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幾日,南中四郡各地官員陸陸續續到達。又幾日,法正引著關、張,二位將軍並三千精銳荊州學院兵也到來了。初一見麵,我便和法正密謀一處。待問清楚前方戰情,便邀請法正帶我聘禮往祝融寨子提親而去。


    此時南中四郡各地情形還算不錯。自孟獲被斬消息傳開之後,叛軍如意料一般分崩離析。原本蠻王部下諸如朵思大王等人,各自引兵避戰,不敢出自己領地半分。至於楊峰、木鹿大王等人,也是抱著同樣心思,紛紛停戰,各歸各處,不敢鬧出半分動靜。


    更有甚者,如木鹿大王,竟是遣人送來降書,相約消滅南中其他各路勢力。那法正手中,此時掌握的,可不僅僅就木鹿大王一人的這般內容的書信。貌似整個南中地區,稍微有些實力的,都打著自己的自認精明的算盤。


    當然,孟獲的死黨,如其弟孟優等,自是不會做出如此事情來。這些人乃是此番西南叛亂的罪魁禍首,前麵又有孟獲之死,自知投降討不到好處,當然一條路要走到黑了。不過孟獲前番幾次激戰都是大敗而回,兵馬所剩無幾,孟優等人卻也同樣選擇避走他方去了。


    法正帶著聘禮,上午才出發,下午便回來了,言道:“一切順利,不負所托!”


    我道也是。正是郎有情妾有意,提親之事,自然不會婆婆媽媽了。更何況此時南中錯綜複雜的局勢,今後要有何走勢,還真是我大漢兵馬了算。而我。恰恰是此番征南大軍的最高統帥,還真保不準祝融家族中有些人抱著抱大腿的意思呢。


    法正隨口了個日子。便定下了婚期。其實法正也算一號神棍了。你道為甚?男女雙方生辰八字之事,他是信口拈來!法正這廝在劉備兵馬入川前。便久在益州,聲望更是傳播到了這南中之地。原本按規矩,我和祝融的生辰八字是否匹配,得祝融族中人看了再。隻是法正一作為媒人,正好隨手看了看,便隻言我和祝融姐乃是天作之合。他妙語生蓮,可不是把祝融族中人忽悠得稀裏糊塗就拍板而定了。


    見與祝融姐婚事已經穩妥,我自是再心無旁騖,便於法正約定明日召開軍前緊急會議。商定如何應對眼前這南中局勢。至於與會人選,倒還是法正了算。要知道,可並不是此番前來的南中各地官員都有資格參與這等大事籌謀的。


    次日,在我大營之中,眾人坐定兩旁。我與法正坐在上首,左右分立兩端。左邊依次是魏延、於禁、張嶷、許仙,右邊依次為李恢、呂凱、高定、馬忠,加上我與法正,正好十人。會議規模倒是剛剛好。


    至於關興、張苞,這等大事,自然插不上手,隻能領命在外巡視。保證此番會議內容能不外傳,做到嚴格保密。而其他地方官員,等級太低。同樣沒有參加會議的必要,他們此番來。不過就是等會議結束後,知道各自差事。領命而回而已。


    其實原本按著法正的意思,會議也無必要著急這麽多人參與,隻需他和我了便定。我不同意,隻言群策群力,對於將來西南的走勢才能有最大的益處。法正言善,便擬定了與會名單。那時我接過去一看,竟是清一色四郡太守。我想了想,便鄭重提議加上了魏延、張嶷、於禁、許仙四人。法正自然也不反對。


    會議開始,先是討論軍情。魏延言道:“蠻王乍死,其弟孟優引原本蠻王部下三洞元帥,並士卒兩萬餘,遠遁深山,不可不防卷土重來!”


    法正笑道:“此不為慮!如今孟獲已死,其部下已成烏合之眾。三洞元帥當中,董荼那已然投誠,阿會喃也有書信來相約起事,伺機奪取兵馬。孟優、金環三結等人不足為慮。我料定那孟獲兩萬餘人馬,必敗於內亂!”


    我拱了拱手,言道:“此些事情,還請孝直先生一一安排穩妥。”


    法正應道:“早有安排,不日便可傳來佳音。”


    我自是大喜不已。


    魏延又道:“朵思大王、楊峰二人部下不下十萬,若是留在南中,恐為禍不!”


    法正回首卻問於禁,道:“不知於將軍以為,對這些人馬,應當采取何等策略?”


    於禁應道:“某為鎮南將軍,不久前卻求救於諸位,當真屍位素餐,慚愧!對於南蠻采取何等策略,這等大事不敢妄言。還請先生直接言明。”


    法正又看向我,問道:“伯虎,你有何想法?”


    我想了想,便應道:“不止是楊峰、朵思大王,便西南各地,風都不想再看見有大股能威脅到漢中王後方的勢力存在。”


    <a href="http:///"></a>


    法正奇道:“莫非伯虎決意要徹底消滅這些勢力?若是如此,隻怕戰事還要曠日持久啊!”


    當下我笑了笑,卻搖頭道:“消除威脅的辦法不一定就是消滅,風的建議是,不若將這些勢力稍微減弱一些,而後采取分化結盟之策略。最好到最後這南中地區,隻餘下三個相當的勢力,成三足鼎立之局勢。料想那時局勢倒能平緩許多,對主公大有益處。”


    聞言,法正兩眼精光一閃,已然明了其中關鍵。也不待我多言,便言道:“楊峰、朵思二人隻能留下其一,蠻王部下,董荼那、阿會喃也隻能留其一。至於孟優等人,皆不可留!”


