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會每一次都需要再乘一段窄軌火車吧?不,當然不。有乘大火車直接抵達的:葉爾佐沃車站,一九三八年二月。半夜裏車廂門打開了。沿著列車的全長燃起了一堆堆的篝火,在火光照耀下人們從車裏下來,站在雪地裏。點數,站隊,又點數。氣溫是零下三十二度。這批犯人是從頓巴斯來的,都是同年夏天被捕的,穿著短腰皮靴、便鞋,還有穿涼鞋的。誰想在火堆旁邊取暖,押解隊馬上把他趕開:篝火不是為這個預備的,而是為了照明,一眨眼工夫手指頭就凍木了,雪填進單薄的鞋子裏連化也不化。沒有一絲寬容,隻聽見口令聲:“站隊!看齊!誰離開隊列左右一步,我們不打招呼就開槍……齊步走!”係在鐵鏈上的警犬被它們心愛的口令和這個興奮的時刻激動得陣叫起來。穿著羊皮大衣的押解隊員們開步走了,穿著夏季衣服的註定滅亡的人們也沿著積雪很深的完全沒有踩出來的道路走向泰加森林中的某個地方。前方看不到一點燈火。北極光在閃耀。這是我們一生第一次也多半是最後一次見到北極光……雲杉在酷寒中發出幹裂聲。沒有鞋穿的人們用凍僵的腳掌和小腿測量著積雪的深度,把積雪踩實。
或者以一九四五年一月(“我軍攻占華沙!……我軍切斷東普魯士!”)到達伯朝拉的情形為例。荒涼的雪原,把人們從車廂裏轟出來,叫他們坐在雪地裏,排成六路橫隊。接著就沒完沒了地點起數來。一次數錯了,再數一次。然後叫犯人們站起來,押著他們在沒有人跡的雪原裏步行六公裏。這批犯人也是從南方來的(摩爾達維亞),所有的人腳上穿的都是單皮鞋。狼狗緊跟在他們後麵,用前爪推著最後一排人的脊背,向他們的後腦勺子吹送著狗的氣息。(走在這一排的是兩位神甫——銀髮蒼蒼的年邁的費多爾·福羅利亞神父和攙扶著他的年輕的維克托·施波瓦裏尼科夫神父。)使用警犬的技術如何?不,警犬顯示的自製力如何?——要知道它們是多麽想咬上一口啊;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勞改營的入營洗澡房;先在一座小屋裏脫掉衣服,光著身子跑過大院,在另一座房屋裏洗澡。但是眼下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主要的罪已經受過了。現在總算到達了!天黑了下來。忽然聽說:營裏沒有空位子,不能接收新犯人。於是洗完了澡以後又把解犯叫出來排隊、點數,四周布置了警犬——一切再來一遍,拖著自己的東西,還是原來那六公裏,他們踩著積雪重返自己的列車,隻不過這一次是摸黑。他們走後的幾小時內,車廂的門一直大開著,原來那點可憐的熱氣早已跑得一幹二淨。而且抵達目的地以前車上的煤炭都燒光了,現在到哪兒去找?他們挨了一夜凍,早晨發給他們幹石斑魚去嚼(誰想喝水——嚼雪去吧!),然後又沿著原路帶去勞改營。
這還是一個幸運的事例!因為好歹還有一個勞改營。今天不接收,明天會接收。而紅色列車按照其本性說來一般是開往真空地帶的。遞解終了之日往往就是一座新勞改營開創之時。因之列車可以在北極光的照耀下徑直停在泰加森林當中,在雲杉樹幹上釘一塊小牌牌:“第一獨勞點”(獨立勞動點)。在這種地方,犯人們在一周之內要靠嚼風幹鯔魚、和著雪吞咽麵粉維持生命。
