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機炸大樓的戲開始,導演就不打算讓觀眾的腦子歇息一會了,開始全程高能起來。紅藍通道裏正反動作的打鬥,高速公路上的追逐戲份,尤其是消防車出來的那一刻,配上激烈的電子音樂,整個影廳都炸了。
而李赫飾演的主角第一次通過逆轉門開始,逆向的世界首次展現在觀眾眼前,消失的小水潭,逆向飛行的鳥,倒退的行人,一切的一切都打破了觀眾的常規認知。
這裏開始劇情更加燒腦更加刺激,諾蘭聽取李赫的建議之後,雖然劇情上依舊很燒腦,但是通過激烈火爆的動作戲也牢牢的吸引觀眾。所以即使觀眾看劇情有點湖塗,但是看李赫在銀幕上耍帥都可以了,而且還有很多大場麵的戲份,也算值回票價了。
薑雷跟隨著劇情,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大回環式的劇情,主角和尼爾帶著凱特再次穿過逆轉門,來到了奧斯陸機場倉庫,然後自己和自己打了一架。
雖然是同一場打戲,但是對電影鏡頭略有研究的薑雷發現,第一場是跟隨沒帶麵具的主角為主視角的打戲,第二次則是以帶著麵具的主角為主視角的打戲。這樣的打戲可不是倒放能拍出來的,意味著《信條》拍了兩遍。
薑雷沒有猜錯,這段正反向的打戲的確是拍了兩遍,當時可把李赫折磨得夠嗆。
其後,劇情來到全劇高潮階段,紅藍時間鉗形攻勢大戰,各色混亂的戰場看得觀眾眼花繚亂,戰場進行到中央,一棟樓被紅藍雙方同時炸毀,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
最後的劇情更是讓猛男落淚,尼爾是主角從未來派過來幫助主角完成任務的人,而尼爾就在爆炸的地下洞窟為主角擋下子彈,並且開啟鐵門,然後死去。
“如果不回去會發生什麽?”
“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這不是我們逃避的借口。”
“你還沒告訴我是誰招募了你?”
“還沒猜出來嗎?就是你,不是在你認為的時候,是在你的未來我的過去,多年以前的我和多年以後的你。”
“你認識我很多年了?”
“對我來說,這是我們這段友誼最好的終點。”
“對我來說隻是開始……”
“開始於邪惡之事,你肯定喜歡,我保證,整個行動就是一次時間鉗形運動。”
“誰的?”
“你的,你才走了一半,我的起點等你,兄弟。”
看著尼爾登上那趟必死的飛機,主角眼含熱淚,卻沒有強行去阻止。正如尼爾所說的,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薑雷擦了擦眼淚,雖然劇情上還有部分沒有看懂,但是看明白這段兄弟請對他來說也是值得的。影廳內李赫的女粉絲也跟著抹眼淚,雖然大多數女粉絲都沒看懂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麽,不過光看李赫那張帥臉都覺得值了。
走出電影院,薑雷回到家裏,因為疫情原因,學校這個時候也沒有開學,所以從過年到現在他一直呆在家裏。
看完《信條》,薑雷感慨萬千,忍不住就發了一條朋友圈,配上《信條》的劇照。
“剛從電影院出來,去觀看了李赫主演的最新科幻動作電影《信條》,這部電影是我最喜歡的導演諾蘭的新作,一如既往的維持了高水準,也是原創科幻電影裏的佼佼者,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剛發完朋友圈,幾個同學和朋友就在底下留言了,有的說這部電影是個神作,有的則說是一部相對平庸的片子,還有的說是一部爛片,看不下去。
薑雷毫不意外,因為這部電影的確在觀影過程中要理解非常困難,他看了一遍仍然有很多沒搞懂的地方,打算明天再去看一遍,預計這部影片口碑會呈現兩極分化。
薑雷的預測沒錯,影片首映後,豆瓣評分第一時間解禁,初始評分8.6分,而大多數都是打五星分的觀眾,少數打一星的觀眾,打四星三星二星的觀眾幾乎沒有。
底下的影評也是兩極分化,除開李赫的粉絲無腦吹之外,好評和差評幾乎七三開。除開無腦吹之外,幾乎是五五開了。
不過對於女性觀眾來說,就算看不懂劇情,光是看李赫和羅伯特·帕丁森的顏值就夠了,所以還有許多影評居然是誇兩人顏值的。男性觀眾則比較理科思維,更加關注劇情,有自認為看懂的大老已經開始做劇情解析了。
b站上的影視區up主們都打算多看幾次影片,然後出個劇情解析視頻。包括鐵杆李吹麥坨,出了一期《信條》前瞻視頻之後,首映當天看了三遍《信條》,但仍然沒看懂。
未來解析她也拚了,以兩頓飯的代價,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正在念物理學碩士的大老過來看電影,然後給自己解析視頻。
