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像蜘蛛網一樣的水渠(2)


    對於“鹼老虎”——它比真老虎厲害得多。我們就用拉來的沙子對付它,有點兒以毒攻毒的味道。我有一次拉沙到條田裏去,在沙漠裏刨出來好多死人頭,都發白了,嚇得半死。這時,偏偏拖拉機又壞了,走不成,真以為是碰到鬼了。


    你從我們條田邊經過時,會看到人工挖的一條條深溝,那是排鹼渠,也是用來對付“鹼老虎”的。僅三十團的排鹼渠就長達一千四百多公裏,全師十九個團場,少說也有兩萬多公裏吧!


    要說開拖拉機,還是先說說老鄉李明和劉功輝的事吧!她倆也是“拖拉機迷”。李明原是湖南長沙市西長街福如織布廠的工人,女工委員。1952年參軍時是招聘團二大隊三中隊三分隊分隊長;入疆後,分配在兵團司令部收發室當收發員,工作輕鬆,生活條件優越。由於她工作積極肯幹,服務態度熱情周到,當年12月,就成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當她從報紙上看到新疆軍區第一位湘籍女拖拉機手張迪源的事跡後,非常羨慕。她坐不住了,朝思暮想,三番五次寫申請,要去學開拖拉機,到生產第一線去開荒造田,建設邊疆。


    兵團領導見她想開拖拉機心切,1954年同意了她的要求,調她到八一農學院實習基地八一農場學開拖拉機。真巧,正好分在張迪源那個機耕隊。從此以後,李明認真向師傅學習,刻苦鑽研技術,邊學邊幹,不到半年,就能熟練地犁地播種。大忙季節,她經常連頭也顧不上梳,把頭髮塞在帽子裏,穿的是背帶褲,幹起活來和男同誌一樣,從不叫苦叫累,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同誌們都稱她“假小子”。


    李明男朋友何筱俊是兵團陳實司令員的秘書,他們戀愛的時間長達五年之久,拖到1958年元旦才結婚,婚後第四天她就回農場工作。兵團首長為了照顧他倆的生活,三次去函,調她回機關工作,她都拒絕了,決心在農場開一輩子拖拉機。


    當年2月4日,李明帶領十幾個勞改員往地裏拉運肥料,那時的氣溫是零下三十攝氏度左右,忽然拖拉機發生故障,她去排除故障時,右手四個指頭轉進齒輪裏。幸虧一個勞改員衝上去,及時關住了發動機,才保住她的性命。李明因流血過多,暈倒了。等她第二天醒來時,已經躺在軍區醫院的病床上,除大拇指外,她的其他四個指頭都粉碎性骨折。


    十天以後,從外地出差回來的愛人何筱俊趕來看她,從不掉淚的“假小子”哭了。四月底,她的手還未痊癒,就要求出院,回到農場,她還要開拖拉機。領導不同意,說,等你手好了再上車吧!她想現在正是春耕大忙季節,我不能上車也不能在家休息,就帶著傷殘的手,給拖拉機組的工作人員送水送飯。當年下半年,李明又開拖拉機了。四年之後,李明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隻好服從組織的調動,回兵糰子女學校食堂任會計。


    劉功輝是1951年3月從湖南長沙參軍的。到新疆後,分到二十二兵團直屬政治處任見習幹事。兵直政治處在石河子老街,和陶峙嶽司令員住處是鄰居,相隔二十多米。


    有一次,陶司令員說要培養一批女拖拉機手,吸引內地更多的女同誌來建設新疆,把新疆建設得和蘇聯一樣的機械化大農業。劉功輝的誌願不是開拖拉機,是想當會計,也是一次偶然機會從報紙上看到張迪源開著拖拉機的巨幅照片,覺得很神氣,改變了她的初衷。當她聽了陶司令員的談話後,非常高興,說她也去開拖拉機,終於得到了陶司令員的準許。