如果有一座即便是兩星期前開辦的勞改營,那已經會滿舒服了;已經可以煮熱食了。雖然沒有缽子,但是稀的和幹的可以混在一起,六個人一份,盛在洗澡盆裏。六個人站成一圈(桌椅都還沒有),其中兩個人用左手提著澡盆的把手,挨著號用右手從盆裏抓飯吃。這是重複前麵說過的嗎?不,這是一九三七年的佩列波爾,是據洛希林的介紹。不是我在重複,是古拉格在重複。……再接著,他們就會派來一些老勞改犯給新犯人當作業班長。這些老手很快就能教會他們如何生活、找竅門和欺騙。第二天一清早就要出工,因為偉大時代的鍾聲在轟鳴,時不等人。我們這裏不是沙皇時代的苦役服刑地阿庫台,那地方新到的犯人有三天的休整。
群島的經濟日漸繁盛。新的鐵路支線到處伸延,許多地點不久以前還隻通水路,現在已經可以用火車運輸了。但是有一些群島的老土著還活著,他們能夠告訴你,當年在伊日瑪河上是如何乘著真正的古俄羅斯的大木船航行的。一船裝一百人,犯人們自己劃槳;他們還能夠告訴你,他們是怎樣乘著平底小漁船沿著烏赫塔河、烏薩河、伯朝拉河抵達自己的勞改營。當時連去沃爾庫塔也是用駁船押運的:先用大船過到阿茲瓦窩姆,那兒設了一個沃爾庫塔勞改營的中轉站。從那兒出發,比方說到咫尺之遙的烏斯特烏薩,需要乘淺水駁船走十天。虱子多得能把整個駁船拱得顫動起來,押解隊準許犯人們二個一個地上甲板把虱子抖落在水裏。水路遞解也不是直達的,一會兒要換船,一會兒要把船拖過一段陸峽,一會兒要下船步行。
在這些地區也曾經有過自己的遞解站——那是用樹棍搭的窩棚或者是帳篷(烏斯特烏薩、波莫茲金諾、謝裏亞尤爾)。那裏也有自己一套特殊的秩序,有自己的押解規章,當然也有一套特殊的懲治犯人的辦法。但是描寫這一類異國情調顯然並非我們的任務,所以我們也就不著手去做了。
北德維納河、鄂畢河與葉尼塞河知道用駁船運輸囚犯開始於什麽時候——那是在消滅富農時期。這幾條河流都是流向正北的,而駁船又是一些大肚子,大容量的傢夥,隻有依靠它們才能完成把如此龐大的灰色群體從有生的俄羅斯拋到無生的權北地區的任務。人們被傾倒進像個大木槽似的駁船艙裏,人摞人地躺在裏麵,像裝在提籃裏的一堆大蝦一樣微微動彈著。哨兵高高地屹立在船舷上,好像站立在山岩上一樣。有時候就這樣不遮不蓋地駁運這一堆東西,有時候蒙上一塊大帆布——也許是為了不想看見他們,也許是為了更容易警戒,反正絕對不是為了給他們遮雨。這樣的駁船押運已經不是遞解,而簡直是分期處決了。再加上途中差不多是不供給夥食的。把他們丟棄到凍土地帶之後,就根本不給吃的了,他們被留在那裏與大自然一起自生自滅。
北德維納河(以及維切格達河)上的駁船遞解直到一九四0年還沒有停止。奧列涅夫就經歷過這樣的遞解。囚犯們在船艙裏人貼人地站著,——而這並不止是一天。尿撒在玻璃罐裏,傳到舷窗口倒掉。如果是比這更嚴重一點的問題,那隻好在自己褲襠裏解決了。
沿葉尼塞河的駁船遞解變成了固定航班,幾十年沒有中斷過。三十年代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的河岸上搭起了一些敞棚。在寒冷的西伯利亞春天,等待裝運的囚犯們在那裏麵一連打一兩晝夜的哆嗦。葉尼塞河上運囚犯的駁船有固定的結構,船艙裏是沒有光亮的,分上下三層。隻有安裝著梯子的艙口能透進一點折射的光線。押解隊員住在甲板上的小屋裏。哨兵警戒著艙口和水麵,注意是否有人離水逃走。他們永遠不下船艙,不管裏麵發出怎樣的呻吟和呼救的哀號。從來不讓囚犯們上來放風。一九三七一三八年,一九四四一四五年,在遞解途中沒有向艙裏的人們提供過任何醫療幫助(可以猜想,以上兩個時期之間的年代也是一樣)。囚犯們分兩排躺在每層的艙板上,一排頭朝船舷,一排頭朝他們的腳。要上便桶隻能從人身上跨過。便桶並不是經常允許及時倒掉(應當想像一下怎樣提著滿滿的糞桶爬上陡直的梯子),糞便溢到外麵,在艙板上流淌,漏到下麵各層去,那裏可也是躺滿了人呀!