這位大老本來很不屑的,什麽《信條》,什麽時間倒流都是扯澹,但是看了一次電影之後就徹底癡迷了,又拉著麥坨看了三四遍。
根據結合的劇情甚至寫了了三萬字的解析文桉,麥坨看完文桉人都傻了,沒想到電影還有這麽多道道,她之前根本沒看懂。
其實影片已經盡量能夠讓觀眾能夠理解了,但是複雜的劇情還是要比《盜夢空間》難以理解。因為《信條》不是傳統的三段式的結構,而是一種不常見的大回環結構。
口碑兩極分化很正常,等到熱情消退,回歸理性的時候,估計評分會維持在8.0左右,算是一部優秀的商業片了。
《信條》的投資兩億美元,口碑雖然重要,但票房更重要。洛杉磯諾蘭的家中,華夏最新的票房數據傳過來了,諾蘭正在吃著早餐,艾瑪·托馬斯就遞過來最新的票房報告。
諾蘭看了一眼,點點頭道:“還不錯,首日有2.33億的票房,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高票房了。”
2.33億rmb票房換算成美刀也有三千多萬,這還是首日票房,這樣的話首周末說不定華夏票房能突破一億美元,加上全球其他地區票房,首周末兩億不是問題。
接下來放映的周期,影片再拿到四億美元以上,票房就回本了。這樣一想,諾蘭就放下心來。說實話,在這部電影的製作上,他其實是有點任性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製作電影,但是他高估了觀眾,也高估了自己。
諾蘭並沒有把影片拍攝得觀眾都能看得懂,他以為觀眾都能看懂,但其實許多觀眾要不看個三四遍基本看不明白。
如果影片的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看不懂就看不懂吧,也沒關係,但是影片的製作成本足足有兩億美元,在商業大片裏也算高投資的電影了,如果不能收回成本,對諾蘭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諾蘭想到李赫的建議,李赫就和諾蘭反複建議,要照顧觀眾的感受,這是商業片的重點。諾蘭最終聽取了李赫的建議,在後期剪輯製作的時候,盡量把劇情搞得簡單,還添加了許多慢鏡頭動作,使得觀眾更容易發現細節部分。
比如說高速路三車並行的戲份,這裏諾蘭就做了一次慢鏡頭處理,主角把箱子扔在中間的銀色轎車上彈給薩托,但是箱子裏的大寶貝卻在手上。
這要是正常的鏡頭,觀眾根本不可能發現這個細節,但是通過慢鏡頭觀眾就能留意到這個細節了。這是影片的改變之一,其他的還有很多,正是因為理解難度的下降,影片才會在豆瓣上一開始就有8.6分的高分。
而李赫飾演的主角第一次通過逆轉門開始,逆向的世界首次展現在觀眾眼前,消失的小水潭,逆向飛行的鳥,倒退的行人,一切的一切都打破了觀眾的常規認知。
這裏開始劇情更加燒腦更加刺激,諾蘭聽取李赫的建議之後,雖然劇情上依舊很燒腦,但是通過激烈火爆的動作戲也牢牢的吸引觀眾。所以即使觀眾看劇情有點湖塗,但是看李赫在銀幕上耍帥都可以了,而且還有很多大場麵的戲份,也算值回票價了。
薑雷跟隨著劇情,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大回環式的劇情,主角和尼爾帶著凱特再次穿過逆轉門,來到了奧斯陸機場倉庫,然後自己和自己打了一架。
雖然是同一場打戲,但是對電影鏡頭略有研究的薑雷發現,第一場是跟隨沒帶麵具的主角為主視角的打戲,第二次則是以帶著麵具的主角為主視角的打戲。這樣的打戲可不是倒放能拍出來的,意味著《信條》拍了兩遍。
薑雷沒有猜錯,這段正反向的打戲的確是拍了兩遍,當時可把李赫折磨得夠嗆。
其後,劇情來到全劇高潮階段,紅藍時間鉗形攻勢大戰,各色混亂的戰場看得觀眾眼花繚亂,戰場進行到中央,一棟樓被紅藍雙方同時炸毀,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視覺體驗。
最後的劇情更是讓猛男落淚,尼爾是主角從未來派過來幫助主角完成任務的人,而尼爾就在爆炸的地下洞窟為主角擋下子彈,並且開啟鐵門,然後死去。
“如果不回去會發生什麽?”
“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這不是我們逃避的借口。”
“你還沒告訴我是誰招募了你?”
“還沒猜出來嗎?就是你,不是在你認為的時候,是在你的未來我的過去,多年以前的我和多年以後的你。”
“你認識我很多年了?”
“對我來說,這是我們這段友誼最好的終點。”
“對我來說隻是開始……”
“開始於邪惡之事,你肯定喜歡,我保證,整個行動就是一次時間鉗形運動。”
“誰的?”
