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都頭,去耍博戲啊!”
從湖北行省抽調而來的陳七郎,已經累功從一個大頭兵升為隊長,漢軍製度,十人為一什,五什為一隊,百人為一都,則一都頭下,就有兩個副手。
“你們去,我逗弄一番這海東青!”
陳七郎拒絕了同鄉們的邀請,他不喜歡賭博,陛下雖然放開了禁令,但官兵湊在一起賭博玩耍,賭的都是小錢,而且旁邊還有軍法官盯著,很是不爽利。
幾天前陳七郎的手下、一個湖北兵輸得急了眼,一摸口袋空了,竟將腰刀拍在賭桌上當作賭本,被軍法官嚴厲嗬斥,然後被罰在屋外站立半炷香清醒一下。
還是聞訊趕去的陳七郎求情,才把被凍得哆哆嗦嗦的手下帶回到屋內。所以陳七郎百般告誡手下和同鄉們,陛下都發話了,小賭怡情,都是戰場廝殺用性命賺來的賞錢,不如存起來等著娶妻養家不好嗎?
隻是他這話說服力不夠,因為當初受命帶隊前往永寧縣,在羅家村花了二十貫買了一隻海東青的就是陳七郎。
當初吳乞買戰死後,王倫領兵趕到黃龍府,卻並未繼續向北推進,而是命各部就地駐紮,砍伐樹木修建房屋、準備木柴,許多中原來的官兵還不以為意。
等到第一場大雪下了之後,所有官兵都變得老老實實的了,因為東北的天氣實在太冷了,這種幹冷就連本地土著都經受不住。
從入冬以來,已經下了三場大雪,如今城池、營地外的積雪,已經深達一個成年男子的腰部,所以漢軍的操練也不再那麽嚴格,已經維係不了每日一練了。
都縮在屋子裏等著熬過這個冬季,為了避免官兵無所事事,王倫下令允許在軍法官監督下的賭博,又提前抽調了一批民間藝人入營,主要是說書人,給官兵們提供一些娛樂。
前宋時市井文化就已經相當繁榮和發達,新漢建立後,王倫也鼓勵民間說書行業的發展,因為朝廷重視出版業和版權,於是許多文人也參與其中,開始創作起了類似“唐傳奇”那樣的故事。
朝廷也正式將這一文學類別和體裁定名為小說,翰林院在王倫的授意下梳理了華夏的小說史,從先秦時代的神話、寓言故事,到魏晉南北朝的誌怪、誌人,到唐朝的傳奇,再到前宋的話本和演義,都被歸類為小說。
於是各種為迎合說書而創作的話本、演義小說大量出現,甚至說書人們緊跟時事,創作出了《韓郡公掃漠南演義》、《冠軍侯征東話本》。
王倫還饒有興致地找來這兩部小說讀過,隻覺得頗有些荒誕,因為民間藝人將嶽飛說成是武曲星下凡,韓世忠則是破軍星轉世,就連兩人的部將都做了各種演繹,比如楊再興胯下一匹萬裏追雲馬,手提一杆蛟龍變化的鐵蟒槍,就連李忠都在話本裏殺了一隻猛虎。
畢竟百姓們又不懂兵法,不通軍事,該如何解釋朝廷名將屢戰屢勝呢?那就往神話色彩上麵靠,百姓們一下子就明白了。
甚至在湧現出的諸多話本之中,已經隱隱出現了一個“梁山宇宙”,不少梁山舊將也成為話本故事的主角之一,在不同的話本中,武曲星的人選還不完全相同,比如許貫忠、林衝、史文恭都擁有過這個名頭。
民間的創作王倫也從不幹涉,這樣的肚量他還是有的,但新漢自建立以來,還是出現了第一本禁書。
這部署名“伏雌書生”的《情俠傳》,內容實在炸裂,大致是說某個神仙心血來潮掐指一算,自己要曆凡劫,於是轉世投胎,做了某尚書官的公子。
尚書因得罪奸臣蒙難入獄,公子哥為救父命,聽從高人指點,男扮女裝入了青樓,曆經世事後被一個書生以百兩黃金贖身,就此做了書生的侍妾。
後來書生從軍官至大將軍,因叛匪作亂戰死沙場,公子哥便撫養書生的兩個兒子長大成人,一次入廟參拜,被老道點醒,就此回歸神位,曆遍此劫。
這部小說王倫隻看了個開頭就引起了生理的不適應,炸裂的內容姑且不說,其中在影射什麽,王倫猜都能夠猜到,不就是說新漢取代前宋那件事麽?
再一看出版印刷的作坊是蘇州姑蘇府,王倫便知道,這是前朝餘孽仍舊不死心,又不敢明著造反,幹脆編個故事來惡心人!