開飯的時候,幫廚的(是從犯人中間抽的)把盛在木桶裏的菜場分送到各層。在那永遠黑暗的艙房裏(現在也許裝了電燈),在一盞“蝙蝠牌”煤油燈的光亮下給犯人們發放。到杜金卡去的這樣的一趟遞解有時要走一個月。(現在當然隻用一個星期就夠了。)由於擱淺或水路上的其他障礙,拖長了路途的時間,攜帶的糧食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索性一連幾天不開夥。(“積欠”的這幾天的口糧,以後當然是不會補發的。)
或者以一九四五年一月(“我軍攻占華沙!……我軍切斷東普魯士!”)到達伯朝拉的情形為例。荒涼的雪原,把人們從車廂裏轟出來,叫他們坐在雪地裏,排成六路橫隊。接著就沒完沒了地點起數來。一次數錯了,再數一次。然後叫犯人們站起來,押著他們在沒有人跡的雪原裏步行六公裏。這批犯人也是從南方來的(摩爾達維亞),所有的人腳上穿的都是單皮鞋。狼狗緊跟在他們後麵,用前爪推著最後一排人的脊背,向他們的後腦勺子吹送著狗的氣息。(走在這一排的是兩位神甫——銀髮蒼蒼的年邁的費多爾·福羅利亞神父和攙扶著他的年輕的維克托·施波瓦裏尼科夫神父。)使用警犬的技術如何?不,警犬顯示的自製力如何?——要知道它們是多麽想咬上一口啊;
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勞改營的入營洗澡房;先在一座小屋裏脫掉衣服,光著身子跑過大院,在另一座房屋裏洗澡。但是眼下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主要的罪已經受過了。現在總算到達了!天黑了下來。忽然聽說:營裏沒有空位子,不能接收新犯人。於是洗完了澡以後又把解犯叫出來排隊、點數,四周布置了警犬——一切再來一遍,拖著自己的東西,還是原來那六公裏,他們踩著積雪重返自己的列車,隻不過這一次是摸黑。他們走後的幾小時內,車廂的門一直大開著,原來那點可憐的熱氣早已跑得一幹二淨。而且抵達目的地以前車上的煤炭都燒光了,現在到哪兒去找?他們挨了一夜凍,早晨發給他們幹石斑魚去嚼(誰想喝水——嚼雪去吧!),然後又沿著原路帶去勞改營。
這還是一個幸運的事例!因為好歹還有一個勞改營。今天不接收,明天會接收。而紅色列車按照其本性說來一般是開往真空地帶的。遞解終了之日往往就是一座新勞改營開創之時。因之列車可以在北極光的照耀下徑直停在泰加森林當中,在雲杉樹幹上釘一塊小牌牌:“第一獨勞點”(獨立勞動點)。在這種地方,犯人們在一周之內要靠嚼風幹鯔魚、和著雪吞咽麵粉維持生命。
如果有一座即便是兩星期前開辦的勞改營,那已經會滿舒服了;已經可以煮熱食了。雖然沒有缽子,但是稀的和幹的可以混在一起,六個人一份,盛在洗澡盆裏。六個人站成一圈(桌椅都還沒有),其中兩個人用左手提著澡盆的把手,挨著號用右手從盆裏抓飯吃。這是重複前麵說過的嗎?不,這是一九三七年的佩列波爾,是據洛希林的介紹。不是我在重複,是古拉格在重複。……再接著,他們就會派來一些老勞改犯給新犯人當作業班長。這些老手很快就能教會他們如何生活、找竅門和欺騙。第二天一清早就要出工,因為偉大時代的鍾聲在轟鳴,時不等人。我們這裏不是沙皇時代的苦役服刑地阿庫台,那地方新到的犯人有三天的休整。
