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們住的地方附近發生了一點小摩擦。有一戶人家俗稱“狗宅”,從以前開始便飼養了好幾隻狗,近年來數量不但暴增,衛生狀況也明顯惡化。
左鄰右舍對惡臭與吠叫聲提出抗議,裏幹事也要求屋主少養幾隻,但年約四十的男性屋主不僅置若罔聞,還派狗趕人。
這種惡鄰居如果無法溝通的話,事情就會變得很棘手。尤其這戶人家的屋主是名獨居男子,很難透過房東或家人出麵勸解。
走投無路的裏辦公處聽聞綾乃當過警察,旋即找她商量。
在此之前,綾乃的生活圈都在街坊的另j端,因此完全沒聽過那幢狗宅,直到親眼目睹,她才知道情況有多嚴重。走近那戶人家的水泥圍牆,一股強烈的狗味便撲鼻而來,裏頭還傳出“嗚——”“汪!”的狗吠聲。她從大門的縫隙窺見院子一角,裏頭有幾隻大籠子,好幾隻狗被鏈子鎖住,四處徘徊。每隻狗都瘦成皮包骨,唯有眼睛炯炯有神,顯然健康情況欠佳。曾與屋主交涉的幹事表示,屋內與後院都有許多狗,估計約有二十隻。
“我懂了,這樣確實影響鄰居生活品質,而且狗也很可憐。”
綾乃告訴幹事:“不好意思,能不能請您再過去交涉一次,順便拍些狗的照片?至少要有十隻,才能證明屋主飼養很多狗。”
裏幹事一聽,隨即重振旗鼓,再訪狗宅,盡管免不了又被狗趕走,不過這回拍了十三隻形貌各異的狗照。
綾乃帶這些照片前往轄區警局,針對狗宅申請強製搜索,並檢舉屋主。
日本大部分地區皆採用“化製廠條例”,如果想飼養超過十隻狗,必須經過首長許可。“化製廠”泛指將家畜加工為食品以外用途的工廠,這項法規的目的在於避免不肖業者違法營業。盡管這件案子與法規設立宗旨扯不上關係,但隻要能證明屋主未經許可便飼養十隻以上的動物,就能依法強製介入。
無獨有偶,其他被勒令停業的化製廠業者也投訴過該屋主,因此警察立即動員,逮捕狗宅屋主,狗兒也被移送到動物之家。最後屋主並沒有被起訴,但他似乎終於怕了,趕緊賣房子搬家。
問題解決,裏辦公處對綾乃百般感謝。
唯有一個人對這件事感到不滿,那就是綾乃的丈夫(現在是前夫)。
其實綾乃也無意隱瞞,隻是沒有特意找丈夫商量,所以他直到警方強勢介入,才知道狗宅的事。
“那個人大概是‘動物囤積者’,簡單來說,就是生病了。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排擠,而是包容吧?你們警方在強行介入之前,難道沒想過請社會福利機構幫忙嗎?”
此時,綾乃的丈夫提到“動物囤積者”這個詞。
動物囤積者,就是指明明無力負荷,卻忍不住飼養大批動物的人。日本容易將這類患者當成普通的惡鄰,但歐美正視這種現象,並列為與依賴型人格障礙同類型的精神疾病。
許多動物囤積者都有心病,在社會上無依無靠,隻能藉由囤積動物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忘卻創傷與孤獨。藥物成縫者無法停止吸毒,動物囤積者也~樣無法停止囤積動物,因此即使公權力強行介入,他們也很可能換個地方重蹈覆轍。
說起來,那幢狗宅的屋主原本隻是普通的愛狗人士,但幾年前妻子亡故,他和鄰居的往來也逐漸減少,接著就演變為動物囤積者了。
綾乃的丈夫說的並沒有錯,那位屋主或許需要治療與協助。
可是——綾乃咽不下這口氣。
什麽包容、社會福利,說得倒簡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打打官腔敷衍了事,換來的就是當地住戶的噩夢。怎麽可以助紂為虐,叫無辜的鄰居忍氣吞聲?真是豈有此理。
講難聽點是排擠,但發生問題時,排除問題根源才是解決方法啊。即使綾乃的方法說不上完美,但應該也不算差。她並不想聽這種馬後炮。
“你隻會出一張嘴,有什麽資格說我?協助?包容?你自己來做做看啊!”
綾乃忍不住大吼。丈夫一如往常地麵露難色,低頭說道:“抱歉,如果冒犯了你,我道歉。”
回頭想想,這時兩人其實已經貌合神離。
將青舂全部奉獻給柔道的綾乃,高中畢業後便成為警察,貫徹日本獨有的階級保守主義。而她丈夫從小在法國成長,直到國中才回國,就讀知名私立大學研究所,個性不拘小節、崇尚自由。打從-開始,她就知道彼此的性格截然不同。
他們看上的是彼此個性互補的部分。
然而,相愛容易相處難,價值觀的差異成為無法跨越的鴻溝,水與油,終究無法融合。
久而久之,兩人動輒意見不合起口角;不,不對,綾乃隻記得他們意見不合,卻不記得發生過爭吵。
細數以往,綾乃一陣心痛。
(我動不動就發脾氣。無論是他,還是女兒,都成為我情緒的出口。)
(我幹嘛胡思亂想。)
(不行,別想自己的事,想想鈴木陽子吧。)
綾乃重新聚焦於眼前的問題。
(鈴木陽子也是動物囤積者嗎?)
