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我們可是上門來討粥吃的啊!今個兒是臘八,京城所有的寺院,恐怕這會兒都在施粥呢!早就聽說府上的臘八粥,論講究可是城裏的頭一份兒。我們娘仨也不敢白吃白喝,這不,雖然是晚了那麽幾個月,總算還沒有食言——這就是秋天那陣子,跟夫人說叨過的……栗子了。”


    這回,紫姨刻意地迴避了“興隆”那個敏感的地名。


    小町和秋姍暗暗觀察著朱雨馨的反應,隻見人家從容不迫的吩咐下人收下栗子,謝過紫姨,便請幾位女客,都到自己的東暖閣中落座。


    這暖閣不大,一半麵積都被三麵鑲著鏡子的紅木雕花臥榻占據了。榻上靠邊兒放著一隻做工精美的螺鈿日本漆小炕櫃,還摞著厚絨絨的外國毛毯和各色絲綢刺繡的靠枕,一張紫檀木小炕桌擱在中間。


    炕沿下,青花厚磁的火盆兒裏,通紅的炭火把房間烘得暖洋洋的。朝著院子的玻璃窗,正好把院子裏的一片雪景鑲在花格框子裏,如同一幅水墨畫般恰到美處。


    秋姍富於職業本能的目光立刻就看到:那隻瑞典製造的皮藥箱。幾個月前,自己曾經打開它,為錢公子消毒被周小月咬傷、抓傷的創口。眼下,它正端放在小炕櫃上麵……


    紫姨應邀跟女主人並排坐在臥榻的炕桌兩側,兩個女孩子則在靠牆的一對八仙椅上,輕鬆地落了座——


    女性從來有著屬於自己的世界和屬於自己的語言,她們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就能迅速獲得心思的默契。今天的話題是雪還是風,是月還是雲……彼此的對話相去總不會太遠。


    話題先從女主人的傷情開始,細膩無比的人情關懷,加上一位醫學專業人士的詢問,很快就使賓主間的氣氛和諧起來。今天,儒雅的女主人果然是要用自家秘製的臘八粥,來招待自己的雅客:


    “今兒個呢,我自然是要請你們娘兒仨喝粥。可咱們得以這‘臘八’為題,每個人都給大夥兒說個故事或是一段詩歌詞話來。說到這臘八粥的源頭,那傳說、典故和炮製的講究,可就多了。誰要是什麽都說不出,等待會兒粥上來了,可就隻有聞粥的份兒呦——我看,饒了這兩姊妹年輕,我們老太太們呢,就讓給她們先說。”


    第二十五章


    院長夫人今天表現得興致勃勃。她看得出,秋姍倒還沉得住氣,可小町一聽說喝碗粥還有附加條件,便開始抓耳撓腮了。


    果真是秋姍先開了口:“傳說這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修行得道的日子。普天下的佛家子弟為了紀念佛祖,便在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們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豆、栗、棗、果仁……雜七雜八的材料煮成臘八粥,再施捨給窮人。傳說吃了這粥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們又把它叫做‘佛粥’。有的寺院之間還互贈粥品,以示廣結善緣。宋朝大詩人蘇東坡還留下了‘今朝佛粥更相饋’的名句……自然是還有更加動人的一個傳說,我還是留給町子接著說吧。要不然,都給我一個人說完了,怕是她今兒個隻有聞粥的份兒了。”


    小町的自尊心受了點兒打擊,卻又真是不懂得多少“臘八粥”的典故。噘著嘴嘟囔起來:


    “姐姐真臭美!誰希罕你可憐我待會兒‘聞粥’啊,等我想想,興許能想起些比你還好的說詞兒呢!”


    秋姍見小町還不領情,也就不客氣了:“小時候我聽我媽說,民間相傳朱元璋小時候為地主家放牧,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那年,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還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又冷又餓。突然間,他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田鼠慌慌忙忙鑽進一個鼠洞。朱元璋就用樹枝掏了掏,竟從洞中掏了一大把五穀雜糧,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自然,這是田鼠的冬儲口糧。他將這些雜糧撿柴火搭灶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後,還念念不忘自己少時親自煮食過的“雜糧粥”。於是命禦膳堂如法熬製,欽定此粥為‘臘八粥’。禦廚在粥中另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果仁、小棗……使臘八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臘八粥流傳到民間,直到今天……”


    夫人被秋姍的故事說得眉開眼笑了:“有趣,有趣。好,今天,我家的臘八粥,秋姍姑娘管飽。”


    情急之下,小町也趕緊開了口:“我小時候呀,在城郊姑奶奶家住過。外婆告訴我說,咱老北平有句俗話,叫‘送信兒的臘八粥’。意思就是農曆臘月初八喝的這臘八粥,是早早兒把過年的信兒送到家家戶戶。從這以後,過年的心氣兒也越來越濃,太平年景一直能延續到元宵節。姑奶奶還教我唱過一首民謠——‘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裏裏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舊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姑奶奶還讓我把臘八粥塗在院兒裏的棗樹上,說是棗樹‘吃’了臘八粥,來年也能結出更多更甜的果子。還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可是,臘八過後,討債的也就上門了……”


    小町突然為自己的發言感到有點兒自卑,臉上露出了窘迫的表情,話聲也戛然而止。


    不想錢夫人卻啟齒笑了起來:“不錯、不錯、正經不錯!咱們小町子,果然是也有自己的好說詞兒哩。可惜呀,你們兩個姑娘說來說去,這臘八粥總是跟個‘窮’字掰不開。還是讓你們媽媽說一個來聽聽……”


    紫姨故意怯怯地說:“要是我今兒個也講不出個好故事,編不來個好說詞兒呢?”


    誰知她話音未落,兩個幸災樂禍的丫頭就異口同聲地叫起來:“聞粥!”


    把個朱雨馨逗得,差點笑岔了氣兒。


    紫姨到底是塊“老薑”,一旦開口,那故事便立刻吸引了所有人:“臘月初八食粥這民間習俗,最早來源於東漢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據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遊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艱苦修行,探求人生真諦。有一天,他走到了印度的摩揭陀國。這裏土地荒涼,人煙稀少。又累又餓的釋迦牟尼,終於體力不支暈倒在尼連河畔。這時,一位善良的牧羊少女恰好經過,急忙將自己隨身所帶的幹糧拿出來,用泉水煮成稀粥後,一口一口地餵給釋迦牟尼。少女煮的粥無非是幾天來家裏吃剩下的各種黏米、苞穀和豆類混合在一起的雜色糧食,裏麵還有牧羊女從附近山上采來的各種幹果。這對於多日米水未曾沾牙的釋迦牟尼來說,真可謂是美味甘露!他霎時恢復了元氣,接著就到尼連河裏洗了個痛快澡,頓覺全身更加舒適。然後,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於農曆十二月八日這一天——得道成佛。從此,每到臘月初八,群僧集會,誦經演法,還用仿效牧羊女那雜糧米豆幹果熬成的臘八粥敬佛,以示紀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糧胡同十九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子並收藏皇糧胡同十九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