群島的經濟日漸繁盛。新的鐵路支線到處伸延,許多地點不久以前還隻通水路,現在已經可以用火車運輸了。但是有一些群島的老土著還活著,他們能夠告訴你,當年在伊日瑪河上是如何乘著真正的古俄羅斯的大木船航行的。一船裝一百人,犯人們自己劃槳;他們還能夠告訴你,他們是怎樣乘著平底小漁船沿著烏赫塔河、烏薩河、伯朝拉河抵達自己的勞改營。當時連去沃爾庫塔也是用駁船押運的:先用大船過到阿茲瓦窩姆,那兒設了一個沃爾庫塔勞改營的中轉站。從那兒出發,比方說到咫尺之遙的烏斯特烏薩,需要乘淺水駁船走十天。虱子多得能把整個駁船拱得顫動起來,押解隊準許犯人們二個一個地上甲板把虱子抖落在水裏。水路遞解也不是直達的,一會兒要換船,一會兒要把船拖過一段陸峽,一會兒要下船步行。
在這些地區也曾經有過自己的遞解站——那是用樹棍搭的窩棚或者是帳篷(烏斯特烏薩、波莫茲金諾、謝裏亞尤爾)。那裏也有自己一套特殊的秩序,有自己的押解規章,當然也有一套特殊的懲治犯人的辦法。但是描寫這一類異國情調顯然並非我們的任務,所以我們也就不著手去做了。
北德維納河、鄂畢河與葉尼塞河知道用駁船運輸囚犯開始於什麽時候——那是在消滅富農時期。這幾條河流都是流向正北的,而駁船又是一些大肚子,大容量的傢夥,隻有依靠它們才能完成把如此龐大的灰色群體從有生的俄羅斯拋到無生的權北地區的任務。人們被傾倒進像個大木槽似的駁船艙裏,人摞人地躺在裏麵,像裝在提籃裏的一堆大蝦一樣微微動彈著。哨兵高高地屹立在船舷上,好像站立在山岩上一樣。有時候就這樣不遮不蓋地駁運這一堆東西,有時候蒙上一塊大帆布——也許是為了不想看見他們,也許是為了更容易警戒,反正絕對不是為了給他們遮雨。這樣的駁船押運已經不是遞解,而簡直是分期處決了。再加上途中差不多是不供給夥食的。把他們丟棄到凍土地帶之後,就根本不給吃的了,他們被留在那裏與大自然一起自生自滅。
北德維納河(以及維切格達河)上的駁船遞解直到一九四0年還沒有停止。奧列涅夫就經歷過這樣的遞解。囚犯們在船艙裏人貼人地站著,——而這並不止是一天。尿撒在玻璃罐裏,傳到舷窗口倒掉。如果是比這更嚴重一點的問題,那隻好在自己褲襠裏解決了。
沿葉尼塞河的駁船遞解變成了固定航班,幾十年沒有中斷過。三十年代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的河岸上搭起了一些敞棚。在寒冷的西伯利亞春天,等待裝運的囚犯們在那裏麵一連打一兩晝夜的哆嗦。葉尼塞河上運囚犯的駁船有固定的結構,船艙裏是沒有光亮的,分上下三層。隻有安裝著梯子的艙口能透進一點折射的光線。押解隊員住在甲板上的小屋裏。哨兵警戒著艙口和水麵,注意是否有人離水逃走。他們永遠不下船艙,不管裏麵發出怎樣的呻吟和呼救的哀號。從來不讓囚犯們上來放風。一九三七一三八年,一九四四一四五年,在遞解途中沒有向艙裏的人們提供過任何醫療幫助(可以猜想,以上兩個時期之間的年代也是一樣)。囚犯們分兩排躺在每層的艙板上,一排頭朝船舷,一排頭朝他們的腳。要上便桶隻能從人身上跨過。便桶並不是經常允許及時倒掉(應當想像一下怎樣提著滿滿的糞桶爬上陡直的梯子),糞便溢到外麵,在艙板上流淌,漏到下麵各層去,那裏可也是躺滿了人呀!開飯的時候,幫廚的(是從犯人中間抽的)把盛在木桶裏的菜場分送到各層。在那永遠黑暗的艙房裏(現在也許裝了電燈),在一盞“蝙蝠牌”煤油燈的光亮下給犯人們發放。到杜金卡去的這樣的一趟遞解有時要走一個月。(現在當然隻用一個星期就夠了。)由於擱淺或水路上的其他障礙,拖長了路途的時間,攜帶的糧食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索性一連幾天不開夥。(“積欠”的這幾天的口糧,以後當然是不會補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