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的漠南草原,又一場大雪不期而至,放眼望去,四下裏皆是白茫茫一片,遠處的官道上,走來了幾個黑點。
新漢對漠南的開發,並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潛移默化的。當初韓世忠兵出唐隆城,在岢嵐府以北、大同府以西,就劃定為了雲中府,大致上包含了後世呼和浩特市的南部廣大地區。
朝廷在漠南暫設虛府,但雲中府是個例外,由於遼、金時期的雲內州等已經被漢軍占據,故而雲中府的府治,並沒有在規劃中的雲中縣,而是放在了黃河東岸的唐隆城。
“師尊,前方七八裏便到了昭君驛,可在那裏稍歇!”
這幾個黑點走得近了,赫然是一群六七個道人,走在前麵的中年道士對一位老道恭敬地說。
“那便去驛站歇息一番!”
說話的老道人名叫蕭抱珍,乃是河北西路衛州朝歌府人士,本名元升,曾受一道人傳授秘籙,便在衛州立教傳道。
新漢革新、取代宋朝,王倫又嚴格了官府發放佛道度牒製度,推行“宗教信仰自由”,蕭抱珍所創的教派,就被認定為北天師道的太乙派。
王倫強行推動“宗教信仰自由”,其實是很得罪了一批宗教騙子的,江南、江西就有不少大地主階層,妄圖聯絡佛道人士,一如當年鼓動方臘起義一樣,再次造王倫和新朝的反。
但是朝廷強行推動的還有均田令,百姓凡入官府戶籍造冊者,皆可以按照戶籍所在地的土地多寡而分到田畝,最起碼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故而這些人終究也鼓動不起來百姓,就被南下的韓世忠、坐鎮江南五年的蕭嘉穗給掃平了。
後來王倫親征北伐,在大定府廣召南北諸道教流派,北天師道中,就以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蕭抱珍等為首,南天師道中,王倫並未似前宋那樣抬舉龍虎山的張家,卻把包道乙與鄭彪召了來。
王倫對道教的派別、教義並不十分了解,但隻要是有影響力的宗教,內核總歸是勸人向善的,所以等諸教派的道人前來後,他隻提了一個要求:增加忠君愛國、民族和諧的教義勸導。
並且王倫許諾,希望諸教派在教義方麵尋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即“和而不同”,則道教就可以在漠南傳播,並在合適的機會時,由朝廷組織整理編撰《道藏》。
道教諸流派,有信仰元始天尊為最高神的,有信仰太上老君為最高神的,有講求煉丹的內丹派,有施符水的符籙派,還有“五雷正法”的神雷派,可以說信仰的最高神、修煉的法門並不完全一致。
王倫是期望道士們能夠完善教義,至少在邏輯上不要出現太多的漏洞,要更注重一下辯論和口才,將理論形成得更加豐富一些。
這讓受召而來的道人們受寵若驚,都以為皇帝轉了性,要效仿趙佶,也要做道君皇帝,有人便上書,請求為王倫上道教尊號,但被王倫拒絕了。
王倫期望以宗教稍稍感化一下漠南部落民,至少在中亞七河以東,不要出現太多的外來宗教,他心裏很清楚,若是中原王朝無法給予百姓們安定的生活,哪怕是再溫和的宗教,也安撫不住百姓們要造反的心思。
佛教夠溫和了吧,傳入中原以來,魏晉南北朝借佛家起事的例子還少了麽?
最關鍵的原因,是王倫並不認可佛教的一些理論,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如此生受虐乃前世作孽,婆羅門係的宗教太看重輪回,但南北朝、五代十國的亂世,意思是整個中原數千萬的百姓,上輩子都造了孽唄?這不是胡扯嘛!
之所以扶持道教,是因為道教的精神內核與漢族的底層思維是近乎一致的,王倫要推動漠南漢化,不僅僅是期望漠南部落民在生活習俗上向漢人靠攏,而是期望他們在底層思維邏輯方麵與漢人保持一致,即真正地認同自己漢人的身份。
比如中原百姓盛讚霍去病,那麽漠南的百姓,就不應該以地域為區分,認為霍去病打的匈奴是自己的祖先。畢竟漠南的族群都換了一茬,到了眼下這個時代,漠南漠北文化上對匈奴最有認同的拔野古部,追究起來也屬於東胡族係,從人類分子學的角度,就跟匈奴人是不一樣的。
在王倫的要求下,南北天師道迅速地湊在一起開始了大討論,最終討論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模仿了婆羅門係宗教的創世觀,將三清都視為創世神,至於各派別提倡的內丹修煉、符籙修煉還是雷法修煉,都屬於尋仙問道的諸多法門手段之一,並無高下之分。
蕭抱珍的太乙派,就被朝廷許可,在雲中府以及東麵的武川府傳教,武川府大致在後世烏蘭察布市一帶,這裏在北魏隋唐時有個赫赫有名的武川縣,因此得命名。
武川府是虛府,即尚書省隻在地圖大致規劃了管轄區,朝廷還來不及大規模遷徙漢民實邊,境內仍舊分散著十多個已經被劃定了牧場的諸多部落。
太乙派是北天師道中少有的專注於符籙的流派,蕭抱珍懂醫術,能施符水,隻是他這個符水,在蕭抱珍獻寶似地獻給王倫後,王倫驚訝地發現,這玩意兒居然是高度的烈酒!
