映作者的內心。
連翹的小說當然很有趣,王思齊是承認這一點的,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連翹小說中人物的情感——當王思齊意識到這個的時候,他甚至覺得有點想笑。
普遍的觀點是連翹並不擅長情感描寫,即使一開始的作品並沒有顯現出這一點。這一方麵,問題都是對比出來的,之所以說她的情感描寫比較弱,那是和業內的大拿對比,那是因為情感描寫之外連翹都太強了,別人無話可說。
另一方麵,連翹自己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她會進行掩飾!給她筆下的人物感情披上一層華美的外衣。她用自己的寫作能力展現了基本功底能夠多大程度上拯救其他問題,以至於王思齊這樣的人都察覺不到她在這上麵真正的缺點所在。
連翹似乎不擅長袒露自己的內心,即使是在自己的小說中...說實在的,生活中不擅長袒露自己的小說作者普遍存在,但在小說中也不擅長袒露自己?這種小說作者能有個什麽前途!
這個特點是造成她小說情感描寫較弱的關鍵,後來她開始寫一些富含情感線的小說,能夠感受到她放開了很多。漸漸的,她與自己作品之間的那堵牆開始消失。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初她和許文華打賭寫小說倒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實實在在的解決了自己最大的問題。
就在這之後,王思齊清楚地看到連翹內心的『笨拙』,和她展現在眾人眼中的聰明簡直大相逕庭。
她筆下的人物情感或喜或悲,這無需贅言,但王思齊是真的從中讀出來:都是笨蛋,笨女人、笨男人,即使說著聰明的話,好像比誰都會保護自己,比誰都絕情,但其實一個個的都會犯傻!在感情中,不在感情中。
連翹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展現這一點,她明白這些,也沒有辦法解決這些。人物的困境往往是她自身的困境,而如果是個喜劇故事,她會安排大團圓結局,以一種看起來順理成章的方式...畢竟,誰也不能否認,故事確實有那種走向的可能。
而那如果是個悲劇,更容易了,因為那看起來是更加順理成章的走向。
但不管怎樣,那些在讀者眼中沒有問題的情節脈絡,在王思齊眼裏就變得相當耐人尋味了——他自己是個作者,當然明白連翹這個作者並沒有在困境中找到解決辦法,她隻是順應了故事可能的發展,寫出了一個結局。
而這個問題在她筆下的劇本中表現地更加明顯!
《西京往事》其實是一部非常迷茫的作品,重點倒不在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上麵,他們的愛情起始於一見鍾情,這甚至不需要連翹再在之後下多少功夫。整個戲其實都是在展現為了維護愛,人能夠有多勇敢。
之所以說《西京往事》迷茫,就是因為王思齊覺得連翹有通過這部作品尋找出路的意思,即『愛』是什麽,真的有偉大不朽的情感嗎?人能夠為之奮鬥到什麽地步?
就以如今小說行業登頂的兩位大拿丁一新和宋誌平來說,丁一新這個人算是比較出名的老好人了。待人接物是很溫和的一個人,說起來應該評價極好吧。然而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兒,大眾的評價集中在高傲、偏狹、不能融入蘇州、性格不錯、江郎才盡、敏銳等等一些詞上麵。
而宋誌平就更慘了!正如許文華曾經說過的,足夠有眼光的同行能夠輕易地看出宋誌平在才能上的缺乏...他從來就不是有才華的那一類人——這當然是對比出來的,和普通作者相比,他是很有天賦的,但如果和處在成神作者的其他人相比,就顯不出登頂作者的優越性了。
這一點,甚至讀小說比較多的讀者都能看出來...不過這本身並不耽誤他成為有數的大作者。就如同在後世有這樣一些知名作者,大家都覺得這些作者的小說高度相似,看了第一本之後,後麵的小說幾乎就不用再看了,一切都是一個套路。
但這並不妨礙後麵還有很多人看,也不妨礙這個作者成為大神。不怕套路陳舊,隻要有人買帳就行。
因為這個,再加上宋誌平真的很會營銷自己,行內看他不順眼的人多著呢!