於是這個印刷作坊被官府取締,涉事人員全部發配瓊崖府,朝廷也正式下達了規定,一些不合時宜、不合習俗、道德的作品,不得公開發行。
王倫很清楚,市井文化嘛,本來就是奔著下三路去的,人性本就這樣,但朝廷不過分幹涉文藝創作者的自由,卻拿出這樣的作品來惡心人,這不是蠢,而是單純的壞!
朝廷正式接管了對文藝作品的監督權後,頗有一些反對聲音從江南等地傳來,但隨著金國被漢軍打得節節敗退,這些聲音也迅速消失了。
讀書人很聰明,知道王倫一旦靠著滅國之威對江南地區再來一次大清洗,恐怕是再也沒人會反對的,幹脆明智地選擇了閉嘴。
而在朝廷有意的引導下,民間的話本故事開始向著華夏曆史上對外征戰的名將上演繹,從秦朝的蒙恬、前漢的衛青、霍去病、後漢的竇憲一直到前唐的諸多名將,幾乎都成為話本中的主角。
所以被王倫征調而來的說書人,講的幾乎都是前朝名將的故事,而漢軍將士最喜歡聽的,就是唐太宗征高句麗的話本。
在說書這個行業之外,經朝廷鼓勵而興起的,則是戲曲行業。
在台上為觀眾表演的這種方式,很早就出現了,上古時期就有歌舞,華夏傳統的儺戲、俳優、傀儡戲等,都可以視為是戲曲的淵源。
所以王倫在幾年前就命令太常寺組織人員,將各種宮廷歌舞表演整合為了戲曲,他打算將教坊司改組,負責戲曲的創作和監管,並親自命名了京師地區的戲曲,稱之為“汴腔”。
這種戲曲被太常寺整合出來後就迅速風靡了起來,關中地區出現了“秦腔”、河東出現了“晉腔”,江南地區則形成了“南腔”,一時號稱天下“四腔”。
“汴腔”由於朝廷重視,故而用詞簡練質樸,通俗易懂,且流暢明快,粗獷豪放,講的故事也多是忠君愛國、民族大義,在軍中極受歡迎。
陳七郎不喜歡賭博,但是到了除夕夜,他就早早趕到了軍營中的大帳,因為太常寺、教坊司派來了戲曲團隊,要為前線將士唱大戲,而且據說陛下也要來聽一回的。
從湖北行省抽調而來的陳七郎,已經累功從一個大頭兵升為隊長,漢軍製度,十人為一什,五什為一隊,百人為一都,則一都頭下,就有兩個副手。
“你們去,我逗弄一番這海東青!”
陳七郎拒絕了同鄉們的邀請,他不喜歡賭博,陛下雖然放開了禁令,但官兵湊在一起賭博玩耍,賭的都是小錢,而且旁邊還有軍法官盯著,很是不爽利。
幾天前陳七郎的手下、一個湖北兵輸得急了眼,一摸口袋空了,竟將腰刀拍在賭桌上當作賭本,被軍法官嚴厲嗬斥,然後被罰在屋外站立半炷香清醒一下。
還是聞訊趕去的陳七郎求情,才把被凍得哆哆嗦嗦的手下帶回到屋內。所以陳七郎百般告誡手下和同鄉們,陛下都發話了,小賭怡情,都是戰場廝殺用性命賺來的賞錢,不如存起來等著娶妻養家不好嗎?