前山寨頭領、現主管朝廷釀酒作坊的王觀,就已經用高粱為原料,通過較為原始的蒸餾技術,搞出了高度數的白酒,而且還是朝廷外貿的拳頭產品。
隻是白酒並不適合中原百姓的口味,漢人更多地喜歡飲用黃酒、果酒,因此高粱酒主要是向漠南、西夏、東北售賣。
蕭抱珍於是就被王倫送去了東京城,與王觀進行了技術交流,這讓太乙派的創始人很是沮喪,但王倫還是給他劃了兩個大府進行傳教。
因為蕭抱珍的符水也稱“露藥”,是他用煉丹的蒸餾器,加了一些道士煉丹常用的原材料、又添加了些草藥熬煮的湯,按照比例混合數次蒸餾提煉而成的。
若是去除那些有毒的煉丹礦物質,“露藥”大致上就可以看作是補充營養、活血驅寒、鎮痛消炎的半湯藥半保健品半白酒,工藝很是繁瑣,至少王倫是舍不得將高粱酒反複蒸餾來售賣的。
蕭抱珍本想以“露藥”當作進身之物,但王觀與他一合計,幹脆上奏王倫,在河東行省開設了一座作坊,專門反複蒸餾高度酒,當作高檔白酒售賣。
“我堂堂一個教主,怎麽就成了白酒作坊的半個技術股東了呢?”蕭抱珍覺得一定是有哪裏不對勁,但是能夠給徒子徒孫們找一個安穩的收入來源,他也就不去多想了。
隻是在太乙派還不多的信徒心中,科學的種子已經悄然落地生根。
新漢對漠南的開發,並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潛移默化的。當初韓世忠兵出唐隆城,在岢嵐府以北、大同府以西,就劃定為了雲中府,大致上包含了後世呼和浩特市的南部廣大地區。
朝廷在漠南暫設虛府,但雲中府是個例外,由於遼、金時期的雲內州等已經被漢軍占據,故而雲中府的府治,並沒有在規劃中的雲中縣,而是放在了黃河東岸的唐隆城。
“師尊,前方七八裏便到了昭君驛,可在那裏稍歇!”
這幾個黑點走得近了,赫然是一群六七個道人,走在前麵的中年道士對一位老道恭敬地說。
“那便去驛站歇息一番!”
說話的老道人名叫蕭抱珍,乃是河北西路衛州朝歌府人士,本名元升,曾受一道人傳授秘籙,便在衛州立教傳道。
新漢革新、取代宋朝,王倫又嚴格了官府發放佛道度牒製度,推行“宗教信仰自由”,蕭抱珍所創的教派,就被認定為北天師道的太乙派。
王倫強行推動“宗教信仰自由”,其實是很得罪了一批宗教騙子的,江南、江西就有不少大地主階層,妄圖聯絡佛道人士,一如當年鼓動方臘起義一樣,再次造王倫和新朝的反。
但是朝廷強行推動的還有均田令,百姓凡入官府戶籍造冊者,皆可以按照戶籍所在地的土地多寡而分到田畝,最起碼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故而這些人終究也鼓動不起來百姓,就被南下的韓世忠、坐鎮江南五年的蕭嘉穗給掃平了。
後來王倫親征北伐,在大定府廣召南北諸道教流派,北天師道中,就以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蕭抱珍等為首,南天師道中,王倫並未似前宋那樣抬舉龍虎山的張家,卻把包道乙與鄭彪召了來。
王倫對道教的派別、教義並不十分了解,但隻要是有影響力的宗教,內核總歸是勸人向善的,所以等諸教派的道人前來後,他隻提了一個要求:增加忠君愛國、民族和諧的教義勸導。
並且王倫許諾,希望諸教派在教義方麵尋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即“和而不同”,則道教就可以在漠南傳播,並在合適的機會時,由朝廷組織整理編撰《道藏》。
道教諸流派,有信仰元始天尊為最高神的,有信仰太上老君為最高神的,有講求煉丹的內丹派,有施符水的符籙派,還有“五雷正法”的神雷派,可以說信仰的最高神、修煉的法門並不完全一致。
王倫是期望道士們能夠完善教義,至少在邏輯上不要出現太多的漏洞,要更注重一下辯論和口才,將理論形成得更加豐富一些。
這讓受召而來的道人們受寵若驚,都以為皇帝轉了性,要效仿趙佶,也要做道君皇帝,有人便上書,請求為王倫上道教尊號,但被王倫拒絕了。
王倫期望以宗教稍稍感化一下漠南部落民,至少在中亞七河以東,不要出現太多的外來宗教,他心裏很清楚,若是中原王朝無法給予百姓們安定的生活,哪怕是再溫和的宗教,也安撫不住百姓們要造反的心思。
佛教夠溫和了吧,傳入中原以來,魏晉南北朝借佛家起事的例子還少了麽?