    聞言,部下張嶷出來言道:“殺楊峰,留朵思。至於董荼那與阿會喃,在當地皆是有實力又有名望之人,留誰不留誰,真不好處理。”


    法正頭。其實西南局勢,卻是不是三言兩語間便能輕易決定,法正自然心知肚明,當下卻也不話。隻等他人有何良策可言。


    我看見其與眾人並無對策,當下想了想。便道:“風素聞那阿會喃頗具勇力,不若直接將其帶往漢中。見過主公。不得我等又為主公帳下添了一員猛將。”


    法正急是讚道:“此言甚善!”


    如此,三足鼎立之勢的研究,自然告一段落。留朵思大王,楊峰兩人勢力,至於第三股勢力,自然不必,便是眼前的南中祝融了。


    張嶷又諫道:“待平定此地之後,我軍還須當留下一支精銳,人數不需多。便三千足以,用以從中謀事,保持三方勢力平衡,這很重要!”


    法正應道:“確是很有必要!”至於到時留下誰,法正看了看張嶷,心中的人選也算定了。


    我看向於禁,解釋道:“文則,可曾記得建興三年主公進位漢中王時,你曾對主公許下的承諾?今日南蠻平定。你這個鎮南將軍,也該轉戰荊州去了。”


    於禁道:“某自然時刻牢記!願戴罪立功,來日於荊州,定叫那孫吳討不到好處。”


    我頭。再無言語。荊州有諸葛亮、趙雲,再加上於禁,不進取。守住荊州問題是不會有的。


    法正從我二人的對話當中,自然也注意到先前談論的事情未有考慮於禁這個鎮南將軍的身份。當下便言道:“此番西南戰火停歇,我軍自然不應該在南中多留兵馬。三千人已是極限。”


    我接著道:“確是此理!我軍不可在南中留下過多人馬。其一。若果留下士兵,則需要糧草。南蠻之地,道路曲折,於我軍後勤有較大負擔。其二,此番征戰,夷人新破,死傷甚多,有的父死兄喪,若留太多士兵駐守,他日必定成為禍患。其三,今日計議已定,願南中三足鼎立,留下人馬過多,卻是先打破平衡。其四,若我軍僅留下少許人馬,反倒能博取南中各勢力之信任,於我後方穩定大有裨益!”


    於禁這才也反應出來我與法正有這般打算,當下自然也不再糾結自己鎮南將軍被架空的尷尬,反倒是忽然言道:“若是兵馬隻留下三千,那麽,禁有一言,需教趙將軍、孝直先生思慮之!南中尚有我大漢臣民數萬,我軍我返,需要考慮將這些大漢子弟,盡皆帶回益州。”


    我這才明白過來,也想起此番西南動亂,我大軍出動,造了頗多殺戮,若是不帶走漢人,保不準我軍一退,就會有人泄恨之下,報複這些南中的漢民。


    當先心裏計較了一番,我便對法正言道:“此時,還須孝直先生穩妥安排!”


    法正一陣苦笑,道:“伯虎你倒是樣樣事情皆托付於我,我法正可不是三頭六臂啊!”


    看他表情,也知道不過是玩笑話而已。他這般,我倒是放心了。憑他法正的能力,不過遷徙民眾而已,算不得大事。而我心裏也相信,這南中的漢人,隻要聽能回益州,必定個個歡喜。要知道,如今這南中漢人,多是發配邊疆待罪之人啊!如今能回到繁華之地,他們可是心裏巴不得呢!


    這時,我忽地又想起一事,便對法正言道:“風有一建議,不知當不當。”


    法正怪叫道:“有何建議,不妨出來便是。若是所料不差,伯虎定然胸中又有了妙策。”


    我笑笑,道:“妙策倒是談不上。我建議,如今南中四郡,兩人太守皆以不在任了,不若就此良機,將南中四郡根據民族劃分,增加至六郡若何?”


    法正皺著眉頭思慮了一番,半響才言道:“如此倒不失為良策。”他自然對這南中局勢,比我還要清晰些,當然明白了其中關鍵。


    實際上,將南中四郡改為六郡,可不是我突發奇想的。在曆史當中,諸葛亮平定南蠻叛亂之後,便是采取了這個策略。而曆史也證明,知道蜀漢後期,南蠻也不曾有過什麽大動靜。這變相明了此法的可操作性。


    諸葛亮是誰啊!我曾幾何時,不是一直奉若神明麽?雖然現在我心裏有些間隙,卻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在政治方麵,具如今大漢天下,沒有幾人能與之媲美。


    法正遂問道:“不知伯虎所言,南中當改為哪六郡?”


    我早已想起往事,便侃侃而言道:“南中如今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益州、永昌二郡可不做修改,至於牂柯、越巂二郡,郡守不在,可就勢拆分成,牂柯、越巂、雲南、興古四郡。”


    我倒是言簡意賅,法正如此聰慧,又如何不知其中妙處。便此時座下如永昌太守呂凱者,聞言亦是頭稱善,可見這般分法,很得人心。(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中青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中青天並收藏我是趙雲手下的一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