隻能說人紅是非多,走到他們這一步各種評價都多了起來。平常所見的當然都是奉承、討好,可是這並不能阻止私底下存在大量的『心裏有話說』。
所以說,連翹這個評價還算是好的了!
然而,真正了解連翹的人會做出不同的評價...更加深刻的那種。
連翹其實是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這是迥異於眾人的評價,但是王思齊現在非常肯定這一點。
因為連翹的小說,也因為連翹這個人平常展現出來的東西,大多數人肯定都覺得她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但是很快的,王思齊不這樣想了,大概是旁觀者清?他甚至能看清許文華都看不清的問題。
連翹其實挺笨的,這一點在很多細節問題上看的分明,特別是一些臨場反應,最能本質反應一個人的東西上——最開始注意到這個的時候王思齊簡直不敢相信!
普通的小事上連翹並不會比普通人高明,就是有一點小聰明的程度...這也就算了,真正讓王思齊意識到連翹笨的,其實是在連翹的小說裏。我手寫我心,小說作者們當然清楚一部小說能夠怎樣反映作者的內心。
連翹的小說當然很有趣,王思齊是承認這一點的,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連翹小說中人物的情感——當王思齊意識到這個的時候,他甚至覺得有點想笑。
普遍的觀點是連翹並不擅長情感描寫,即使一開始的作品並沒有顯現出這一點。這一方麵,問題都是對比出來的,之所以說她的情感描寫比較弱,那是和業內的大拿對比,那是因為情感描寫之外連翹都太強了,別人無話可說。
另一方麵,連翹自己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她會進行掩飾!給她筆下的人物感情披上一層華美的外衣。她用自己的寫作能力展現了基本功底能夠多大程度上拯救其他問題,以至於王思齊這樣的人都察覺不到她在這上麵真正的缺點所在。
連翹似乎不擅長袒露自己的內心,即使是在自己的小說中...說實在的,生活中不擅長袒露自己的小說作者普遍存在,但在小說中也不擅長袒露自己?這種小說作者能有個什麽前途!
這個特點是造成她小說情感描寫較弱的關鍵,後來她開始寫一些富含情感線的小說,能夠感受到她放開了很多。漸漸的,她與自己作品之間的那堵牆開始消失。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初她和許文華打賭寫小說倒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實實在在的解決了自己最大的問題。
就在這之後,王思齊清楚地看到連翹內心的『笨拙』,和她展現在眾人眼中的聰明簡直大相逕庭。
她筆下的人物情感或喜或悲,這無需贅言,但王思齊是真的從中讀出來:都是笨蛋,笨女人、笨男人,即使說著聰明的話,好像比誰都會保護自己,比誰都絕情,但其實一個個的都會犯傻!在感情中,不在感情中。
連翹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展現這一點,她明白這些,也沒有辦法解決這些。人物的困境往往是她自身的困境,而如果是個喜劇故事,她會安排大團圓結局,以一種看起來順理成章的方式...畢竟,誰也不能否認,故事確實有那種走向的可能。
而那如果是個悲劇,更容易了,因為那看起來是更加順理成章的走向。
但不管怎樣,那些在讀者眼中沒有問題的情節脈絡,在王思齊眼裏就變得相當耐人尋味了——他自己是個作者,當然明白連翹這個作者並沒有在困境中找到解決辦法,她隻是順應了故事可能的發展,寫出了一個結局。
而這個問題在她筆下的劇本中表現地更加明顯!
《西京往事》其實是一部非常迷茫的作品,重點倒不在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上麵,他們的愛情起始於一見鍾情,這甚至不需要連翹再在之後下多少功夫。整個戲其實都是在展現為了維護愛,人能夠有多勇敢。
之所以說《西京往事》迷茫,就是因為王思齊覺得連翹有通過這部作品尋找出路的意思,即『愛』是什麽,真的有偉大不朽的情感嗎?人能夠為之奮鬥到什麽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