最關鍵的原因,是王倫並不認可佛教的一些理論,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如此生受虐乃前世作孽,婆羅門係的宗教太看重輪回,但南北朝、五代十國的亂世,意思是整個中原數千萬的百姓,上輩子都造了孽唄?這不是胡扯嘛!
之所以扶持道教,是因為道教的精神內核與漢族的底層思維是近乎一致的,王倫要推動漠南漢化,不僅僅是期望漠南部落民在生活習俗上向漢人靠攏,而是期望他們在底層思維邏輯方麵與漢人保持一致,即真正地認同自己漢人的身份。
比如中原百姓盛讚霍去病,那麽漠南的百姓,就不應該以地域為區分,認為霍去病打的匈奴是自己的祖先。畢竟漠南的族群都換了一茬,到了眼下這個時代,漠南漠北文化上對匈奴最有認同的拔野古部,追究起來也屬於東胡族係,從人類分子學的角度,就跟匈奴人是不一樣的。
在王倫的要求下,南北天師道迅速地湊在一起開始了大討論,最終討論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模仿了婆羅門係宗教的創世觀,將三清都視為創世神,至於各派別提倡的內丹修煉、符籙修煉還是雷法修煉,都屬於尋仙問道的諸多法門手段之一,並無高下之分。
蕭抱珍的太乙派,就被朝廷許可,在雲中府以及東麵的武川府傳教,武川府大致在後世烏蘭察布市一帶,這裏在北魏隋唐時有個赫赫有名的武川縣,因此得命名。
武川府是虛府,即尚書省隻在地圖大致規劃了管轄區,朝廷還來不及大規模遷徙漢民實邊,境內仍舊分散著十多個已經被劃定了牧場的諸多部落。
太乙派是北天師道中少有的專注於符籙的流派,蕭抱珍懂醫術,能施符水,隻是他這個符水,在蕭抱珍獻寶似地獻給王倫後,王倫驚訝地發現,這玩意兒居然是高度的烈酒!
前山寨頭領、現主管朝廷釀酒作坊的王觀,就已經用高粱為原料,通過較為原始的蒸餾技術,搞出了高度數的白酒,而且還是朝廷外貿的拳頭產品。
隻是白酒並不適合中原百姓的口味,漢人更多地喜歡飲用黃酒、果酒,因此高粱酒主要是向漠南、西夏、東北售賣。
蕭抱珍於是就被王倫送去了東京城,與王觀進行了技術交流,這讓太乙派的創始人很是沮喪,但王倫還是給他劃了兩個大府進行傳教。
因為蕭抱珍的符水也稱“露藥”,是他用煉丹的蒸餾器,加了一些道士煉丹常用的原材料、又添加了些草藥熬煮的湯,按照比例混合數次蒸餾提煉而成的。
若是去除那些有毒的煉丹礦物質,“露藥”大致上就可以看作是補充營養、活血驅寒、鎮痛消炎的半湯藥半保健品半白酒,工藝很是繁瑣,至少王倫是舍不得將高粱酒反複蒸餾來售賣的。
蕭抱珍本想以“露藥”當作進身之物,但王觀與他一合計,幹脆上奏王倫,在河東行省開設了一座作坊,專門反複蒸餾高度酒,當作高檔白酒售賣。
“我堂堂一個教主,怎麽就成了白酒作坊的半個技術股東了呢?”蕭抱珍覺得一定是有哪裏不對勁,但是能夠給徒子徒孫們找一個安穩的收入來源,他也就不去多想了。
隻是在太乙派還不多的信徒心中,科學的種子已經悄然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