“你的,你才走了一半,我的起點等你,兄弟。”
看著尼爾登上那趟必死的飛機,主角眼含熱淚,卻沒有強行去阻止。正如尼爾所說的,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薑雷擦了擦眼淚,雖然劇情上還有部分沒有看懂,但是看明白這段兄弟請對他來說也是值得的。影廳內李赫的女粉絲也跟著抹眼淚,雖然大多數女粉絲都沒看懂這部影片講的是什麽,不過光看李赫那張帥臉都覺得值了。
走出電影院,薑雷回到家裏,因為疫情原因,學校這個時候也沒有開學,所以從過年到現在他一直呆在家裏。
看完《信條》,薑雷感慨萬千,忍不住就發了一條朋友圈,配上《信條》的劇照。
“剛從電影院出來,去觀看了李赫主演的最新科幻動作電影《信條》,這部電影是我最喜歡的導演諾蘭的新作,一如既往的維持了高水準,也是原創科幻電影裏的佼佼者,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
剛發完朋友圈,幾個同學和朋友就在底下留言了,有的說這部電影是個神作,有的則說是一部相對平庸的片子,還有的說是一部爛片,看不下去。
薑雷毫不意外,因為這部電影的確在觀影過程中要理解非常困難,他看了一遍仍然有很多沒搞懂的地方,打算明天再去看一遍,預計這部影片口碑會呈現兩極分化。
薑雷的預測沒錯,影片首映後,豆瓣評分第一時間解禁,初始評分8.6分,而大多數都是打五星分的觀眾,少數打一星的觀眾,打四星三星二星的觀眾幾乎沒有。
底下的影評也是兩極分化,除開李赫的粉絲無腦吹之外,好評和差評幾乎七三開。除開無腦吹之外,幾乎是五五開了。
不過對於女性觀眾來說,就算看不懂劇情,光是看李赫和羅伯特·帕丁森的顏值就夠了,所以還有許多影評居然是誇兩人顏值的。男性觀眾則比較理科思維,更加關注劇情,有自認為看懂的大老已經開始做劇情解析了。
b站上的影視區up主們都打算多看幾次影片,然後出個劇情解析視頻。包括鐵杆李吹麥坨,出了一期《信條》前瞻視頻之後,首映當天看了三遍《信條》,但仍然沒看懂。
未來解析她也拚了,以兩頓飯的代價,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正在念物理學碩士的大老過來看電影,然後給自己解析視頻。
這位大老本來很不屑的,什麽《信條》,什麽時間倒流都是扯澹,但是看了一次電影之後就徹底癡迷了,又拉著麥坨看了三四遍。
根據結合的劇情甚至寫了了三萬字的解析文桉,麥坨看完文桉人都傻了,沒想到電影還有這麽多道道,她之前根本沒看懂。
其實影片已經盡量能夠讓觀眾能夠理解了,但是複雜的劇情還是要比《盜夢空間》難以理解。因為《信條》不是傳統的三段式的結構,而是一種不常見的大回環結構。
口碑兩極分化很正常,等到熱情消退,回歸理性的時候,估計評分會維持在8.0左右,算是一部優秀的商業片了。
《信條》的投資兩億美元,口碑雖然重要,但票房更重要。洛杉磯諾蘭的家中,華夏最新的票房數據傳過來了,諾蘭正在吃著早餐,艾瑪·托馬斯就遞過來最新的票房報告。
諾蘭看了一眼,點點頭道:“還不錯,首日有2.33億的票房,在這個時候已經算是高票房了。”
2.33億rmb票房換算成美刀也有三千多萬,這還是首日票房,這樣的話首周末說不定華夏票房能突破一億美元,加上全球其他地區票房,首周末兩億不是問題。
接下來放映的周期,影片再拿到四億美元以上,票房就回本了。這樣一想,諾蘭就放下心來。說實話,在這部電影的製作上,他其實是有點任性了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製作電影,但是他高估了觀眾,也高估了自己。
諾蘭並沒有把影片拍攝得觀眾都能看得懂,他以為觀眾都能看懂,但其實許多觀眾要不看個三四遍基本看不明白。
如果影片的製作成本是兩千萬美元,看不懂就看不懂吧,也沒關係,但是影片的製作成本足足有兩億美元,在商業大片裏也算高投資的電影了,如果不能收回成本,對諾蘭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諾蘭想到李赫的建議,李赫就和諾蘭反複建議,要照顧觀眾的感受,這是商業片的重點。諾蘭最終聽取了李赫的建議,在後期剪輯製作的時候,盡量把劇情搞得簡單,還添加了許多慢鏡頭動作,使得觀眾更容易發現細節部分。
比如說高速路三車並行的戲份,這裏諾蘭就做了一次慢鏡頭處理,主角把箱子扔在中間的銀色轎車上彈給薩托,但是箱子裏的大寶貝卻在手上。
這要是正常的鏡頭,觀眾根本不可能發現這個細節,但是通過慢鏡頭觀眾就能留意到這個細節了。這是影片的改變之一,其他的還有很多,正是因為理解難度的下降,影片才會在豆瓣上一開始就有8.6分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