隻是他這話說服力不夠,因為當初受命帶隊前往永寧縣,在羅家村花了二十貫買了一隻海東青的就是陳七郎。
當初吳乞買戰死後,王倫領兵趕到黃龍府,卻並未繼續向北推進,而是命各部就地駐紮,砍伐樹木修建房屋、準備木柴,許多中原來的官兵還不以為意。
等到第一場大雪下了之後,所有官兵都變得老老實實的了,因為東北的天氣實在太冷了,這種幹冷就連本地土著都經受不住。
從入冬以來,已經下了三場大雪,如今城池、營地外的積雪,已經深達一個成年男子的腰部,所以漢軍的操練也不再那麽嚴格,已經維係不了每日一練了。
都縮在屋子裏等著熬過這個冬季,為了避免官兵無所事事,王倫下令允許在軍法官監督下的賭博,又提前抽調了一批民間藝人入營,主要是說書人,給官兵們提供一些娛樂。
前宋時市井文化就已經相當繁榮和發達,新漢建立後,王倫也鼓勵民間說書行業的發展,因為朝廷重視出版業和版權,於是許多文人也參與其中,開始創作起了類似“唐傳奇”那樣的故事。
朝廷也正式將這一文學類別和體裁定名為小說,翰林院在王倫的授意下梳理了華夏的小說史,從先秦時代的神話、寓言故事,到魏晉南北朝的誌怪、誌人,到唐朝的傳奇,再到前宋的話本和演義,都被歸類為小說。
於是各種為迎合說書而創作的話本、演義小說大量出現,甚至說書人們緊跟時事,創作出了《韓郡公掃漠南演義》、《冠軍侯征東話本》。
王倫還饒有興致地找來這兩部小說讀過,隻覺得頗有些荒誕,因為民間藝人將嶽飛說成是武曲星下凡,韓世忠則是破軍星轉世,就連兩人的部將都做了各種演繹,比如楊再興胯下一匹萬裏追雲馬,手提一杆蛟龍變化的鐵蟒槍,就連李忠都在話本裏殺了一隻猛虎。
畢竟百姓們又不懂兵法,不通軍事,該如何解釋朝廷名將屢戰屢勝呢?那就往神話色彩上麵靠,百姓們一下子就明白了。
甚至在湧現出的諸多話本之中,已經隱隱出現了一個“梁山宇宙”,不少梁山舊將也成為話本故事的主角之一,在不同的話本中,武曲星的人選還不完全相同,比如許貫忠、林衝、史文恭都擁有過這個名頭。
民間的創作王倫也從不幹涉,這樣的肚量他還是有的,但新漢自建立以來,還是出現了第一本禁書。
這部署名“伏雌書生”的《情俠傳》,內容實在炸裂,大致是說某個神仙心血來潮掐指一算,自己要曆凡劫,於是轉世投胎,做了某尚書官的公子。
尚書因得罪奸臣蒙難入獄,公子哥為救父命,聽從高人指點,男扮女裝入了青樓,曆經世事後被一個書生以百兩黃金贖身,就此做了書生的侍妾。
後來書生從軍官至大將軍,因叛匪作亂戰死沙場,公子哥便撫養書生的兩個兒子長大成人,一次入廟參拜,被老道點醒,就此回歸神位,曆遍此劫。
這部小說王倫隻看了個開頭就引起了生理的不適應,炸裂的內容姑且不說,其中在影射什麽,王倫猜都能夠猜到,不就是說新漢取代前宋那件事麽?
再一看出版印刷的作坊是蘇州姑蘇府,王倫便知道,這是前朝餘孽仍舊不死心,又不敢明著造反,幹脆編個故事來惡心人!
於是這個印刷作坊被官府取締,涉事人員全部發配瓊崖府,朝廷也正式下達了規定,一些不合時宜、不合習俗、道德的作品,不得公開發行。
王倫很清楚,市井文化嘛,本來就是奔著下三路去的,人性本就這樣,但朝廷不過分幹涉文藝創作者的自由,卻拿出這樣的作品來惡心人,這不是蠢,而是單純的壞!
朝廷正式接管了對文藝作品的監督權後,頗有一些反對聲音從江南等地傳來,但隨著金國被漢軍打得節節敗退,這些聲音也迅速消失了。
讀書人很聰明,知道王倫一旦靠著滅國之威對江南地區再來一次大清洗,恐怕是再也沒人會反對的,幹脆明智地選擇了閉嘴。
而在朝廷有意的引導下,民間的話本故事開始向著華夏曆史上對外征戰的名將上演繹,從秦朝的蒙恬、前漢的衛青、霍去病、後漢的竇憲一直到前唐的諸多名將,幾乎都成為話本中的主角。
所以被王倫征調而來的說書人,講的幾乎都是前朝名將的故事,而漢軍將士最喜歡聽的,就是唐太宗征高句麗的話本。
在說書這個行業之外,經朝廷鼓勵而興起的,則是戲曲行業。
在台上為觀眾表演的這種方式,很早就出現了,上古時期就有歌舞,華夏傳統的儺戲、俳優、傀儡戲等,都可以視為是戲曲的淵源。
所以王倫在幾年前就命令太常寺組織人員,將各種宮廷歌舞表演整合為了戲曲,他打算將教坊司改組,負責戲曲的創作和監管,並親自命名了京師地區的戲曲,稱之為“汴腔”。
這種戲曲被太常寺整合出來後就迅速風靡了起來,關中地區出現了“秦腔”、河東出現了“晉腔”,江南地區則形成了“南腔”,一時號稱天下“四腔”。
“汴腔”由於朝廷重視,故而用詞簡練質樸,通俗易懂,且流暢明快,粗獷豪放,講的故事也多是忠君愛國、民族大義,在軍中極受歡迎。
陳七郎不喜歡賭博,但是到了除夕夜,他就早早趕到了軍營中的大帳,因為太常寺、教坊司派來了戲曲團隊,要為前線將士唱大戲,而且據說陛下也要來聽一回的。