鑑識組清點過頭骨數量,表示房裏共有十一隻貓。房內有貓咪用品,但從貓咪隨地大小便這點看來,鈴木陽子似乎沒有善盡主人的責任。此外,她也不和鄰居來往。
左鄰右舍對惡臭與吠叫聲提出抗議,裏幹事也要求屋主少養幾隻,但年約四十的男性屋主不僅置若罔聞,還派狗趕人。
這種惡鄰居如果無法溝通的話,事情就會變得很棘手。尤其這戶人家的屋主是名獨居男子,很難透過房東或家人出麵勸解。
走投無路的裏辦公處聽聞綾乃當過警察,旋即找她商量。
在此之前,綾乃的生活圈都在街坊的另j端,因此完全沒聽過那幢狗宅,直到親眼目睹,她才知道情況有多嚴重。走近那戶人家的水泥圍牆,一股強烈的狗味便撲鼻而來,裏頭還傳出“嗚——”“汪!”的狗吠聲。她從大門的縫隙窺見院子一角,裏頭有幾隻大籠子,好幾隻狗被鏈子鎖住,四處徘徊。每隻狗都瘦成皮包骨,唯有眼睛炯炯有神,顯然健康情況欠佳。曾與屋主交涉的幹事表示,屋內與後院都有許多狗,估計約有二十隻。
“我懂了,這樣確實影響鄰居生活品質,而且狗也很可憐。”
綾乃告訴幹事:“不好意思,能不能請您再過去交涉一次,順便拍些狗的照片?至少要有十隻,才能證明屋主飼養很多狗。”
裏幹事一聽,隨即重振旗鼓,再訪狗宅,盡管免不了又被狗趕走,不過這回拍了十三隻形貌各異的狗照。
綾乃帶這些照片前往轄區警局,針對狗宅申請強製搜索,並檢舉屋主。
日本大部分地區皆採用“化製廠條例”,如果想飼養超過十隻狗,必須經過首長許可。“化製廠”泛指將家畜加工為食品以外用途的工廠,這項法規的目的在於避免不肖業者違法營業。盡管這件案子與法規設立宗旨扯不上關係,但隻要能證明屋主未經許可便飼養十隻以上的動物,就能依法強製介入。
無獨有偶,其他被勒令停業的化製廠業者也投訴過該屋主,因此警察立即動員,逮捕狗宅屋主,狗兒也被移送到動物之家。最後屋主並沒有被起訴,但他似乎終於怕了,趕緊賣房子搬家。
問題解決,裏辦公處對綾乃百般感謝。
唯有一個人對這件事感到不滿,那就是綾乃的丈夫(現在是前夫)。
其實綾乃也無意隱瞞,隻是沒有特意找丈夫商量,所以他直到警方強勢介入,才知道狗宅的事。
“那個人大概是‘動物囤積者’,簡單來說,就是生病了。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排擠,而是包容吧?你們警方在強行介入之前,難道沒想過請社會福利機構幫忙嗎?”
此時,綾乃的丈夫提到“動物囤積者”這個詞。
動物囤積者,就是指明明無力負荷,卻忍不住飼養大批動物的人。日本容易將這類患者當成普通的惡鄰,但歐美正視這種現象,並列為與依賴型人格障礙同類型的精神疾病。
許多動物囤積者都有心病,在社會上無依無靠,隻能藉由囤積動物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忘卻創傷與孤獨。藥物成縫者無法停止吸毒,動物囤積者也~樣無法停止囤積動物,因此即使公權力強行介入,他們也很可能換個地方重蹈覆轍。
說起來,那幢狗宅的屋主原本隻是普通的愛狗人士,但幾年前妻子亡故,他和鄰居的往來也逐漸減少,接著就演變為動物囤積者了。
綾乃的丈夫說的並沒有錯,那位屋主或許需要治療與協助。
可是——綾乃咽不下這口氣。
什麽包容、社會福利,說得倒簡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打打官腔敷衍了事,換來的就是當地住戶的噩夢。怎麽可以助紂為虐,叫無辜的鄰居忍氣吞聲?真是豈有此理。
講難聽點是排擠,但發生問題時,排除問題根源才是解決方法啊。即使綾乃的方法說不上完美,但應該也不算差。她並不想聽這種馬後炮。
“你隻會出一張嘴,有什麽資格說我?協助?包容?你自己來做做看啊!”
綾乃忍不住大吼。丈夫一如往常地麵露難色,低頭說道:“抱歉,如果冒犯了你,我道歉。”
回頭想想,這時兩人其實已經貌合神離。
將青舂全部奉獻給柔道的綾乃,高中畢業後便成為警察,貫徹日本獨有的階級保守主義。而她丈夫從小在法國成長,直到國中才回國,就讀知名私立大學研究所,個性不拘小節、崇尚自由。打從-開始,她就知道彼此的性格截然不同。
他們看上的是彼此個性互補的部分。
然而,相愛容易相處難,價值觀的差異成為無法跨越的鴻溝,水與油,終究無法融合。
久而久之,兩人動輒意見不合起口角;不,不對,綾乃隻記得他們意見不合,卻不記得發生過爭吵。
細數以往,綾乃一陣心痛。
(我動不動就發脾氣。無論是他,還是女兒,都成為我情緒的出口。)
(我幹嘛胡思亂想。)
(不行,別想自己的事,想想鈴木陽子吧。)
綾乃重新聚焦於眼前的問題。
(鈴木陽子也是動物囤積者嗎?)
鑑識組清點過頭骨數量,表示房裏共有十一隻貓。房內有貓咪用品,但從貓咪隨地大小便這點看來,鈴木陽子似乎沒有善盡主人的責任。此外,她也不和鄰居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