    1951年8月,王震司令員決定組建第一批機械化軍墾農場,其中,有烏魯木齊梧桐窩子八一農場,即現在農六師一○二團場,步兵第六師機械化農場,即現在農八師石河子總場。劉功輝被批準去學開拖拉機,感到十分幸運和自豪。那時,從兵團機關抽調學開拖拉機的三位湘女是:兵團宣傳部的唐萬鵬,兵團文工團的晏一民和劉功輝。她們三位湘女都是大個頭,身強力壯,敢和男同誌試比高低。


    劉功輝和唐萬鵬背著背包,奔赴老鴉窩拖拉機隊報到——晏一民晚到幾天,為開拖拉機,劉功輝自願從副排級幹部待遇降為戰士級。


    在大戈壁灘上開荒,女同誌的確困難很多,沒有廁所又沒有樹,解大小便很不方便,有時要跑到很遠有渠溝的地方去解手,這樣很影響工作。為了多開荒不影響工作,我們在拖拉機後麵拉塊布擋住解手,有男同誌在附近還有點不好意思。那時一個班要幹十五到十六個小時,下班後要交接班,保養機車和做下一個班的準備工作。開荒回來,每個人身上臉上的灰有銅錢那麽厚,身上臉上全都是黑的,隻有牙齒是白的,所以別人笑我們是“黑人牙膏”。


    我五五年結婚,五六年懷第一個孩子時,怕影響工作,我不想要,為了能流產,就不顧一切地幹重體力活,但孩子還是沒有弄掉。沒有想到,我從廣西軍政大學畢業後來新疆工作的愛人在我五七年即將分娩時,因公犧牲了。可能是我過於傷心的緣故,我的第一個孩子生下來十七天就夭折了……


    我開拖拉機直到1977年,光為了製服幹旱、風沙和鹽鹼,我就不知道拉了多少沙土。後來,開不動了,隻好去磚瓦廠。現在頭髮也白了,眼也花了,腰也彎了,什麽苦也吃過了,風風雨雨,忙忙碌碌,水裏泥裏,風裏浪裏,一輩子轉眼間就過去了,唉!


    你看,說了這麽多,怪沉重的,我給你唱一首叫《拖拉機》的歌吧!


    拖拉機,拖拉機,


    是我心愛的好夥計。


    駕你開墾萬畝地,


    我倆一同把功立。


    拖拉機,拖拉機,


    是我心愛的好夥計。


    幹活質量爭第一,


    我倆一同創奇蹟。


    …………


    佚名:大師大遷徙(1)


    你不要寫我的名字,在博樂這片土地上,有一大群與我一同來的姐妹,我隻是代大家講一講當年的事。


    進疆路上的苦,還有在哈密的苦就不說了,我隻說說我們從哈密遷到博樂來的事,成千上萬的人,一千二百公裏的路程,算得上是大遷徙了。


    農五師的前身是六軍第十六師,1952年元月,根據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全體官兵集體轉業,組建了農業建設第五師。因為哈密風大沙多,氣候幹燥,降水稀少,土地鹽鹼大,全師從1952年修渠,次年建場,到1956年,才開墾出五萬畝土地,不如其他師的零頭多,所以就有“富八師、窮五師”的說法。


    這主要是沒有水。全師一直在派人找水,曾到過甘肅明水,新疆鄯善、吐魯番,足跡踏遍了東疆的每一片土地,但總是失望而歸。後來,國家航空測量隊在對蘭新鐵路哈密至烏魯木齊段進行航測時,在羅布泊發現了大片水域。那雖然是個連探險家都輕易到不了的地方,是舉世聞名的死亡地帶,但全師官兵都十分振奮,以為終於可以大幹一場了。師長翟振華立即組織一幹人馬到羅布泊尋找水源。


    他們出發時,師機關和直屬隊的官兵都去為他們送行。因為師參謀長毛熙嶼在1949年曾派人保護過蘇聯探險家赴羅布泊探險,歷時半個月,也沒找到羅布泊的影子,最後,人差點沒走出來。他知道那是個恐怖的、神秘莫測的地方,弄不好就會葬身其中。後來的彭加木、餘純順不是做了它的犧牲品嗎,所以那送行就有些悲壯的味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千湘女上天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盧一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盧一萍並收藏八千湘女上天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